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34258400000037

第37章 二、牛骨卜

占卜,是一种原始迷信,并一直保留下来,由于取材或使用占卜的工具不同,产生出种种占卜的方法。提起占卜,原始人极其信仰鬼神,认为自己处于鬼神包围之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受鬼神的支配,因此凡是狩猎、农耕、生病、婚丧等重大事件,都要探知鬼神的态度,于是通过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占卜,这是一种信仰领域的未来学。事实上,不限于占卜一种,还有征兆、释梦等形式。

首先是梦卜。我国古代讲究梦卜。敦煌写本《解梦书》就是唐代的圆梦之书,该书称:

梦见牛,所求皆得,

梦见煞牛,得财大喜。

这说明梦见牛是一种吉兆。这种情况也见诸其他文献记载。《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引《蜀志》:“蒋琬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当至公,大吉之,征也’。”

其次是征兆卜,即根据牛之所为,判断事物的好坏。《晋书?周光传》:“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言讫不见。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地。”陶侃是晋人,早岁孤贫,初为县吏,后举孝廉,官至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加都督交、广、宁七州军事,拜大将军,真是官运亨通位极人臣的人物。

这是带有迷信色彩的卜葬故事,它用牛的行为向人暗示葬地风水好,可使后人发福百端。人们认为其祖先葬于“牛睡地”,借神牛之力,一定使后人福、禄、寿、康。它的另一层暗示,是牛的神异和灵性。

在灾年养牛也为吉兆。清人龚炜《巢林笔谈》卷五载清乾隆二十年吴地一带虫灾:“岁大饥,民无所恃,为筮之,占‘离’之彖,辞曰:‘离利贞,畜牝牛吉’。离者,丽也,牝牛性顺,像民也。利在守,必得所丽而畜之。其朝廷兴发之兆乎?筮火漕,占‘履’之九四,曰:‘履虎尾,??终吉’。苛政猛于虎,故有履尾之象,不能不??而?,?而终吉,缓征有望焉。……越数日,奉恩旨,一切蠲缓,赈折诸大政,靡不毕举如其占。”在饥馑之年,民间通过畜牝牛为吉,推衍出朝廷将行宽缓之政的征兆。筮占自属迷信,然而用牝牛性顺温良,如利须守而畜之,以为吉卦。

第三是牛肩胛骨卜。我国养牛历史悠久,在河姆渡遗址已出土不少家养水牛遗骨,但当时还不用牛占卜,牛卜之风,似乎起源于北方。如在西安沣西龙山文化,在甘肃省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都出土过牛骨卜,其中皇娘娘台遗址出土26件牛、羊肩胛骨,有一位死者身边还随葬一件卜骨。这说明该人是一位巫师,兼行占卜。具体方法是将艾团沾在牛肩胛骨的表面上,然后点燃,在所沾处烧烤,其背面会出现直曲不同的裂纹,卜者根据纹样判断吉凶。

商代则占卜盛行,由贞人执行,所谓贞人,实为有官职的祭司,相当于大巫。平时把占卜原料埋起来,目的是保持灵性。《礼记?曲礼上》:“龟甲敝则埋之。”云南纳西族也有此俗,把牛肩胛骨埋在山脚下,或藏于室内高处,不让人动拿。商周时期的占卜与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不修治而直接灼烧不同,他们事先已经对骨料进行修整,在牛骨上进行钻凿,然后灼烧占卜,最后在其上刻辞。

在近代民族学中,如羌族、蒙古族、纳西族和彝族地区,还保留牛骨卜的风俗。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平时这些民族的巫师就把宰杀的牛肩胛骨留下来,挂于室内,或埋在山脚下,不让人畜干扰,否则就不灵了。他们认为牛骨有通神的作用,他们尤其喜欢用祭祖用的牛骨,认为它更加灵验。

求卜是经常发生的,如人生病,外出打猎,打冤家,求婚订亲,选择墓地等,都要请巫师占卜。巫师占卜有几个步骤:

第一步:祷祝

祷祝是在求卜者向巫师讲明来意后,巫师向神灵祈告,边念经,边烧松柏树枝,这是巫师通神告神之举,祈求神灵示教。

第二步:灼骨

巫师拿出牛肩胛骨后,抹掉灰尘,不钻不凿,然后诵经,具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贵州毕节彝族巫师拿起牛肩胛骨,不灼不烧,对着日光看骨板上的纹理以定吉凶。另一种是凉山地区在骨板上沾一小团火草艾绒,进而以火镰击火,把艾绒点燃,当艾绒烧尽,即在骨板上烧成细小的纹理。有些民族灼一次不灵,再灼第二次,直到出现征兆为止。

第三步:释兆

巫师根据骨面上烧成的纹理进行解释,各民族解释方法不一。彝族把骨板分为上下左右四方,上为外方,下为内方,左为自己,右为鬼神,其中下方、左方纹路直而长为吉,否则为凶。纳西族已经有用象形文字写的占卜书,根据经书释兆。

此外是宰牛卜,如贵州苗族农历十月秋收完毕,全寨购一牯牛,拴在广场上的花竿上,由寨老拜四方,接着镖牛,其他人也尾随镖牛,牛倒在地上后,如牛头向寨子方向,为吉兆,众人谈笑相庆,如果牛头向寨子外边,则为不祥,必请巫师解灾。谁家有病也可以刀割牛咽喉,视牛头移动方向,如向卜家为吉,否则为凶。这种镖牛活动,本来是祭祀神灵,喜庆丰收的,同时也有拔除不祥,从事占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