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纪连海点评《汉书》(全2册)
34303700000088

第88章 无所事事,摆设丞相

“原文”

元狩元年,上立太子,选群臣可傅者,庆自沛守为太子太傅,七岁迁御史大夫。元鼎五年,丞相赵周坐酎金免,制诏御史:“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至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牧丘侯。”是时汉方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中国多事。天子巡狩海内,修古神祠,封禅,兴礼乐。公家用少,桑弘羊等致利,王温舒之属峻法,兒宽等推文学,九卿更进用事,事不关决于庆,庆醇谨而已。在位九岁,无能有所匡言。尝欲请治上近臣所忠、九卿咸宣,不能服,反受其过,赎罪。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公卿议欲请徙流民于边以適之。上以为庆老谨,不能与其议,乃赐丞相告归,而案御史大夫以下议为请者。庆惭不任职,上书曰:“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上报曰:“间者,河水滔陆,泛滥十馀郡,堤防勤劳,弗能堙塞,朕甚忧之。是故巡方州,礼嵩岳,通八神,以合宣房。济淮江,历山滨海,问百年民所疾苦。惟吏多私,征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乃者封泰山,皇天嘉况,神物并见。朕方答气应,未能承意,是以切比闾里,知吏奸邪。委任有司,然则官旷民愁,盗贼公行。往车觐明堂,赦殊死,无禁锢,咸自新,与更始。今流民愈多,计文不改,君不绳责长吏,而请以兴徙四十万口,摇荡百姓,孤儿幼年未满十岁,无罪而坐率,朕失望焉。今君上书言仓库城郭不充实,民多贫,盗贼众,请入粟为庶人。夫怀知民贫而请益赋,动危之而辞位,欲安归难乎?君其反室!”

庆素质,见诏报反室,自以为得许,欲上印绶。掾史以为见责甚深,而终以反室者,丑恶之辞也。或劝庆宜引决。庆甚惧,不知所出,遂复起视事。

“译文”

元狩元年,皇上立了太子,在群臣中选择可以当太子老师的人。石庆从任沛郡太守升任为太子太傅,七年后又升为御史大夫。元鼎五年,丞相赵周因祭祀用金不足而被罢免。皇上下韶御史大夫说:“万石君是先帝尊敬的人,子孙恪守孝道,因此任命御史大夫石庆做丞相,封为牧丘侯。”这时汉正向南进攻两越,向东攻打朝鲜,向北驱逐匈奴,向西讨伐大宛,国中事务繁多,皇上在国内巡查,修建古代神祠,封禅,大兴礼乐。国内的用费缺少了,桑弘羊等大臣致力于增加财政收入,王温舒等大臣严厉执法,倪宽等大臣发展推广文学,九卿互相配合治理国家。但许多事都和石庆无关,他只是唯唯诺诺,恭谨小心处事。石庆任丞相九年,没有任何关于时政的进谏。他曾经想惩治皇上亲近的大臣所忠、九卿咸宣,但不能制伏,他反而因此而受到惩罚,最后只好自己赎罪。

