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纪连海点评《汉书》(全2册)
34303700000070

第70章 耿勇之士,倒霉丞相

“原文”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威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即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岁,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士,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至是乎!”居顷之,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所以然。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以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我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坚忍伉直,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严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召昌谓曰:“吾固欲烦公,公强为我相赵。”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昌为赵相。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尧曰:“无以易尧。”遂拜尧为御史大夫。尧亦前有军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高祖崩,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昌曰:“高帝属臣赵王,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疾,不能奉诏。”太后怒,乃使使召赵相。相至,谒太后,太后骂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昌既被征,高后使使召赵王。王果来,至长安月馀,见鸩杀。昌谢病不朝见,三岁而薨,谥曰悼侯。

“译文”

周昌刚强正直,敢于直言,从萧何、曹参以下官员对他都谨小慎微,言辞卑下。周昌曾在高帝宴饮时奏事,高帝正在拥抱戚姬,周昌退走。高帝追赶出来抓住周昌,骑在周昌脖子上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周昌仰起头说:“陛下就是桀、纣之主。”于是皇上笑起来,然而还是很怕他。当时高帝想废太子,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作为太子,大臣们坚持劝谏争辩,都没有成功,皇上由于留侯张良的计策才作罢。然而周昌在朝廷之上极力争辩,皇上问他的理由,周昌有口吃缺陷,又十分愤怒,说:“臣口吃不能讲出来,然而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想废太子,臣期期不接受诏命。”皇上欣然而笑,便停止了废太子一事。吕后在东厢室侧耳偷听,见到周昌后,下跪拜谢,说:“没有您强争,太子差一点就被废了。”

这一年,戚姬的儿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担心自己死后他不能自保。赵尧当时任符玺御史,赵人方舆公对御史大夫周昌说:“您的下属赵尧,年龄虽小,然而是个奇才,您一定要特别关照他,将来要由他代替您的职务。”周昌笑着说:“赵尧年少,是个刀笔小吏,何至于这样抬高他。”不久,赵尧侍奉高祖,高祖独自闷闷不乐,哼着悲歌,群臣都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这样。赵尧进来请安,问道:“陛下所以不高兴,是不是因为赵王年少,戚夫人又与吕后不和,担心您万岁之后赵王不能自保呀?”高祖说:“我私下担心,不知用什么计策。”赵尧说:“陛下只要为赵王安排一个尊贵坚强的相,他是吕后、太子、群臣一向尊敬畏惧的人就可以了。”高祖说:“是这样。我想的也是这办法,然而群臣谁可以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他这个人坚强正直,从吕后、太子以下及大臣平时都怕他。只有周昌可以。”高祖说道:“好。”于是召周昌说:“我必须烦劳你的大驾,你一定要为我去当赵相。”周昌哭泣着说:“臣从一开始就追随陛下,陛下为什么要单单把我抛弃到诸侯王国去呢?”高祖说:“我很清楚这是贬了你的官,然而我暗自担心赵王,想来想去非你不能当此任。你还是不要推辞,勉强自己前去赴任吧!”于是迁御史大夫周昌任赵相。

周昌走后很久,高祖拿着御史大夫印抚摸着说:“谁能担任御史大夫呢?”仔细看了看赵尧说:“没有人能代替赵尧了。”于是拜赵尧为御史大夫。赵尧以前也有军功,领有食邑,又以御史大夫身份随军攻打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高祖驾崩,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京,赵相周昌让赵王说有病不能前往。使臣第三次返回来到赵国,周昌说:“高帝把赵王交给臣来保护,王年纪小,听说太后怨戚夫人,想找赵王杀掉他。臣不敢送走赵王,赵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诏命前往。”太后大怒,于是派使臣召赵相。赵相到京,拜见太后,太后骂周昌说:“你不知道我恨戚氏吗?竟然不把赵王送来!”周昌被征召来京后,高后就派使臣召赵王。赵王果然来京,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毒死。周昌因病辞谢不上朝,三年后去世,谥号悼侯。

“点评”

周昌跟随刘邦的时间该算比较久的了。和刘邦一样,他也是沛县人,在秦朝,周昌跟堂兄周苛一起做泗水卒史,刘邦占领沛县,打破泗水郡,他们就投了刘邦,给刘邦摇旗呐喊打下手(《史记·张丞相列传》:“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刘邦被立为汉王后,周苛担任御史大夫,周昌做中尉。汉四年,楚汉相争,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刘邦命令周苛守城,自己逃走,城破之后周苛被杀,周昌就顶替堂兄做了御史大夫,汉六年与萧何、曹参同批封侯。

刘邦偏爱爱妾戚姬生的儿子刘如意,想把吕后生的嫡子刘盈废掉,改立如意做太子,大臣们都劝他不要这么做,周昌也是其中一个进谏者。周昌口才不好,说话又结巴,不会讲大道理,只会说“期期知其不可”“期期不奉诏”,把刘邦都逗乐了。

刘盈没有废成,刘如意被封为赵王,刘邦担心自己死后刘如意会遭吕后一系的报复,便接受一个叫赵尧的符玺御史的进言,任命周昌做赵相。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吕后掌权,她挟私报复,把戚姬囚禁起来,派人召刘如意回长安。周昌知道吕后不怀好意,叫刘如意装生病,不让他去,吕后连召数次,周昌就是不放人。吕后火了,先把周昌叫到长安臭骂一顿,再召刘如意,刘如意到长安后仅一个月左右便被毒死。

