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与孩子一起成长:智慧父母十步成长法
34241200000020

第20章 Step 7 智慧妈妈成长第七步

带领孩子为所有的家人的和朋友准备礼物。对孩子进行“位置教育”、感情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不经意间教给他亲情与友谊的相处之道及建立责任感。

在欧美一些国家,每逢节日,譬如圣诞节、母亲节等,各大商店就挤满了倾巢而出为家人和朋友选购礼物的人们。

物质的高度发达,使人们越来越把送礼物这种行为由实用转为了心意的表达,追求事情本身的礼节性与浪漫化。

尤其是圣诞节这种相当于中国的春节的重大节日,送给家人和朋友什么样的礼物才会让他们感到惊喜和明白对方在这件事情上的用心,成为大人和孩子都要绞尽脑汁考虑的事情。

所以,在好莱坞的大片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美轮美奂的大商店张灯结彩,柜台前挤满了挑选圣诞礼物的大人和孩子。

在国外,家人和朋友之间互相赠送礼物是一个很普通的礼节,不管是生日礼物还是节日礼物,通常都是大人有大人的选择,孩子有孩子的准备,大人从来不会按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求孩子选什么,而孩子除了偶尔会征求一下大人的意见,基本上都会按着他们自己的想法来选择礼物,甚至连费用也是从自己的零花钱里出。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外的孩子从小就很独立,在很多事上父母都会让他自己拿主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社会氛围和家庭氛围的影响,使他很小就知道他不可以只收别人的礼物,还要学会和记得馈赠别人。

而在中国,一方面是因为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普遍没有教孩子如何学会送别人礼物这一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的传统习惯中送别人礼物常常仅局限于各种功利的目的,在家庭里也仅限于孝敬老人的范畴。孩子小的时候还会有礼物,慢慢长大以后,父母便不再重视,孩子也渐渐忘了还有礼物这件事。等他成年以后,他的观念也从这里出发,送礼物一定是基于某种功利的需求,而非情感的表达,因此,我们的家庭里至今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互送礼物的习惯。

实际上,就情感表达的方式来看,互送礼物表示了一种相互重视与关注的积极心态,对家人间的情感链接和朋友间的友情互动都有非常好的促动作用。

而且如何选择礼物还是一门关系到社会学、心理学、情感学、关系学等等丰富的人文科学,它直接关系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礼尚往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处世哲学。

在国外,由于父亲通常都肩负着繁忙的工作,因而,每逢节日为家人和朋友选购礼物便常常让妈妈全权负责,又由于女人天生比较细腻与感性,她们在选择礼物时通常会因为把握了一定的规律而得到不错的反应。所以,记得所有家人的生日,了解所有朋友的喜好,曾经是对妈妈们的一项硬件要求。

由于这项工作主要由妈妈来承担,因而怎样教会孩子为家人和朋友选择礼物,并且将这种行为培养成为一种习惯,常常是妈妈职责范围以内的事了。

对中国孩子的妈妈们来说,他们需要的通常不是时间和金钱,而是亟待培养的送礼物的习惯和如何送礼物的学问。

我曾经在“爱改变一切”的课堂上做过随机调查,20位妈妈中有10位妈妈表示有在老人与孩子过生日时送他们礼物的习惯,但至于她们自己和丈夫的生日则从来没考虑过礼物的事情。

有5位妈妈表示会送孩子生日礼物,但也仅限于他们小的时候。孩子读了中学以后,通常孩子提出要什么,他们会记得买,否则就给忘了。

有3位妈妈表示会送给朋友礼物,因为有业务的往来,至于家人,则没有这个习惯。

还有2位妈妈说,她们从来没有这个习惯,但过年会给孩子压岁钱,让他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至于孩子会主动提出送给家人或朋友礼物,20位妈妈一致表示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她们也不认为孩子还需要送给别人礼物,包括父母在内。

这些妈妈的年龄从30岁到45岁不等,孩子的年龄也大约在8岁~17岁左右,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庭经济条件均属中等偏上。

由于妈妈缺少这种送别人礼物的习惯培养,因而,孩子们普遍在这方面也缺乏认识,在我看来,这些孩子是欠缺了真正生动而丰富的情感教育与社会教育。

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处处强调自我的存在,而忽视别人的生存,缺乏合作精神,很难与人相处,这常常是因为他所生活的家庭氛围和教育氛围造成的。

在很多家庭都几乎是6+1的模式,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守着一个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就是中心,是所有成年人的关注目标。生日礼物、节日礼物、压岁钱,这些馈赠让孩子不亦乐乎的同时,也产生了“惟我独受”的心态定势,那就是“你们的一切都要给我,给我多少都不算多,而我的却从不需要给你们,因为你们给我是应该的,而我给你们却是没有人让我这么做的”。

“施”与“受”的严重失衡,让孩子只对“受”感兴趣,却对“施”没有感觉,长此以往,便导致了孩子自私自利的个性,凡事从不考虑别人的行为习惯。

所以,在我们许多父母都在抱怨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太强,处处与人难以和谐相处的性格缺陷的同时,我们有许多父母是否已经意识到了,实际上是你们让孩子过度的“受”,而从不教会他们去学会“施”这种行为习惯导致了这一切的不尽人意。

