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编中医诊断学精要
34399700000023

第23章 脉象类比、相兼脉及真脏脉

一、相类脉比较

分类脉名脉象主病

浮脉

类4浮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主表证,也见于虚阳浮越证

散浮大无根,至数不齐主脱证(元气离散、气血耗损、脏气衰竭)

芤浮大中空而软,如按葱管主亡血、伤津

革浮弦中空,如按鼓皮主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沉脉

类3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伏脉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主里证,见于邪闭、厥病、痛极

牢沉按实大弦长主里证,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瘕

数脉

类4数脉率加快,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疾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有力主阳邪盛极,无力主阴液枯竭,虚火至极

动脉形如豆,滑数有力主惊恐、疼痛

促数而时止,止无定数有力主阳热亢盛实证,无力主阴血不足

迟脉

类4迟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有力实寒,无力虚寒;亦见邪热结聚

缓一息四至,来去怠缓主脾虚、湿困;亦见平人

结缓而时止,止无定数有力主阴寒气结,无力主气血虚衰

代缓而时止,止有定数主脏气衰微,或痹病疼痛、跌扑损伤、七情过极

虚脉

类7虚轻按无力,重按空虚主虚证(气虚、血虚)

濡浮细而软主诸虚(气血亏虚)湿困

细细小如丝线,应指明显主诸虚劳损,气血两虚,又主伤寒、痛甚及湿证

弱极软而沉细主阳气虚或气虚俱虚

微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气血大虚,阳气暴脱

涩迟小而短,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似止非止有力主痰食内停、气滞血瘀;无力主伤精、血少

短首尾俱短,应指不及本部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实脉

类7实来去俱盛,脉大而长,寸关尺三部举按皆有力主实证。亦见于平人

滑应指圆滑,往来流利,如珠走盘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亦可见青壮年、孕妇

洪指下极大,来盛去衰主邪热亢盛

大形体宽大,轻按即得,应指满大,无汹涌之势有力主实证,邪热亢盛;无力主虚证,阴血虚衰。亦可见于气血旺盛之人

弦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诸痛证、痰饮等。亦见于健康中老年

紧脉来劲急有力,左右弹指如绞绳转索主实寒证、痛证、宿食内停

长首尾端直,超出本位主有余之证(阳证、实证、热证)。可见于平人

附:可见于正常人的脉象:

可见于下列正常人

浮脉瘦人肌薄者,或夏秋季正常人(浮为秋令平脉)

沉脉肥人厚脂者,或六脉皆沉而无症状者,或冬季正常人(沉为冬令平脉)

迟脉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者,以及正常人入睡后

缓脉脉来和缓,为常脉特征

实脉实脉和缓,且无病症表现者;或六脉均实大为气血旺盛之象

洪脉夏季阳气亢盛,气血向外的正常人(洪为夏令平脉)

大脉寸口三部脉皆大而和缓、从容者,为体魄健壮征象

长脉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充盛,脉气有余者,可见柔和长脉,为强壮征象

滑脉滑而和缓,为气血冲和之青壮年,以及孕妇(伴有停经)

弦脉健康中老年者,脉管生理性退化,多弦脉(弦亦为春季平脉)

结、促脉正常人偶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时可见结脉或促脉

二、相兼脉主病

相兼脉,即复合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因素脉同时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其形成是因为疾病的正气多有盛衰,病因多相兼,病位病性多变化而成。它的构成原则为只要不是性质相反的脉都可构成相兼脉。其主病规律为:相兼脉主病等于该相兼的各单一脉象主病相合。如:浮为表,数为热,合而为表热;浮为表,迟为寒,合而为表寒;浮数而无力为表虚热,沉迟而有力为实寒。

常见相兼脉的主病有:

常见相兼脉主病意义

浮脉类浮紧脉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浮缓脉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浮数脉主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沉脉类沉迟脉主里寒证

沉弦脉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沉涩脉主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沉细数脉主阴虚内热

弦脉类弦紧脉主寒主痛,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两胁作痛等病证

弦数脉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胆上亢

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挟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证

弦细脉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

数脉类滑数脉主痰热、湿热或食积内热

洪数脉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

三、真脏脉

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之脉。它的临床意义是真脏脉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亡败、病情危重的征象,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

真脏脉的内容有:

(1)无胃脉: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特征。如偃刀脉、转豆脉、弹石脉。

(2)无神脉:脉率无序,脉形散乱为特征。如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麻促脉。

(3)无根脉: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特征。如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