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的资本大全集
34360700000013

第13章 不屈不挠

屡受挫折的总统

每个人心中都有继续往前的使命感。努力奋斗是每个人的责任。

1962年,历史学家们对截至当时的美国历史上的三十三位总统做了一次评选(其中有两位任期太短,未予评选)。分别选出了五名“伟大”总统,六名“接近伟大”总统,十二名“普通”总统,六名“较差”总统和两名“失败”总统。

五名被评为“伟大”总统的是:林肯、华盛顿、罗斯福、威尔逊、杰斐逊。其中,亚伯拉罕-林肯雄居榜首!

然而,这位最“伟大”的总统,却有着非常坎坷的经历。在他四十几岁之前,他所尝试的每种事业,均遭到失败。那时,他是个“不知何去何从的人”。

直到后来,在他的生命中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体验,才唤醒了他心灵中熟睡的天才,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面对理想,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去尝试,后果将会怎样?”这种想法本身是与成功作对的一个敌人。

成功的敌人总是让我们去想:“如果我失败了,那怎么办?我去试过了,但没能成功会怎样?”它会使你放弃努力。要论遭受挫折和失败,有谁能和亚伯拉罕·林肯相比?以下是林肯的部分简历:

7岁,他的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9岁,母亲去逝;

22岁,生意失败;

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

24岁,生意再次失败;

25岁,当选州议员;

26岁,订婚后,快结婚时,恋人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

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

37岁,当选国会议员;

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

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得票不到100张;

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51岁,当选美国总统。

林肯的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然而他在竞选中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1833年,他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十七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他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成功离我不远了!”第二年,即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在1836年他还得过神经衰弱症。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却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

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

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并在上面批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接受事实说“我失败了?”

然而,他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有九次失败,只有三次成功,而第三次成功就是当选为美国的第十六届总统。那屡次的失败并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而是起到了激励和鞭策的作用。

每个人都难免要遇到挫折和失败,亚伯拉罕·林肯面对失败没有退却、没有逃跑,他坚持着、奋斗着。他用充分的信心向命运挑战,压根就没想过要放弃努力。他可以畏缩不前,不过他没有退却。

由弱者到强者

西奥多·罗斯福是个弱者,这么说令你惊讶不已吗?罗斯福小时候瘦弱多病,羞怯胆小,总害怕受伤。为此,罗斯福一家辗转搬迁,以便找个利于“特迪”(西奥多的昵称)养病之所。

到青少年时代,罗斯福决心要战胜体弱这一缺陷。他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地方旅行之后,他清醒地意识到光靠改变环境是解决不了自己的健康问题的,罗斯福决定要进行大量的体力活动。

他的方案就是去做自己害怕做的事情。为此,他成了达科他的一名牛仔。他在为增强勇气和力量而进行的这场“战斗”中,他折腕断臂,伤筋损肩;进入哈佛之后,他参加拳击运动,虽然经常被揍得“一蹋糊涂”,但他终于成为一名不错的拳击手———他甚至参加了一次冠军赛(虽然他输了);在美(国)西(班牙)战争中,罗斯福荣任“狂飚骑士”的中校;圣胡安战役中的赫赫战功使他成了英雄,而“狂飚骑士”的形象则使罗斯福成了备受欢迎的军界和政界名人,并因此在1898年当选为纽约州州长。1900年他当选为美国副总统,1901年麦金利总统遇刺身亡,罗斯福继任为美国总统。

从演员到总统

信心是成功的秘诀。

信心不仅能使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成为巨富,也会使一个演员在风云变幻的政坛上大获成功。美国第四十届总统———罗纳德·里根就是有幸掌握这个诀窍的人物。

里根是演员出身,却立志要当总统。

从22岁到54岁,里根从电台体育播音员到好莱坞电影明星,整个青年到中年的岁月都陷在文艺圈内,对于从政完全是陌生的,更没有什么经验可谈。这一现实,几乎成为里根涉足政坛的一大拦路虎。然而,当机会来临,共和党内保守派和一些富豪们竭力怂恿他竞选加州州长时,里根毅然决定放弃大半辈子赖以为生的影视职业,决心开辟人生的新领域。

当然,信心毕竟只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若离开了自己所拥有的实力条件,信心也就失去了依托,难以使希望变为现实。大凡想有所作为的人,都须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脚下踏出一条远行的路来。里根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并非忽发奇想,而是与他的知识、能力、经历、胆识分不开的。其中有两件事树立了里根角逐政界的信心。

