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六经辨证就是以六经所系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将外感病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综合归纳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和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等六类证候,用于阐述外感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其病因是外感风寒等邪。病位开始在皮毛、肌腠,渐传经络,然后由表入里,进而传入脏腑。
一、辨六经病证
(一)太阳病证
太阳病证是因风寒侵袭人体,伤及体表,正邪抗争于肌肤浅层所表现的证候,是伤寒病的初期阶段。其病位为肌表。
太阳病证分为太阳经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
1.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是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表现的证候。其病位为肌表。它的脉证特点是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1)太阳中风证。
[1]含义: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致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
[2]主要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鼻塞),干呕。
[3]辨证要点: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2)太阳伤寒证。
[1]含义:太阳伤寒证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2]主要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3]辨证要点: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2.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是太阳经证不解,病邪由太阳之表内传膀胱所表现的证候。其病位为膀胱腑。
(1)太阳蓄水证。
[1]含义: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候。
[2]主要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或入水即吐,脉浮或浮数。
[3]辨证要点: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少腹满并见。
(2)太阳蓄血证。
[1]含义:太阳蓄血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与血相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候。
[2]主要表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3]辨证要点: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大便色黑如漆。
(二)阳明病证
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其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其病位在胃、大肠——阳明。其病机为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
阴明病证的脉证特点是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
1.阳明经证
[1]含义: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2]病位:胃——足阳明经。
[3]主要表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引饮,或心烦躁扰,气粗似喘,面赤,苔黄燥,脉洪大。
[4]辨证要点:四大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2.阳明腑证
[1]含义: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2]病位:大肠——手阳明经。
[3]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戢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4]辨证要点: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
(三)少阳病证
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又称半表半里证。
其病位在胆,三焦——少阳。临床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其辨证要点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四)太阴病证
太阴病证是指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理特点为里虚寒证,其病位在脾(阳)——太阴。
其病机为脾阳虚衰,寒湿内生。临床表现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辨证要点为腹满时痛,腹泻等虚寒表现。
(五)少阴病证
少阴病证是伤寒六经病变发展过程的后期,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证候的概括。其病位在心肾——少阴。临床表现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脉症。
1.少阴寒化证
[1]含义:少阴寒化证是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2]病位:心肾——少阴。
[3]病机:心肾阳虚,阴寒独盛。
[4]临床表现: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
[5]辨证要点:畏寒肢厥,下利清谷,脉微细等。
2.少阴热化证
[1]含义: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2]病位:心肾——少阴。
[3]病机:心肾阴虚阳亢(肾阴不足,心火亢盛)。
[4]临床表现: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5]辨证要点:心烦不得眠 阴虚。
(六)厥阴病证
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表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其病位在肝、心包——厥阴。病机为上热下寒。上热:肝、心包之火上炎;下寒:脾虚肠寒。
临床表现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1.传经
传经是指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
(1)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称为“循经传”,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2)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称为“越经传”。
(3)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称为“表里传”,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
2.直中
直中是指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病邪直入三阴病者。
3.合病
合病是指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
4.并病
并病是指伤寒病凡一经之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