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子人体生命科学
34438300000017

第17章 “情”的功能态势

为何通过“浴神”(净化意识),辅佐以“无”的意识功能态(弗始)后,能使人体细胞和潜能细胞得到慈母般的哺育和关怀呢?这要从“情”字的意义说起。

1993年10月,在湖北荆门市郭店村的一座楚国贵族墓葬中发现804枚竹简。经学者研究后认为,“情”受到古人很大重视,表示对“情”要重新认识。可见“情”的古义远远超出后人的认识范围。

那么,“情”究为何物?

原来气功修炼者进入到“无”的意识功能态时,体内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是自然界的特殊营养素从体表穴位源源地摄入体内,并转化为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转换(有,无之相生也)。另一方面是思想意识领域一事不留,一尘不染,额前呈现洁净清明的功景(心善潚)。当上述两种情况得到充分发挥时,练功者会朦胧地感受到全身内外如同被包裹和沉浸在昏淡缊的功能态势之中。这种功能态势就叫做“情”。

我们可以从汉语学的层面考察“情”的涵义。《说文》云:“情,人之阴气有欲者。”

“人之阴气”指气功修炼者的体内出现昏淡絪缊的功能态势。《说文》云:“阴,闇也。”闇是“暗”的异体字,引申为昏淡;“气,云气也。”云气缊弥漫,表示体内的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转换盈满丰盛,正在位移、运行和能量类型的转换;“有欲者”指具有实现气功理想的练功者。综上所述,“情”的意思是,具有实现气功理想的修炼者的体内出现昏淡缊的功能态势。这就叫做“情”。

在“情”的功能态势下,体内的特殊能量和功能转换在位移,在流动,在变化。它们沿着经络、子络、孙络……流向组织,流向人体最细微的结构单位细胞。功能转换所到之处,人体和潜能开始发生变化,呈现出生命兴旺发达的气象。这种可喜的气象,老子谓之“万物旁作”。“万物”就是先天潜能;“旁作”就是蓬勃兴起。人体组织细胞和潜能细胞,在“情”的功能态势下,细胞生命力就兴旺发达起來,出现生机蓬勃兴起的“万物旁作”的生命现象。

“情”是衡量练功者是否进入“无”的意识功能态(浴神、弗始)的标尺。就是说,出现“情”的功能态势,才算真正进入到了“无”的意识功能态。其时的练功者,如同沉浸和包裹在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转换的包围之中。随着曳引做功,一阵接一阵的特殊能量的集散,有节律地进行着。腹腔出现负压时,自然界的特殊营养素源源地摄入体内,并在腹部集合。腹腔的负压消失时,集合在腹部的能量向四面八方发射出去,形成广泛的特殊能量的位移和功能转换,从而使全身的机体组织,全身的细胞,都得到了上佳的营养和规范。所以,老子在道经第23章还指出:“守情表也”。什么叫做“表”?“表”本义指穿在身体外层的衣服。古人云:若出不可单,则必加“上衣”也。“上衣”就是外衣。老子将这层意思应用于气功科学领域,比喻练功者沉浸在“情”的功能态势的时候,等于人穿上外衣,全身严严实实地被特殊能量和功能转换所包围,如同沉浸在能量的海洋之中。故曰:“守情,表也”。当这种有利于生命升华的功能态势出现时,说明练功者进入到了最佳的时刻,就能使人健康长寿和开发潜能。

历史上有些文士学者,对“情”望文生义,导致脱离“情”的本义,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这一签注曾经难煞了古今多少不谙气功奥妙的学者文士。董仲舒曰:“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谓情,非制度不节。”将“情”视作个人欲念,想用制度管束它。如此解释与“人之阴气”根本毫无关连。《礼记》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将“情”视作感情。但稍作分析便知不妥。人的“七情”应区分阴阳。“喜”、“怒”、“爱”为阳,“哀”、“惧”、“恶”、“欲”为阴。故人之“七情”,决非“人之阴气”所能概括。可见,“情”的功能态势是气功态下出现的、能导致生命升华的功态功境,不可采取以今释古的错误方式,按今义对“情”作出有失偏颇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