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言行要低调细节要高调
34419300000010

第10章 靠细节提高你的沟通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体现一个人的魅力,真实、真情和真诚的态度是善于沟通者的法宝。只要在沟通中善于用细节给自己的魅力加分,就能打动人、感染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才能获得真诚的朋友,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与人交谈时别犯禁忌

交谈中的禁忌大多体现在细微之处,因此常容易被人忽视,结果你莫名其妙地就把对方惹得不高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你必须检讨自己,让自己在与人交谈时不再犯忌。

1.不要总是自吹自擂

有些人总喜欢胡乱地吹嘘自己。这种人的口才或许真的很好,但只会令人厌恶而已。

这样的人并非是直率的人,就连一件简单的事他都要咬文嚼字地卖弄一番,看起来好像很精于大道理的样子,说穿了只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所产生的虚荣心在作祟。

以简单明了的词汇来发表言论,必须先充实实际内容,再以简单而贴切的词汇表达出来。若非具有这种功力,就无法具备以简单明了的词汇来表现的实力,这其实远比稍具难度的辩论更困难。

有些人乍看之下很平凡且没有可贵之处,但别人只要经过与他认真地交谈之后,就能够很深刻地被其内在的思想所感染,这种人所使用的词汇往往最简单明了。

朋友关系必须建立在真诚之上,花哨不实的言论只适合逢场作戏。朋友是靠互相感动、吸引,而不是硬性地逼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为了强硬地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运用一些偏僻冷门的词汇,来表现自己的程度高人一等,这在对方看来,只觉得和你格格不入而无法接受你的看法。

朋友必须是彼此真心真意地了解,以建立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沟通方式为目的。彼此要在交往中培养相知相惜的情谊。

2.不要不懂装懂

社会上一知半解的人一多,就容易促生一股装腔作势之风。如果凡事都一无所知,心里便容易产生唯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随时都想找机会扳回面子。

有位不具规模的小杂志社社长N先生,不管是什么场合他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降低自己的声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还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

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或用英语来发表高见,还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而这位仁兄所出版的杂志,也永远上不了台面。

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评断。当他一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只好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听他说话。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本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这样会让人看作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朋友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一点儿也不可爱的人。

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

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有比自己专精的地方就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精通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所谓很谦虚的态度,是指对于自己精通的事物,不妨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只是说话技巧要高明。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不论是不懂装懂或是真的无知,都同样有碍交际范围的扩展。

3.切记避免随意附和别人

每个人讲话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无论是讲话的语言还是手势,都具有个人色彩。例如美国人最擅长以夸大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极限;欧洲人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内敛,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一五一十地表现于外。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社交活动和说话一样,需要借助情感的大力支援,也就是必须集中情感来表达才能打动人心。人并不是机器人,说话一定会有抑扬顿挫。

会话必须要加入自己的意见才能成立。有的人总是习惯于附和别人说的话,但这种没有自己思想的附和语词,并不能表现出个人的独立人格与意见。

许多人在交谈时有“我同意……但是我认为……”的习惯用语。其实在与朋友交谈中,朋友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要让自己成为更独特的人,就必须与一般人有所区别,尽量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4.不要使用质问或批评的语气

用质问式的语气来谈话,是最易伤感情的。许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同事反目,都是由于一方喜欢以质问式的态度来与对方谈话所致。除遇到辩论的场面,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对方的意见不对,你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何必一定要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的错误,这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大大的打击。尊重别人,这一点是谈话艺术必需的条件;把对方为难一下,图一时之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你若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就不可损伤别人的自尊心。

对方谈话中的不妥当部分固然需要加以指正,但妥当部分也须加以显着的赞扬,这样对方因你的公平而易于心悦诚服。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把自己的意思暗暗传达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修正的,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失,站在朋友的立场,你应当给予恳切的指正,而不是严厉的责问,使他知过而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式的语气,用命令的口吻则效果不好。要注意保全或激励对方的自尊心。

这几种毛病虽小,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就会影响我们的谈话效果。因此,你应该对照反省一下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自以为是害处多

说话时千万不要太自以为是。这个小毛病会让你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没有任何人会喜欢别人总跟自己针锋相对。

自以为是的人总喜欢反驳别人的观点,与人争论,并且一定要在争论中占上风。其实,即使你真的比别人见识多,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这样做,你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儿余地,好像要把他逼得无路可走才心满意足。相信你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你却是这样做的。这个不起眼的小毛病使你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你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你提任何忠告。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因为总是自以为是,朋友、同事们都远离你而去了。改善的唯一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不和人争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当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多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做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们平常谈话的目的,是消遣多于研究吧?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另外有一点你也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了。

别人和你谈话,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只是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自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确是高超的见解),对方也绝不会乐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以随时显出像要教训别人的神气。

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赞同,但起码要表示可以考虑,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谈天,那你更应注意,太多的执拗能把有趣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往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再谈,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伤害感情。

因此,你千万要谦虚一些,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固执的人,而应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交谈的人。

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自己自以为是地与人争论呢?如果要做到既不必随声附和别人的意见,又避免和别人争论,注意以下细节问题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1.尽量了解别人的观点

