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筹备十年之久的中国创业板在深圳鸣锣开板。但投资者期待万分的创业板却存有三大隐忧:注册成立了15~16年的公司还能算创业企业吗?本想融资1个亿却超募了几倍回来,来钱如此容易企业家还会保持创业激情吗?年成长率低于30%的占三分之一,创业板企业成长率堪忧,未来还具备爆发潜力吗?
一级市场定价过高,超募太多,多位专家学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注意暗礁、理性投资”。
隐忧一:“到底是创业,还是创收?”创业板公司名不副实
从28家创业板公司成立时间来看,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达到12家,而成立5年以下的企业只有不到5家公司。“到底是创业,还是创收?”——不少关心创业板的投资者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根据管理层对创业板公司性质的描述,上创业板的公司应该具备“规模小、成长性强、业务模式新、业绩不确定和经营风险高”等几个特色。然而从即将与投资者见面的28家创业板公司的情况来看,他们显得是那么名不副实!
例如首批创业板公司汉威电子和吉峰农机,它们可以算是此次上市28家公司里的“大哥”!资料显示,汉威电子创立于1998年,是专注于气体传感器、检测仪表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百家高成长型民营企业、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从成立时间来看,公司已经有11年的成长经历,早已过了创业期,公司董事长任红军以及董秘刘瑞玲更是于公司成立初期就跟随公司奋斗至今;而吉峰农机成立的时间就更早了,该公司始创于1994年,正式运营于1998年,2008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外名优农机产品的引进推广、品牌代理、特许经营、农村机电专业市场开发,同时开展泵站及节水灌溉工程勘测设计、设备供应、安装施工等业务。
像汉威电子以及吉峰农机这样成立于2000年以前的公司还有很多,这些过了创业期,业绩较稳的公司就算在中小板上市都不为过,如今“抢占”创业板,实在让人感到有些担忧,不知未来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专家视点”
张翔:或体现了管理层对创业板的呵护之情
国都证券分析师张翔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企业上市,或是管理层从谨慎、稳定、增加创业板成功率的角度考虑,所以才选择一些比较成熟的企业,从而降低市场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
“从实质看这样的公司的确渡过了发展初期,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本质有所不同,但是企业究竟处在哪个发展阶段本身并不能用时间限定”。张翔表示,比如吉峰农机就有很多分析认为仍具有高成长性,但投资者应该谨慎选择。
隐忧二:圈钱太容易,还会有创业的激情吗?
当首批创业板10家公司确定发行价之时,创业板便戴上了一顶新帽子,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高市净率的“三高”帽。募集资金远远超过了原来预计的金额,专家学者对此都表示这是个极大的隐忧。
据数据统计,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本次预计募资总计67.36亿元,但按实际发行价计算,募资金额却达到惊人的154.78亿元,超募资金高达87.42亿元。其中,神州泰岳实际募集资金18.33亿元,成为最大赢家,而爱尔眼科、红日药业以及上海嘉豪等多家公司超募金额占其预募资金比例则超过150%。
据资料显示,神州泰岳近三年的经营情况却很一般,该公司2006年、2007年两年的净利润均未上亿元,而2008年也仅有1.2亿元的年净利润,今年情况则稍好,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1.17亿元,从公司的盈利情况可以看出,神州泰岳再奋斗10年也许都得不到如此庞大的资金!
“专家视点”
吕随启:钱来得太多、太容易,如何使用是个问题
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则表示,一家企业突然之间多出了如此之多的资金,“十年创业还不如一夜之间得到的资金多,关键是多出来的资金的去向问题,这应该值得高度重视,否则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吕随启认为企业如果无明确使用计划的话,则会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更严重的一种情况是,在满足生产需要后,这些多余的资金则有可能进入股市、房市等带有投机性的领域,助长泡沫的形成,如果监控不到位的话,道德风险随之而来。
张翔:避免超募,把钱留给真正创业的公司
创业板的超募问题很可能让投资者的钱被糟蹋了,但超募同时说明公司的质量也比较好。“应该避免超募情况,把钱留给更多具有创业板板性的企业,让更多的企业上市,而不是让超募的企业来处理,这样资金的利用效率才会高。”
隐忧三:创业板企业成长性堪忧
成长性一直是人们对创业板企业的厚望——人们希望创业板企业能够创造奇迹。然而本次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多为传统产业企业,很多公司存在自主创新不足等缺点,未来高速成长堪忧。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可以看到,目前上市的28家企业当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年成长率低于30%。这些已经享受了高溢价的公司,成长性未来将会如何?让人担忧。
作为专门从事电力系统智能化记录分析和时间同步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元华电,近几年的经营情况一直欠佳,该公司2006年~2008年营业利润分别为3164.05万元、4892.07万元以及4632.15万元,三年营业利润复合增长率仅为20.99%,为28家公司中最差者,更值得关注的是其2007年至2008年营业利润增长率为-5.31%。另一家新宁物流也存在不小的问题,该公司近三年营业利润复合增长率只有21.11%,而其去年净利润的增长率更是为-9.11%。
除了成长性较差外,一些公司的创新同样存在不足,并且业绩高度依赖单一业务。例如本次募集资金最多的神州泰岳,公司传统系统集成业务已经进入萎缩周期,未来有可能持续下降,公司未来的发展非常依赖飞信业务。而特锐德主营产品的核心技术依赖于第三方,公司产品的核心部件如断路器和环网柜均为外购,一旦未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核心部件供货不及时、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公司将面临经营上的风险。
由此看来,这些已经享受了高溢价的公司成长性实在令人担忧。
专家们都表示,在创业板初期的时候可以适当参与投资,不过“尽管创业板前期会很火爆,投资者也需要擦亮眼睛细细挑选业绩好、成长性真正强的公司,规避爆炒风险”。
“专家视点”
吕随启:批量上市难免良莠不齐
针对某些企业三年营业利润复合增长率仅仅略超20%水平的隐忧,吕随启表示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不乏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但是创业板要求批量上市,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成长性较为一般的公司。
尹中立:大部分企业名不副实,发审制度应改革
尹中立认为,目前上市的大部分企业其实都已经步入了业绩稳定增长期,根本没有创业板高业绩、高风险的特色。因此,他认为:“最好让那些业绩不好,是负的,上银行借不到钱,但是高成长、高科技的公司上创业板”。
尹中立表示,现在这28家企业,“哪家上银行贷款都能贷出来”。属于并不难解决融资渠道问题的企业,还不如把市场让给真正需要资金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他因而建议创业板的发审制度应该进一步改革——“应该由交易所负责创业板上市的问题,由投资者来决定创业板公司的价值,否则以主板的要求来审核创业板,那么创业板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张翔:创业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区别不大
张翔表示,业绩问题的确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他在研究中发现很多上市公司未来两三年的业绩可能都无法高于30%,这其实和中小板公司的区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