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鲁迅作品里的教育
34401900000005

第5章 《死魂灵》译者附记

果戈理(N。Gogol)的《死魂灵》第一部,中国已有译本,这里无需多说了。其实,只要第一部也就足够,以后的两部——《炼狱》和《天堂》已不是作者的力量所能达到了。果然,第二部完成后,他竟连自己也不相信了自己,在临终前烧掉,世上就只剩了残存的五章,描写出来的人物,积极者偏远逊于没落者:在讽刺作家果戈理,真是无可奈何的事。现在所用的底本,仍是德人Otto Buek译编的全部;第一章开首之处,借田退德尼科夫的童年景况叙述着作者所理想的教育法,那反对教师无端使劲,像填鸭似的来硬塞学生,固然并不错,但对于环境,不想改革,只求适应,却和十多年前,中国有一些教育家,主张学校应该教授看假洋,写呈文,做挽对春联之类的意见,不相上下的。

解读

本篇连同《死魂灵》第二部第一章的译文,最初发表于1936年3月《译文》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后收入《译文序跋集》。

《死魂灵》是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作品,小说猛烈攻击俄罗斯的农奴制度。鲁迅翻译了这部著作,并写了附记。鲁迅在这个附记中不仅讲到《死魂灵》作者果戈理未能完成全部著作的缘由,而且特别指出作者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他说,作者反对教师无端使劲,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固然不错,但是对于环境,不想改革,只求适应,也没有什么用。鲁迅在这里还提到反对学校为了适应社会而教授学生看假洋币、写呈文、做春联等实用主义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