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纪连海点评《汉书》(全2册)
34303700000090

第90章 淡泊宁静,和光同尘

“原文”

直不疑,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人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稍迁至中大夫。朝,廷见,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奈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译文”

直不疑是南阳人。为郎官,侍奉文帝。他的同舍郎官有人请假回家,误将同舍郎官的金子拿走。不久同舍郎官发觉,无端猜测直不疑,直不疑谢罪说确实拿了金子,便买了金子赔偿了他。后来请假的郎官返回,把金子还给丢金人,使这位以前丢金子的人大为惭愧,因此称直不疑为长者。不久,直不疑升为中大夫。上朝时拜见皇上,有人诋毁他说:“直不疑容貌英俊,可怎么不能和他的嫂子私通呢?”直不疑听到此事后,说:“我没兄长。”然而始终不去自我辩明。

“点评”

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请假回家,不小心错拿走了同事的钱。后者疑心是直不疑偷的。这样的滔天冤枉谁也受不了,谁肯承担做窃贼的人格污辱呢?可是这位直不疑先生却公然承认谢罪,并且赔了账。直到错拿钱的同事回来偿还原金,事实证明了直不疑的清白。丢钱的那位仁兄羞愧万分,直不疑因此以宽宏大度出了名。

试想想,要是换一个人,被人诬陷为小偷,岂不火冒三丈,要同对方大动干戈?即使不酿成祸事,也一定闹得纷纷扬扬,喧腾人口。直不疑何以竟能如此宽容忍让、息事宁人呢?

除了被诬偷钱,还有人造谣说他“盗嫂”,即同嫂子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对这种有损名节的大事,直不疑也很沉得住气,不作正面的抗辩,只是冷静地说:“吾乃无兄。”没有兄长哪来的嫂子?谣言就彻底颠覆了。

说他偷钱他就认,就赔;说他盗嫂也沉得住气,这种性格实在怪得难以理解。这当然是修养功夫。但一细究,才知这是世风所染,即应顺着一种时代潮流。须知汉文帝时期,朝廷以黄老哲学御世,提倡与民休息,不生事。黄老哲学主张忍让谦退,阴柔宁静。要做官取高位,就须表现出冲淡宽容,息事不争的派头来。应顺这种潮流,直不疑方能以出奇的忍让获得“长者”之称,由小小的郎官晋升到御史大夫的显职。

直不疑是汉文帝时的人,那正是一个孕育希望,充满生机的时代。其时朝廷主张无为而治,直不疑亦喜读《老子》,可以说,直不疑这般的君子,是那个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时代产物。

直不疑出道时即任郎官一职,简单说就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侍从兼助理。郎官是个美差,在皇帝身边学做事,前途不可限量,一般都是从王公贵胄世家子弟中选拔,由此可见直不疑的出身不凡。

汉文帝能谥一“文”字,这在帝王中又绝非一般,史称他“仁孝忠厚”,且为人低调朴素,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太平局面。文帝在位时,采用“与民休息”的黄老治术,据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富裕景象。这样的皇帝所选择的贴身郎官,光凭想象,就该是两袖清风、超旷出尘的人物了。

从上面两件事,大体可知直不疑的为人,便是与世无争、自在随和。这种坦然率性的无所争辩不同于忍气吞声,后者乃因为自卑,而前者却因自信所以并不在意。这大概就是一个所谓谦谦君子所应有的风貌吧。俊朗的外表下,是一颗虚怀若谷、质真若渝的心,那舒缓如湖光的宁静,给予人安详之美。他不言不动,随顺天地万物,于是整个天地,都好像在他的无欲无求中,沉静了下来。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直不疑便是这样一个可以驰骋于世间的男子。景帝三年,七国之乱爆发,直不疑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参加了战争,后因平叛战乱有功,被封为塞侯。直不疑一生为官,都恪守一个原则,就是老子说的“为无为,事无事”,他对于政策很少有大的变动,而且唯恐百姓知道他的政绩,不好立名,故在哪里都保持低调。但是,还是像老子说的那样“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因为政宽厚,所以人们都以“长者”称之。

历史上有关直不疑的记载也就只有这些,不甚多,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中国历史上,用黄老治术的朝代并不多,崇尚黄老学说的年代虽也算颇长久,但魏晋以后的玄谈有很大程度上是在逃避某种政治风波,且那些所谓名士风流多少有些造作,而后世越来越将道家思想与求道升仙相混淆,能以纯粹心态将道家无为精神投入生命的时代,大概也就集中在汉初至汉武大帝这短短几十年间了。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风云变幻也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时代,因为这是第一个由平民皇帝掌握政权的朝代,终西汉一朝,多少传奇一幕幕上演,任何一个小人物,都可以登上大舞台。在接下来的篇章中将一一得到证实,而这个时代的另一面,是有多少精彩的人物,都甘心默默地退居在广阔无垠的自然中,他们出身高贵,才华出众,却不露声色,以退为进,在传奇迭出的舞台上,他们是配角中的配角,可是,他们的存在,为绚烂的舞台平添智慧光彩。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是老子八十一章中的第十三章,是非常有名的一章。“人之所以有烦恼,都是因为太看重自己的身体,倘若我没有身体,那么我还有什么烦恼呢?”那样极致的人生境界,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有谁真能宠辱不惊,有谁真能不患吾身,在这花花世界中,又有谁真能如水般的顺适无碍而又前行不止呢?很难遇到直不疑那样的人,可以对所有的诋毁一笑而过,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是个君子,他是个智者。

直不疑一定深深了解,老子五千言,虽随处称颂无为,而那背后的含义却是“无为而无不为”,人生在世,不仅不争,还要不畏,所以潇洒的他,不会退隐,而只会“和其光,同其尘”,从而“挫其锐,解其纷”,世间的纷争扰攘,在智者的天地里,只合一粒尘埃吧。

史书对直不疑最后一笔的记载是,武帝因其失误而将其罢官。这一笔实在太潦草,到底因为什么样工作上的失误,虽然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只能猜测。武帝独尊儒术,崇尚黄老的直不疑自然被排挤了。不过好在他那样的高拔人物,是不会在乎一个“名”字的,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存在,没有什么宠辱,也无所谓身存与不存,他终究是自由的。

§§第二十六章 《汉书》卷四十七文三王传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