一是他受聘通用电气公司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为办好这个遍布全美各地的大型联合企业的电视节目,并通过电视宣传,改变普遍存在的生产情绪低落的状况,里根不得不用心良苦,花大量时间巡回在各个分厂,同工人和管理人员广泛接触。这使得他有大量机会认识社会各届人士,全面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人们什么话都对他说,从工厂生产、职工收入、社会福利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税收政策等等。

里根把这些话题吸收消化后,并通过节目主持人身份反映出来,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为此,该公司一位董事长曾意味深长地对里根说:“认真总结一下这方面的经验体会,为自己立下几个目标,然后身体力行地去做,将来必有收获。”这番话,无疑为里根产生弃影从政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另一件事发生在他加入共和党后,为帮助保守派头目竞选议员,募集资金,他利用演员身份在电视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可供选择的时代》的演讲。因其出色的表演才能,大获成功,演说后立即募集了100万美元,以后又陆续收到不少捐款,总数达600万美元之多。《纽约时报》称之为美国竞选史上筹款最多的一篇演说。里根一夜之间成为共和党保守派心目中的代言人,引起了操纵政坛的幕后人物的注意。

这时候传来更令人振奋的消息,里根在好莱坞的好友乔治·墨菲,这个地道的电影明星,与担任过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的新闻秘书的老牌政治家塞林格竞选加州议员,在政治实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乔治·墨菲凭着38年的舞台银幕经验,唤起了早已熟悉他的光辉形象的老观众们的巨大热情,意外地大获全胜……

原来,演员的经历,不但不是从政的障碍,而且如果运用得当,还会为争夺选票、赢得民众发挥作用。里根发现了这一秘密,便首先从塑造形象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五官端正,轮廓分明的好莱坞“典型的美男子”的风度和魅力,还邀约了一批著名的影星、歌星、画家等艺术名流出来助阵,使共和党竞选活动别开生面,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观众。

然而,这一切在里根的对手、多年来一直连任加州州长的老政治家布朗的眼中,却只不过是“二流戏子”的滑稽表演。他认为无论里根的外部形象多么光辉,其政治形象毕竟还只是一个稚嫩的婴儿。于是,他抓住这点,以毫无政治经验为口实进行攻击。殊不知里根却顺水推舟,干脆扮演一个纯朴无华、诚实热心的“平民政治家”的角色。里根固然没有从政的经历,但有从政经历的布朗恰恰才有更多的失误,给人留下把柄,让里根得以辉煌。

二者形象对照是如此鲜明,里根再一次越过了障碍。帮助他越过障碍的正是障碍本身———没有政治资本就是一笔最大的资本。

就在里根如愿以偿当上州长,即将问鼎白宫之时,曾与竞争对手卡特举行过长达几十分钟的电视辩论。面对摄像机,里根发挥出淋漓尽致的表演效果,时而微笑,时而妙语连珠,在亿万选民面前完全凭着当演员的本领,占尽上风。相比之下,从政时间虽长,但缺少表演经历的卡特却显得相形见绌。

成功者大都有“碰壁”的经历,但坚定的信心使他们能通过搜寻薄弱环节和隐藏着的“门”,或通过总结教训而更有效地谋取成功。

有人说,是里根鸿运高照,其实,里根的鸿运通常都是他信心坚定的结果。在他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也无疑显示了一个权力爱好者的品格。他曾下令出兵格林纳达,并空袭利比亚。但这个西部牛仔性格的一代君王,并非是一个缺乏自制的权力瘾君子,他明白“共存共荣”的重要性,并坚信防御的巨大威力,因而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雷克雅卫克高峰会议上提出了战略武器裁减计划,试图使里根放弃战略防御构想。若里根反对,就显得他对和平毫无诚意。里根素来在谈判桌上表现得很有风度,他强抑怒火,退出了谈判。但他并未退缩,继续与苏联人周旋,利用苏联不断坏死的经济迫使对方让步。最后,戈尔巴乔夫屈服了,签订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核裁军条约。

通过里根的经历,我们可以感觉到: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成功者的足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事业有成,就必须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被拒绝一千零九次

不经巨大的困难,就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桑德斯上校的故事?他是“肯德基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你知道他是如何建立起这么成功的事业吗?是因为生在富家子弟、念过哈佛这样著名的高等学府、抑或是在很年轻时便投身于这门事业上?你认为会是哪一个答案呢?