因此,我认为尽快地让孩子也懂得“施”,懂得有时候“施”比“受”更快乐,这要比孩子长大以后面对他很难扭转的性格缺陷抱怨要更有意义。

过去我们平时常说的情感教育、社会教育、实际上都可以通过让孩子学会如何送别人礼物来得到深刻的认识。

情感教育会让孩子建立角色感,通过对角色感的认知建立责任感,尤其是当妈妈带他给家人和朋友选择礼物时,他会通过妈妈的言行和选择来明确亲情与友谊的区别。

譬如妈妈会告诉孩子她自己需要准备的礼物,有妈妈的爸爸、妈妈的,有爷爷、奶奶的,有孩子的,还有孩子的爸爸的,当然还应该有妈妈的,但这一份礼物最好由孩子来为妈妈准备。

正在成长的孩子有很强的感受力与模仿力,他会在妈妈的行为暗示下,马上就明白妈妈为自己的父母准备礼物,而他也应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准备礼物。以他们因为收到礼物而开心,这已成为内心深处的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一旦建立将是终生的,会延续到孩子成年以后的生活,而当孩子做了父母,他也同样会用这种行为习惯去影响自己的孩子,这种美好的行为习惯将最终成为一种品质。这常常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结果。

利用这种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社会教育,则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一种要做“社会人”的概念。

“社会人”的概念是:你是永远无法脱离一个社会而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个人的生活也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什么?是一个群体的存在。在一个群体存在的大氛围内,你不可以只强调自我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而对帮助别人漠不关心,因为一个群体社会的繁衍一定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都得到重视的前提之下的。

要想与群体社会和谐共处,甚至在这个群体社会里有如鱼得水的感受,你必须已是一个懂得重视与关心别人感受的人,不过分强调自我利益的人,于他人相处无障碍的人,不会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人,懂得给大家制造快乐与轻松的人。这样的人不管他的事业是否成功,在社会上他能愈快地生存,在朋友中他能够得到足够醇厚的友情,你能说他很失败吗?在我看来,只要他是快乐的,他就是成功的,因为快乐无价。

现在有多少孩子在成年以后因为做不好“社会人”而痛苦,这不必多说,你只要去看看那本《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的畅销书就知道了。

在许多父母的含辛茹苦以为把孩子终于送进大学就保障了他的终生的时候,却有那么多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因为不会做“社会人”而被工作单位拒之门外,成为新一轮的失业大军。

在许多企业的反映中,且不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专业水平怎么样,这是他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自我认识的水平,承担责任的品质就让人无法恭维。

不少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怀揣一纸文凭便对自我的认识偏离了客观,再加上这其中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处处强调自我,漠视他人的感受,无法与人合作,只看重他能够得到什么,却从不考虑他应该付出什么。这些个性中致命的硬伤,导致了他们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的生存现状,也给了那些一直以为只要拿到大学文凭便万事OK的父母一种特别的教育,“仅仅要求孩子有生存的技能而缺乏直面生活的本事是远远无法保障他的未来的。”

因而,我在智慧妈妈成长第七步中所讲到的带着孩子为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的教子智慧,表面上看仅仅是一种有教养的行为习惯,其本质却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孩子进行鲜活生动的情感教育与社会教育。

让孩子懂得爱与被爱的幸福,“施”与“受”的快乐之道,他才会成为一个“社会人”,这已经是许多孩子的经历告诉我们的事实。

带着孩子为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的第一要点是:

1.先从培养习惯入手

正像许多妈妈所说,我们习惯了平淡的生活,从不讲究生活的细节,像相互送礼物这种观念对我们来说根本就不适应。

实际上所有的观念都来源于学习,只要你愿意使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品质更高一些,使自己的生活更具新鲜感并有一些情调,那么,你只需要把记得送孩子和家人礼物当做一个习惯来培养就可以了。

要知道这个好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选择,他会从你的行为中得到语言所不能传递的信息,那就是你需要记得全家人的生日,记得所有朋友的生日,记得节日到了,应该准备一些祝福的礼物,给大家带来快乐与开心。

这样的习惯天长日久便形成一种力量,它对你的孩子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使他也很想成为一个可以时时记得让大家开心与快乐的人。

于是,妈妈的习惯变成了孩子自然的要求,他开始因为这种要求而时时地学会关注别人,关注除了他以外的人。

当然,这种关注别人的行为最终给孩子带来的回报便是别人也会关注他,他因为在乎别人的感受,重视他人的存在而变得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知晓人情世故,这样的孩子会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接纳的“社会人”,他不必发愁会被社会所拒绝。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相处氛围,使他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这样的生存空间恐怕是我们每一位做妈妈的都渴望孩子们能够得到的。你只是把你善于送给别人礼物的这个不起眼的好习惯传递给了孩子,你的孩子便将因此而得到如此可观的回报,这对你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划算的投入产出比。

要培养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需要的只是一分意识+九分用心。首先你要做一位有这样一分意识的妈妈,也就是说对这件事你有一种自主的要求,你会把记得送别人礼物当做一种快乐和享受,有了这样的要求,你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并且把这种追求当做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你会快乐而积极地去选择这样做,而不是出于什么种种功利的目的和虚荣。

当你真的拥有了这样的意识以后,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把这种快乐变成一种享受的过程,拿出你九分的用心就足够了。

你可以把家人和孩子的生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日历上勾画出来以便于随时查阅,也可以把节日和朋友的名单稍加整理,压在你的梳妆台的镜子下面。

这样你可以随时随地知道什么时候准备礼物比较合适,也可以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别忘了这些需要你关注的事情。

妈妈这个角色真的很重要,有时候她肩负着让所有家人和朋友都快乐的责任,因此,记得给家人、朋友送礼物这一生活细节的确决定着一位妈妈的家庭角色的成与败,但只要你拥有了这份意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做一位成功的妈妈,把家庭经营得更加成功是一件并不太难的事情。

况且,你的好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许多孩子在走向社会以后,面对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的大千世界茫然无措,我们不能因此而责怪孩子成熟太晚,这只能说明做妈妈的以前太欠缺这份意识,在应该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时候没有给孩子这个机会,所以,等孩子长大成人遇上了挫折才来给他“补课”,这往往有些得不偿失。

而且,这个时候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大都已经形成,你很难用简单的道理说服他,与其让孩子用自己去经历挫折而获得成长,倒不如做妈妈的早些言传身教给孩子好的影响,让孩子在积极的选择中学会成长。

2.教给孩子送礼物的学问

在认同了做妈妈的要记得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这个观念以后,也许你还有顾虑,那就是你的经济并不宽裕,而送礼物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会让你成为一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妈妈。况且,你也不想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毛病,可让孩子记得送给别人礼物不也得花钱吗?

