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
34266900000009

第9章 农产品加工原料

第一节 我国资源概况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畜牧业历史悠久,农作物、畜产品种类繁多,在耕作制度、种养技术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占世界7%的土地面积,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1年全国耕地总资源为1227o082khhM2,其中:常用耕地面积为1055826khhmM2,临时性耕地面积为21256kh耐。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人均的1/3,水田、水浇地、旱地三者之间的比例是26:22:52.我国耕地分布不均,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亚麻和甜菜;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水果有苹果、梨、葡萄、柿子等;长江中下游平原盛产水稻、柑橘、油菜、蚕豆和淡水鱼,被称为“鱼米之乡”;西部地区多为丘陵地带,土地贫瘩,可耕地面积少。

我国天然草类植被面积约4亿h时,其中大面积草原约3.19亿h时,可利用草原约2.25亿h扩。草原从东北到西南,绵延3000多千米,分布着许多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出产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和蒙古绵羊,也是我国著名的奶牛养殖基地。新疆天山南北,也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场和牲畜良种基地,出产著名的伊犁马和新疆细毛羊。

我国森林面积约1.34亿h耐,人均占有率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6,森林覆盖率约为13.92%,低于世界平均22%的水平。我国林地分布很不均匀,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黄花松等针叶林和白桦、柞树、水曲柳、杨树、榆树等阔叶林;其次为西南天然林区,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云南松,还有珍贵的袖木、紫檀、樟、楠、红木等。

我国湖泊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共有天然湖泊约2.49万个,面积在100h耐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个,10万h耐以上的大湖有13个。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东部多淡水湖,其面积占湖泊总面积45%左右,著名的有鄙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西部多为咸水湖,著名的有青海湖等。

我国陆地水域总面积约2667万hM,其中江河为1200万hM、湖泊800万hm2人工塘库667万h澎,其中92%分布在国土的东半部。我国还有辽阔的热带、亚热带、温带海域约4.67亿h耐,可以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砰,居世界第5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的1/4,且分布不平衡,东南多、西北少。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约有2.5万种,其中裸子植物约有200多种,占世界的1/4;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其中乔木2800多种。从热带雨林到寒温带针叶林,北半球所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在中国几乎都有。

我国有5000年的农业史,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培育更新了很多植物品种,如谷樱、水稻、高粱、豆类、桃、梨、李、枣、抽、荔枝、茶等,为人类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多种栽培植物同繁多的原始天然植物一脉相承,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按经济用途划分,中国用材林木约有1000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90余种,还有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梅、兰、菊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得到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相比有了飞跃式发展,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使动植物的品种不断得到改良和创新,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

第二节 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的措施,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等不断得到创新和应用,农产品单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连年丰收。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变化情况。

我国农产品加工原料主要包括大宗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薯类等和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林木以及烟叶、茶叶、甘蔗、甜菜等经济作物。

(一)稻谷

2001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2881.2万hM2,产量17758万t}2002年,我国继续优化水稻生产结构,早稻面积有所减少,但优质早稻播种面积达410万h扩以上,占早稻面积69%以上,比上年提高约9%,体现了种植结构调整的成效,水稻总产量17579万t。需求方面:2002年,总消费量为13899万t,比上年度增长1.1%,其中:口粮消费11744万t,比上年增长0.2%,占总消费量85.2%;种子用粮158万t,比上年增长1.3%,占总消费量1.1%左右;饲料用粮881万t,比上年增长11%,占总消费量5.8%左右;工业用粮190万t,比上年增长51.6%,占总消费量1.3%左右;损耗及其他消费666万t,比上年减少8.8%,占总消费量5.3%;出口预计为250万t,比上年增长49.4%,占总消费量1.2%。在总消费量中,国内消费13639万t,比上年增长0.5%,占总消费量98.2%}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根据有关协议,大米进口配额为399万t,而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进口大米仅为巧。92万t,而我国大米出口130.3万t,由于国际市场大米价高,所以未出现大米大幅度进口局面。

《二)小麦

2002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为2373.33万hIn2,比2001年减少93万hM2;2002年产量9000多万t,比2001年减少270万t,虽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但从结构看,优质专用小麦仍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种植面积比上年扩大近133.33万h扩,预计增产600万t左右。2002-2003年度由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进口受阻,预计在100万t左右;这样,2002年度供给总量在9100万t左右(不包括期初库存量)。