上述的答案都不是。事实上,桑德斯上校于年龄高达66岁时才开始从事这个事业。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他终于付诸行动来呢?因为他身无分文且孑然一身,当他拿到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时,金额只有105美元,内心实在是极度沮丧。

他不怪这个社会,也未写信去骂国会,而是心平气和地自问:“到底我对人们能做出何种贡献呢?我有什么可以回报的呢?”随之,他便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试图找出可为之处。

第一个浮上他心头的答案是:“很好,我拥有一份人人都曾喜欢的炸鸡的珍贵秘方,不知道餐馆要不要?我这么做是否划算?”随即他又想到:“我真是笨得可以,卖掉这份珍贵的秘方所赚的钱还不够我付房租呢!如果餐馆生意因此提升的话,那又该如何呢?如果上门的顾客增加,且指名要点用炸鸡,或许餐馆会让我从其中提成也说不定。”

好点子固然人人都会有,但桑德斯上校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但会想,且还知道怎样付诸行动。随之,他便挨家挨户地把想法告诉每家餐馆:“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鸡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够提升,而我希望能从增加的营业额里提成。”

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吧,老家伙,若是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吗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破旧服装?”这些话是否让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呢?丝毫没有,因为他还拥有天字第一号的成功秘诀,我们称其为“能力法则”,意思是指“不懈地拿出行动!”在你每当做一件事时,必须从其中好好学习,找出下次能做得更好的方法。桑德斯上校确实奉行了这条法则,从不为前一家餐馆的拒绝而懊恼,反倒用心修正说辞,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说服下一家餐馆。

桑德斯上校的点子最终被接受,你可知先前被拒绝了多少次吗?整整一千零九次之后,他才听到了一声“同意”。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他驾着自己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足迹几乎遍及美国每一个角落。困了就和衣睡在后座,醒来逢人便诉说他那些点子。他为人示范所炸的鸡肉,经常就是果腹的餐点,匆匆便解决了一顿。

历经一千零九次的拒绝,整整两年的时间,有多少人还能够锲而不舍地继续下去呢?真是少之又少了,也无怪乎世上只有一位桑德斯上校。我们相信很难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住二十次的拒绝,更别说一百次或一千次的拒绝了。然而,这就是取得成功的可贵之处。

为它赌上一年

任何人只要下大决心,并坚持不懈,刻苦工作就能获得一切吗?当然不是。但是,假如你有想使自己成功的愿望,你就会获得比你梦想的还要多的成功。

美国作家查尔斯到了55岁时还从没写过小说,也不打算这样做。在他向一个国际财团申请电缆电视网执照时他才有了这样的想法。当时,一个在管理部门的朋友打电话来,说他的申请可能被拒绝,查尔斯突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今后怎么办?”

查阅了一些卷宗后,查尔斯偶尔为自己写写备忘录,用十几句字体潦草的字,写下了一部电影的基本情节。他在办公室里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思索着是否该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最后拿起话筒,给他的朋友、小说家阿瑟·黑利打了个电话。

“阿瑟,”查尔斯说,“我有一个自认为不寻常的想法,我准备把它写成电影。我怎样才能把它交到某个经纪人或制片商或任何能使它拍成电影的人手里?”

“查尔斯,那条路成功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即使你找到某人采用你的想法并把它变成现实,我猜想你所得的报酬也不会很大。你确信那真是个不同寻常的想法吗?”

“是的。”

“那么,如果你确信,哦,提醒你,你一定要确信,为它押上一年时间的赌注,把它写成小说。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会从小说中得到收入。如果很成功,你就能把它卖给制片商,得到更多的钱。”

查尔斯放下话筒,漫步走了好长一段路:“我有写小说的天赋和耐心吗?”当他这样沉思时,他越来越确信自己有信心办成。他开始进行调查、安排情节、描写人物、开始撰写、然后润色……

他要为它赌上一年时间。

一年零三个月后小说完成了,它在加拿大的麦克米兰和斯图尔特公司,美国的西蒙公司、舒斯特和艾玛袖珍图书公司得到出版,在大不列颠、意大利、荷兰、日本和阿根廷等国也得到出版。最后,它被拍成电影———《绑架总统》,由威廉·沙特纳、哈尔·霍尔布鲁克、阿瓦·加德纳和凡·约翰逊主演。