在许多场合,争论的发生多半由于大家只看重自己这方面的理由,而对别人的看法没有好好地去研究、去了解。如果我们能够从对方的立脚点去看事情,尝试着去了解对方的观点,认识到为什么他会这样说、这样想,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使我们自己看事情的时候会比较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对方的看法也有他的理由。即使你仍然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也不至于完全抹杀他的理由,自己的态度也可以客观一点,自己的主张也可以公允一点,发生争论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少了。

同时,如果你能把握住对方的观点,并用它来说明你的意见,那么,对方就容易接受得多,而你对其观点的批评也会中肯得多。而且,他一旦知道你肯细心地体会他的真意,他对你的印象就会比较好,他也会尝试着去了解你的看法。

2.对于对方的言论中你所同意的部分,应尽量先加以肯定,并且向对方明确地表示出来

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分强调双方观点的差异,而忽视了可以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双方为了一个枝节上的小差别争论得非常激烈,好像彼此的主张没有丝毫相同之处似的。这实在是一件不智之举,不但浪费许多宝贵的精力与时间,而且使双方更难沟通,更难得到一致的或相近的结论。

解决的办法是,先强调双方观点相同或近似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去求同存异。我们的目的是在交谈中使双方的观点更接近,双方的了解更深。

即使你所同意的仅是对方言论中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只要你肯坦诚地指出,也会因此而营造比较融洽的交谈气氛,而这种气氛,是能够帮助交谈发展、增进双方的了解的。

3.当双方发生意见分歧时,你要尽量保持冷静

通常,争论多半是由双方共同引起的,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刺激,互相影响,结果就火气越来越大,情绪激动,头脑也不清醒了。如果有一方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静的情绪,那么就不至于争吵起来。

但也有的时候,你会遇见一些非常喜欢跟别人争论的人,尤其是他们蛮横的态度和无理的言词常常使一个脾气很好的人都会失去忍耐。在这个时候,如果你仍然能够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气不恼,将会使你能够跟那些最不容易合作的人好好地进行有益的交谈。

4.永远准备承认自己的错误

坚持错误是容易引起争论的原因之一。只要有一方在发现自己的错误时立即加以承认,那么任何争论都容易解决,而大家在一起互相讨论,也将是一桩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在我们谈话的时候,我们不能对别人要求太高,但却不妨以身作则,发现自己有错误的时候,就立刻爽快地加以承认。这种行为,这种风度,不但给予别人很好的印象,而且还会促进谈话与讨论向前跨进一大步,使双方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之中交换意见与研究问题。

5.不要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

长辈们常常规劝我们不要指出别人的错误,说这样做会得罪人,是非常不明智的。然而,如果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去把别人的错误指出来,岂不是使交谈变成一种虚伪做作的行为了吗?那么,意见的讨论,思想的交流,岂不是都成为根本没有必要的行为了吗?

然而,指出别人的错误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不但会打击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还会妨碍交谈的进行,影响双方的友情。

那么,究竟有没有两全之策呢?

你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法:

不必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却要设法使对方发现自己的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交谈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静的情绪,有许多人都有一种感情用事的毛病。即使是那些自己很愿意跟别人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的人,有时也不免受自己的情绪支配,在自己的思考与推论中掺进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如果你把这些成分直截了当地指出来,往往使对方的思想一时转不过来,或是情绪上受了影响而感到懊恼异常,或者引起他恶意的反攻,或者使他尽力维护他的弱点,这都是对交谈的进行十分不利的。

但如果在发现对方推论错误的时候,把交谈的速度放慢,用一种商讨的、温和的语调陈述自己的看法,使他能够发现你的推论更有道理。在这种情形下,他也就比较容易改变他的看法了。

很多人都有这种认识:一个人免不了会看错事情,想错事情。假使他们能够自己发觉错误所在,他们就会自动地加以纠正。但是如果被人不客气地当众指出来,他们就要尽力去掩饰,尽力去否认,尽力去争执。因此,为了避免使他们情绪激动,我们就不宜直接批评他的错误,不必逼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错了”或者“我全错了”。有的人一看到别人犯了一点儿错误,就要死盯住它不放,还加以宣扬,自鸣得意地让对方为难,这是一种幼稚的举动,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不是一种对人友好、与人为善的做法。

小毛病也会引起大矛盾。交谈是为了促进了解,增进友谊,但自以为是的争论与指责却会伤害对方的感情,因此我们一定要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玩笑不能随便开

在社会交往中,开个玩笑可以放松大脑、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玩笑事虽小,但如果开得不得体,那么就有可能伤害感情、引起纠纷。

一家出版社里的一位男士新婚不久,大概是心情愉快、生活稳定吧,人渐渐胖起来。

有一天,一位女同事的先生来到出版社,他和那位日渐发胖的男士是旧识。大家聊了一会儿,女同事的丈夫突然对新婚的男士说:“你怎么搞的?胖成这个样子,满脸横肉,改杀猪了?”大家听了笑了起来。