我认为你的这个顾虑非常现实,也非常重要,在大多数家庭都还是工薪族的今天。有许多妈妈每天都在为生活的开支而处处节省,如何让那笔礼尚往来的费用不至于会成为家庭经济的负担,常常是妈妈们考虑最多的事情。

如何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或至少是不错的效果,正是我要讲的教给孩子送礼物的学问中的核心内容。

首先妈妈们要明确这样一个概念,你送礼物需要表达的是情感而不是要解决什么实际困难,这就为你的礼物界定了一个价值的范畴,那就是:只要是你的心意表达到位了,礼物本身的实际价值并不重要,也就是说这种礼物能够替你承载你的情意,表达你的心情就足够了,它可以不必是贵重的东西,更不必是极为稀罕的东西,一定不要让这件礼物的支出占你家庭开支的太大比例,否则,你会把一件快乐的事变成负担。

所以,在选择礼物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告诉孩子,了解将要接受你礼物的家人或朋友的喜好与想法,选择与他们的喜好与想法最接近的礼物,常常会让他们既喜欢又感动,还不必花太多的钱。

但是,要让孩子做到了解家人与朋友的喜好与想法,一是要让孩子学会细腻地观察与感受生活,学会在细节问题上处处用心,这对培养孩子的关注、体贴他人的个性特别有好处。

要让孩子掌握另一个送礼物的学问就是要学会做预算。对他要做的这件事有一个合理的预算开支,这对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也是一个好机会。

尤其是每当节日,需要送礼物的对象很多,但开支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你提醒孩子来为他要送的礼物列一个清单,然后,把接受人的年龄和喜好排一个顺序,长辈的礼物要实用一些的,而同龄人的礼物则要简单、好玩儿一些,这些礼物的价格大概在什么价位上,整个开支需要多少,这些都是需要孩子自己来决定的。

当孩子的预算出来以后,妈妈应该给他一些更加省钱的建议,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有时候并不是花钱越多买的礼物别人就越喜欢,实际上只要他用心跟别人沟通了,了解了别人的想法,那一定会达到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夸奖的效果。

同时,要告诉孩子不管遇上什么样的问题,也不要轻易突破预算,有问题要在预算内解决,轻易就超出预算的事情算不上是一件做得很成功的事情。

这样的要求会给孩子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一切都要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只要用心,就会把一切都做得很好。

不要攀比,不爱慕虚荣,追求心意的表达,也是妈妈需要教给孩子送礼物的一个学问。

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里处处是中心的孩子,出去也要处处享受众人关注的感觉,因此,有的孩子在送礼物的时候,容易有与别人攀比、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方面会让送礼物这种单纯的心意表达变得复杂化,另一方面也容易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对孩子的消费观念形成不利的引导。

因此,孩子懂得用送礼物这种形式来关注别人是好事,但做妈妈的一定要告诉他,所谓“礼物”只是一个用来传情达意的情感表达手段,它本身的价值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情感与心意。只要你感觉这件礼物足以表达你的情感就可以了,不必一定要比别人的值钱,比别人的稀罕。

告诉孩子,给别人准备礼物是一个极为愉快的过程,而如果你一心想着要超过别人,要比别人的有价值,那就会让这个快乐的游戏变了味,成为自己的一个压力。这样的礼物即便对方很喜欢,你也不一定快乐,因为你让妈妈承担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能够简单、直接地表达你心意的礼物就是最合适的礼物。

有时候如果你和孩子都很忙,时间和空间不允许你们从容地为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那么你完全可以选择用打一个问候的电话或者寄几张贺卡和网上邮件交流的方式,来完成你们的心意表达。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让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落,在这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传输的信号连接。所以,你不必担心天南海北的家人和朋友,会因为地域和时空的关系接收不到你的关注与祝福。

只要你时时记得他们在什么时候需要你特别的关注,那你完全可以用一句祝福或一个漂亮的网上贺卡,便传送了你所有的情意,让家人和朋友沐浴在春风般的温暖之中感动不已。

要告诉孩子,一句祝福的话,实际上远远超过一件华而不实的礼物更让人能够感动。因此,用一个电话或网络邮件来完成这样的事情,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规律,有现代感,既节省时间又环保,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选择。妈妈们完全可以带着孩子去实施。

这其中重要的是,你的关注带动了孩子的关注,你的选择教给了孩子选择,虽然是简单的一个祝愿电话,但是当它作为礼物送给对方的时候,你的孩子便会明白时刻关注他人,处处想到别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快乐,也会给他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享受。

这其中重要的是,你的关注带动了孩子的关注,你的选择交给了孩子选择,虽然是简单的一个祝愿电话,但是当它作为礼物送给对方的时候,你的孩子便会明白时刻关注他人,处处想到别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快乐,也会给他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这将是他成年以后最容易实施的一种习惯,拿起电话问候家人,祝福朋友,关注客户,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很自然的行为,而且一定来源于他小时候妈妈的影响,这是有很多妈妈至今也没有意识到的。