此后,查尔斯又写了五部小说。

写作两千个剧本

决心获得成功的人都知道,进步是一点一滴不断地努力得来的。例如,房屋是由一砖一瓦堆砌成的;足球比赛的最后胜利是由一次一次的得分累积而来的;商店的繁荣也是靠着一个一个的顾客创造的。所以,每个重大的成就都是一系列的小成就累积而成的。

西华·莱德先生是个著名的作家兼战地记者,他曾在1957年4月号的《读者文摘》上撰文表示,他所收到的最好忠告是“继续走完下一里路”,下面是其文章中的一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跟几个人不得不从一架被击中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结果迫降在缅印交界处的树林里。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印度走,全程长达140英里,而且必须冒着8月的酷热和季风所带来的暴雨侵袭,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才走了一个小时,长统靴的鞋钉扎伤了我的一只脚,傍晚时双脚都起了一个个大如硬币的血泡。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140英里吗?别人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更糟糕。他们能不能走呢?我们以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为了在晚上找到地方休息,我们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走完下一英里路……

多年以后,当我推掉其他工作,开始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心一直定不下来,我差点放弃一直引以为荣的教授尊严,也就是说几乎不想写作,最后我强迫自己只去想下一个段落怎么写,而非下一页,更不是下一章。整整六个月的时间,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写以外,什么事情也没做,结果居然写成了……

几年以前,我接了一件每天写一个广播剧本的差事,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两千个。如果当时签一张“写作两千个剧本”的合同,我肯定就会被这个庞大的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好在只是写一个剧本,接着又写—个,这样日积月累就写出这么多了。

“继续走完下一里路”的原则不仅对西华·莱德很有用,当然对我们也很有用。

不屈不挠做下去是实现任何目标唯一的聪明做法。

最好的戒烟方法就是“一小时又一小时”坚持下去。我有许多朋友用这种方法戒烟,成功的比例比别的方法高。这个方法并不是要求他们下决心永远不抽,只是要他们决心不在下一小时抽烟而已,当这个小时结束后,只需把他的决心,改在下一小时就行了,当抽烟的欲望渐渐减轻时,时间就延长到两小时,又延长到一天,最后终于完全戒除。那些一下子就想戒除的人一定会失败,因为心理上的感觉受不了。一小时的忍耐很容易,可是永远不抽那就难了。

想要实现任何目标都必须不屈不挠做下去才行。对于那些初级经理来讲,不管被指派的工作多么不重要,都应该看成是“使自己向前跨一步”的好机会。

每秒摆一下,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地滋润我们的生命。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肩上的重担时常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一个三只钟的故事总在这个时候给我启迪。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带动好菜坞潮流

安东尼·罗宾认为:生活长期在考验我们的毅力,唯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奖赏。毅力到此地步可以移山,也可以填海,更可以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安东尼·罗宾一直向那些能够化无为有的人学习,因为他们能把心中的美梦付诸实现,这就是何以他对诗人、作家、演员及企业家极为推崇的原因。

这些人当中有一位是成功的典范,他把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今担任新力娱乐事业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总裁,这个人就是彼德·戈柏,而这个企业的前身即是名闻全球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他在48岁时成为电影事业中最有能力且最受尊敬的人,他与搭档钟·彼德斯是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大的赢家。他们所拍的电影有《消失的午夜特快车》、《雨人》和《蝙蝠侠》等片。于1989年他将以俩人名字设立的“戈柏———彼德斯电影公司”,以2亿美元卖给了新力企业,其目的乃在于能好好地经营接手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王国。何以他能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具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一个原因是他具有其他人没有的敏锐的洞察力,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有一般人所不及的毅力。

当他认定一个目标后绝不轻言放弃。《蝙蝠侠》这部片子的拍摄版权,其实早在1979年便由戈柏和彼德斯二人买下,不过迟至1988年他们才正式开拍。在此之前的近十年之中,这部片子有多次可能胎死腹中,许多片厂主管都说这部片子毫无市场,因为会去看的人除了小孩之外,便就是《蝙蝠侠》这部漫画的书迷。然而戈柏和彼德斯可不顾接踵而来的挫折、打击、失望和风险,终于完成了这部电影,其卖座高踞电影史上冠军王座,与《蝙蝠侠》有关的其他商品,据估计卖出高达10亿美元以上的金额。

