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头是“诸阳之会”、“清净之府”,认为我们身体五脏六腑的精华之血,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人体各部分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都有赖于头面部的保健。但正因为头部非常重要,所以它一旦被邪气所侵袭,人就容易生病。头部是所有紧张与情绪的中心地带,当头感受各种内外邪之后,或当完成紧张工作之余,都会出现头痛、疲乏、失眠、嗜睡等症状。头部按摩会触及很多末梢神经反射点,从而达到深层放松的效果。它还能有效平静思绪的起伏,缓和过度的精神兴奋。因此,头部的保健极为重要。头部按摩对大脑有健脑安神、聪耳明目的作用,能够增强记忆、缓解疲劳、消除紧张、焦虑,使大脑重新获得充足的精力和体力。
十大按摩手法
擦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往返摩擦。动作应缓慢,不要用力,要有节奏地进行,切不可以忽快忽慢,要均匀适度。这种手法能起到舒筋活骨的作用,可以提高皮肤温度,洁肤,使皮肤具有光泽,改善汗腺与皮脂腺的功能。
按法:用中指的指腹在合适的穴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地进行按摩。要求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操作部位,配合呼吸有节奏地平衡操作。力度应由轻到重,逐渐增加。用力的轻重,应视按压的部位不同,也应考虑被按摩者的舒适程度。按法能够疏通经络,开导闭塞,化滞镇痛,舒展皮肤。可以降低过度的神经兴奋,放松肌肉,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变淋巴管内的淤滞状态。
摩法:用手指或指腹在所选定的穴位或体表的某部位上做与皮肤平行的轻缓的回旋移动。要求按摩时动作轻柔、缓和,不要时轻时重。这种手法有和中理气的作用,能消积导滞,消炎退热,消肿散寒,调节气血,止痛消皱。能改善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提高局部皮肤温度,促使衰老细胞脱落,加速血液、淋巴循环。
拿捏法:将拇指与食指,中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弯曲成弧形,在所选定的穴位或肌肉丰满的部位,一握一松地用力拿捏,常用于颈背部斜方肌或肩部三角肌部位的按摩。拿与捏的区别在于,从手形上看,拿法是呈弧形的,捏法是呈钳形的。拿法施力的面积比较大,捏法则比较小。操作时,以手指的活力来带动操作部位。拿法刺激性较小。操作时应舒缓有力,动作要连贯、协调,由轻渐重。拿捏法能开导闭塞的经脉,调和气血,疏松肌腱。可以加强血液的循环,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收缩能力。
拍法:双手或单手手掌附着于皮肤,上下交替,有节奏地轻拍所选定的穴位或某一部位。动作要用力适度,不可重拍,要注意节奏,要用腕力而不是臂力。能行气止痛,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敲法:两手合掌上下做有节奏的击打。按摩时要求腕关节放松,手指要有反弹力,速度可快可慢,以被敲部位感觉舒服为宜。能镇静安神,消除肌肉疲劳。
捏提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面部皮肤做一个瞬间动作。力度要轻,捏提面部皮肤的面积要小,一捏一放要有规律。这种按摩手法能够刺激皮肤,防止肌肉松弛,延缓皮肤衰老。刺激皮脂腺体与汗腺,保持皮肤光滑、润泽。
啄法:双手自然弯曲,指端在面部皮肤上做快速的连续点状接触,方向与面部垂直,以雀啄式做上下击打动作。啄法全靠腕力,两手指尖触及被按摩处,用力不可过重,尤其是对于眼部的时候,应以被按摩部位感觉舒服为宜。此法用力轻而缓慢,能起到抑制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用于眼部,有消除眼部疲劳、预防眼袋的作用。
震颤法:一手托下颌,一手扶头顶,通过其手臂肌肉的收缩来形成震动的感觉,由指尖传达到被按摩处。按摩时用力不可过重,应以被按摩部位感觉舒服为宜。能够解除肌肉疲劳,增加皮肤弹性。
揉法:用手指指腹或手掌轻按住一定的穴位或皮肤部位,做轻柔的小幅度环形按摩。揉动幅度的大小视其按摩部位范围而定,揉动时手指(掌)应始终接触皮肤,使被按摩部位皮肤随着揉动而滑移,以感觉平和、舒适、深透为宜。这种按摩手法可以调和气血,宽胸理气,消肿止痛,并能加强血液循环,提高皮肤及组织的再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