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子人体生命科学
34438300000076

第76章 老子以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比喻特异潜能的成长

老子认为,在超常功能态下,人体特异潜能会像植物般茁壮成长,从一颗颗幼嫩的小苗,长成高大的桑树,结成累累的桑葚。老子还以动物的成长比喻人体特异功能,“犬变狗”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老子将被禁锢在人体深处的先天潜能比作“小犬”,将脱出牢笼走向自由,走向光明的特异功能比作“狗”,说明气功修炼可以使“犬”变“狗”。当特异功能升登出达人体后,就以“熊”、“虎”和“龙”,形容它们是出类拔萃的、神通广大的“功能之王”。

老子用许多比喻、隐喻,维妙维肖地描摹特异潜能的存在、成长、成熟、结成正果,以及升登出达人体的全过程。

老子用植物的生长比喻特异潜能的成长

1、老子对幼嫩期的特异潜能以“才”称呼之,表示枝叶将生。

老子在他的练功实录中指出:“其未央才”。

“未”是枝叶重叠,果实已成;“央”表示生命的升华发生在身体的深处;“才”是草木初发新芽,将生枝叶。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这“枝叶茂盛”的潜能组织,在体内萌发新芽,将生枝叶。

2、老子以“苛(小草)”比喻先天潜能,表示由“才(幼嫩期)”成长为小草。

他在“总结”道经第18章指出:“苛胃龙辱若惊”。

《说文》:“苛。小草也”。“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本文以“龙”的灵异通变,神通广大,比喻大脑意识层高功能的技能特长。“辱”,辱没。本文指辱没私心杂念。《说文》:“若,择菜也。”引申为分离。在本文指特异功能从潜能组织“分离”而出。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小草”就是神通广大的“龙”从“辱没”转变为“分离”,令人惊奇。

3、先天潜能组织从小草长成大树称作“未”,表示潜能组织枝叶茂盛,果实已成。

“总结”道经第26章指出:“以爲文未足”。

“爲”,坐善修炼。“文”,《说文解字注》:“文,错画也。错画者,交错之画也。”这一意义应用于气功科学,指气功态下的特殊阴阳变化。“未”,《说文解字注》:“未,味也。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象木重枝叶也。”本义树木枝叶重叠,果实已成。这一意义应用于人体生命科学,指潜能组织“枝叶茂盛,结成果实”。“足”,人足之称,引申为支柱。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依靠坐善修炼促进人体内的特殊阴阳变化,这是人体潜能“枝叶茂盛,结成果实”的支柱。

4、从大树长成桑葚累累的“高大的桑树”称作“蛉”。

“总结”道经第30章指出:“自蛉者不长”。

“自”,本义鼻,原指人的肺鼻呼吸。本文假借指穴位体呼吸。“蛉”,《说文》:“蛉,蜻蛉也。一名桑桹。”“桑,蚕所食叶木”、“桹,高木也”。本文的“蛉”意为高大的桑树,表示先天潜能组织成长壮大为“桑葚累累的大桑树”。“不”,语助无义。“长”,大脑意识层高功能的高远、长久、有变化的基本技能特长。详见本文目录三。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从穴位体呼吸到潜能组织成长壮大为桑葚累累的“高大的桑树”,大脑意识层高功能高远,长久,有变化。

5、先天潜能功德圆满,瓜熟蒂落。

老子在“总结”道经第18章指出:“贵大梡若身”。

“梡”本义指在完整树木中析分木薪。本章以“梡(完木)”比喻潜能组织,以“木薪”比喻从潜能组织中析分出来的特异功能;“若”,柬选,引申为分离。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可贵的是神通广大的、从潜能组织中析分出来的人体特异功能,从体内分离而出。

6、以“楮”比喻从完木中析分出来的“木薪(特异功能的比喻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老子在“总结”道经篇第40章指出:“是以声人去甚、去大、去楮”。