元封四年,关东的难民有二百万人,无户籍的流民有四十万,公卿们打算请皇上迁移流民到边境地区来安置他们。皇上认为丞相石庆年老谨慎,不能和他商议国事,于是便赐丞相告老还家,而对御史大夫以下的大臣中要迁徙流民的人查办治罪。丞相对自己不能尽职而感到惭愧,向皇上上书说:“我受皇上宠幸当了一个无用的丞相,像一匹疲惫的马不能辅佐朝廷治理。城中仓库中没有粮食,百姓四处流亡,所犯之罪真应当被斩,皇上不忍心将我依法处治,我希望能够归还丞相的大印,讨回一副老骨头回家,以便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皇上回答说:“前些时,黄河泛滥,淹没十余郡,防洪堤上的工作很辛苦,仍然不能堵塞,我很忧虑呀。因此巡查全国,致礼嵩岳,通敬八神,在宣房堵住决口。渡淮河、长江,历山沿海巡行,询问百姓的疾苦。考虑到官吏徇私枉法,苛税无休止,离家出走的人则可以免去,而居住下来的人却非常担心,所以制定了流民法,以禁止重赋。前些日到泰山祭天,皇天给予美好赏赐,显示了祥瑞神物。我答应修整朝政,以报瑞应,恐怕没有承顺上天的美意。我到民间调查,得知官吏奸诈邪恶。委任的官吏却又不尽职守,百姓愁苦,盗贼无法无天。往年我在明堂,赦免死囚,没有被贬罚的官吏,他们全都改过自新,重新开始。现在流亡的百姓越来越多,但计户口的文书却不削减,大臣不严责长吏,却请求把四十万人迁走,使百姓动荡不安,没满十岁的孤儿、少年也无辜地被带领迁走,对此我很失望呀。现在你上书说城中粮仓空虚,百姓贫困,强盗窃贼猖獗,你位居丞相不能治理,请求交纳粮米来赎己罪,退而做平民。你深知百姓困苦却请求增加赋税,动摇百姓,如今百姓危难,你却要辞退官位,你把责任推给谁呢?如果你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就可还家!”

石庆为人单纯,看见皇上诏书让他回家,便认为得到皇上的许可,想交还丞相印绶。掾史认为被皇上严厉斥责而最后遣回家,是最严厉的批评,有人劝石庆自杀。石庆很惊恐,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再次到朝中治事。

“点评”

石庆的家族背景为他做官奠定了基础,但光靠家族的声望,根本不能把石庆送到丞相的位置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当然也能看出石庆并没有多少才华。可是,汉武帝却要把这个小心谨慎,没有多少才华的石庆放到丞相的位置上九年之久。

第一个原因,就是汉武帝这个时候对丞相已经看得很轻了。汉武帝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人,这批人有我们前文陈述的主父偃、张汤,就聚集了一批人,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内朝,就是在汉武帝身边帮助他一块儿谋划国策,决定国家大事。同时呢,他对外朝的丞相看得很轻了,这时候他不需要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如果说这个时候在安排丞相的时候,再安排一个像萧何那样的人,那可就是大麻烦了,萧何非常能干,那么这个人就会把皇权给分走。所以这个时候汉武帝其实要的石庆并不是要他去创业,你就给我做个摆设就行了,我就是要一个没有本事又忠实于皇帝,你给我当个聋子耳朵,当个摆设就可以,这是选中他的第一个原因,当摆设。

第二个原因,信任。汉武帝因为石奋他一家是从跟着汉高祖刘邦开始,经历过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又到了武帝这一朝,经历了整个西汉开国,几乎是从初期到中期整个七八十年的过程,在这么长的时间中间,他对石奋一家非常信任,信任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所以石庆就受益了。汉武帝是这样考虑的,你既受信任又没有才干,忠实于皇帝就行了。