那位男士一时变了脸色,一句不吭;等笑他胖的那人走了,他才发作开来。

好朋友彼此间开玩笑,有点儿过但无伤大雅就可以了,但那女同事先生的用词的确太损了些,难怪人受不了。后来呢?被笑他胖的那位同事和笑人胖的那位先生再也没有来往过。

生活中,由一个玩笑造成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皆因玩笑伤害了自尊。

所以,开玩笑、损人应有分寸,否则伤害人、得罪人而不自知,那才得不偿失。

当然,开玩笑过火是避免不了的,但也不能因为如此就拒绝玩笑,整天一本正经,因为这样反而会拉远你和别人之间的距离。但要开玩笑之前,应认识到,再豁达随和的人也有自尊心,他也许可以不在乎一百次、一千次的玩笑和嘲弄,但不能忍受他在乎的人或事被开玩笑、嘲弄。你若搞不清楚他的好恶,开了不得体的玩笑,他就算当场不发作,也会记在心里。人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这点你必须承认,更何况有人天生敏感,容易受伤,你认为有趣的,他不认为有趣。也就是说,开玩笑要看人。

喜欢开玩笑或嘲弄别人的人常不知不觉就过了头,因此,开玩笑之前应三思,以免出口成刀,伤害他人。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开玩笑时一定要注意以下细节:

1.内容要高雅

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以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塑造。

2.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首要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情感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情绪,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3.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但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4.要区别对象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大点儿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但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恰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总之,开玩笑一定要把握分寸,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只有既得体又诙谐的玩笑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与陌生人交谈时应注意的细节

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常常要跟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是一个人交际水平的体现。而要想迅速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就要从细节入手。

当你走进陌生人的住所时,你可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墙上挂的是什么。书法、摄影作品、乐器……都可以从中推断主人的兴趣所在,甚至室内某些物品会牵引起一段故事。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线索,不就可以由浅入深地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吗?当你获得一些线索后,就不难找到合适的开场白。

如果你不是要见一个陌生人,而是要参加一个充满陌生人的聚会,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不妨先坐在一旁,耳听眼看,根据了解的情况,决定你可以接近的对象。一旦选定,不妨走上前去向他作自我介绍,特别是对那些同你一样、在聚会中没有熟人的陌生者,你的主动行为是会受到欢迎的。

应当注意的是,有些人你虽然不喜欢,但必须学会与他们谈话。当然,人都有以自我兴趣为中心的习惯,如果你对自己所不感兴趣的人不瞥一眼,一句话都不说,恐怕也不是件好事。你可能被人看作是傲慢,甚至有些人会把这种冷落当做是对他的侮辱,从而与你产生隔阂。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谈话时,第一要有礼貌;第二不要谈论有关双方私人的事,这是为了使双方自然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旦你愿意和他结交,就要一步一步设法缩小这种距离,使双方容易接近。

在你决定和某个陌生人谈话时,不妨先介绍一下自己,给对方一个接近的线索。你不一定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因为这样人家可能会感到唐突。不妨先说说自己的工作单位,也可问问对方的工作单位。一般情况下,你先说说自己的情况,人家也会相应地告诉你他的有关情况。

接着,你可以问一些有关他本人的而又不属于秘密的问题。若对方年龄大,你可以问他子女在哪里读书,也可以问问对方单位一般的业务情况。当对方谈了之后,你也应该顺便谈谈自己的相应情况,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和陌生人谈话不比对老朋友谈话,应更加留心对方的谈话内容,因为你对他的所知有限,也更应当重视已经得到的任何线索。此外,他的声调、眼神和回答问题的方式,都可以揣摩一下,以决定下一步是否能深入交往。

现将与陌生人交谈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总结如下:

1.不要随便否定对方的观点

初次见面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在这种场合,对方往往不能冷静地听取意见、建议并加以判断,而且容易产生反感。同时,初次见面的对象有时也会反对他人提出的细微问题来否定其观点。因此,初次见面应当尽量避免有否定对方观点的行为出现,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注意审视自己的表情

人心灵深处的想法都会形诸于外,在表情上显露无遗。一般人在到达约会场所时,往往只检查领带正不正、头发乱不乱等问题,却忽略了表情的重要性。如想留给初次见面的人一个好印象,不妨照照镜子,仔细地检查一下自己的脸部表情是否和平常不一样,如果过分紧张的话,最好先对着镜中的自己傻笑一番。

3.注意把握时间

在初次见面的场合中,如果有一方想结束话题,往往会有看手表等对方不易察觉的无意识动作。因此,当你看到交谈的对方突然焦躁地看着手表,或者望着天空询问现在的时刻,就应该尽早结束话题,让对方明白你不是一个毫无头脑的人,你清楚并尊重他的想法,这必能留给对方一个美好的印象。

4.坐在对方的身边

面对面地与陌生人谈话确实很紧张,如果坐在对方的身边,自然会比较自在,既不用一直凝视对方,也消除了不必要的紧张感,而且会很快亲近起来。

5.尽量接近对方的身体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身体周围设定一个势力范围,一般只允许特别亲密的人“侵入”。如果你“侵入”了,就会产生与对方有亲密人际关系的错觉。比如,推销员往往一边说话一边若无其事地移动位置,直到坐在客户的身旁,使其顿生好感。因此,若想早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就必须找机会去接近对方的势力范围。