3.在选择礼物时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正逢美国人最重视的圣诞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的各大商场那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圣诞礼物的大卖场。

因为圣诞节对欧美一些国家来说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次商机,因此,商家挖空心思搞促销,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圣诞节是对家人和朋友表示心意的最重要的节日,因此,全家出动通宵达旦地选购圣诞礼物,常常是美国的家庭在圣诞前夕必不可少的一项保留节目。

在这里老人有老人的选择,孩子有孩子的选择,而各位妈妈的选择也各不相同,他们每个人都在为今年送出的礼物怎样与往年的不同而苦苦琢磨。

因为是一种单纯的心意表达,美国人在送圣诞礼物时通常不会太在意花钱的多少,与礼物的价值相比,他们更看重对方的喜欢程度和礼物本身的形式创新。

尤其是美国的孩子们,因为大人通常建议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来买礼物,很少用家庭的开支为孩子的礼物买单,因而,这就使孩子们不得不精打细算,动足脑力去获取既少花钱,又让大人惊喜的礼物。

因此,送礼物这个过程就成为了孩子们纷纷发挥创造力的过程。

要想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地激发潜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妈妈们一定要掌握以下的原则:

①给他们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放手让他们去准备。

我儿子曾经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给我手绘了一张生日贺卡,那是一张简单的白纸,儿子用彩笔画了两条龙和一个太阳,因为我们俩都属龙,儿子说那是我跟他的象征;他还在另一边贴上了自己的照片,照片下边画上了一些绿色的小草,这张生日卡我至今还保留着。虽然儿子大了以后,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越来越多,越来越有价值,但是我至今感到最珍贵的便是这张儿子7岁时手绘的贺卡,那曾经是让我最感到快乐的生日礼物。

所以,让孩子为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时,妈妈们一定要告诉他们发挥想象力,能够动手自己制作是最好的一件事。

要知道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只要获得了鼓励和支持,他们个个都能让你感到惊喜,而孩子的潜能有时就可以在这时被发现。

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一直是世界公认的天才音乐家,而且是音乐神童。

这位神童的第一首曲子诞生在他5岁的时候,因为喜欢上了邻居的女孩诺娜,他坐在钢琴边敲击琴键,演奏了他为诺娜创作的一首“绿野奏鸣曲”。那时候的小莫扎特还不会在纸上写下音符,是他的父亲发现了儿子的这首曲子非常动听,在儿子弹奏的时候,父亲一笔一画地记下了这些音符,也成就了莫扎特音乐天赋的第一次流露。

这首曲子后来成为5岁的莫扎特送给8岁的诺那的生日礼物,也成为莫扎特众多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作品。莫扎特的音乐天分在这样一个想要送给隔壁女孩一个让她开心的礼物的普通愿望里得以发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只要妈妈们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选择权,这样的奇迹随时可以在你的孩子身上出现。

晶晶是我一位朋友的女儿,她读初中时因为要给妈妈准备母亲节的礼物,去学了用“十字绣”来做装饰品的技术。

为了给妈妈绣一幅风景画,晶晶把除了学习的时间全用在了做这幅“十字绣”的风景画上,前后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在母亲节这一天,晶晶把这幅绣有母亲名字的风景画送给了母亲。

母亲在感动之余也心疼女儿,但女儿的心她全懂了。

因为一幅“十字绣”的风景画,晶晶对“十字绣”这种手工制品有了兴趣,大学毕业后本来可以到报社工作的晶晶却选择了自己创业。

她租了房子,开办了“十字绣”工作坊,专门为客户订做装饰用和礼品用的“十字绣”工艺品。开张一年后,她又开了第二家分店,生意兴隆不说,晶晶的“十字绣”工艺品还在国外获了金奖。现在,她不仅是两家“十字绣”工作坊的小老板,还是颇有名气的“十字绣”工艺师,她的作品已成为艺术品被众多的“十字绣”爱好者所收藏。

一次小小的选择,给孩子带来了这么大的机会,这是晶晶妈妈怎么也没想到的,不过直到现在她都庆幸自己,当时看晶晶为了这份“十字绣”礼物这么投入,她几次想把这件东西收回,让晶晶专心学习,可是后来想到,女儿是在为自己准备节日礼物,还是控制住了自己,放手女儿去把握。结果,这件母亲节的礼物给女儿带来了一片天空。

所以,做妈妈的放开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准备礼物,绝对是给孩子的一次创造的机会。

即便孩子的礼物不是自己动手制作的,那么,在他去选购这件礼物时,他也需要动一定的脑子。

所以,要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妈妈们需要掌握的第二个原则是:

②启发孩子多为对方着想。

一次,我儿子的班级中同时有三位同学过生日,两位男生一位女生,怎么同时给这三个同学准备礼物成为儿子挺为难的一件事。

儿子跟我来商量,我告诉他:第一,做个预算,计划一下你想花多少钱?第二,跟这三位同学聊聊天,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最渴望得到什么?第三,看看你过生日时人家送的礼物,要做到礼尚往来,你送的礼物的价值一定要略比人家送你的高一点点,否则,会没有礼貌。第四,跟别的同学聊聊,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千万别“撞车”。第五,在掌握了如上信息后,发挥创造力,搞点儿创新,争取给他们一个惊喜。

后来,儿子参加完同学的生日聚会回来,一副喜气洋洋、很受鼓舞的样子,我问他给同学准备的礼物怎么样,他们喜欢吗?

