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34284200000002

第2章 人啊,你们要赞美水

在支撑地球生命存在的诸多条件中,阳光、空气和水是更加基本的从而也是最重要的三大要素。如果再把阳光、空气和水作一番比较,我们又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缺水的——这里指的是淡水、亦即饮用水——而且不容易得到。

世界怎么会缺水呢?

世界怎么能不缺水呢?

尽管人类居住的地球有70.8%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着,全球藏水总量约13.7亿立方公里,可是淡水只占2.53%。在所有的这些淡水中,又有68.7%储存于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及永久性“雪盖”中,人类利用这些淡水资源尚需时日。

我们不能不承认,大自然或者说天然的安排都是合理的。因为即便淡水所占的比例是少而义少,但地球上海洋的幅员却是如此广阔,其总量的浩瀚与丰富在通常情况下绝不可能使人类步入缺水的危机。而两极的冰川与“雪盖”也自有冻结着的美意:那是留给后人的。

问题是:通常情况——正常地使用并爱惜水资源的情况——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便不复存在。实际上至今在极大多数地球人的心目中,水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到处都是对水资源的过量盲目开采、肆意挥霍浪费以及粗暴的践踏与污染。

于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本来就很少的淡水资源便愈来愈少了,水危机的阴影大踏步地迫近,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占全球人口一半以上的人群的生活和生存。

人啊,你们要赞美水。

水是那样普通,普通到让人须臾不可离开,而又随时可以忘却。人只是在饿的时候想到吃饭,渴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粮食和水本身,可以说从未关心过。在这方面人类的基本知识,无论老幼,都在同一层次上:粮食是农民种的,水是从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

水是什么?

教科书上说:水,无色、透明、无溴。

从化学的角度看,水是无机物。

水,总是在流动着,黄河长江,载浮载沉,滔滔东去,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然后赤条条地涌进大海。

它们滔滔东去时,天上云霞、岸畔灯火也成为水中的倒影,或者明晰或者朦胧地晃动着,那都不属于江河流水。水,是真正无我的,无私的,但,一切的生命华彩却又都是水滋润的。

水的历程造就了生命的历程,却又隐身于生命之内。

有相当于全球河流一半的水,流淌在人类和动物的血管里,流淌在植物的根茎、叶脉之中。

便有人类的灵智闪射、目光流转。

便有狮虎的独步天下、王者风度。

便有花木的挺拔茁壮、千姿百态。

这个经纬万端的世界,一旦没有水,就将归于死寂。

时光之箭也会黯然落地。

当我们说土地是人类唯一的立足之所,当我们说森林是陆上最大的生态中枢,当我们说万类万物是从始到终的人的至爱亲朋时,水则是维系这一切的命脉所在。

人啊,你们要赞美水。

任何一滴水的回溯,都包含着古老的鸿濛沉寂,以及随后的气象万千。当封闭在地球岩石之中的水终于被释放,水气上升为大块集云,严密厚实地包裹着地球,挡住了太阳强烈的辐射,地壳开始冷却,从岩石凝结的温度——538摄氏度~1093摄氏度——下降到水的沸点100摄氏度以下。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这一天是如此的重要:雨点落在地上不再顿时化为蒸汽,而是留下来聚积着,滋润光秃秃的地球,“过了大约十亿年才填满了那些海洋”,在另外一些低洼谷地,则成为河流。雨水不含盐分,“所以最初的海洋基本上是淡水海洋”。但,雨水一经降落地面,便滔滔不绝地冲刷岩石土壤将大量的盐分冲人海洋。而每天亿万吨的海水成为蒸汽浮人大气层又化为雨水回落地球时,却把原来所含的盐分留在海里了。

海洋的含盐量与日俱增。

人和别的生物却享用着淡水。

潇潇雨声,因何潇潇?