6.以笑声接近对方

做个忠实的听众,适时地表达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对方摈弃陌生感、紧张感,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尤其要发挥笑的作用,即使对方说的笑话并不很好笑,也应以笑声支援,产生的效果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双方同时笑起来,会无形之中产生亲密友人一样的气氛。

7.找出与对方的共同点以引起共鸣

任何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比如,同一故乡或同一母校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因同伴意识、同族意识而亲密地连结在一起,同乡会、校友会的产生正是如此。若是女性,也常因血型、爱好相同而产生共鸣。

8.先征求对方的意见

不论做任何事情,事先征求对方的意见,都是尊重对方的行为。在处理某一件事中,身份最高的人握有当时的选择权,将选择权让给对方,也就是尊重对方。而且,不论是谁,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绝不会因此不高兴或不耐烦。

9.记住对方的重要纪念日

当你得知对方的结婚纪念日、生日时,要一一记下来,到了那天,打电话以示祝贺。虽然只是一个电话,给予对方的印象却很深刻。尤其是本人都常忘记的纪念日,一旦由他人提起,心中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

10.有“礼”走遍天下

馈赠礼物时,与其选择对方喜欢的礼物,倒不如选择其家人喜欢的礼物。哪怕是一件小小的礼物给对方的妻子,她对你的态度都会改变,而收到礼物的孩子们更会把你当成亲密的朋友,你将得到全家人对你的欢迎。

11.亲切地直呼对方的名字

我们都习惯在比较亲密的人之间才直呼其名。连名带姓地呼叫对方,表示不想与他人太过亲密的心理,所以,直呼对方的名字,可以缩短心理的距离,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与陌生人交谈其实并不可怕,你大可不必表现得太拘谨。只要你把握细节,大胆行动,就能迅速把陌生人变成好朋友。

赞美也要讲方法

赞美别人也要注意细节问题,干巴巴或是不着边际的赞美只会惹人生厌。

在人类的天性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赞美。因此,如果你能在生活中恰到好处地赞扬别人,那么你就会得到他人的喜欢。

要想用赞美打动对方的心,你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赞美要细致入微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可听到这样的赞美辞:“你这个人真不错”、“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等等。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好到什么程度?好的原因又何在,不得而知。这种赞美语显得很空洞,别人以为你不过是在客气,在敷衍。

所以,赞美别人应尽可能做到热诚具体、深入细致。比如赞扬一个人穿的衣服漂亮,你不妨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很合身,颜色漂亮,人显得精神多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伦·H。克林纳德认为,正确的赞美方法是把赞美的内容具体化,其中需要明确3个基本因素:你喜欢的具体行为;这种行为对你的帮助;你对这种帮助的结果有良好的感受。有了这3个基本因素,赞美人才不至于显得笼统空泛,才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2.赞美要与众不同

在称赞别人的时候,要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是什么使你对他印象深刻。你的赞赏越是与众不同,就会越清楚地让对方知道你曾尽力深入地了解他,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有此表达的愿望。

称赞对方具备某种你所欣赏的个性时,你可以列举事例为证。比如,他提过的某个建议或采取过的某一行动:“对您那次的果断决定,我还记忆犹新呢。这个决定使您的利润额上升了不少吧?”

应尽量点明你赞赏他的理由。不仅要赞赏,还要让对方知道为什么要赞赏他:“当时您是唯一准确地预料到这一点的人。”

数据能使你的赞赏更加确实可信:“有一回我算了一下,用您的方法可以节省多少时间,结果是……”

如果可能,不妨有选择地给你的一些客户或合作伙伴书面致函,表示你对他们的欣赏。只要你有充足的理由,完全可以把你的赞美之词写下来。书面赞赏的效果往往非常好。如果你的文笔既有深度又与众不同,对方会百读不厌。

3.赞美要恰如其分

请注意,你的赞赏要恰如其分。不要借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赞不绝口,大肆发挥,也别抓住一个细枝末节便夸张地大唱颂歌。这样显得太过牵强和虚假。

你的用词不可过分渲染夸张,不要动辄言“最”。当对方用5升装的大瓶为你斟酒时,你可别故意讨好地说:“这真是最好的葡萄酒!”