消费方面:预计2002-2003年度小麦消费总量大约11714万t,比上年度增加84万t。其中,食用消费大约10288万t,增加61万t;饲料、工业、种用消费量约1326万t;出口约100万t,增加18万t。从供求平衡关系看,2002年度要消耗约2500万t左右库存,以满足消费需求。

(三)玉米

2002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约为2450万hM,较2001年增加21.8万hm',玉米总产量达到1.255亿t,较2001年增产1140万t,增幅为10%}2002年我国玉米进口配额是585万t,但因国际市场玉米价格高于国内价格,1-9月实际上只进口1万t,同比减少76.7%,预期中的“南进北出”局面并未出现,累计出口714.87万t。近年来,我国的玉米消费,主要用于饲料,占总消费量的75%一78%(即8000万一9360万t),用于食用消费量占9%一10%(1080万一1200万t)。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测算,目前,国内玉米年度消费量未达到1.2亿t,,2002-2003年度我国玉米市场,供求平衡有余。

(四)大豆

建国以来,全国共培育大豆品种约750种,目前主栽品种约200余种。与2000年相比,200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单产有所减少,总产量基本持平,产量最多的省份为黑龙江、吉林、河南、山东、安徽、内蒙古、江苏、河北、辽宁等9个省,其中黑龙江的大豆产量占全国比例32.2%,居全国第一位。

2002年,我国大豆总产量达到1600万t,同比增长10%}2001-2002年度的大豆进口量为980万t,同比下降26%,该年度油用大豆加工总量为1840万t,同比下降9%}2002-2003年度大豆进口总量达到1200万t,该年度油用大豆加工总量恢复到2000万t,其中包括800万t国产大豆和1200万t进口大豆。2002-2003年度大豆供给相对宽松,大豆期末库存增长27万t,从而导致豆油豆粕供求趋于平衡,并最终使油粕价格回落。

结合入世的相关要求,国家十分重视大豆加工业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使人们对产品的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比以往都有了明显增强,大豆品质有了新的提高,进口产品质量检验得到严格控制,加工企业的生产环境、卫生管理和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改观和提高。

为了解决大豆原料的品种质量问题,一些大豆主产区加强了品种培育工作,制定了大豆专用质量标准,现已培育出高油和高蛋白优质专用品种,有利地促进了大豆加工业的发展。如黑龙江大豆质量有了新变化,取消了过去的合同定购经营方式,全部实行市场化经营,新制定的大豆质量标准基本分为4类,即商品豆、交割豆、油用豆和混等豆,其中商品豆主要用生豆芽、加工各种豆制品等,质量能达到国标一等或高于一等;交割豆主要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割,质量要求为国标三等,其中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油用豆主要用于豆油、豆粕加工,一般不分等级,主要检验杂质、水分和青豆含量;混等豆主要是未经清杂过筛整理的大豆,杂质多、质量差、主要用于油脂加工。

(五)油料作物

2002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1750万h耐,比上年增加1.4%,全年油料产量为3000万t。我国制油用油料总量5000万t,大豆产量1600万t,进口大豆1500多万t,花生产量1500万t,油菜子产量达到1270万t,棉子产量850万t}

我国是世界上油菜子产量最大的国家,种植的油菜子既有传统的高芥酸油菜子,也有经过改良的“双低”油菜子,近几年双低油菜子的播种面积不断增加,2002年“双低”油菜子的播种面积占油菜子总播种面积的66.7%。油菜子的产量比2001年增长5%一8%。我国的油菜子加工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一带的四川、湖北、安徽、江浙、湖南、江西等地。

(六)薯类

2001年,我国薯类播种面积为1021.7万hM,比上年减少3%;总产量比上年减少3.3%,为3563.1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0.78%,居世界第一位。产量较大的省区有内蒙古、贵州、云南、甘肃、四川、重庆、黑龙江、山东、陕西、山西等地,占全国总产量的80%左右。

