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103

第103章 曹锡宝拿刘全开刀

和珅拥有万贯家财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对于那些家财的来历,满朝文武也是心知肚明。不过,这些人也都亲见和珅与永贵、钱沣的较量,知道乾隆对和珅宠爱有加,所以谁也不敢站出来说他的不是。

和珅生活极度奢侈,就连他家的奴才也日益奢华起来。刘全跟随和珅几十年了,忠心耿耿,即便在他最为穷困的时候也不离不弃。如今,和珅的日子好了,这个和府的大管家终于也尝到了甜头:有钱了,有房子了,他拿着馒头,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

和珅对家奴向来吝啬,但对刘全却全然不同。刘全就好像是他的家人一般,即便他做些手脚,敛一些小财,和珅也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仅如此,和珅还将崇文门税关的事情交给刘全打理。和珅为敛财还开了许多商铺,自然也都是他在忙活。

鉴于刘全的特殊身份,不少商人都有求于他,而那些想见和珅的大小官员们,更是要先过他这一关。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管家,财富却也多得惊人。他也给自己建了座府邸。这座府邸十分豪华,建造格局远远超出了清廷的规制。

当时清朝建造房屋有很多规矩。除皇帝外,任何人都不得用黄琉璃瓦和绿琉璃瓦;在规模上,即便是王爷府房屋也不得超三十六楹,不得超过九百九十九间半。至于奴才,就连房子的高低、门的大小都有规定,一旦超过了就被视为违制,应受到处罚。

可这个刘全毕竟只是和府的一个奴才,出行虽然可以乘坐马车,但只能使用一匹马。刘全却顾不得这么多,每次出行都要乘用三匹马拉的车子,竟比许多京官更为排场。

和珅并不把这些事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刘全跟着他没少吃苦,如今享受些富贵也是应该的。在外人着来,一个小小的管家如此惹眼,若非其主子是和珅,早就躲不掉刑狱之灾。

不过,也有人敢与和珅作对,这个人就是曹锡宝。乾隆五十一年(1786),正是他勇敢地站出来向和珅发难。

曹锡宝,字鸿书,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品行刚正不阿,颇有几分头脑。他历任内阁中书、军机处章京、刑部主事、郎中、监察御史等职。虽早已看和珅不顺眼,他却知道和珅的后台是皇上,轻易动不得。在得知了刘全的作为后,曹锡宝便起了敲山震虎的心思。检举揭发和珅的确很难,但倘若避开他,从他的家奴入手打开缺口,或许可以一路顺藤摸瓜最终撼其根本。

想到这里,曹锡宝连忙找到了好友纪晓岚,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十分微妙。作为文人,纪晓岚很有些心高气傲,尤其在编撰《四库全书》时,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和珅很有些不满。不过,皇上处处偏袒和珅,所以,纪晓岚对和珅有意回避,从不会招惹他。

纪晓岚听说曹锡宝要检举揭发和珅的家奴,心中着实一惊。可他又不敢明说,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纪大人,刘全不仅建造的房屋规模宏大,就连服饰、器具也十分奢侈,分明就是倚借主势,招摇撞骗。下官身为御史,怎能坐视不管?”曹锡宝见好友有些犹豫,连忙劝说了几句,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曹兄,我与你私交甚深,这种时候也只好回避。宋人《咏蟹》诗中有两句诗十分有道理:‘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我的意思都在这两句诗中,其中含义你细细体味吧!”纪晓岚迫不得已只好以诗作答。

曹锡宝听了纪晓岚的话,心中很有些不快。纪晓岚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在提醒自己时机还不够成熟,希望自己谨慎行事。

“大人,您的意思我明白,只是如今正是大好时机啊!皇上巡幸承德,和珅也在那里陪侍,咱们有什么动静他很难得知。到时候我把奏折往承德一送,给和珅来个措手不及。证据确凿,难道皇上还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故意偏袒他?”曹锡宝仍固执己见。

“倘若曹兄已经打定主意,那我也不好说什么了。”纪晓岚见曹锡宝主意已定,便也不再相劝。曹锡宝没有得到朋友的支持,也只好怏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