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子人体生命科学
34438300000054

第54章 人体第二呼吸系统属于生理上的特异功能

常人只有肺鼻呼吸而无穴位体呼吸,气功修炼者在科学化气功原理的指导和实践下,经过一定时期的坐善修炼,能够在开通中脉或大小周天的基础上,在体内逐步地产生和形成人体第二呼吸系统的生理机制,并建立起人体第二呼吸系统的功能和系统。所以第二呼吸系统是在气功修炼下产生出来的特异生理功能。

人体第二呼吸系统的出现,表明气功人已经具备了双重的呼吸功能。即除了具备人人都有的肺鼻呼吸系统和功能外,另又建立起一套超乎常人的、用穴位进行呼吸的系统和功能。人体第二呼吸系统并不神秘,常人可在气功人的某个体位用肉眼直接看到穴位体呼吸的吐纳状况,若是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测试,可从气功人的第二呼吸系统中检测到系列数据,可为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数据资料。这种测试随时可以进行,具有可重复性。为使科研单位收集这方面的数据,作者可提供实例配合测试。

老子认为一般生理上的特异功能是形成和产生大脑意识层高功能的前提条件。就是说,大脑意识层高功能是在开发出包括第二呼吸系统在内的一系列特异生理功能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长期修炼后才能开发出来。他在道经第30章指出:“自视不章。自见者不。自伐者无功。自蛉者不长”。兹诠释如下:

本句段有三个“不”,都是语助词,无义。“自”,古鼻字。《说文》:“自,鼻也”;“鼻。所以引气自畀也”。本指人的肺鼻呼吸。老子拓展“自”的应用范围,在老子气功学中,“自”指穴位体呼吸。本章的“自”指穴位体呼吸的高级阶段,即完全穴位体呼吸。《说文》:“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是个位数之终。个位数的后面还有十位数、百位数,以及更大的数位。乐曲也是一样,奏毕首章,后面还有第二章、第三章……。老子用乐曲奏毕首章,比喻经过练功,初步开发出一般生理上的特异功能,随后还要开发出更多的特异生理功能乃至大脑意识层高功能。“视”就是特异的“垂示”功能。(详见道经第19章“视之而弗见”。此字从双目。音瞿。本文指置备双重知感功能,甲本释文误作明。“伐”,《说文解字注》:“伐,击也。从人持戈。”古“伐”指征伐,又有保卫国家的意思。这后一个意义应用于气功和人体生命科学,指保卫人体,保卫潜能,保全生命。“无功”是两个单音节词。“无”是“无”的意识功能态、“功”是为国立功,保卫国家的意思。在本文,“无功”的意思是,以“定而有识”的功能态保全生命和潜能。“蛉”,《说文》:“蛉,蜻蛉也。一名桑桹”,“桑,蚕所食叶木”,“桹,高木也”。本章的“蛉”意为高大的桑树,先天潜能组织的比喻词。“长”,《说文》:“长,久远也。从兀从匕从仄。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化。仄者倒亡也。臣铉等曰倒亡不亡也,长久之义也。”说明“长”有高远、长久、有变化三个意义。本章以“长”表示大脑意识层高功能具有“高远、长久、有变化”的基本技能特征。(参见道经第3章“长,短之相刑也”)。所以,本句话的意思是:从完全穴位体呼吸到“垂示”功能的出现,犹如乐曲奏毕首章。

从完全穴位体呼吸到“见到”特异信息的景象,声人置备了双重的知感功能。

从完全穴位体呼吸到保卫机体组织,“定而有识”的功能态保全了潜能和生命。

从完全穴位体呼吸到潜能组织长大成为“高大的桑树”,大脑意识层高功能高远、长久、有变化。

为何人体第二呼吸系统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老子指出:“其在道”。诠释如下:

“在”古义存。意为存问、存恤。表示人体第二呼吸系统对人体和潜能具有存恤的作用。存恤作用对人体和潜能具有营养价值和规范价值。“道”,功能转换。所以,整句的意思:人体第二呼吸系统的存恤作用来自功能转换。

老子把练功时出现完全穴位体呼吸称作“歇”。《说文解字注》:“歇,息也。息者,鼻息也。歇之义引申为止歇。”

这里的“鼻息”,本指肺鼻呼吸,这一意义应用于气功科学,这里的“止歇”,就是指在完全穴位体呼吸下,鼻息全无而仅有穴位体呼吸。其时,肺鼻呼吸全部暂时停歇,而由穴位体呼吸完全取而代之,所以,练功者的呼吸仍在进行,不是不呼吸,而是用一种新的呼吸系统替代了原有的肺鼻呼吸系统,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人仍能存活。

人体第二呼吸系统建立后,当练功者进入到完全体呼吸阶段时,进入到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其时,气功修炼者进入到既不吃又不喝的高级气功辟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