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34244400000136

第136章 刘永好的“符号”

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先生在荣登“《福布斯》2001年中国内地100名富豪”榜首之后,对上海的记者感叹道: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时,他对于财富的渴求最为强烈;当他口袋里装有1000万元时,他的感觉就是“要什么有什么”;当他的财富增加到10亿,他会感觉到口袋里只有1亿元,其他9亿似乎已经与他无关。他坦言,再多的钱,在他眼里也只是“符号”而已。

刘永好先生是爽快人,他的这番“答记者问”很诚恳,看不出是在忸怩作态的样子。但是,如果这话是出自一个每月只拿300元基本生活费的下岗职工,或者一个只拿400元最低工资的普通市民之口,某些人恐怕就要感到很不理解了。

他们认为普通人对财富的感觉应该更“近在眼前”一些。刘永好先生现在与他的兄弟们分享着8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再多的钱在他眼里都只是“符号”,但凭着他当初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他对财富的独到理解,对于下岗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为了每月能多拿几十百把块钱而欢呼雀跃,我想他应该不会觉得是在小题大作吧。

有钱的感觉是什么?富兰克林有过一句听起来有点像“废话”的名言:“有钱的好处无非是有钱花”。而在刘永好看来,“财富对于我个人已经失去了意义,现在积累财富就意味着对社会的贡献。”他说的其实和富兰克林的名言是一个道理,即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钱“花”掉,他的钱才算有“用”。他只有把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发生某种关系,比如投资、消费、捐赠、馈赠或继承,他的财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别以为只有挣钱辛苦,有时那些有钱人花钱也很辛苦。别的不说,一个人只要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那么他或者他的父辈即使有再多的钱也顶多够他折腾个三五年。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有的人整天忙得像陀螺,却只能勉强养家糊口,有的人身家亿万,只想着怎样把手中的钱花出去更有意义。

据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创造财富的速度,比另一个人一天24小时不停地弯腰,每次都从地上捡起一张100美元的钞票还要快;而我在《今日早报》上读到一条新闻,说是一些外来民工在浙江宁波发展起了一种新行当——厕所淘金,他们带着一根长铁棍,上面绑一串吸铁石,专门到厕所里捞硬币,每天能从粪池中淘出50多元钱。假如比尔·盖茨刚好在中国宁波目睹了这一幕,不知道该作何感想。钱能解决一个人的生活问题,也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它本来就是一个符号,承载不了太多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