别让对方觉得你对他的称赞是例行公事。你当然应该比现在更经常地对你的伙伴表示赞赏,但可别在每次谈话时都重复一遍,特别是在对方与你经常见面的情况下更要牢记这一条。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每次都用同样的话来称赞对方。

4.赞美要因人而异

即使是因为相同的事由,你也不应以同样的方式来称赞所有的人。不要去找在任何时间、场合下对任何人都适用的“赞赏万金油”,它是不存在的。避免给对方留下“这人对谁都讲那么一套”的坏印象。

在很多人的聚会中,你千万不要搬出前不久刚称赞过其中某一位的话,再次恭维其他人。还是仔细想一想,这个人与他人相比,到底有何突出之处。这样就能因人制宜、恰到好处地赞扬别人。

5.赞美要把握机会

不要突然没头没脑地就大放颂辞。你对对方的赞赏应该与你们眼下所谈的话题有所联系。请留意你在何时以什么事为引子开始称赞对方。对方提及的一个话题,他讲述的一个经历,也可能是他列举的某个数字,或是他向你解释的一种结果,都可以用来作为引子。

如果他没有给你这样的机会,你就自己“谱”一段合适的“赞赏前奏”,使对方不会感觉这赞扬来得太突然。不妨用一句谦恭有礼的话来开头:“恕我冒昧,我想告诉您……”、“我常常在想,我是不是可以说说我对您的一些看法……”

这种“前奏”还有两大功用:一是唤起听话者的注意力,二是使你的称赞显得更加恳切诚挚。

6.赞美要讲究方式方法

重要的不仅是你说了些什么,还要看你是怎样来表达的。你的用词、你的姿势和表情,以及你称赞他人时友善和认真的程度都至关重要。它们是显示你内心真实想法的指示器。

你应直视对方的眼睛,面带笑容,注意自己的语气,讲话要响亮清晰、干脆利落,不要细声慢语、吞吞吐吐,也不要欲语还休。

切记不要用那种令人生厌的开头:“顺便我还可以提一下,您的……还算不赖”,这让你的称赞听起来心不甘、情不愿,又像是应付差事。

如果合适,你甚至可以在称赞的同时握着对方的手,或轻轻拍拍他的胳膊,营造一点儿亲密无间的气氛。

7.赞美不要跑题

赞赏对方的机会几乎总是出现在偏重私人性的谈话中。大多数时候在谈话中你一定会谈及其他事情。但你对对方的称赞应始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话题和段落。在赞赏对方的这个时刻,你越是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赞赏的效果就会越好。所以,在这一刻你不要再谈论其他事情,要让这一段谈话紧紧围绕你的赞赏之辞,不要中途“跑题”。

让对方对你的赞美之辞有一个“余音绕梁”的回味空间,不要话音刚落就将话题转到其他双方有分歧的事情上,弄得对方前一刻的喜悦心情顷刻化为乌有。

8.赞美不要打折扣

别把你的称赞和关系到实际利益的话题联系在一起,这些话题换个场合交谈会更合适。假若你的谈话旨在推销产品或获取信息,你称赞了对方之后要留出些时间,不能马上话锋一转切入主题。要避免给对方这样的印象:你前面的赞誉只是实现你推销目标的一块铺路石。

请不要用煞风景的陈词滥调来结束你们的谈话。记住,纯粹的赞赏效果最佳!

许多人在称赞他人时都易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把赞赏打了折扣再送出。对某一成绩他们不是给予百分之百的赞赏,而是画蛇添足地加上几句令人沮丧的评论,或是一些能很大程度削弱赞赏的积极作用的话语。比如:“您做的菜味道真好!哪一样都不错,就是汤汁里的黄油加多了。”这种折扣不仅破坏了你的赞扬,还有可能成为引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

尤其那些对杰出成绩的赞赏,几乎无一例外地和批评一起“搭卖”。成绩越突出,人们就越觉得自己有责任去“评论”而不仅是称赞这一成绩。他们无法忍受只唱赞歌,一定要多少挑出点儿缺憾才罢休。同时,他们错误地把赞赏他人当成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以为他们能够通过打了折扣的赞赏来证明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也出出风头,显出他们的理性和水平。

任何赞赏的折扣哪怕再微小,也使赞赏有了瑕疵,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它破坏了赞赏的作用,使受称赞的一方原有的喜悦之情一扫而空,反而是那几句“额外搭配”的评论让人难以忘怀。

9.赞美要语言明确

一男青年晚上在饭店碰到一位认识的女士,她正和一位女伴在用餐,两人刚听完歌剧,穿戴漂亮。这位男青年不觉眼前一亮,很想恭维一下对方:“今晚你看上去真漂亮,很像个女人。”对方难免生气:“我平常看上去什么样呢?像个男人吗?”

称赞的话有时会由于用词不当,让对方听来不像赞美,倒更像是贬低或侮辱,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不欢而散。

所以,在表扬或称赞他人时也请谨慎小心。请注意你的措辞,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①列举对方身上的优点或成绩时,不要举出让听者觉得无足轻重的内容。比如向客户介绍自己的销售员时说他“很和气”或“纪律观念强”之类和推销工作没有任何关联的事。

②你的赞扬不可影射对方的缺点。比如一句口无遮拦的话:“太好了,在一次次半途而废、错误和失败之后,您终于大获成功了一回!”

③不能以你曾经不相信对方能取得今日的成绩为由来称赞他。比如:“我从来没想到你能做成这件事。”或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你恐怕连自己都没想到吧。”

另外,你的赞词不能是对待小孩或晚辈的口吻,比如:“小家伙,你做得很棒啊,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就这样好好干!”

