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10

第10章 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获得动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一种在合作前提下的竞争,父母在培养孩子竞争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懂得没有合作就没有竞争。应该注意的是,通过比较寻找差距是为了激发竞争意识,不是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而失去竞争的动力,或者使孩子嫉妒别人的成功而使心态失去平衡。有位教育家说过,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孩子就会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孩子也会更加积极地去奋斗,去努力。

苏联著名乡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在克服障碍中学习,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好方法。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故事:小亮是一个十分令人喜爱的好孩子,对人很有礼貌,学习成绩很好,他的绘画多次作为对外交流的儿童画出国展览,经常受到老师、父母和邻居的夸奖。因此,父母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傲的心理,出现不思进取或不易与人合作的倾向。

为了培养孩子的进取行为,父母经常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增加孩子常受挫的机会。例如,孩子的绘画不错,可是他的钢琴弹得不太好,父母利用假日带孩子到一个同事家去,听同事家的孩子弹钢琴。同时减少对孩子的表扬次数,有时还故意找出一些问题,批评孩子。

一次,母亲叫孩子去楼下的小店买酱油,孩子高高兴兴地买回来了,可是母亲对孩子说:“你买的是烧菜的酱油,我要的是拌菜的酱油……”其实母亲的心中有数,是自己事前没向孩子讲清楚。孩子委屈地辩解了几句,又去小店换酱油。看着孩子委屈的神情,母亲的心软了,但是她没有显示出来,她在告诚自己:不能心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巧妙设置障碍”。为了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父母可谓用心良苦。从表面上看,母亲的行为似乎不合情理,可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有时就是需要“狠狠心”。

“设置障碍”可以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如果运用得不好,反而会刺伤孩子,抑制孩子的积极行为。因此,运用“设置障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象是一帆风顺的孩子

这种方法的运用对象主要是那些“一帆风顺”的孩子,这些孩子因为经常受到赞扬,所以要给他增加一些挫折。对那些受到挫折比较多或者性格过于内向脆弱的孩子,是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的。

(2)障碍要适度

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受挫经验的多少,加以严格的区别。年龄越小的孩子,设置障碍的需要就越小,障碍发生的频率应该越低。受挫折越多的孩子,设置障碍的需要就越小,甚至不能设置障碍。

(3)必须循序渐进

设置的障碍应该具有渐进性。障碍应该逐渐加大,逐渐增多,不应该在开始的时候就给孩子一个下马威,否则可能把孩子的自信心摧垮。

(4)与鼓励相结合

设置障碍应与鼓励和表扬结合起来。当孩子排除了障碍,战胜了挫折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赞扬,强化孩子的这种积极行为。

(5)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情绪

孩子遇到障碍,受到挫折是难免的,有时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父母应该有这种思想准备。对一般的不良反应,父母可以不去理会。但是如果孩子情绪反应过度,父母要进行必要的心理上的支持。

(6)注意保密问题

在多数情况下,设置障碍事前不必让孩子知道,但在有些情况下,比如障碍的难度很大,担心孩子经受不住刺激等,可以先与孩子一起商量。问题可能难到什么程度,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等,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可以增加孩子排除障碍的可能性。在艰难地获得成功之后,孩子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积极行为所获得的良好结果。

设置障碍法所包括的内容是很多的,不仅有生活方面的问题,也有学习方面的问题,还应该有斗智斗勇方面的问题等。

有位教育家说过,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孩子就会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孩子也会更加积极地去奋斗,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