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47

第47章 善良是人生的永恒

行善者不巧辩,巧辩者不良善。 ——《老子·第八十一章》

行为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良善。

老子认为,世俗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正因如此,人们之间少了真诚、坦率,多了虚伪、矫情。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我们本着真诚的态度为人处世,就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外部世界的伪善而主动放弃真诚对待他人的做法,反而要以真诚换取人心,精诚所至,自然水到渠成。

诚意是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基础,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诚意感化对方。而在做事的过程中,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想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则需要当事人真诚恳切地做事。

1935年5月,刘伯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先遣部队到达冕宁后受阻。红军先遣队宣传队队长肖华与彝族武装接洽后,双方进行了真诚的沟通,最后彝族首领小叶丹提出愿与刘伯承结为兄弟。为了显示诚意,刘伯承入乡随俗,和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得红军大队和平通过彝区,留下一段千古美谈。

诚实,就是“说到做到”。信口雌黄,口是心非,缺乏信誉度,别人就会对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想做成一件事无异于“水中捞月”。

“精诚所至”,不仅指有诚心,有诚意,还包括做人要诚实。以诚处世,以诚感人,是许多人走向成功的要素。“以诚待人”的人,拥有良好的口碑,容易赢得他人的支持与合作,所以能够办成事,成大事。

怎样才算是一个诚实的人呢?

(1)言必信,行必果

诸葛亮被称为智慧的化身、智谋高超的军事家,其实,他的成功也得益于“言必信,行必果”,从而赢得了下属的拥戴。

在第四次出兵祁山的时候,诸葛亮派人制造了木牛流马运输军粮。当时魏国派司马懿带兵迎战。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诸葛亮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占据险要地势,静观其变。

更棘手的问题是,当时蜀军中有八万人服役期满。这些老兵已经整装待发、准备早日回家。如此一来,本来就势单力薄的蜀军怎么能抵挡30多万敌军呢!一些将领向诸葛亮建议留下八万老兵,诸葛亮坚决反对:“带兵打仗一定要讲求信义,如果我这么做,将会失去军心。而且老兵们常年在外征战,早已归心似箭,我不能不让他们回家啊。”

于是,诸葛亮下令让大家按时回家。忐忑不安的老兵们听到消息欣喜之余,感激得流下了眼泪,许多人纷纷提出留下来继续参战,而服役的士兵们也深受鼓舞,一时间军队士气高昂。诸葛亮信守诺言,从而收拢了军心,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乎!”自古以来,“信义”是最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世的前提。生活中,一些人习惯背信弃义,甚至采取欺骗手段牟利。表面上,他们一时得逞,但是从长远来看,失去的是宝贵的信用,以后求人办事将会比登天还难。

(2)为他人的秘密守口如瓶

一个人只有为他人保密,做到“守口如瓶”,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信任,展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否则,我们就不能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还可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所以,把“守口如瓶”作为一种义务,一种责任,是很有必要的。

工作中的事,有些属于内部信息,不能随意散布;有的属于商业机密,更不能向外泄露;至于揭露个人隐私,则是令人厌恶的。

生活、工作中,总会有一些私密性的东西。通常这些“隐私”只有少数人知道,因此就形成了一种“你知、我知”的微妙关系。这时候,努力做到守口如瓶,不泄露朋友、公司的“秘密”是非常重要的。

(3)心怀忠诚

苍天覆盖的,大地上承载的,人应该具备的,没有比忠诚更大的了。忠诚于妻子,忠诚于丈夫,忠诚于上司,忠诚于朋友,等等。忠诚,是站在中间立场,主持公道没有私心。老天没有私心,所以四季运行;大地无私,所以万物繁衍;人没有私心,才能成大事。

在当今社会中,人员的流动性加剧,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是忠诚的价值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因为,当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机会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选择抱有试试看的心理,忠诚度大大降低。所以,忠诚地对待某个人、用心去做某件事,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总之,真诚和善良是人生的永恒,不论是数千年前的远古,还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真诚和善良都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