10.赞美要有力度

或许有些人很少受表扬,所以听到别人称赞他时会不知所措。还有些人在受到称赞时想要表明,取得优秀成绩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两种人面对赞赏的反应几乎一模一样:“这不算什么特别的事,这是应该的,是我分内的事。”

当听到对方这种回答时,你不要一声不响,此时的沉默表示你同意他的话。这就好像在对他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为什么要表扬你呢,我收回刚才的话。”

相反,你应该再次称赞他,强调你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事。请简短地重复一遍对他哪些方面的成绩特别看重,以及你为什么认为他表现出众。

总之,只有把握好细节的赞美,才不会被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客套话。好听的话,也要有好的表达方式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说话一定要考虑场合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不看场合乱说话的毛病。不要认为这是小问题,在不恰当的场合说了不恰当的话,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不同场合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小场合和大场合、家庭场合与公众场合,人们对于批评性说法的承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通常在公众场合中使用指责性说法最易引起人们的反感。试想,如果这次批评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对方一般绝不会顶撞,可能会很平静地接受批评。

正因为受特定人际关系和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里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才有利于沟通。不顾及场合的心直口快是不值得提倡的。为了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对于心直口快者来说,起码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要在思想上强化场合意识

有些人在交际中对人说话直出直入,惹人生气,把事情办砸,完全是主观上缺乏场合意识的结果。他们对人很诚实,遇事时往往只从个人主观感觉出发,以为只要有话就应该说,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不管什么场合环境就往外捅,结果有意无意地冒犯了人自己还莫名其妙,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有两个老工人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有一位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甲因重病住进了医院,乙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生气地说:“滚,我不想看到你!”把他赶了出去。人家正在病中,心理压力很大,他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这位老工人说这话也是好意,想让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缺乏场合意识,开玩笑弄错了地方,才闹出了不愉快。

这个事例说明,有些人说话之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头脑中缺乏这根弦。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应当努力做到在每次参加交际活动时,要把场合大小,人数多少,及其相互关系搞清楚,据此确定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在具体说法上,既要考虑自己的交际目的,又要顾及他人的“场合心理”,追求主客观的高度一致。

2.要自觉摆脱谈吐上的惯性

人们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有些不当的话语并不是主观上想这样说,而是受习惯的支配一不留神顺嘴说出来,造成与场合环境的不协调,事后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后悔。比如,小李陪妻子高高兴兴上街买东西。在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妻子兴致很高,从这个柜台到那个柜台,买了这件,又看那件,快到中午了仍没有打道回府的意思,小李有些不耐烦了。当妻子提出再买一件高档羊毛衫的时候,他忍不住生硬地说:“你还有完没完?见什么买什么,你挣多少钱哪?”这句话刚出口,顾客们都朝他们身上看,妻子原本微笑的脸顿时变了样,生气地反驳道:“怎么,我还没有花够钱呢,你急什么?我就要买,怎么着!”直把小李顶得说不出话来,难堪极了。接着发怒的妻子也不买了,怒气冲冲地自个儿走出商店。使小李不解的是,妻子的性格本来很温顺,在家里从来不大声说话,更不要说发火了,说她什么都不计较,可今天为什么她的火气这么大呢?很显然,是小李忽略了场合因素,把在家庭中惯用的说法拿到公众场合来,用生硬口吻指责妻子,刺伤了妻子的自尊心,才引发妻子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表现出强硬的态度。

所以,心直口快的人必须有意识地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惯性,养成顾及场合、随境而言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交际活动中,要把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时间等多种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想一想如何张口,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以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符合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

3.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经验证明,人们忽略场合因素,造成语言失控,常常发生在情绪冲动之时。比如,有的人喝酒之后或遇到兴奋事情时,情绪十分激动,甚至忘乎所以,不能自控,说出一些与场合气氛不协调的话来,造成不良后果。有个特别能侃的青年,在朋友的婚礼酒席上,大侃自己的见闻,逗得人们哈哈大笑。不料他心血来潮,讲起了一个新婚之夜新郎杀死新娘的奇闻。还没等他说完,新娘的脸色就变了,新郎也火了,不客气地把他轰了出去。这个青年的失言就是由于情绪失控造成的。在喜庆场合卖弄自己的口才,说与场合气氛很不协调又不吉利的话题,难免惹恼人。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分场合乱说话,除了让你变得不合时宜,还会引起矛盾。因此,开口之前还是先看清场合,免得自讨没趣。

拒绝的话不能说得太“绝”

生活中,我们总有拒绝别人的时候,切记拒绝的话不能说得太直率、太绝,伤了人家面子很容易引起后患。怎样拒绝别人又不伤人面子虽是小事,但也要仔细斟酌才行。

拒绝别人时免不了要说一个“不”字。既要把“不”字说出口,又能赢得人家的宽容和体谅,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非易事。敢于说“不”,诚然不易,而善于说“不”,则更加难得,所以用适当的方式说拒绝,确实是一门艺术。