儿子得意地说,我只用了预算的一半便搞定了这件事,在所有同学的礼物中,我的礼物不是花钱最多的,但却是他们最喜欢和看重的,我看得出来他们高兴极了,我也很高兴。

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儿子到底为三个同学准备了什么礼物,但从他的情绪中我能够观察出来,这件事他处理得挺成功。这让他也很愉快。

想要让孩子把送别人礼物这件事做好,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启发他一定要为对方着想,多想一些对方的喜好与偏爱,“投其所好”便可“百发百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在教给孩子与他人相处的哲学,让他从小就懂得了解别人的感受才会得到别人的接受这个道理。

多为对方想想,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开放的思维习惯,改变通常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在为对方考虑周全以后,去发挥创造力进行选择,常常会把事情做得比较圆满,会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这对于孩子来说会是一个很愉快的经历。

③要鼓励孩子敢于独辟蹊进,勇于创新。

妈妈们在准备礼物时能够常常出新,不重复自己,孩子也就通常会养成这种习惯。

对于成年人来讲,想要时时出新,的确需要颇为用心才能做到;而对于孩子来讲,只要大人肯于鼓励他们,支持他们,他们的思维习惯通常会让他们有与众不同的创造。

格格是个9岁的女孩,爸爸带她到公园里玩儿,她专心致志地抓了六只美丽的七星瓢虫放在小盒子里,说是要作为宠物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

虽然对所有的小虫子都战战兢兢,但格格妈妈还是收下了女儿这份独特的礼物,并且一再夸奖女儿“创新”,跟女儿说,这是她收到的最满意的一份生日礼物。

这是发生在我的一位妈妈朋友家里的小故事,格格如今已是一位15岁的大女孩,可每年的生日礼物妈妈都很期待,因为她的确不知道这一次女儿又会有什么创新,给她何等的惊喜。

当孩子敢于独辟蹊径,不落俗套地表达他的心意时,妈妈们一定不要因为这不符合你们自己的审美习惯,而拒绝孩子或批评孩子。要知道重要的不是这份礼物,可贵的是孩子这份肯为他人设计的用心。

只要孩子用心了,不管结果如何就值得表扬,这是保护孩子积极性与自尊心的唯一选择。

让孩子善于创造的潜能在准备礼物时表现出来,是妈妈们带着他们做这件事的重要职责,因而,需要妈妈们给孩子足够的启发与自由,不要急于帮助他们去选择。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感觉这是一个快乐而有趣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额外压力的时候,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诞生了。

4.妈妈们带着孩子为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会让孩子有角色感,懂得自己的身边还有谁需要他的关注

一般来说,孩子在2岁~3岁时就开始有朦胧的性别意识,男孩有男孩的喜好,女孩有女孩的特点,但这种性别意识并不意味着一种角色感。在家庭里,最会让孩子尽早尽快地拥有角色意识的机会,便是来自家人的关注与重视。

譬如,男孩会通过家人给他买的“小汽车”、玩具枪、小足球等来明确自己是个男孩的角色意识。而女孩则会从那些漂亮的纱裙、头饰、洋娃娃等礼物中懂得她是一个女孩。

所以,孩子的角色感会通过这礼物来得到更好的确定,确定了角色感的孩子会更加明确自己在家庭里的位置。譬如,在有一些重男轻女传统的家庭里,男孩通常会得到格外多的关注与重视,因而他的礼物也会比女孩多;而女孩因为相对的弱势,通常会处在一种比男孩少的关注与重视中。

这种家庭氛围会造成孩子对自己在家庭里的位置的认识,这一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现在,由于在中国人的家庭里,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而男孩女孩的区分并不太明显,但正因为是几乎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对自己的角色感和所处的位置都没有太好的认知。

这些就是人们常说的,现在的孩子男生女性化,女生中性化的原因,在家庭里,孩子除了知道自己很重要以外,不懂得他周围还有哪些人比他更重要。

这是一个比较可怕的现状,由于家家都有一个在溺爱和骄纵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这个孩子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却从没有正确地被教育与引导过,因而,男孩娇气、软弱,女孩霸道、任性,直到快成年了,还不知道自己该承担什么,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他之外还有那么多他从没有关注到的人。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的确是要经历一番痛苦磨砺,才可能懂得真正的男孩是什么样子的,真正的女孩应该怎样,而真正的生存也决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可以应付得了的。

所以,如果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带他一起为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这个过程很可能会成为使你的孩子明确他的角色感,懂得他的位置的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知道男孩需要什么,女孩需要什么,他们的选择会有什么样的不同。他们还会知道,我是个男孩,我应该刚强、独立,有责任感;我是女孩,我应该喜欢漂亮的衣服,美丽的布娃娃,做个温柔的淑女。

这样的角色感完全可以在妈妈对礼物的选择中获得,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暗示,是不同说教的性别教育。

最重要的是妈妈可以通过对礼物的选择来确定孩子在家庭里的位置。

如果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妈妈完全可以告诉孩子,因为你是家里的最爱,因此,你获得的礼物将是最多的,但这决不意味着你就是家庭里的唯一,在你的身边还有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等那些很爱你也更需要你的爱的人,你可以得到他们每个人的礼物,但也一定不要忘记给他们每个人都准备礼物,因为,他们也应该是你最需要关注与重视的家人。

这种“位置教育”完全可以通过妈妈准备礼物时的习惯来完成,一个在家庭做得很出色的妈妈,通常不会只给自己的孩子准备礼物。她会在节日的时候想到每一位家人,自己的父母、丈夫的父母、兄弟姐妹与亲近的朋友,她用自己的行为确定了自己的位置,是家庭的中心,但又不是唯一。也同样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孩子,让他确定自己的位置,让他知道虽然他是家庭的最爱,但却不能成为只被他人关注却从来不关注他人的角色。

