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25

第25章 不要得意忘形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二十二章》

不注视自身才能明察万物,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见是非,不自我夸耀才能得到成功,不自我封闭才能有所进取。

明朝学者崔铣有“六然训”: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但很多人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唐代诗人孟郊在他的七绝《登科后》有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从字面上看,好像是在得意之时仍扬马奋蹄不辞劳苦继续努力,其实这是曲解。后面还有一句“一日看尽长安花”才是其真意。这是其四十六岁中进士后的得意忘形之作,但终究没有摆脱穷愁潦倒,也未能免于饥寒冻饿,而最终死于贫病中。其根源就在于其得意的太过了。

老子还说:“淡兮其若海。”意思是志得意满时应平淡如海,不可骄傲侮慢,仍须心谦身平,不狂妄,心体莹然不失人生之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东汉末年,何太后之兄何进有忿于十常侍弄权,欲请外兵入京诛杀他们。京城乃军机重地,藩镇军马照律不经宣诏不准进京,以防作乱。但出身屠家的何进见识浅,不谙此理,动了这念头。曹操知道后,对何进说:

“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曹操这话很有道理,一则天子不应让宦官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二则要办他们的罪时,也只需把他们交给狱吏究罪就行了,不必要动用到外兵进京。何进不但不听曹操劝阻,反而猜忌曹操怀有恶意。曹操感叹说:“乱天下者,何进也。”果然,由此演出董卓进京,淫乱内宫的悲剧。

天下乱始于何进,而何进在十常侍设下阴谋算计他时,不但不听部下的劝告,反而认为自己掌天下大权,无人敢奈何他。这就注定了他的灭亡。

掌天下大权是说明权力大而已,并不能证明自身的安全。相反,权力之顶峰,成了众欲之望,众矢之的,反而成为别人谋害的对象还不知道。

何进的结局就是这样。虽然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带领,并亲自护送何进入宫,但宦官传太后懿旨,阻止袁绍兵将进去。何进就在太监们的围攻下被砍成两段,成了十常侍作乱的第一个诛杀目标。

何进的见识与他的出身有关。因妹妹入宫为贵人,生皇子辩,妹妹被立为皇后,何进由此平步青云,一下子成了大将军。他位于人臣之极,但却外强中干或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成不了大事。他看不到三步棋,只看见自己的权势和职位,以为有了权力,就有一切,就进了保险箱,任何人都会拜倒在他跟前。这太自大了,死也死得不冤,他是死在己手。

权、财、势大时,容易冲昏头脑,小看对手。在生活中,拥有何进的权位,非一般人所有。作为普通小人物、小百姓、小干部、小领导,可以从何进的教训中吸取的经验是,对待问题,应多思,慎虑,认真对待。不要以为有把握,或是已熟悉了,就可以轻视它。问题在未解决之前,即使是百分百的把握,也应视为三成、四成的把握来考虑。事情是变化的,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都会转过来。在关键的地方,错失一步,可能会全盘失去。故此,万事小心为上,得意时切不可忘形,淡然最重要;失意时切不可自我作践,坦然最可贵。

得意之时淡然,意在你不要太看中自己一时的胜利,躺在成绩上面睡觉而不思进取,仍用真诚经营情感,用执著追求事业,用微笑面对磨难,用宽容善待人间,便会无忧无虑,路也会越走越宽阔。

失意之时坦然,意在失意逆事之时,不可自暴自弃,自我作践,更不可自我绝望,而要与之坦然。常常想想那许多现在还不如自己的人,则怨愤自然消除。坦坦荡荡心境平如水,少了得失之烦心,多了自乐之恬愉。但失意之时也不应不思进取,应在坦然面对失意的时候奋起。

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

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

人生多有曲折,都会有得意之时,得意之时不可忘乎所以,按老子说的去做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