拒绝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因人因事灵活运用。

面对某些人的无理取闹,特别是面对时弊陋习,务必旗帜鲜明,断然予以拒绝。

对于那些懂得自尊、无奈时才偶尔相求但又求得有点儿出格的人,拒绝则宜委婉,不要伤面子,避免尴尬。

曾有位女士对林肯说:“总统先生,你必须给我一张授衔令,委任我儿子为上校。”林肯看了她一下。女士继续说,“我提出这一要求并不是在求你开恩,而是我有权力这样做,因为我祖父在列克星敦打过仗,我叔父是布拉斯堡战役中唯一没有逃跑的士兵,我父亲在新奥尔良作过战,我丈夫战死在蒙特雷。”林肯仔细听过后说:“夫人,我想你一家为报效国家已经做得够多了,现在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人的时候到了。”这位女士本意是恳求林肯看在其家人功劳的份上,为其儿子授衔。林肯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他只是以装糊涂的方式来拒绝女士不合理的请求。

恰到好处的拒绝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别人。你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情况下都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有些人经常在该说“不”的时候没有说“不”,结果到头来既害己、又害人,将人际关系弄糟。

说“不”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想办法缓和对方对“不”的抗拒感。虽然说“不”或“行”要明白表示,却也不是叫你毫无顾虑地就表示“要”或“不要”。语气强硬地说“不行”、“没办法”,是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甚至招来对方的怨恨的。

对别人的要求要洗耳恭听、对自己不能答应的事要表示抱歉、体谅对方拼命工作的苦心……这些都是在你回答“不”之前所应思考的。尤其当要求的对方是上级时,说话更要留余地。

2.要顾及对方的自尊心。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始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使对方不安的心理急剧加速,失去平衡,引起强烈的反感,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不宜一开口就说“不行”,应该尊重对方的愿望,先说关心、同情的话,然后再讲清实际情况,说明无法接受要求的理由。由于先说了那些让人听了产生共鸣的话,对方才能相信你所陈述的情况是真实的,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当拒绝别人时,不但要考虑到对方可能产生的反应,还要注意准确恰当的措辞。比如你拒聘某人时,如果悉数罗列他的缺点,会十分伤害他的自尊心。不妨先称赞他的优点,然后再指出缺点,说明不得不这样处置的理由,对方也能更容易接受,甚至感激你。

3.降低对方对你的期望。大凡来求你办事的人,都是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般地说,对你抱有的期望越高,越是难以拒绝。在拒绝要求时,倘若多讲自己的长处,或过分夸耀自己,就会在无意中抬高了对方的期望,增大了拒绝的难度。如果适当地讲一讲自己的短处,就降低了对方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抓住适当的机会多讲别人的长处,就能把对方的求助目标自然地转移过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使被拒绝者因得到一个更好的归宿,由意外的成功所产生的愉快和欣慰的心情,取代了原有的失望与烦恼。

掌握以下这些拒绝别人时的细节,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1.在别人提出要求前做好说“不”的准备

那些在别人不论提出多不合理的要求时都很难说“不”的人,通常是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原因:

①对自己的判断力缺乏自信,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别人不该期望自己做的

②渴望讨别人喜欢,担心拒绝别人会让人把自己看扁了

③对自己能成功地负起多少责任认识不清

④太过追求完善的道德标准。他们会为“拒绝帮助”别人而感到愧疚

⑤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把别人看成是能控制自己的“权威人士”

然而,不论出于何种理由,这些不敢说“不”的人通常承认自己受感情所支配。不管过去的经历如何,他们从未在别人提出要求时有一个准备好的答复。

假如发现自己的拒绝是完全公平合理之时都很难启齿说“不”,那么请用以下这些方法帮助你自己:

①在别人可能向你提出不能接受的要求之前做好准备

②把你的答复预先演习一遍,准备3至4套可使用的句子

③在说出“不”之后要坚持,假如举棋不定,别人会认为可以说服你改变主意

④在说出“不”之后千万别有负罪感

2.用沉默表示“不”

当别人问:“你喜欢阿兰德隆吗?”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

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说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3.用拖延表示“不”

一位女友想和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8点钟去跳舞,好吗?”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给你去电话。”你的同事约你星期天钓鱼,你不想去,可以这样回答:“其实我是个钓鱼迷,可自从成了家,星期天就被妻子‘没收’啦!”

4.用推托表示“不”

一位客人请求你替他换个房间,你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

你和妻子一块上街,妻子看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很想买,你可以拍拍衣袋:“糟糕,我忘了带钱包。”

有人想找你谈话,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5.用回避表示“不”

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点儿的片子。”

你正发烧,但不想告诉朋友,以免引起他的担心。朋友关心地问:“你试试体温吗?”你可以说:“不要紧。”

6.用反诘表示“不”

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你的恋人问:“你讨厌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讨厌你吗?”

7.用客气表示“不”

当别人送礼品给你,而你又不能接受,你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等。

8.以友好、热情的方式说“不”

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绝是有礼貌而且愉快的,又是那么干脆。

生硬的拒绝必定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因此在拒绝别人时,一定要仔细琢磨,格外留神,这样才能既表明你的态度又不得罪人。

注意细节才能不被误解

在人际沟通中,被人误解是常有的事。遭人误解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误解常常是由于我们说话时不注意细节引起的,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细节,化解误会。

什么情况下会引起误解呢?