这样会很有效地遏制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因为是家庭生活的中心,而处处以自我意识强调自己的个性。

在社会上我们经常碰到那种个性过于自我的孩子,他们通常表现为缺乏教养,自我价值、自我感受看得很重,稍有不顺心便容易走极端,从来不考虑家人和他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容易因与周边环境不能相容而产生不良情绪,形成人格障碍,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心理缺陷。

对这样的孩子溯本求源,我们就不难发现,造成孩子这种心理缺陷的家庭,大多是那种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从来不进行“位置教育”、情感教育、社会教育的家庭。

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位置就是在教他建立责任感,让他知道在他身边哪些人也需要他的关注与重视。

让他懂得,快乐有时候不仅仅来源于得到,做人慷慨一些,大方一些,学会与他人分享,记得关照爱他的人也是一种快乐,甚至是一种比得到还要快乐的事情。

5.经常记得给孩子准备礼物的妈妈会成为让孩子最期待的妈妈

生活中有很多妈妈可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记得给孩子准备礼物,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自己生活压力的增多,有些妈妈开始在这方面变得粗心,常常会忘了在孩子生日和节日的时候为孩子准备礼物。

实际上,就现在孩子的生活水平来说,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基本上应有尽有,不存在任何物质上的匮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礼物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伴随礼物而来的妈妈的那份关注与重视。

能够经常收到妈妈的礼物的孩子,会很明白妈妈的用心,那是不需要语言来表达的关爱与呵护,是妈妈的关注与重视。

这种用礼物表达情感的方式会让孩子深刻体会家庭的温暖、妈妈的珍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就备受家庭里文明气氛的熏陶,他一方面会极富这方面的教养,懂得如何与人礼尚往来,另一方面也会性格开朗,个性豁达,形成健康、开放的心理态势,这对他成年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好的帮助。

而一个从来都得不到妈妈的礼物的孩子,通常会自我评价很低,对任何事情都很不自信,不容易和家庭建立和谐的关系,与家庭成员的相处淡然而冷漠,容易对情感产生怀疑,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常常会陷进品质很低的生活里不能自拔,因为交不到朋友或不懂与朋友交往的相处之道而倍感孤独。

而那些经常用礼物作为奖惩的妈妈的行为就更不可取,这会让孩子对本来很愉快的事情患得患失,会让孩子产生过于功利的心态,他会为得到的奖励而不择手段,又会为逃避惩罚而推卸责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对孩子养成诚实的个性也是一种障碍。因此,妈妈们切忌把礼物当做奖惩的手段,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过于低级的教育手段,会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

现在有不少妈妈还把孩子的分数当做可以得到礼物的唯一标准,许诺孩子考够多少分便满足孩子想得到什么的心愿。

从表面上看,这会促动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实质上却增加了孩子过于功利的心态,让他认为他并不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学习,而是在为了那个分数、那个妈妈的许诺用功,这种学习的原动力能够支持多久相信连孩子自己都不清楚,况且,有的孩子为达到某种分数,不惜作弊、抄袭。这种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来自于妈妈把礼物当做了奖惩手段。所以,礼物本身只可以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手段,在你认为孩子应该得到的时候就一定要给他,不要把这样单纯的心意表达搞得复杂化、功利化、因果化,使孩子对妈妈的礼物失去了期待。

不管是成绩好还是成绩坏的孩子,都有权利、有需要得到妈妈的礼物,妈妈的眼睛应该是公平的,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给孩子造成压力。

要知道那些从来得不到妈妈礼物的孩子,通常会认为妈妈不喜欢他们,妈妈不重视他们,因而,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就会相当低。所以,妈妈们千万不要小看了你手中这份礼物的分量,哪怕只是一句电话里的问候,它对孩子们起到的安抚和关爱的作用都是你所想象不到的。

做个永远记得给孩子准备礼物的妈妈吧,别管你的孩子是2岁,还是30岁,只要他是你的孩子,妈妈的礼物对他来说便是一种永远的期待。

我的一个女朋友四十几岁了,她的妈妈在两年前因癌症去世,她搬家以后,专门装修了一间小屋子用来盛放妈妈送给她的布娃娃,从她1岁的生日开始,直到她42岁妈妈去世,她共收到了42个漂亮的布娃娃。

这些妈妈每年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成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收获,那些装扮、服饰各异的布娃娃也成了她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她告诉我,每一个布娃娃身上都镌刻着她和妈妈之间的情感故事,现在妈妈不在了,可她看到这些礼物的时候就想到了妈妈,好像老人家并没有离她而去,这种情感的回忆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知道妈妈是如何地爱过她,也让她懂得时时刻刻爱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妈妈的礼物会让所有的孩子懂得爱,记住爱,送出爱,这是任何教育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6.记得给孩子准备礼物并不需要用掉妈妈的很多时间和金钱

你只要时刻记住孩子的生日、一些重要的节日或孩子需要礼物来鼓励的特殊事件的日子就可以了。

而且,送孩子礼物妈妈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孩子喜欢和实用的东西就足够了。一定不要花很多钱去买奢侈品,也更不需要一定得是什么名牌,在这方面妈妈要给孩子一定的引导,告诉孩子要懂得实用与节俭是最重要的。

有的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给孩子买首饰与名牌奢侈品做礼物,我认为这很没有必要,也不利于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心理成长。