石庆会不会理解这个意图呢?我们看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汉武帝身边有一个内臣,这个人叫所忠,这个人其实在史书中间几乎就没有出现过。我们知道在《司马相如列传》中间出现过所忠,就是司马相如死以后,汉武帝派人到司马相如家里边去索取,看司马相如留了什么东西。结果到了司马相如家里边以后,卓文君就说了,所有东西都拿走了,就是司马相如临走之前留下来了一卷书,说皇帝要来要的时候,就把这卷书献上去。所忠就把这个拿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汉武帝最希望得到的封禅书,汉武帝要举行封禅大典的封禅书。所忠就办了这么一件事,这是史书记载的所忠,其实所忠就是汉武帝身边他一个很信任的内臣。但是在石庆为丞相期间,石庆竟然把所忠列为自己要惩办的对象,他就想治所忠的罪。所忠犯了什么罪,石庆为什么要治他的罪,《史记》都没有记载,《汉书》也没有记载。但是我们知道最后的结果,不但没有治成所忠的罪,石庆还差一点栽到里面去,这是石庆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惩办一个酷吏叫咸宣,咸宣这个人本来他只是河东太守下面一个小吏,后来呢,卫青到河东郡去买马的时候,卫青发现了咸宣的才能,就把咸宣推荐给汉武帝,汉武帝就重用了他,后来咸宣成为《史记·酷吏列传》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重要酷吏之一。咸宣就是后来审问张汤的那个人,也是汉武帝非常信任的人。不知道为什么石庆又盯上了咸宣,要治咸宣的罪。结果跟治所忠的罪一样,不但没有惩办了咸宣,石庆差点又栽进去,最后还是交了钱赎了罪。所以石庆做了这九年丞相,总的来说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没有做什么事情,但是这个人唯一想办的两件事又都没有办成,就是这么一个人。但是这一个人由于汉武帝信任他,由于他那个显赫的家族背景,他竟然稳稳当当在丞相的位子上坐了九年的光景。

到了元封四年,汉武帝这一朝元封四年出现了一个重大事件,就是出现了大批的流民,总数达到两百万。在西汉那个时期,整个中国的人口也不过是两三千万人,如果出现两百万流民,这个情况应该有多么严重。当时石庆正在做丞相,外朝的丞相们商量了一个办法,怎么处理这个流民呢?把这些流民全部发配到边疆,表示对他们的惩罚。石庆把自己的处理意见上报给汉武帝,汉武帝一看到这个报告,立即做了两件事:第一,立即下令让石庆请病假,我也不免你的官,你写个请假条我批准回家休养,流民的问题你不要处理了。第二件事,丞相是回家强行休病假,副丞相是御史大夫,也不办了。御史大夫以下的官员凡是主张把二百万流民迁徙到边疆的,一律要严查治罪,惩办下级官吏。汉武帝采取这两条措施,当然这里边就有几个问题,第一,汉武帝绝对是一个很精明的君主,他虽然做过很多错事,但是作为一个天子来说,他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到汉武帝的时候,说了非常有名的两句话:“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所以他立即采取的办法是安抚这些流民,而不是发配到边疆去,激起他们发生民变。要处理这个问题,他又不能惩罚他所信任的石庆,那就首先让石庆你先休病假,御史大夫以下一律严办。

但是这件事让石庆很没面子,毕竟是他提了建议上奏给汉武帝,汉武帝呢,不但没有采纳,先让他回家休病假,再把他下边支持他意见的人全部都给惩罚了一遍。所以石庆立即给皇帝上了个章表,表示我有罪,我有错,我希望把我的官位让出来,把我的爵位献出来,这是石庆很高明的地方。

汉武帝怎么办呢?汉武帝两条:第一,不批准,你不想干不批准,就是还让你继续给我当摆设,你不想当摆设了那也不行。第二,批评他,说现在国库空虚,流民众多,国家正处在动乱的时候,你怎么能够撂挑子不干呢?这么一说,石庆只好病假也不休了,继续上班。

石庆做了九年丞相没有任何建树,最后是病死在丞相的位置上的。那么司马迁对石庆这个人是怎么看的呢?在《万石张叔列传》,就是在万石君这个列传的最后写了这么一句话:“庆方为丞相,诸子孙为吏,更至二千石者十三人。”这个话什么意思呢?说石庆做了九年的丞相,在这九年中间他的子孙,就是他石家的子孙,经过石庆的努力提拔,做到二千石高官的达到十三个人。司马迁这一笔写得很漂亮,你想想这么一个治国无才的人,干私活本事大得很,公家的事什么都干不了,净出些馊主意,二百万流民他竟然要迁徙到边地,如果汉武帝听信他的话,早就不知道出现几个吴广、陈胜了。公事什么干不了,这么一个无才的人他做了九年的丞相,他的手下、他的子孙竟然有十三个人做到二千石的高官,但是这样的人竟然还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