戈柏的毅力也可以在其摄制《雨人》一片中看得出来。这部片子之所以能完成,可说是出乎众人的意料。在整个摄制过程前后换了五位编剧、三位导演,其中一位导演还是大名鼎鼎的史提芬·史匹柏。他们都认为观众不会有兴趣看一部只有两个人驾车横越全国过程的对话,何况其中一位心智还有问题,最好是加上一点打斗、谋杀或性爱之类的情节。然而,戈柏深深了解感情的力量,坚持要拍摄出能打动人心的电影,他要告诉人们,这是一部有关人际关系、以两兄弟相互了解为主轴的电影。结果该片在1988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囊括四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奖。

能够坚持到底终会有收获。在好莱坞工作,戈柏深深体会到每拍一部新片都得把它当成是在拍最后一部片子,一切都得小心谨慎。就是这样的心态,使他得以一直走在带动好莱坞潮流的前面。

锁住单一目标

他现身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宣称他要和这位大发明家合伙做生意。多年以后,爱迪生谈到两人之间首次会见的情形时说道:

“他就站在我面前,看起来和寻常的街头流浪汉没什么两样,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则别有意味,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以我多年和人交往的经验,我已经知道,当一个人真正深切渴望某个东西的时候,他会不惜拿所有的未来去孤注一掷,而且也誓在必得。我把他想要的机会给了他,因为我看出,他已打定主意要坚持到底。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并没有看错。”

当时,巴纳斯的衣着褴褛不堪,对他的处境十分不利,可见让他得以在爱迪生的事业里起步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的信心。

巴纳斯并没有在第一次会见爱迪生时,就成为他的合伙人,倒是在爱迪生的公司里谋得了一份差事,薪资寥寥可数。

过了好几个月,巴纳斯起初设定为目标的理想,一点也没有实现的苗头。但是,巴纳斯心里却起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他不停地加强他自己想成为爱迪生合伙人的渴望。

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个人真正准备好要迎接一种事物的时候,这个事物就会出现。”说得一点也没错,巴纳斯已经准备就绪要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为此,他决定要锲而不舍,直到达成目的为止。

他并没有告诉自己:“唉!你看,有什么用?我看我还是算了,找个推销员的饭碗吧!”他反而告诉自己:“我来这里是要和爱迪生合伙的,即使穷及毕生之力,我也要达成这个目标。”他说话算话!要是大家对自己已确定的目标都能这么的坚定,而且坚持到念念不忘、全力以赴的程度,结果势必大不相同!

也许巴纳斯当时并不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不屈不挠的决心和他锁定单一目标的坚韧不拔,注定会铲除所有的阻碍,为他的未来契机提供条件。

机会现形时的身姿和角度,都不符合巴纳斯当初的期望。这正是机会的诡谲多诈之处,它有从后门溜进来的狡猾习惯,而且常常伪扮乔装成一时的失意和不幸。可能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没能把握住已经降临的机会。

那时候,爱迪生刚把一种新型的事务机器改良完成,并且命名为爱迪生听写机。但他的业务员们对这项新产品并不看好,他们不相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新机器销售出去。而巴纳斯却看出了他的机会———机会正蹑手蹑脚登门造访,藏身在一架奇形怪状的机器里。除了爱迪生和巴纳斯,没有人对这架机器感兴趣。

巴纳斯知道该是他挺身而出把握机会的时候了。巴纳斯用当勤杂工挣来的薪水,花了一个月时间跑遍了整个纽约。一个月后他真的把机器卖出去了,而且卖了七部。他销售的手法非常高明,当他怀揣全美销售计划回到爱迪生的办公室时,爱迪生跟他签了约,由他一手主掌全国的行销事宜。巴纳斯一举致富,而且努力不懈,不断地超越自己。

巴纳斯最初的渴望兑换成了多少现金?我们无从得知。也许是在两三百万美元之间,但是金额总计是多少,与他运用既定原则所取得的经验———“无形的思考动力,可以转换成实质酬劳”———相比之下是无足轻重的。他得到的是对这项成功原则的认知,它才是更重大的财富。

巴纳斯从一文不名到摇身一变成为伟大发明家身边的合伙人,是想出来的!也是干出来的!他想出了一笔财富,其实,除了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这一点能力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之外,当初的他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