“声人”,气功修炼者的代词;本章的“去”,意为分离,又指行为的趋向。声人的行为应该趋向哪里?老子指出“甚”、“大”、“楮”。段注“甚”云:引申凡殊尤皆曰甚。“殊尤”就是特异。这一意义应用于人体生命科学,“甚”就是指特异功能,“大”形容大脑意识层高功能神通广大。“去大”的意思就是用气功修炼的方法去分离出神通广大的事物。“楮”又称楮树、谷树。楮树浑身是宝。陆机疏曰:江南以其皮捣为纸,谓之楮皮纸,洁白光辉。中国古代的楮币就是用这种纸制成的。民间还以楮纸收藏墨迹。张翥《题赵文敏公木石》诗:“吴兴笔法妙天下,人藏片楮无遗者。”楮树高达十六米,适应性强,耐烟尘,用途广。其木材可制器具、家具、薪炭。楮叶还可喂猪,又可用作农药。楮树具有如此广泛的应用价值,真可谓是树中之宝。老子以“楮”作比喻,表示声人应将大脑意识层高功能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它的独特的奇妙作用,为人类谋取利益和幸福。“去楮”的意思是:分离出“楮树”般的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事物。

老子还以各种大小动物比喻大脑意识层高功能的成长出达。

(1)首先,老子以“玄”表示潜能和潜能组织是人体内最细微的基本结构单位。

老子在“总结”中曾多次使用“玄”字。“玄”篆文作“放在人体科学领域内加以考察,它们不就是一串人体潜能细胞吗?”I“是连接细胞的纤维”;o“是包裹潜能的组织物质;是潜能细胞。古代无”细胞组织纤维“等语词。老子因著作的需要,只能采用因形求义的方法,从古汉语中精心挑选适当的形意字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念。那个篆文”玄字,准确地担当了这一角色。(玄字的造型,可参阅1991年版《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本》)。

(2)以系住足的小犬(“猷”)表示先天潜能被牢牢禁锢在体内深处。

“总结”道经第21章“猷呵;其若,畏四邻”。

“猷”,《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猷”;“犬,狗之有悬蹄者也”。可见“猷(犬子)”就是系住足的小狗。本文以“猷(系住足的小狗)”比喻被幽禁在人体隐蔽深处的特异知感功能。“若”,《说文》:“若,择菜也。”引申为分离。“畏”,古畏、恶同义。《说文》:“恶,过也”,“过,度也”,引申为法度、规范。“四邻”,指与潜能组织相邻及相关连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被系住足的“小狗”呀!它们的分离,必须规范与之相邻和相关连的组织器官和组织系统。

老子把人体视作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系统所组成的,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这些不同的功能都是整体活动的一部分。人体组织与先天潜能组织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所以开发先天潜能时,必须同时规范与其直接或间接相关连的组织器官和组织系统,而决不可孤立地进行。

规范与潜能组织相邻和相关连的组织的结果,就会帮助“小犬”挣断系住足的绳索,成为自由自在的脱出牢笼的“狗”。

(3)以短尾鸟“難(读作堇)”表示特异潜能极易遗失。

老子在“总结”道经第3章指出:“難(读作堇),易之相成也”。本章以“難”的本义(短尾鸟)比喻容易遗失的特异潜能。

(4)以应时而至的仓庚鸟(“离”)表示仓庚鸟在桑园捕捉害虫,使大脑意识层高功能顺利成长。

老子在“总结”道经第15章“能毋离乎”。诠释如下:

“能”,《说文解字注》:“能,熊属。足似鹿。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称能杰也。”本章以“能”比喻本领高强、出类拔萃的大脑意识层高功能。“毋”,古作无,即“无”的意识功能态。“離”本义仓庚鸟。《说文》:“離,黄仓庚也。鸣则蚕生。”黄仓庚,俗称黄鹂。每年桑椹熟时来到桑园,故曰:“鸣则蚕生”。本文以“離”比喻在人体特异功能成长过程中,黄鹂鸟应时来到桑园捕捉害虫,使功能顺利长大。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出类拔萃的大脑意识层高功能,在“无”的意识功能态下,不是像黄仓庚鸟一般应时而至吗?