有时候这跟你是否有钱没有直接关系,这只是一个妈妈的教育品位的问题。

只要给孩子朴实、实用、精神价值更高一些的礼物就足够了。这有利于引导孩子对消费的认识、对物质的认识。

如果孩子从妈妈给她的礼物中得到了一种实用而俭朴的教育,他的消费观也会因此变得实用而俭朴,他对物质的认识也会是相当纯朴的。

而如果孩子从小就只接受名牌奢侈品,那他成年以后当然也会是名牌奢侈品的坚定追求者,要知道在国外80%以上的名牌奢侈品都是由35岁以上的事业比较成功的成年人消费的。而在中国,据一家著名的国际资讯公司调查,50%以上的昂贵的名牌奢侈品如登喜路的服装、腰带,卡地亚的眼镜、皮包等是20岁以下的年轻人所消费,这种在发达国家都不可以想像的消费群体在中国俨然成了中坚力量,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些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产生了疑问。

20岁以下的年轻人通常还没有大学毕业,不是待在大学校园里,就是还靠家庭的供给维持生存,个人的事业生活都处在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的阶段,他们哪来的力量去消费如此昂贵的名牌奢侈品,唯一可能的答案便是他们的家庭给予了他们这种支持。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超过2000美元的今天,动辄消费这种不会低于上千美元的名牌奢侈品的孩子们又是家庭怎样的压力,这个可想而知。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孩子才上中学就脚蹬1000多元的耐克球鞋,而妈妈的凉鞋穿了五年还不舍得丢掉的现状背后的辛酸。

所以,无论有能力还是没能力的妈妈都可以记得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但是这最好的东西绝不是只可用金钱来衡量的。正如妈妈的爱也从来不可以用金钱来评价。

只要你的礼物能够带给孩子快乐,感恩的心,纯朴、节俭的品质和懂得回报他人的教养,你的礼物就成功了。你将会成为一个最值得孩子期待的妈妈。

7.告诉孩子可以自己送给自己礼物

我儿子小的时候是个小胖子,才10岁体重就达到了60千克,因此,他特别不爱运动,学校的运动会也从来不参加。

小学四年级时,我鼓励他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并且,让老师给他报了一个400米接力的项目。

从来没有参加过运动会的他有些犯憷,怕自己跑个倒数第一很没有面子。

我鼓励他说,你去参加运动会就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功了,跑不了第一也没关系,因为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你就是妈妈眼里的的第一名。

运动会那天气温达到30多度,特别怕热的儿子还没上场就已经汗流浃背,可不管怎么说他最后坚持跑了下来,虽然是最后一名,但老师和同学还是给了他热烈的鼓励和祝贺。

回到家里我就对儿子说,“宝贝儿,今天你真是棒极了,所以,你应该送给自己一个礼物,既是奖励也是纪念,以后这个礼物会让你永远记得这次运动会,只要有毅力,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儿。”

儿子犹豫地问我:“妈妈,难道我还可以自己送给自己礼物吗?”

我说:“那当然了,以后你一定记住,只要你做到了自己非常想做但又担心做不到的事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买个礼物祝贺一下,因为这是你挑战自己的‘战利品’。”

那次,儿子真的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一副“红双喜”牌的乒乓球拍,每天让我或姥姥陪他打乒乓球减肥,因为这次运动会真的让他体会了体重超标的难受,他下定决心要减肥,而且,还真的很快就减掉了十几斤。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儿子已成为一个体重正常的男孩子,而那副乒乓球拍一直是他自己最珍惜的东西。

让孩子学会在自己的目标达成的时候,适当地奖励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小礼物作纪念,就是在教会孩子积极面对困难,勇敢接受挑战,建立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的自信。

这是一种懂得爱自己、懂得尊重自己的心理习惯,对孩子人生态度的树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会自己奖励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一个生活态度积极、做事心态平和、能够应付挑战与困难的孩子,这是一种可贵的处世品质,是孩子终生可以享用的精神财富。

让孩子养成自己奖励自己的好习惯,首先来源于妈妈的习惯的培养,那么一个聪明的妈妈也一定具备在什么时候给自己一个礼物的智慧。

经常听一些妈妈抱怨,每逢生日、节日,我负责给全家的人准备礼物,却很少有人想到我也希望得到礼物。

我会对你说,妈妈,为什么一定要别人为你准备礼物,你的快乐完全属于你自己,为什么一定要期待别人给予?

学会自己为自己准备一份礼物吧。

在你又收获了一个意外的成功的时候,在家人和孩子因为你的勤劳而健康、安宁的时候,在属于你的节日和一切该庆祝的日子里,用心为自己准备一份礼物,重要的不是这份礼物是不是你需要的,而是你懂的鼓励你自己、呵护自己,懂得自己寻找快乐,这种美好的心境会带给你美好的性情,而美好的性情会带给所有的人愉快与舒服的感觉。

作为一个妈妈还有什么比让他身边的人感到愉快与舒服更重要的事情呢?