可以看得出,就刘如意被害这件事而言,周昌已经无能为力,因为这是刘邦种下的恶果,而吕后又坚持这样做。吕后“为人刚毅”(《史记·吕太后本纪》),连韩信彭越这等军事强人都曾被她拿下,戚姬妄图取代她和她儿子的地位,当然会招致最严厉的报复。刘邦则一错再错,吕后和戚姬两个人无论是地位还是家族势力都相差悬殊,他既想扶植戚姬就该打击削弱吕后,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当扶植失败以后,如果他能够让戚姬母子彻底向吕后认输服软,或许也不会造成后来的悲剧,但他也没有这么做。

周昌说出那两句“期期”的千古名言的时候,“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于是就有人以为周昌在劝阻刘邦废掉刘盈这件事上曾经起到过关键作用,其实并不是这样。废刘盈立如意的风波从高祖六年开始闹起,一直到高祖十一年,几经反复,周昌“期期”那会儿当在刘如意于高祖九年被立为赵王之前,也就是风波的前期,后面闹腾的日子还长得很。在这场风波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叔孙通,高祖十二年的时候以一番“太子为天下之本”的论述给刘邦讲道理;另一个是张良,给吕后出主意,延请到四皓供奉起来,紧要关头才打出这四张老牌,让刘邦认识到太子受到广泛拥戴的“事实”;至于周昌,除了“期期”,他并没有更多的实质贡献,吕后之所以向他跪谢,多半是学习刘邦先封雍齿的故伎。

文中说周昌这个人“强力,敢直言”,但是“自萧、曹等皆卑下之”,萧何、曹参都看不起他。萧何、曹参、周苛、周昌都是沛县出身,相互知根知底,萧何和曹参一开始关系很铁,跟着刘邦打天下了之后反而把关系给搞僵了,但是萧何举贤不避仇,临死时认可曹参做接班人,而曹参也很笃定萧何会推荐自己做丞相,在齐国就早早把行李给收拾好了。萧何、曹参这样的人,一致看不起周昌,总该有原因的吧?

我以为,周昌之被萧何、曹参看不起,可能是由于他说话不太注意分寸,有点倔头倔脑。有一次周昌去找刘邦请示工作,刚好刘邦抱着戚姬在喝小酒,周昌扭头就走,刘邦追上去,一下子骑到了他头颈上,问他:“我是什么样的主子啊?”周昌说:“陛下就是夏桀和商纣王那样的主子。”刘邦笑了,从此就特别忌惮周昌。刘邦的流氓习气是出了名的,看见儒生不爽,会摘下人家的帽子往里面撒尿,第一次接见辩士郦食其的时候他坐在床边叫两个女人给他洗脚,所以骑到周昌头上在刘邦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而汉初群臣也多半不懂礼节,朝堂之上,“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这样的君臣关系,周昌挑着刘邦喝酒的时候去奏事,奏不奏倒也罢了,只因为刘邦骑到他头颈上,他就把皇帝比作桀纣,要么是开玩笑,要么就是比喻不当说错话。周昌在皇帝面前都敢乱说话,得罪其他人似乎也是难免的。

总之刘邦从此就认为周昌胆子大,后来想找个“群臣素所敬惮”(《史记·张丞相列传》)的人辅佐刘如意的时候,他便决定让周昌做赵国的丞相。或许他是认为,连自己这个做皇帝的都忌惮周昌,别人就更不必说了;或许他是认为,周昌曾在刘盈的事情上帮过吕后的大忙,将来吕后不论是忌惮周昌也好、给周昌面子也好,总不至于为难刘如意……总之周昌就被降级调用,从中央政府的御史大夫改任诸侯王国的丞相。

周昌做赵相还是比较尽心的,陈豨谋反的事情就是他向刘邦打的小报告。他打报告的时候,陈豨还没有很明显的反状,就是跑来跑去跟的人多了点、队伍招摇了点,事情一捅开,陈豨就大张旗鼓干起来了,最终当然是被消灭。刘邦死后,吕后召刘如意回长安,周昌也发挥过作用,他叫刘如意装病,吕后连召数次召不动,就先召周昌,再召刘如意,这才把刘如意弄回长安毒死。我们知道,汉朝的诸侯跟朝廷之间不再是松散离合体,诸侯不听皇帝的话,结局一般不会太好。刘邦打陈豨的时候,征调各诸侯国军队,梁王彭越生怕步上韩信的后尘,只派了手下去,自己装生病不去报到,等刘邦腾出手来便把他给废掉了。刘如意这样的小孩子,装生病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况且刘如意作为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儿子可以装生病,周昌却不行,而当周昌被召回长安后,就再没有人能够拖延刘如意的行程了,这就叫胳膊拗不过大腿,没法子的事,怎么能怪周昌呢?如果他不服从吕后的命令,那让他怎么办?难道叫他起兵造反?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周昌能够拖延数次,已经是他能力的极限,没有必要过多苛责他。况且周昌对于刘如意的死也不是一点表示都没有,刘如意死后,周昌“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按说周昌对于吕后母子也算有点小小的恩情,大家都知道他当刘如意的丞相是奉刘邦之命勉强为之,刘如意既然死了,周昌想在吕后和刘盈手下谋点事情干干总该可以的,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谢病不朝见”,是一种作为臣子的无言反抗,我们应该看得懂他的用意。

要是刘邦托付爱子的对象不是周昌,而是张良、陈平,甚至萧何、曹参,刘如意是否能得以保全。分析史料,不难看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别的且先不论,戚姬在刘邦面前搅风搅雨那么多年,群臣当然不可避免要表态和站队,他们一定恨透了这个。吕后两个兄弟加一个妹夫都是军功侯,势力根深蒂固,戚姬却只有孤身一人,任何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看好她,所以除非被刘邦强迫,任何人都不会把宝压在戚姬身上,当然张良陈平和萧何也不会例外,从这个角度来说,周昌挺倒霉的,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