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32

第32章 孩子心灵需爱护,心理虐待要不得

不要以为心理虐待没有什么要紧,其实这造成的伤害甚至还大于体罚所造成的伤害。缺乏父母关怀爱抚和鼓励的幼儿比遭到父母体罚的幼儿,其心灵所受到的创伤更深,智力和心理发展所受的损失更大。遭受心理虐待的孩子更容易误入歧途,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心理虐待。把心理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虐待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的,比如毒打;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

所谓“心理虐待”又称“心灵施暴”或“情感虐待”,是指那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伤害性的言行。心理虐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不像体罚那样显现在外表,在短期内难以看到其负面影响,因此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更难以对其进行量的统计。然而心理虐待给儿童造成的伤害与体罚一样严重,甚至还大于体罚所造成的伤害。

目前最令人悲哀的是这样一种现象: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而在心理上对孩子却很吝惜,甚至刻薄。

例如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1)对孩子冷漠

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儿,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2)隔离孩子

美国曾经有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出生后1年多就被关在小厕所的女孩,在10多岁被发现时,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连说话都不会。现在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出外不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孤单得不得了。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们就可能受到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

(3)剥夺孩子玩游戏的权力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得到快乐。现在的父母往往对子女期望很高,让孩子每天都是要么做作业,要么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让孩子每天忙得喘不过气。不让孩子玩儿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父母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也使得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变成了负担。

(4)忽略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5)损伤孩子自尊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地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这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像给人贴了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

(6)迁怒于孩子

有的夫妻因爱成仇,离婚后不许孩子和另一方接触,在孩子面前辱骂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如此相待,哪里还会相信有真正的关爱?还有的夫妻每当看到孩子就想起对方,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心中渴望爱情,但是又心怀恐惧,在感情问题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7)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

小孩子往往有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心爱的东西。另外,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亲近更是一种天性。父母在看待这些东西时,往往会觉得那简直就是一堆破烂。

有的父母不仅自己动手,有时还逼着孩子亲自扔掉、破坏掉这些东西。现在的孩子多有玩具、宠物,有时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宠物,对玩具娃娃小心呵护,实际上是在锻炼如何去关爱。

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懂得体贴别人,却没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他如何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