水是有情物。

水是一种生命。

水的循环便成了大自然中最伟大的循环之一,并且最充分地显示着自然规律的不可更移:水,始终按照形成初始所给定的形式,由太阳将海洋和别的地表水蒸发,成为水汽,上升到天空凝结为云,云层厚积而成雨云,雨云不堪重负而坠落为雨……只有大自然的规律,才是真正的规律。

这意味着:它是从始至终,始终如一的。

它用不着创新,对自然规律而言,开始便包括了一切。它永远是老的、旧的,又总是新的,美的口人可以破坏乃至毁灭它,但不能改变它。

人啊,你们要赞美水。

每一个普通人体含水50升,占体重的65%~70%;占人体组织的70%~75%;血液几乎是100%;就连骨骼也占20%。

人的生命、灵智、灵魂是由人体内无数根水柱托起的。

湿润的眼睛是活的。

干枯的灵魂是死的。

人体中的水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输送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忙碌而有序。同时,水也参与化学反应,与蛋白质、糖及磷脂结合,发挥复杂的生理作用。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要喝2200毫升水,再加上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内生水约300毫升,总共为2500毫升。每天经肾、肺,皮肤和粪便排出与此相等数量的水。

简言之,这每天、每天中稍加间隔就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水的补充和排出,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内容。

有绝水者,活不过7昼夜。

但,倘若喝水而拒绝进食,却可以生存60~70天,这是因为如果人体内的水损失20%而又得不到补充,就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正常活动。

如果你还能享用水,说明你还活着。

如果你津津有味地品尝一杯白开水,或一盏新茶,并且面带笑容,说明你的生命还有相当活力。

如果你连水也不想喝了,那就是说你要死了。

水的流转是生命的流转。

水的渗透是生命的渗透。

水的交融是生命的交融。

水的永续是生命的永续。

人啊,你们要赞美水。

自生命从海洋登陆,在大地上立下根基,最广阔的大自然的领域里,水在哪儿?水所为何来?

1875年是不能忘怀的一年。

这一年,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首先提出了关于生命圈的概念,并找到了相应的表达术语——生物圈。这一极富想像力的“圈”的概念的提出,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

1925年,苏联科学家兼思想家维尔纳德斯基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生物圈的科学论著,到1942年,这一著名的划时代学说从框架到内容臻于完备,并为学界公认。

生物圈——在维尔纳德斯基看来——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形式生存环境的总体——同时他又指出——一旦生命物质与岩石圈、水圈、气圈发生相互作用,它们就又被赋予了新的属性和性质。

水,既是生物圈的基质、材料,又是生物圈的物质、能量转换、循环的载体、媒介。

水,是生物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物圈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水的存在、有赖水的维系,水,维持着整个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及运动。

有没有生物圈的水。

没有没有水的生物圈,没有生物圈的水依然是活水。

没有水的生物圈必定是死物圈。

人啊,你们要赞美水。

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就曾指出:水是形成万物的始因。一切均由水产生,最后还原于水。

中国春秋时代末年,开创老庄之学从而也是中国哲学先河的老子,以水喻“上”、喻“天之道”,同时也包括了在我读来对水的空前绝后的赞美: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不自见故明,不自以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才的目光总是能穿越时空不期而遇。

19世纪的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爱默生在《自然和精神》中说:

我们在世界秩序中所赞赏的总和是延续分化的结果。它的柔和就是瀑布之顶的滑动。它的持续存在即不断开始。每一个自然现象是一种流出,其流出之源也是一种流出,每个源头都有新的流出……经常出现的不是原因,而是新的效果,自然界处处都是由高处向低处坠落。

老子说江海之水“善下之”,爱默生说“自然界处处都是由高处向低处坠落”,并认为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种“善下”与“坠落”,在精神和文化上对人的启示如同水或大自然的孕育人类一样,本来都是可以而且应该万世永续的啊!

毫无疑问,如同断流、干枯与污染已经证实流水不再浪漫也不再纯净一样,在爱默生时代及之后,此种启示已经中断,而且被中断得如此粗暴、残忍。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和人的社会的冷漠与污浊。

面对已经逝去的清水、正在流动的浊水,人类还能无动于衷吗?

尽管,水“不争”、“不自见”、“不自以”、“不自伐”、“不自矜”;水总是往低处流,自甘坠落,滋润万物;水甚至无色、柔弱,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藏污纳垢而自净;水不以细小而细小,不以博大而博大,不以绵长而绵长,不以奉献而奉献,水只是水自己;然而人类便能以此种种而继续漠视水的存在和遭遇吗?

以铜为镜的时代过去了。

以水为镜的岁月开始了。

人啊,你们要赞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