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07

第7章 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

不少父母对孩子过于关爱,正如俗话说的“含在嘴里怕化,放了手里又怕飞”。不管相信不相信,愿意不愿意,孩子总有一天是要离开父母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日趋复杂,孩子必须自己去面对整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孩子具备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父母才能最终放心安心。

孩子具备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这是孩子的健康人格所必需的,其主要方法是:

(1)让孩子知道不要跟陌生人走

孩子是天真而纯洁的,他们还不了解社会中除了美好的人与事之外,还有丑恶的一面。然而,让一个去孩子辨别复杂现象中的真伪,也是不可能的。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要教他们最基本的常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孩子不和陌生人走,首先要向孩子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告诉孩子,社会上有人骗小孩去买卖,被这些人骗走后,再也找不到父母,回不了家,还会挨打、挨骂。

父母还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些拐卖儿童的事例,给孩子读报纸上的报道,让孩子看电视的有关报道,使孩子具体了解被拐骗的后果。

教育孩子不和陌生人接近,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并且要养成这种习惯。

这种教育要经常进行。父母可以抓住社会上这方面的事例反复讲给孩子听,使孩子有深刻的印象。

(2)让孩子知道怎样回家

父母带孩子外出逛商场、去公园等,有时会出现孩子走失的现象。为避免这种事情发生,父母要照顾好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身边,即使在人少的开阔地方,也不可让孩子走出自己的视野。与此同时,父母还要教育孩子时时不要离开大人,能主动地跟随大人,并让孩子记住大人身上的突出标志。

为了预防万一,父母很有必要教会孩子走失后怎么办。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有关儿童走失后如何寻求帮助,最后找到亲人或回到家的故事,还可以和孩子讨论怎样做更好。

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出题,让孩子解答。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回答,如果在商场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如果在大街上找不到爸爸了怎么办。帮助孩子明确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找什么人,不能去找什么人。

教孩子记住回家的路,这是比较重要的。父母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记住自己家附近的路名、路上的主要标志等。还可以在回家的时候,或到了熟悉的地方时让孩子带路。

教孩子记住父母的姓名、家庭地址。三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不吃力地熟记儿歌、小故事等,所以记父母姓名和家庭地址是不会太困难的。父母要反复告诉孩子记住这些重要的东西。

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和家庭地址写在纸条上,放在孩子的衣袋中。但是要让孩子知道,这纸条只能给警察等信得过的人看,不要乱找人。

(3)告诉孩子不给陌生人开门

孩子都很好动,更喜欢帮助父母做事。无论是电话铃响还是有敲门声,孩子常常都会抢在父母的前面去处理。这是好事,但是其中却藏有隐患,这就是孩子喜欢给人开门。盗贼常常骗小孩开门,然后入室行窃,这种事情屡有发生。

为了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并教会孩子听到敲门声该怎么办。例如,先问:“你找谁?”再问:“你是谁?”最后说:“请你等一等,我去喊爸爸或妈妈开门。”除非来客是自家人,都不要让孩子自己去开门,要让孩子知道:家中没有大人时,绝对不给陌生人开门。

为了让孩子了解不给陌生人开门的道理,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些这方面的小故事,读一些报上有关方面的报道。

为了巩固和加深孩子的印象,当孩子按照要求去做,父母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