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83

第83章 平淡平和平易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第七十五章》

只有清静恬淡无为者,才真正懂得养生之道。

老子认为,恬淡、寂寞、虚空、无为,这是天地赖以均衡的基础,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如果想治理和天下,就必须使自己清幽恬淡。只有保持恬淡之心、乐观态度才能更好地做事。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人提着网去打鱼,不巧这时下起了大雨,他一赌气将网撕破了。网撕破了还不够,又因气恼一头栽进了池塘,再也没有爬上来。

很多人想,世上哪有这样的傻子,这一定是个哄人的故事。下雨不能打鱼,等天晴就是了。

但现实中,确实有很多想不开的人。他们让一场雨下进自己的灵魂里,一滴水久久不能蒸发,从而输掉青春、爱情、可能的辉煌和一伸手就能摘到的幸福。

有一个山东人经常说“奶奶个球”,碰到多大的点事,一句奶奶个球,哈哈一笑就没有了。有一次,很多人站在大海边,这位老兄开始抒情了,啊,大海啊,奶奶个球,不就是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感觉?一个成语叫冥顽不化,说的是一个人钻牛角尖,就是心太小的,你的心小了,世界就变小了,如果你的心大了,世界就变大了。

所以,道家认为,悲哀和欢乐乃是背离德行的邪妄,喜悦和愤怒乃是违反大道的罪过,喜好和憎恶乃是忘却真性的过失。

因此内心不忧不乐,是德行的最高境界;持守专一而没有变化,是寂静的最高境界;不与任何外物相抵触,是虚豁的最高境界;不跟外物交往,是恬淡的最高境界;不与任何事物相违逆,是精粹的最高境界。

纯净精粹而不混杂,静寂持守而不改变,恬淡而又无为,运动则顺应自然而行,这就是养神的道理。

两个水手因为船只失事而流落到一个荒岛。甲水手一上岸就愁眉苦脸,担心荒岛上有没有充饥之物和落脚之处。乙水手一上岸就为自己将要开始一段新的生活而欢呼。

两个人在荒岛上找到一个洞口,乙水手为今晚可以睡一个好觉而庆幸,甲水手却担心洞里面是否有怪兽。乙水手安然入睡,甲水手辗转难眠,不知道明天怎么度过。

上帝可怜两个水手,竟然让他们在荒岛上意外地发现一袋粮食。乙水手高兴得手舞足蹈,而甲水手担心怎么把生米煮成熟饭,煮出来的饭是否咽得下。

岛上没有淡水喝,他们不得不喝海水。乙说:“喝淡水喝惯了,喝喝海水换换口味。”而甲水手极不情愿地把海水咽下,怨声载道。

每吃完一顿饭,乙水手总是很满足地说:“又过了一天。”而甲水手总是叹气:“唉,假如粮食吃完了该怎么办呢?”

粮食一天一天的减少,终于被他们吃完了。荒岛上还有些野果,他们把野果采摘回来。乙水手说:“运气真好。竟然还有水果吃。”甲水手哭丧着脸说:“从来没有这么倒霉过。上帝不让我活了,竟然要吃这样的野果。”

终于野果也吃完了,他们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吃的东西了,只好挨饿。为了保持力气,他们只好躺在洞里休息。乙水手说:“想不到我竟然什么也不要做还可以睡觉。”甲水手绝望地说:“死亡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最后一刻,他们都坚持不住了。乙水手说:“终于可以抛开一切烦恼,投奔天国了。”甲水手说:“我还不想下地狱。”

乙水手死了,脸上挂着微笑。甲水手死了,脸上充满悲伤。

同样的结局,不一样的人生。并不是乙水手不尊重生命,乙水手充分享受到了人生最后过程的乐趣,虽然结果仍免不了死亡,但一切对他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了,他死的时候都是快乐的,他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了。而甲水手与乙水手截然相反,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还是处处在乎,明知道得不到的东西仍然想得到,自己为难自己,自己勉强自己,时时刻刻处于忧虑惶恐之中,最终还不是一样没有摆脱死亡。但他最后的人生历程与乙比起来要差远了,没有得到任何的快乐,死的时候也无法瞑目。

塞翁失马,并不着急找,是因为他不需要马吗?不是,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如何费尽周折也不一定找得到,得不偿失,还不如等它自己跑回来。结果,不但跑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大群马。

再比如,年轻的时候总幻想干一番大事业,现在才知道,能干出大事的人不过凤毛麟角,大多数人的所谓“大事业”,几乎注定要死在理想的襁褓中。而当我们明白了这一切,决定横下心要去经营平凡的时候,恐怕连经营平凡的资格也早已失去。

静下心来想,人生最紧要的就是一个“平”字,平淡、平和、平易。

平淡,就是不要勉强去追求轰轰烈烈和惊天动地。“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光是要在平淡中度过的。人的一生如果有轰轰烈烈和惊天动地干事业的机遇,当然不应错过,那是“天降大任”,理当应时履命。但对我辈小民,此等机会千载难逢。没有这样的机会,切不可勉强自己,“故作不平凡状”,岂不贻笑大方?

平和,就是以平常心对待生命中的一切。老百姓说“天掉下来也要把气喘匀和”,话粗理不糙。一个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得与失最终都是身外物,顺其自然,决不强求。而且还要有的时候想到无,多的时候想到少,高的时候想到低,富的时候想到穷,苦的时候想到乐,得意的时候不忘形,穷困的时候不潦倒。古人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所教导的重视我们时时保持这种平和之心。《红楼梦》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应该具有平和之心,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好了相随”,“好即是了,了即是好”。

平易,就是平等地对待一切人。人的财富有多有少,人的地位有高有低,人的出身有好有差,人的水平有强有弱,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势利眼”之所以不能平等待人,是因为在他们眼中,“人”的本质早被滤色镜过滤掉了,他们看到的只是“势力”——财富、地位、权力、门第。“势利眼”们心里有一把尺,这把尺会准确无误地告诉他,如何对待三六九等之各色人物。但是,切莫忘了,他们最终也是要遭报应的,你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别人也决不会把你放在心里。

总之,“平”乃人生之大道。有此“三平”,人生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