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纪连海点评《汉书》(全2册)
34303700000019

第19章 改革制度,选拔人才

“原文”

(一)

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曰:“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適谓之好德,再適谓之贤贤,三適谓之有功,乃加九锡;不贡士,壹则黜爵,再则黜地,三而黜爵地毕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二)

六月,诏曰:“日者有司以币轻多奸,农伤而末众,又禁兼并之涂,故改币以约之。稽诸往古,制宜于今。废期有月,而山泽之民未谕。夫仁行而从善,义立则俗易,意奉宪者所以导之未明与?将百姓所安殊路,而挢虔吏因乘势以侵蒸庶邪?何纷然其扰也!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郡国有所以为便者,上丞相、御史以闻。”

“译文”

(一)

元朔元年(前128年)冬十一月,下诏说:“公卿大夫,他们的任务是制定方针战略,统一行动措施,宣传朝廷德政,转变社会风气。而以仁义作为基准,来褒扬有道德的人,起用贤良之才,激励发扬从善的风气,惩治不法之徒,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昌盛的经验。我朝思暮想希望和天下有志之士共同走上这条康庄大道。所以加惠耆老,优待孝弟,选拔豪俊,讲习文学,共商建国大计,祈求能符合人民愿望。多次诏令主事官员,提倡并推举孝廉,以至蔚为风气,来继承先圣们伟大的业绩。在十室之邑,必定有忠良可信的人;三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而现在全郡之中竟没有一个贤良的人向朝廷上荐,这是朝廷的教化没有进行深入的贯彻,而具有孝廉之贤的君子行为就被埋没了。二千石官是主管诏令推行与人才推举的,如果这样将以什么辅佐我来了解天下民情,关心百姓,激励众民,树立尊老重贤的社会风气呢?何况进贤的人受上赏,蔽贤的人受惩罚,这是古代的原则。我请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讨论对不举贤良的郡县官吏应治以什么罪。”专司官吏奏议说:“在古代,诸侯向朝廷进贡人才,首次举得其人称为好德,二次举得其人称为贤明,三次举得其人称为有功,朝廷对他进行崇高的奖赏;诸侯不向朝廷进贡人才,第一次贬爵,第二次削地,第三次爵地都削了。迎合部下而欺罔君上的处死,迎合上司而欺骗部下的加刑,参与国政而不能造福于民的弃逐,身居要位而不能进荐贤才的退位,这就是劝善而贬恶的措施。今日诏书要求发扬先代帝王的举贤选能的传统,令郡守县令推举孝廉贤才,是为了教化人民,移风易俗。对于那些对举贤诏令置若罔闻的官吏,应当用不遵守朝廷命令论处。不能培养与发现贤才,就是不能胜任他的职位,应该罢免。”这些奏折被采纳。

(二)

六月,下诏说:“前时专管官员认为钱币贱而物价贵,给奸邪以可乘之机,弃农而从商的人多,又为了抑制贫富悬殊,所以改革币制来制约奸邪与兼并。这是汲取历史的经验所制定的适合于当前的货币政策。而废半两钱的禁期一年多,偏远地区百姓却仍不明告示的意思。上行良政下就应该从善,上应民望下就可以风从,而当前币制受阻,是地方官吏的宣传引导不够明确呢,还是百姓的理解不同,让那些妄托上命的奸邪之辈得以乘机侵犯百姓利益呢?为何如此的纷纷扰扰!现派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别循行在天下,访问鳏寡废疾,对无法自谋职业的给予赈贷。诏谕三老、孝悌为民之师,推举品行高洁的君子,应征到皇上所在。我尊重贤能的人,乐于知道他们的情况。要广宣一条原则,即对于有殊才异行的人士可以特招,这是循行出使的人的责任。要详细查问被埋没而不被任用、蒙冤屈而丢掉他的正常职业的人,对于奸滑为害,田野荒芜与苛政害民的人与事,要向朝廷举奏。郡国认为可以方便于民的一些意见,要报告丞相、御史斟酌。”

“点评”

汉武帝选拔人才主要是通过官吏的选拔制度改革来实现的。当时还没有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主要是推荐制,即察举制。但情况并不理想,推荐的人中亲属占了绝大部分,贤才却不多。这对于急需人才治理国家的武帝来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武帝在继续推行汉初的察举制的同时,扩大了察举的范围。在汉朝初期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武帝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通晓法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

武帝命令郡守向中央推荐贤才,否则就以不举孝廉罪处罚。同时允许官吏和百姓上书评议政事。武帝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选拔出了有德有才的人。

武帝又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在京城设立了“太学”,成为封建官吏的培养学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家设立的大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讲课内容,学生是国家选拔的杰出青年和各地郡国推荐的青年。在太学学习一年之后,再通过考试的,依照成绩分等级来任命做官。从此,儒士们开始大量地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和民间的封建思想意识逐步建立和巩固。到宋代,特别是在明朝和清朝时,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封建枷锁对人民特别是对妇女的压迫也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