1.言词不足

有的人在表达信息或者说明某些事情时,常常在言词上有所缺失,结果弄得只有自己明白,别人一点儿也搞不清真相。这种人就是缺乏“让对方明白”的意识,以致容易招来对方的误解。

2.过分小心

有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顾虑过多,从不发表意见。因此,个人的存在感相当薄弱,变成容易让人误会的对象。

这样的人总寄望对方不必听太多说明就能明白,缺乏积极表达自己意见的魄力。对于这种类型的人而言,含蓄并不是美德,这一点要深刻反省。

3.自以为是

另一种人是头脑聪明,任何事都能办得妥当,但是却经常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即使着手一件新工作,也从不和别人照会一声,只管自作主张地干活。这么一来,即使自己把工作圆满完成,上级及周围的人也不会表示欢迎。

4.留给人不好的外观印象

人对视觉上的感受印象最深刻。虽然大家都明白“不可以貌取人”,但是,实际上双眼所见的形象,往往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这个印象可能是造成误解的原因。如果让周围的人有了不好的印象,且造成误解,若不早点解决,恐怕会造成难堪的局面。

5.欠缺体贴

纵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若造成对方的不快,恐怕也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误解。甚至一句安慰、犒劳的话,如果没有用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也可能造成误解。因此,在说话之前,一定要先考虑对方的状况以及能够接受的程度。

为了与人沟通时把话说得更加清楚明白,免遭误解,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从现代语法看,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容易造成误解。

2.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

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

3.少用文言词和方言

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文言词的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

4.说话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

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而听者则由于跟不上他的速度,很容易发生误解。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

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对方因误解而指责你,你就不能一味地忍气吞声,而是要为自己辩护。

有些人面临麻烦的事常用辩护来逃避责任,这就走到另一个极端了。这种推卸责任的辩护,偶一为之,无伤大雅,尚可原谅;倘一犯再犯,肯定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辩解的困难点在于双方都意气用事,头脑失去了冷静,所以过于紧张和自责,反而会使场面更僵。因此遇到这类棘手的对立状态时,更应该积极辩明,明确责任。其要点大概有以下几点:

1.把握时机

寻找一个恰当的机会进行辩解很重要。辩明应该越早越好。辩明越早,则越容易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因为害怕对方责骂而迟迟不说明,越拖越误事,对方会更生气。

2.自我反省的事项要越简单明了越好

自我反省时不要悔恨不已,痛哭流涕,不成体统。越把自己说得无能,反而会增加对方对你的不满。还是适当点一下为好,但要点到本质上,说明自己对错误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

3.辩护时别忘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讲话

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拼命替自己辩解,这样只能越辩越使对方生气。应该把眼光放高一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解释这件事,则容易被接受。

4.辩解时需要注意

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要加上“你居然这么说……”任何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做错事或和旁人意见相左时,便会积极地说明经过、背景、原因等,但在对方看来,这种人顽固不化,只是找理由为自己辩护罢了。

5.道歉时需要注意

道歉时千万不要说“虽然那样……但是……”这种道歉的话,让人听起来觉得你好像是在强词夺理,无理搅三分。道歉时,只要说“对不起”!如果面对的是性格坦率的人,或许就可以化解彼此的矛盾。当然该说明的时候仍要有勇气据理力争,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立场。

总之,与人沟通时,讲话一定要谨慎,细微之处也不能忽视,免得发生不必要的误解,甚至是摸不着头绪的纠纷。

话题是沟通的重要一环

一些人抱怨自己口才不佳,很难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总是聊不上几句就没词儿了。其实这是由于他们没有找准话题引起的。话题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却关系到沟通能否顺利地展开。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交谈中居于劣势的一方常常是寻找话题的责任者,例如:在求人办事儿的过程中,求人者需要仔细挑选交谈的话题;在谈生意的过程中,合作的一方则有选择交谈话题的义务。

一般的交谈总是由“闲谈”开始的,说些看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其实就是先使大家轻松一点,熟悉一点,造成一种有利交谈的气氛。

当交谈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妨谈谈天气,而天气几乎是中外人士最常用的普遍的话题。

交谈的确需要相当的经验。当你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场合,面对各式各样的人物,要能做得恰到好处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交谈开始得不好,就不能继续发展相互之间的交往,而且还会使得对方感到不快,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自然,亲切有礼、言辞得体是最重要的。然而即使做到这一点,也不能说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平时除了你所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话题之外,你要多储备一些和别人“闲谈”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应轻松、有趣,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除了天气之外,还应有些常用的闲谈素材,例如:

1.自己闹过的一些无伤大雅的笑话

2.惊险故事

3.健康与医药

4.家庭问题

5.运动与娱乐

6.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

7.笑话

话题是良好沟通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话题上多下功夫。只要多留心生活中的事物,多了解谈话者的兴趣爱好,找到合适的话题就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