礼物让所有的人都会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心意的表达,礼物更让妈妈们不断拥有生活的智慧。如果你是一位会带着孩子为所有的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的妈妈,那你一定是位睿智而聪颖的妈妈,如果你很少收到别人的礼物,没关系,看看你是否在这方面欠缺了一分用心、忽视哪些生活的细节,如果这些都没问题,那么,你就自己送给自己一份礼物好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让你快乐的诀窍,你一定要试一下这么做你开不开心。

这就是礼物给我们带来的哲学,它已经不仅仅是成年人的处世智慧。应当尽早地让孩子们懂得这样做的意义,而这一切都需要妈妈们来引导来把握。

自我检测

你是否有送家人和朋友礼物的习惯?在下面的a、b、c中进行选择,来判断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否积极和到位。

1.你平时会在什么时候准备礼物。

a。家人和朋友的生日和重大节日时

b。孩子的生日

c。没有这个习惯

2.你认为为他人准备礼物重要吗?

a。很重要

b。如果有求于他人就很重要

c。无所谓

3.你会带孩子一起准备礼物吗?

a。通常都会让孩子参与

b。我自己准备就行了

c。我认为孩子参与不好

4.你的孩子会在你生日是送你礼物吗?

a。不光送我,还会记得其他家人的生日

b。只送给妈妈

c。从来没有

5.你认为你的孩子做事考虑别人的感受吗?

a。考虑挺多的

b。有时会考虑到

c。从来不考虑

6.你的孩子在待人接物时个性大方吗?

a。比较大方

b。一般

c。挺小气的

7.你告诉孩子可以自己为自己买礼物了吗?

a。我支持他这么做

b。我告诉他偶尔可以这样做

c。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8.如果你是位妈妈,你有过自己给自己买礼物的经历吗?

a。经常有

b。有过一次

c。从来没有

9.你认为自己的孩子常收到礼物吗?

a。是的

b。偶尔会有但并不多

c。不常收到

10.你的孩子会经常跟你提到他关心的其他家人吗?

a。会的,几乎全家人他都关注

b。偶尔会提,但仅限于爸爸、妈妈

c。除了他自己,他谁也想不到

11.你认为孩子对你的礼物感兴趣吗?

a。很感兴趣

b。一般,不是太在意

c。不感兴趣

12.你认为自己是个在这方面用心的妈妈吗?

a。很用心

b。偶尔用心

c。很粗心

13.你认为礼物对孩子和家人来说重要吗?

a。很重要的

b。一般吧

c。没有那么重要

14.你认为可以通过准备礼物这样的事情使孩子获得一定的教育吗?

a。完全可以

b。也许会吧

c。没什么作用

选a的妈妈,你一定是个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的成功妈妈,因为你的观念和行为习惯都是极为主流和科学的,你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孩子一个事实,那就是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想到自己,还应该关注和重视他人,哪怕是家人也需要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你让你的孩子学会了如何“施”与“受”,如何在得到与付出的过程中分享快乐,我相信你一定是位特别幸福、满足的妈妈,有一个美好、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家人彼此相爱,彼此懂得呵护、体贴,你是位聪明的妈妈,毫无疑问,你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对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选b的妈妈,我认为你只差了那么一点点,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的确缺乏这样的意识与用心,也许你的生活安排得不错,但因为你忽视了很多细节,生活的品质因此而受到了影响,本来,你完全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你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在你的影响下去进行什么,他还处在比较本能的阶段。所以,作为妈妈你要引导他成为一个更加能够驾驭生活的人,让他的成长更加圆满,更加没有遗憾。对于你的改变我有太多的理由相信,你需要的只是再增强的一点点意识,再拿出几分用心,对于你来说,要做得很好一点儿都不难,记得在你终于把这个观念当成自己的习惯来执行的时候送给自己一个喜欢的礼物,这会让你分外地珍惜自己努力的结果,加油啊!

选c的妈妈,我真的想对你说,现在你知道你身边那么多的烦恼和无聊是因为什么了吧,没有礼物的日子的确是太平淡无奇了,乏味得让人只想逃跑,你一直很缺乏关注他人的用心,因此,你可能觉得自己一直被别人忽视,尤其是你的孩子,欠缺了太多他应该得到的快乐,等他长大了,回头想想,来自妈妈的礼物他都很少得到,还期待谁对他的关注与呵护。别再把这种遗憾留给孩子和你自己了,从现在做起还来得及,如果你愿意,你完全可以把这本《智慧妈妈用脑爱》买回家,作为你送给自己的礼物,而且如果你有个女儿,你可以把这本书在他做了妈妈的时候送给她,如果你有个儿子,那就给未来的儿媳妇留着吧。你瞧,送礼物实际上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记得想要孩子和家人开心,你就完全可以做得到。对你来说需要的就是去做,然后你会发现,你得到的是跟现在相比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孩子、完全不一样的自己了。

本章智慧处方

1.记得所有家人和需要关照的朋友的生日,有时候,一个祝福的电话、一个网上贺卡,会让他们开心好几天。

2.了解身边的人的喜好,包括他们喜欢的东西的类型和颜色,选择礼物要“投其所好”。

3.有时候让孩子自己负责为家人和朋友准备礼物这件事也是一个好主意,你会发现他不仅会有创造力,还变得细心和善解人意了。

4.奖励你自己的那件礼物一定是你渴望很久又下不了决心买的东西,这样,你得到以后就会很珍惜。

5.掌握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注重礼物的精神品质,不要追求奢华与华而不实。

6.选购礼物是一个心情愉快的过程,千万不要因为意见不统一而闹不愉快。如果你和孩子的审美观点不一致,那就列出清单,让他只为他应该关注的家人准备,分开来准备就不会有分歧了。

7.孩子的创新有时会让人很惊讶的,不管孩子为你准备的礼物多么特别,请一定要双手接过,真诚地说谢谢,因为不管怎么说,他肯为妈妈用心,就已经值得你为他喝彩了。

本章思考题

1.你认为让孩子学会为他人准备礼物这件事会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吗?

2.如果你从来没有这个习惯,你打算怎么办?

3.想一下,你曾经哪一次被谁的礼物感动过?

4.假设明天就是节日,你会跟孩子一起为家人准备礼物吗?

请你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空白处,也可以给我发邮件(yuxiubox@vip。sina。com),我很高兴跟你分享你的体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