在薯类作物中,’最主要的是马铃薯。到2001年底,我国共培植、引进和选育出马铃薯品种170多个,市场比较热门的有4大系列约30余个品种。目前,这些优质品种正在逐步向马铃薯产区推广,有的已被多家公司用作加工原料,如美国辛普劳食品公司利用紫花白作为炸薯条原料,百事可乐公司选用内薯3号、大西洋和紫花白作为加工原料,日本Calbee公司选用内薯3号、紫花白作为加工原料等。

一批新技术在马铃薯加工产业中得到有效应用。杂交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在育种方面得到一定的应用,在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等以及改良马铃薯不良性状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培育出部分优质专用马铃薯加工型新品种。在种植方面,实行脱毒化种植、合理化轮作、高垄化栽培及地膜覆盖等,推动了马铃薯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总量中,约有50%用作鲜食、饲用和留种,加工淀粉、粉丝粉条、全粉、薯条、薯片等约占巧%,出口约占5%,还有30%有待开发利用。

(七)糖料

2001年,全国共播种糖料165.4万hn,2,比2000年增加14万hM2,增幅9.2%;其中,播种甘蔗124.8万hM2,增加6.3万hM2,增幅5.3%,甘蔗产量7566.3万t,增加738.3万t,增幅10.8%;播种甜菜40.6万hM2,增加7.7万hM2,增幅23.4%,甜菜产量1088.9万t,增加281.6万t,增幅34.9%。播种面积增加较多的省、区主要有广西、云南、新疆、黑龙江。

(八)畜产品

随着我国畜牧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使得畜牧业生产在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饲养与经营组织化程度、畜禽产品质量意识和区域化布局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现在,全国已基本形成了生猪、肉牛、肉羊、奶牛、家禽优势生产区域,结束了历史上“南肉北调”的格局,确保了我国畜牧业主要产品稳定增长。

2001年底,全国大牲畜为14995.9万头,比上年略有减少;肉猪出栏54936.7万头,比上年增加2263.4万头;羊29826.4万只,比上年增加794.5万只。200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已达6333.9万t,比上年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4184.5万t,牛肉产量548.8万t,羊肉产量292.7万t,禽肉产量1210.3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3.8%、3%、6.8%和0.2%。禽蛋产量2336.7万t,乳类产量1122.9万t,牛奶产量1025.5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4.2%,22.2%和23.9%。绵羊毛产量29.8万t,山羊毛产量3.42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2.9%。羊绒产量10967.7t,比上年减产0.8%}牛皮产量128万t,羊皮产量30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7.1%。全国肉类和禽蛋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的水平。由于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从而为畜产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乳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一条龙+农户”、“奶农技术协会(或奶农合作社)+农户”等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以及强强联合等方式组建了一批奶业集团,这些大型企业以奶源基地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使奶牛生产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满足了稳产、高产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我国禽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3.1%,其中鸡蛋产量1988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37.9%,位居世界第一位。1998-2001年全国蛋鸡场由1060个上升到1250个,增长17.9%,其集约化程度达30%。全国人均占有鸡蛋15.6kg,已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占有水平。虽然我们的鲜蛋资源丰富,但由于鲜蛋质量控制水平不高,我国鲜蛋对外贸易量仅占世界鲜蛋贸易总量的2%,鲜蛋加工比例却不足鲜蛋总产量的I%,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5%的比例水平。

(九)水果

2001年,我国果园面积904.3万hm2,比2000年增加11.1万hM2,水果总产量达到6658万t,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5.2%,较2000年略有增长。其中柑橘总产量为1160.7万t,苹果总产量为2001.5万t。在品种结构中,仍然以鲜食品种为主,适于加工的品种仅占很少的比例。

《+)蔬菜

我国是世界最大蔬菜生产国与消费国,蔬菜生产和加工是农民增收和实现产品增值的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

2001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为1640.2万hm2,比2000年增长7.6%,占世界蔬菜播种总面积的35%。总产量约为4.8亿t,比上年增长14.3%,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从生产区域看,东部蔬菜播种面积增长最快,增幅达13.6%,中部增幅为6.0%,西部为5.2%。播种面积前5位的省、区依次为山东、河南、广东、江苏和广西,分别为198万hm',124万hmM2,114万hM2,113万h时和107万hn,2

