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的提醒
34501700000013

第13章 快乐在于心态

“原 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译 文”

孔子说:“学之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处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我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百分之八九十的事,都不是能直接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但如果仅仅因为没有能令你欣喜若狂的事情发生,就抱着一种不快乐、不开心的态度生活,那只能说你做人太悲观了。

乐观主义者看世界,是由无数道门组成的;悲观主义者看世界,是由无数道墙组成的。“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同样都是苍茫百年,为什么不快乐地生活呢?我们要过的,是“寻找快乐,享受快乐”的生活。其实,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心态。所以说,“心态决定人生”。

孔子心态快乐,他能从简单的学习中寻找快乐、享受快乐,能从各个方面来寻找快乐、享受快乐。心态快乐,人生自然快乐。

清人金圣叹能从平淡生活中找出那么多“不亦快哉”的乐事,也是因心态快乐。比如:还债毕,不亦快哉!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上街见两个酸秀才争吵,让人烦恼,这时来一壮夫,振威一喝,争吵立解——不亦快哉!

生活中有快乐,那我们就享受快乐;生活中没有快乐,那我们就寻找快乐。

昼息鼓琴。快乐在于心态,孔子是一个乐观的人曾有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

一个穷人在河边钓鱼。这时,过来一位富人,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去做点儿更有意义的事呢?”

穷人问:“做什么事?”

富人说:“比如去设法贷款买条渔船,出海捕鱼……”

“那又怎么样呢?”

“你就可以赚到钱,还清贷款,还能买一条更大的船,捕更多的鱼……”

“那又能怎样呢?”

“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取得更大的成功,你就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做什么事呢?”穷人问。

“比如,你就可以悠闲地到河边钓鱼,享受人生的乐趣。”

穷人说:“那我现在在做什么呢?不是正在钓鱼吗?”

我们并不是不希望大家为了自己心中那个远大而宏伟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我们只是希望大家抱着乐观的生活态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到快乐、认识到快乐,从而享受到快乐。其实,只要敞开你的心扉,快乐就在你眼前。

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为快乐而快乐有一个国王,常为过去的错误而悔恨、为将来的前途而担忧,整日郁郁寡欢。于是,他派大臣四处寻找一个快乐的人,并想办法把这个快乐的人带回王宫。这位大臣四处寻找了好几年。有一天,他走进一个贫穷的村落时,听到一个快乐的人在放声歌唱。寻着歌声,他找到了正在田间犁地的农夫。大臣问农夫:“你快乐吗?”

农夫回答:“我没有一天不快乐。”

大臣喜出望外,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农夫。农夫不禁大笑起来:“我曾因为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我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为低工资而懊恼、忧郁,猛然发现邻居大嫂已经下岗失业,马上又庆幸自己还有一份工作可以做。虽然工资低一些,但起码没有下岗失业。于是,心情转眼就好了起来。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快乐就是如此简单。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每个人都有可能承受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可天下释解压力的灵丹妙药并不特别为那些不寻常的人生产,恰恰就在常人那里:快乐一把,及时调整心态。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同样都是苍茫百年,为什么不快乐地生活呢?我们要过的,是“寻找快乐,享受快乐”的生活。其实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