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个历史文化之谜
34273800000066

第66章 破解古墓恐怖的屈肢葬之谜

1975年,陕西省宝鸡市一个叫南指挥村的地方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南指挥村坐落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南5公里,离村子不远有一块奇怪的荒地,春夏时节,不管雨水多寡,那里庄稼都长不好。生活在附近的人们对此似乎也习以为常,没人想去探究其中的原因。

1976年的一天,附近一位赵姓村民推着小土车来到这里,他要挖点土修补自家的院墙。

铁铲挥处,黄土里带出一些奇怪的土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与周围黄土明显不同,有黄有红,还夹杂着一些碎石,并且非常坚硬。

几天以后,村民闲谈中又提及的这件事,很偶然地被陕西省考古所考古专家记了下来,职业的敏感让考古专家意识到,这里面必有蹊跷。

一支考古队很快赶来,进行实地勘察。那些奇怪的土块是经过人工夯砸的,初步勘察结果,让考古队员震惊不已。他们来自一个巨大的地下工程,这个四方形的神秘地下工程,占地面积被考古队标出,竟然足足有两个篮球场大,考古勘察又发现,工程东西方向有向外的延伸迹象。整个工程呈怪异的“中”字型结构。

几个月之后,工程地面以下的大致形制被考古队摸清。它的主体部分分做三层,在十余米处有一圈二层台面。而工程深度,竟然相当于8层楼高。如此形制,基本可以确认这是一座古墓。墓葬之大,实属罕见,拥有如此巨大墓葬的主人,其身份也必定极为显赫。

这个工程的正式发掘于1976年开始,田亚歧是当时的考古队副队长。但是,此时从南指挥村传来一个消息,考古现场发现了一些奇怪洞口,那些洞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几天时间,就清理出240多个。仔细查看之后,田亚歧明白,大墓已经被盗过,洞口是盗墓者留下的盗洞。

考古发掘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大墓是否被盗。盗墓的破坏,使许多史实都因此而无法索解。面对如此严重的盗扰,关于巨墓的墓主以及年代之谜,考古队只能寄希望进一步发掘,或许可能发现新的线索。

接下来的发现,使这座神秘古墓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在大墓第2层台基处,考古队员发掘出了一个头骨,他的嘴大张,死前像是在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什么。距离头骨不远,人们又发现了一节折断的胳膊残骸。考古队员连夜工作,随后共清理出人骨遗骸20具。

尸骸的发现,带来一系列疑问:这个豪华墓葬里,为何埋葬的竟然是这样一些人?这些尸骨,为什么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肢体残缺?而这一切对破解墓主及古墓的年代之谜,又能提供什么线索?

这些疑问,事关古代一种恐怖的丧葬制度――人殉。此前,在河南殷墟商代王陵里,考古人员就曾发现过大量殉人。

在奴隶制社会,所有东西都是奴隶主的,包括国家的一切用物,也包括人,当时有一种观念,奴隶的主人死了,作为奴隶活着就没有用了,奴隶们要与主人一同死去。还有,古代有视死如生的观念,就是人死了以后在阴间跟阳间是一样的生活环境。所以,奴隶们就要跟他的主人一起走。

神秘巨墓中发现的20个殉人,是作为人牲的殉人,他们生前可能是战俘或者奴隶,大墓封埋时被砍杀用以祭祀,从如今留下的凌乱尸骨,可知当时的场景是何等残酷。

残酷的殉葬制度,自殷商时期开始,以至秦以后都有存在。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人殉,而人殉主要出现的时代是在先秦。自秦朝建立之后,残酷血腥的人殉制度,才逐渐被陶俑所替代。

接下来的发掘工作进行的异常迅速。在这20具骸骨下面的土层里,考古人员很快又发现了一具棺木。打开棺盖,里面赫然又是一具人骨遗骸。这样的木棺,之后又发掘出160多具。不仅如此,进一步清理棺木时,考古队员发现,这些躺在棺木里的自愿的殉人,他们的下肢,全部诡异地蜷曲着。

考古专家想起了史书上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人中盛行屈肢葬,即在人刚死之时,用布带将其下肢向上卷曲捆扎,然后入棺埋葬。这种独特的葬式,将目标进一步明确指向了秦人。

但是,西藏阿里高原的古象雄文明,和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岭南早期文化,以及距今约4000年前的黄河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这些古老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墓葬里,都曾发现过屈肢葬。所以由此就论定这个墓是一座秦墓,显然颇为勉强。

就在此时,陕西省考古所另外一只考古队的工作,获得重大突破。1977年以来,在凤翔县城南,春秋时期秦国的雍城古城遗址,以及墓葬和其他居住区遗迹陆续被发现。

这个神秘的大墓,就处于雍城遗址范围之内,而且和这个神秘巨墓同样中字型的大墓,又陆续出土了18座,由此可以确定,眼前的大墓,是秦墓无疑。

确定古墓为秦墓之后,考古队最想知道的,就是墓主身份了,这最后的谜底的揭晓一等就是10年。直到1986年,在墓室中部,主棺棺顶才露出土面。

构成主棺的东、西壁及棺底、盖的所有南北向柏木,两端均有榫头伸出,在主棺南北两侧,凑成长方形的如同柜子一般的形制。

这个不同寻常的木棺造型,让考古专家想起史料上的记载,按照周礼,南北有各向椽头伸出的棺葬方式叫“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周朝天子的丧葬规范。

这让考古队员大惑不解,按照周礼,作为诸侯国的秦,即便是国君,也无权享有这样的丧葬规范。骤然出现的疑问推翻了先前所有的假设。而一切疑问,也许只能等开棺之后看到墓主才会最后明白。但是,由于盗墓贼的干扰,当考古人员打开棺盖后,在其主棺内,只发现了一段股骨,除此之外,棺内空空如也。这个神秘的大墓,也许注定要留给后人一个不解之谜。

但是事态的转机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在大墓底部,考古人员陆续发现了很多石头的残片。在主棺棺顶上发现的石头残片,拼凑出一双长约一尺的石鞋底,石鞋底东西向放置,底下是鲜红的朱砂。

对墓主身份的确定,石制鞋底并不能提供更多线索。但是接下来的发现就有着突破性的意义。考古队员清理出的另外一些石头残片,发现是石磬,一种古代乐器,在石磬边缘,竟然有铭文。后来,铭文被小心地拓印下来,专家破解的结果,认定铭文记载了一次宫廷宴乐活动,大墓的主人,是活动的召集者。铭文里“共桓是嗣”几个字,说明了他的身份。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共桓是嗣”就是说“共公和桓公的继承人”,按照这个推测的话,它的继承人就是秦景公。

躺在黄肠题凑内这个巨大棺木里的墓主,身世终于被人们破解。景公是秦第14代统治者,是秦始皇的第18代先祖,自公元前577年起继位,在位40年。

那时的秦国,已在雍城雄据百年,国力也日渐强大,从景公死后使用周天子才可享用的黄肠题凑葬式,可见秦的雄心已经超出关中一带。秦景公墓后来被称为秦公一号大墓。至此,这个中国迄今发掘的最大古墓,身世终于大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