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的提醒
34501700000007

第7章 不迁怒,不贰过

“原 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译 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位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人,不重犯相同的过错。不幸他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说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品学兼优,勤奋好问,谦虚谨慎,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说。即使身处穷困之境,也能安贫乐道,“知足常乐”,以德行著称,经常得到孔子的夸赞。但不幸的是,他短命而亡。颜回死时,孔子悲恸欲绝,说“天亡我”。

颜回有很多优点。在这里,孔子称赞了其中的两个,就是“不迁怒,不贰过”。所谓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拿别人做自己的出气筒。

一位经理早上起床,发现上班时间快到了,便急急忙忙开车去公司。他急于赶时间,结果闯了红灯,被警察开了罚单。这样,他不想迟到也不可能了,他非常生气。到了办公室,刚好看到桌上有一封信,原来是他昨天下班时交代秘书寄出的,而秘书居然还没寄。他便把秘书叫来,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秘书受了气,把手下一名员工叫来,叫他赶快去寄信。员工动作稍慢了一些,秘书就一顿狠批。这名员工被骂得心情恶劣,恰好见到清洁工在楼道干活,就借题发挥,骂清洁工挡他的道。清洁工憋了一肚子闷气,下班回到家,见儿子不做功课而在玩游戏,便把儿子狠训了一顿。儿子回屋去做功课,看见家里养的猫,便没好气地踢了猫一脚。猫委屈地跑远了。

颜回(公元前521~前481),字子渊,春秋末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你看,这个故事里,从经理到小孩,都不能做到“不迁怒”,都拿比自己弱的对象出气。这样做,自己可能心里稍稍好受一些,可却伤害了别人。别人慑于他们的权势身份,当面可能不会反抗,但心里对他们肯定不会有好看法。

迁怒是一个人缺乏修养的表现。我们不能做这样无修养的人。孔子提醒我们:“忿思难。”(《论语·季氏篇》)当你要发怒时,一定要先想想它会带来什么祸患。既“不迁怒”,又“忿思难”。常记着孔子的这两句话,我们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纠葛和麻烦的事情。这不但有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也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

说完了“不迁怒”,再说说“不贰过”。

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就是“贰过”。比如酗酒的人,酒醒后赌咒发誓再也不酗酒了。可下次见到酒,又是酩酊大醉。再如抽烟的人,一再说戒烟,可就是戒不了。就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自嘲的:“戒烟有什么难?我都戒了一千次了。”

有个人脾气非常暴躁、易怒,经常爱与人争执,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这人到大德寺游玩,碰巧听到一位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他受益匪浅,愿痛改前非。于是,他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打架、发生口角了,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我也只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禅师说:“何必呢,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做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虽受唾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禅师说。

“如果对方不是吐唾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时,那怎么办?”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是一拳而已。”

这人听了,觉得禅师说得太没道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其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样?”

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这人哑然,无话可说。

事实上,一个人要能做到“不贰过”的确不容易,尤其是习惯成自然后。所以,孔子特别赞扬颜回“不贰过”的修养。为什么一般人难以做到“不贰过”呢?分析起来,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我们常常口头上承认自己某事做错了,或有某种毛病,但心里并不以为自己错,或认为自己的过失并不像别人指出的那么严重。

第二是我们的确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也试图不再重犯。但我们没有深刻地总结教训,没有查找我们会犯错的原因。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第三是我们缺乏改正的勇气和毅力。过失的产生,源于我们自身的弱点,例如怯懦、贪婪、骄傲、褊狭、好逸恶劳、虚荣等。我们要纠正自己的过失,就是向自己开战。这不但困难,也会有痛苦。这时,特别需要的就是勇气和毅力,要有“毒蛇咬手,壮士断腕”的决心,非得把错误、毛病、坏习惯纠正过来不可。

“不迁怒,不贰过”,需要你有优秀的道德修养,谦虚做人,有坚忍的勇气和毅力,勇于承认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你的个人素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自己有不顺心的事,有烦恼和愤怒,不要发泄到别人身上去,不要拿别人出气。同样的错误不要一犯再犯,要勇于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