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31

第31章 当心功败垂成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们做事情,常常失败于将要成功之际。

世上,很多人都有成为圣人的远大理想,他们也确实为之而奋斗了,可是,最后的成功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且不论能力和才智等条件,最重要的是,他们缺少了“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住”的精神。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而且曾经很自卑,但他后来终于觉醒了,依靠自己不懈的奋斗改变了命运。

卡耐基出身贫寒,从小就要帮助家里干活。为了赚取必不可或缺的学费,他还经常给人家干活。但他不肯向现实屈服,总想寻求改变命运的途径。他发现,学校里有两种人最受重视:一种是体育出色的人,如棒球队员;再一种就是口才出众的人,如在演讲赛中的获胜者。他选择了后者,决心在演讲方面下工夫,争取在比赛中获胜。

卡耐基勤学苦练几个月,但在演讲赛中一次又一次失败了。屡次失败,让他痛苦不堪,他甚至想到过自杀。然而,他终究不肯认输,又继续努力。次年,他开始获胜了。这个突破,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一位演讲与交际界的世界大师,当初竟然也在演讲赛中屡遭失败。这个迥异的反差说明,古今中外,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他们在挫折面前敢于咬牙坚持下去的精神。

作为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难道说你宁可永远后悔,也不愿意试一试自己能否转败为胜?然而,我们却常常在不该打退堂鼓时拼命打退堂鼓,因为恐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成功。

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为什么往往功败垂成呢?说穿了,就是恒心毅力不够,在“黎明前的黑暗”那紧要关头退却了,败下阵来,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个成功的商人曾说:“胜利的希望和有利情况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艰难之时坚持最后五分钟,事情可能就会有了转机。社会上的失败者,大多数不是由于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没有坚强的意志。这样的人,做事有头无尾,永远怀疑自己能不能成功,难以抉择自己该干哪一件事。”

所以,平庸和杰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