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34258400000015

第15章 三、牛角饰的神韵

牛在艺术中的表现,不限于绘画和雕刻,在装饰艺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牛角,就是重要的装饰物,主要用于人体装饰、建筑装饰等。

(一)人体装饰

首先是人体装饰。在神话传说中,有一位蚩尤,他的头上装饰有两只牛角。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人,中山国出土的玉人头上,也饰有牛角。在长沙子弹库出土的帛画上有不少神像,神像上也安有锋利的牛角。在唐代壁画上就绘有妇女以牛角为头饰的生动画面。由此可知,把牛角作为头饰由来已久,并且在少数民族地区保存下来。笔者在海南岛考察时发现,黎族流行文身,在身上往往刺有牛角形象,认为牛角在身,可起护身避邪作用。这种情况也存在于佤族地区,牛角也是该族的文身图案之一。以牛角装饰头部就更多了。水族有一种斗角舞,实为人扮牛,穿披风,然后两牛顶架,其头上皆为牛头形道具恰似牛状,这是牛角饰在舞蹈中的明显反映。门上的装饰不限兽头、兽骨,更多的是兽角,通常一只或一对牛角或羊角,有水牛角、黄牛角和牦牛角。这种装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邪,防止“不速之客”闯入住宅,因为各种鬼魂看到门楣上的牛角就畏而逃之。牛角不限于挂在门楣上,蒙古族对牛角十分敬重,每次杀牛以后,都把牛角收起来,挂在蒙古包内,以黑?牛角为宜,一具有装饰意义,二可以避邪。作者在海南岛调查期间,看见不少黎族家庭,把牛角拴在木杆顶端,然后插在房前、屋后,或者房子一侧,作为避邪的灵物。贵州水族杀牛祭祖后,把牛角拴在中柱上,一年一次,在中柱上有一层层的牛角。有几个牛角,就表明祭过几次祖先,从中体现了对祖先的怀念。黔东南苗族祭祖(吃牯脏)必须杀牛,仪式隆重,程序亦多,人们认为如此才能把心爱的牛送到祖宗那里,让祖先也有牛耕地,有牛打架(斗牛)。许多地方的苗族在村寨中设有铜鼓坪,每逢重大节日,人们便聚集到坪上敲铜鼓跳舞。坪中心立一杆,在接近杆顶的上部有一对大水牛角(以木料制成),两边横向挑出,铜鼓便吊在这牛角上。人们在沉雄浑厚的铜鼓点子中翩翩起舞,欢度佳节。苗族在祭祀活动中椎牛以后,人们将整个牛角从根部取下,两只角连在一起,成一端正的半圆的新月形的连角。这牛角要高高挂在堂屋中,有示富贵、吉祥之意,并以示对先人的祭奠。

在其他民族地区也有此风。如布依族、水族、彝族都有这种情况,有些民族一年祭一次祖先,每次祭祀后都把牛角挂在中柱上,比栉壮观。这种装饰有两层意义:一是祭祖的纪念,二是显示家庭的富有。在贵州雷山、台江地区的苗族妇女,头上多佩戴巨大的、华美的牛银角。在丹寨、织金苗族地区也有这种装饰。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牛是凶猛的家畜,“初生牛犊不怕虎”,而牛角是牛的象征和最锋利的武器,头上佩戴牛角,既可避邪,又是威武的象征;第二,苗族头上的牛角是银制的,银是贵重金属,所以牛角也是财富的象征,是主人富有的标志;第三,佩戴牛角是出于美观,可更加有效地吸引异性,加强社会交往。

在陕西民间还流行一种“牛鼻?鞋”,鞋由布做成,但是前面突出一?,形如牛鼻,其上有二角,这是为老年人办寿时制作的,由子孙女儿送给老人,因为牛健壮,老人穿了牛鼻?鞋,也会有牛一样的健壮的身体,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二)建筑装饰

人类从远古以来就喜欢在门上装饰各种猎物,如兽头、兽骨、兽角,而且越多越好,其中就有牛角,这种习惯在汉代画像中有不少反映。至今在我国西南纳西族、普米族、彝族、藏族还于门上装牛角,据说这是该家主人善于狩猎的反映。不过,在贵州剑河、久仰等地居住的苗族,多在粮仓上装一对牛角,这是避邪之物,保护谷仓安全。西藏珞巴族也喜欢在房墙上挂牛角,该族在祭虎时,必杀牛,也将牛角挂在墙上。

此外,苗族人认为龙有几种,其中有以水牛角作龙角的,因为苗族人民认为牛和龙有密切联系。苗族蜡染、绘画、刺绣、挑花、剪纸图案中的龙形象,有一些就是长有水牛角。贵州省黔东南苗族同胞每年要在清水江上举行龙舟竞渡,这里的龙舟,龙头上的龙角赫然是一对大型的水牛角。

(三)器物装饰

在许多器物中,也以牛角形、牛角纹装饰之。在内蒙古赤峰出土一件夏家店文化的牛首形陶埙,吹孔在牛首上部,两侧有角,音孔则为双眼,黑灰色,该器高6.5厘米,宽5.4厘米。史前乐器中,还以牛角为号,这一点可追溯到黄帝时代。

传说黄帝与蚩尤曾经长期征战,互无胜负。后来,黄帝用牛角的神力战胜过部属于蚩尤的妖怪。《通典?乐典》载曰:“蚩尤氏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命吹角作龙吟得御之。”蚩尤所率的魑魅魍魉是一些山精水怪,这些妖怪都有一种发出怪声来迷惑人的手段,人听了这种声音,就会昏昏沉沉,甚至失去知觉,丧失斗志,随着怪声发出的方向走去,结果被魔怪残害。在这些鬼怪中有一种是魑魅,人面、兽身、四脚,另一种是魍魉,外形像孩童,全身黑红,长耳、红眼、长而黑的头发,能学人说话迷惑人;还有一种神妖,人脸、兽身、独手、发出声音似打呵欠一般,它们很厉害,在战争中常常迷惑许许多多的黄帝部属,是使黄帝屡败于蚩尤的原因之一。后来,黄帝和蚩尤于涿鹿之野大战时,黄帝找到一个办法:吹牛角,发出一种龙吟般的声音,在战场回荡,使蚩尤的魑魅魍魉心惊胆战,失去了战斗力,再不能兴妖作怪,结果黄帝打了大胜仗。牛角因其中空,且成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故可吹出声来,因此,远古先民用它作为号角传递信息,发号施令,并认为它能战胜妖魔鬼怪。黄帝吹牛角斗鬼魅,不过是一种原始巫术手段。因于上述信仰,我国史前时代就发明了陶角号。在云南沧源第一地点工区右下方岩画上绘一组猎牛舞,其上有五位舞人,下面二人手持弓箭,欲向右方射击,中间一位形象模糊,上面一人手持盾,另一手拿大棒,做出欲打之状。最左边一位手持大牛角,一手执短棒,双手平举而舞,其中持牛角者,既是领舞者,又是狩猎的指挥。时至今日,许多民族的巫师还以牛角号为法器,如苗族、畲族、瑶族、土家族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