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118

第118章 和珅摸透领导心理巧下套

尹壮图的复奏很快就呈递给了乾隆。乾隆一看复奏,大为不悦。

乾隆当然是个了不起的皇帝,在位期间不可能只是沉湎于做诗、旅游、玩收藏、搞文字狱。他天性聪明,自视甚高,更喜欢别人把自己抬得很高。

由于个人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创作了那么多诗,刻印出版后靠墙码起来,也要顶上天花板了。乾隆一向认为自己是个“懂行”的“文治”高手,除了想方设法“炒作”自己的诗歌和一系列文化工作成果,也挖空心思渲染他的“盖世武功”。

他不想在历史上只给人留下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形象,那样显得太文弱秀气了,别让人将自个儿看成又一个李后主。那不成!得把“武功”也同样显示出来。只是千万别误认为乾隆是从峨嵋山下来的武林高手,他要炫耀的“武功”,是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皇帝的军事政绩。

尤其年事渐高、日见老迈之时,乾隆更热衷于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文治”“武功”兼备的皇帝,他愈发爱听人对自己的歌功颂德,也不怕被人吹嘘得头晕,马屁拍得发高烧,只嫌人吹得不够,拍得不到位。

他渐渐开始不失时机在许多场合公开发表“谈话”,有时是在接见赴“千叟宴”的老头,看似和老人们一起亲切地絮絮叨叨,顺便又说到自己一生干了哪些事。有时是和军队领导干部一起座谈,提到某年某月平大小金川、平回部的战事。有时是跟身边的大臣要员谈心,或者慰问离、退休干部以及某次朝会上,他会再三再四地强调说自己是个“十全老人”,并且乐呵呵地说自己是文治武功古今第一人。

尹壮图竟然在他“十全老人”面前称满清朝臣中全都是贪官污吏,说天下怨声载道,百姓水深火热,将他的百年伟业一笔抹消,他又岂能愿意?

对于皇上的这种心理,和珅是最为清楚的。他见到尹壮图的复奏后,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皇上,尹壮图此举实在有些荒唐,倘若他只称直隶、山东、河南、江浙、广西、贵州有些贪污官员还情有可原。可他竟然说各省风气都是如此,难道咱们大清官员个个都是贪官?这样岂不是把皇上五十五年的丰功伟绩一笔勾销了?”和珅的话十分刻毒,句句都说在了乾隆的痛处。

“对这‘议罪银’制度,朕本也有些担心。吏治腐败,督抚贪污,朕的心里也有一本明账。可是要照尹壮图这么说,实在有些过分了。”

“尹大人不是请旨派大臣同往各省察望吗?皇上自然可以应他,倘若尹壮图所言属实,奴才甘愿受罚!不过,尹大人在奏折中提出要官员秘密查访实在是不成体统。这样不仅打扰各方官府,只怕也会搅得各地百姓不得安宁。”

对秘密查访,和珅十分反感。当初国泰一案就因为钱沣的秘密查访,致使自己一片辛苦付之东流,如今更不能让尹壮图得逞。

“嗯,言之有理。派谁去比较合适?你看户部有什么适合的人选没?”

“户部?”见皇上询问他查案的人选,和珅高兴不已,连忙推荐自己的心腹庆成。

“好,就依你的意思吧!”乾隆同意了。

于是,尹壮图与庆成一起去各省调查府库。皇上要求他们每到一处必须五百里快马通知各地,不使地方惊慌,而且二人必须尊重地方上的官员,不得以钦差的身份压人。尹壮图要听从庆成的安排,助庆成行事。

尹英图得知后,哭着前往哥哥府上为哥哥送行。庆成在京城官员中可谓声名狼藉,不过是和珅的一条走狗而已。派庆成前往调查亏空,只怕哥哥凶多吉少。尹壮图也知道自己处境不妙,又是对弟弟一番嘱咐,这才离别家人上路了。

尹壮图哪里知道,他早已经落入了和珅布好的圈套之中。庆成不过是这圈套中的一个小角色而已,真正站在背后与他抗衡的是和珅。

就在尹壮图还未出发之前,和珅就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保证万无一失。他不仅派人通知沿途各省作好安排,要求那些府库亏空的府县在尹壮图到来之前想办法暂且蒙混过去,还在庆成临行前专门召见了庆成,细细地嘱咐了一番。

“庆成,这一去其他的关节我都帮你打点好了,其余的事情可都要靠你了!一路上一定要严格控制尹壮图的行动,不让他与地方官接触,以免横生事端。”和珅语重心长地望着庆成说道。

“事情包在我身上!”庆成大声地说道。如今的和珅可是朝中的第一宠臣,只要得到他的认可,日后定可以飞黄腾达。

“好!这场好戏就靠你了!”和珅终于放下心来。一切可谓是万无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