2001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为379kg,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倍多。我国大中城市日上市蔬菜品种50个以上,中小城市日上市品种也达到30个以上。

(十一)茶叶

2001年,我国茶园面积为114.1万h扩,其中采摘面积为88.77万h时。我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栽培茶树,面积最大的是云南,约17.37万hM,其次为湖北15.56万hM2、浙江13.10万hn,2、福建13.07万hn,、安徽11.19万hM、四川8.86万hm2和湖南7.41h耐。上述7个省茶园面积约占我国茶园总面积的76%,为我国茶树的主栽区域。全国茶叶总产量为70.2万t,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23.22%。我国茶叶产量最高的省份是福建,为13.39万t,其次是浙江12.06万t和云南8.07万t;茶叶产品种类的构成为:绿茶、乌龙茶、红茶、紧压茶、其他茶,其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73%,10%、6%、4%、7%。

到2001年为止,全国已有审(认)定的国家级茶树良种95个,其中无性系品种78个,同时还有各产茶省审(认)定的省级良种,使我国茶树良种数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已有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约20万hrn',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9%,年增长速度约为2%,使我国茶叶加工的鲜叶原料品质逐年获得提高。

(十二)烟叶

我国的烟叶种植分布广、类型多、产量大,2001年全国烟叶种植面积134万h扩,产量235万t。烤烟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分布在23个省,2001年种植面积118.1万hm2,产量达到204.5万t,白肋烟的年产量在4.5万t左右,香料烟的年产量约0.75万t,马里兰烟的年产量在200t左右,黄花烟和地方名晾晒烟在我国也有种植。2001年我国种烟的地、州、市数量为139个,种烟县市有586个,种烟乡镇有5493个,种烟村有61785个。烟叶生产全面推行合同制,较好地落实了国家的种植和收购计划,全国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达到81.2%,上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依次为30%和90%。

(十三)水产品

200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381.3万t,比上年增加102.9万t,增长2.4%;其中海水产品2571.7万t,增加33万t,增长1.3%,是渔业各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产业;淡水产品1809.6万t,增加69.9万t,增长4%;海洋捕捞1440.61万t,减少36.84万t,减幅为2.49%;内陆捕捞214.59万t,减少11.78万t,减幅为5.2%。实现了海洋与内陆捕捞产量连续几年的负增长,对渔业资源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又促进了海水养殖和内陆养殖渔业的发展。

(十四)木材

2001年,全国木材产量4552.03万扩,比2000年下降3.64%,其中原木产量4197.03万m,,比2001年下降4.52%;薪材产量355.00万m,,比2000年增长8.15%。锯材产量在连续5年下滑后开始回升,2001年达763.83万m,,比2000年增长20.39%。2001年,全年营造速生丰产林23.17万hM2,比2000年下降6.15%。

我国竹产业迅速发展。现有竹林面积已达436.31万h扩,毛竹蓄积58.44亿株,杂竹蓄积517.08亿株,竹子种类有40多类400多种,面积和蓄积均居世界之首。2001年,全年新造竹林面积10.69万h耐,比2000年增长33.97%;全国竹材产量5.81亿根,比2000年增长3.49%。

全国木材市场主要特点是需求有所回升,价格逐步上涨,进口量持续增长,市场稳定。主要表现为:一是总量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国产商品木材供给不足。我国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商品材产量逐年下降,1998一一2001年各年下降幅度分别为12.2%,9.8%和3.6%。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国内木材需求不断增长,木材进口逐年增加。二是结构性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小径木和针叶材需求迅速上升,木材综合利用意识增强。尽管2001年木材市场的价格走势表明,大径木材需求依然保持旺盛,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建筑装修、人造板等行业依然是木材消耗大户,但从2001年开始,国内市场对中小径材的需求开始增长,很多人造板、家具、造纸企业综合利用中小径木比例逐年上升。由于国内各地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强,一度备受冷遇的传统建筑型用材落叶松和樟子松等针叶材在市场上有大量需求。三是各主要木材市场稳中渐旺。2001年东北林区一改以往局面,木材销售顺畅;南方林区虽受上半年连阴雨季困扰,但市场总体稳定,略有升势;中原和西北、西南市场则保持活跃的旺销态势,特别是西部市场更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