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李开复一样思考人生
34411500000053

第53章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李开复

有一位国内的大学教师曾告诉李开复说:“优秀是有标准的,我们有一个给学生打分的指标体系。”这种给人才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老师们就习惯于将孩子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就好像他们分别是从两个不同的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

而美国教育界的思维方式恰恰与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的校长:“你们学校里有多少好学生,有多少差学生?”校长诚恳地说:“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也就是说,在你的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作为管理者,你所应该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多元化的模型中,你的员工只要主动选择,每个人都有做出成就的机会。而片面追求成绩或名利、限定成功方向的做法是典型的一元化模式,它既会让许多人失去正确的奋斗方向,也无法让团队中绝大多数成员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李开复认为,多元化的成功模式下,不仅可以让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发掘出自己的全部潜力,同时也能让整个团队保持健康、和谐的状态,让团队成员体验到最大的幸福。他说,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崇尚多元化成功的社会。最明显的例证是,美国的人才体系是多元化的,美国人才的成功途径也是多元化的。在美国的企业中,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微软公司里,不同类型、不同资质的人才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研究人员的成功可能是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测试人员的成功可能是找到隐蔽的“臭虫”,支持人员的成功可能是帮助客户及时解决了问题。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成功,微软公司的管理者不但会坦然接受,还会与当事人击掌庆祝。

中国成语中有“东施效颦”的故事。如果用多元化成功的观点来解读该故事,则不难发现:西施的美丽是一种独特的、有着鲜明个人特点的成功,东施当然可以从西施身上学习成功的经验和法则,但不应该因为模仿别人而失去了自我。

李开复说,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应该多向美国人学习。他举例子说,微软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演说家。他似乎有无限的能量,能极大地激发出员工的激情。鲍尔默的演讲一旦开始,就没有人能阻止他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会握起拳头一次又一次地击打自己的手掌,他会突然提高音量,或是在台上兴奋地奔走……

微软公司有一位经理被鲍尔默的魅力所吸引,打算模仿并复制他的一切。一次演讲时,这位经理也学着鲍尔默的样子,兴奋地大喊大叫,不断做出夸张的手势,不时在台上跑来跑去。但在场的听众都以为他只不过是在用模仿鲍尔默的方式制造笑料,于是,这位经理只能在大家的一片笑声中尴尬地结束了这场东施效颦的闹剧。

这位经理和上面提到的东施一样,试图模仿或复制他人独特的成功模式是行不通的,这样的做法不会带来真正的成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质,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在创业过程中,从培养和教育自己的下属的角度来说,只有摈弃一元化的思维定式,支持和鼓励员工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你的整个创业团队才能涌现出更多的人才,他们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李开复的成功哲学的核心是:管理者不要轻易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区,而应主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同时支持和鼓励自己的创业团队成员积极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

“专家视点”

一位西方哲人说过,成功是没有标准的。也就是说,成功是多元化的,它没有大小之分,没有行业之分,只要能做到最好的自己,把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渗透到每一件事情的细节中,一定就会成功!

成功并不意味着是第一,也并不意味着超越所有的人,而是只要尽了力,发挥了所有的潜力,即便结果仍不是最好的,也不失为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