(5)以知时畜(鸡)的高声鸣叫表示大脑意识层高功能的雄起。老子在“总结”道经第39章指出:“爲为,天下鸡”。诠释如下:“爲”,坐善修炼。“天下”,“天”指头部脑部;“下”指腹底。

《说文》:“鸡,知时畜也。”每日清晨,公鸡按时报晓,表示日将出,天微明。母鸡产蛋时,也会高声急叫。表示新生命的产出。本章以“鸡(知时畜)”比喻大脑意识层高功能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呱呱落地,降临人间。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坐善修炼人体脑部和腹底部位,“知时畜”便会按时报晓。

(6)以“龙”比喻大脑意识层高功能灵异通变,神通广大。

老子在“总结”道经第18章指出:“龙,辱若惊”。诠释如下: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译成现代汉语,即:龙身披鳞甲,是本领高强的奇异动物。它能深藏不露,也能显示人前;能变得很小,也能变得巨大;能到达远方,也能到达近处。需要时可以升登天空,不需要时能够深潜渊底。这段话说明“龙”奇异通变,神通广大。以龙的技能特长与大脑意识层高功能的技能特长相比,可以发现两者颇有相似之处。试看大脑意识层高功能的技能特长,也是能隐伏亦能显现;能小得不知其藏身何处,也能显示其强大的功能;能近取诸身,也能远取诸物;需要时可以“上天入地”,不需要时能够深藏于体内深处而不露。这不就像传说中的“龙”吗?

(7)以“虎”比喻大脑意识层高功能是“功能之王”。

“总结”德经第18章“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虎”。诠释如下:

“善”,特殊营养,包括营养作用及准平作用。“執”,本义捕罪人,本章指“捕捉”大脑意识层高功能。“生”,产出。“陵”,本义大土山,引申为高、崇高。“行”,本义步行,在本章另有特殊涵义。

《韵会》:“行,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

这一笺注应用于气功和人体生命科学,本章的“行”指人体置备了双重的知感功能。一种是日常的知感功能,这种功能与生俱来,人人都·291·有;另一种是特异知感功能,这种功能也是与生俱来,但是被埋藏在人体深层,必须用气功修炼的方法才能开发出来。这样就能同时置备“左右并举”的超常功能。“辟”,《说文解字注》:“辟,法也。用法者也。”引申为法度、规范。“矢”,此字被后世其他传抄本篡改为“兕(犀牛)”。“矢”本义弓弩所用射的箭。《释名》:“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射箭有目标,而且快速迅疾。本章用“矢”比喻大脑意识层高功能具有目标性和迅疾性的品质特点。“虎”,山兽之王。本章以“虎”比喻大脑意识层高功能是人体的“功能之王”。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据特异信息传报:以特殊营养捕获“产出”的修炼者,置备了崇高的“左右并举”的功能,这是得到规范的“箭一般迅疾地射向目标”的“功能之王”。

本句段以“山兽之君(虎)”比喻大脑意识层高功能,表示这种功能居于人体功能之首。同时,本句段以“左右步并举(行)”表示气功修炼者置备了双重的知感功能。

(8)老子还以“婴儿”比喻新生的大脑意识层高功能。

他在道经首章以“噭(高急的叫声)”形容大脑意识层高功能降世时的高急叫声;在道经28章以“咳(小儿笑)”象征大脑意识层高功能诞生世间时欢悦的呼叫;在德经第26章还以“赤子”比喻初生的婴儿。老子曰:“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诠释如下:

“含”,本义含在口内,引申为怀藏不露。“德”,哺育升登。“之”,颊侧上出。“厚”,指反反复复地修炼。“比”,《说文解字注》:“比,密也。”表示先天潜能是比邻而居的。“於”,哺乳与反哺乳的气功效应。“赤子”,初生的婴儿。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怀藏不露的、哺育升登的“颊侧上出”,经过反反复复修炼的比邻而居的先天潜能,在哺乳与反哺乳的气功效应下成为初生的婴儿。

本句以“赤子”比喻大脑意识层的高功能,以“比邻而居(比)”阐明潜能组织在体内像错落的草丛,同类的先天潜能比邻而居,在哺乳与反哺乳的气功效应下,经过长期的修炼,成为“初生的婴儿(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