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知识篇》(下)
34239100000008

第8章 泉水叮咚(8)

天台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这里林深竹茂,清泉潺潺,景色秀丽。其中的石梁飞瀑更是引人入胜。

石梁飞瀑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中方广寺前。寺的东面一条清澈的金溪飞泻而至,西面山崖中大兴坑溪奔流而至,在中方广合流成一股,激湍倾泻而下,冲击着两山交横处的石梁。石梁长约三丈,大可五抱,梁脊稍隆起,如龟背状。飞瀑冲击着石梁,再向梁底下喷坠,直泻人深深的谷底,水花飞溅,在阳光照射下,映出彩虹一条,七彩缤纷。泉水泻入深谷后,发出如雷的共鸣声,气势十分壮观。深谷两面是悬崖峭壁,古藤老树攀于峭壁之上。其景色令游人乐而忘返。

九寨沟——彩色的溪九寨沟在四川省南坪县境内,因沿沟周围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凡到过九寨沟的人,无不被这里幽深、绚丽的自然景色所迷住。那白雪皑皑的群山,茂密的原始森林,大小湖泊有100多处,那五彩斑澜的湖水,使人如人童话世界之中。

最使人觉得神秘莫测的是那些小湖中流动的彩色之水。远远望去,湖水有蓝色、白色、绿色、橙色、红色……等等,绚丽夺目,美丽如画。而走近去看,湖水绝无颜色。原来,这是九寨沟流过的溪水并无受过污染,水质清澈如镜,所以能够倒映出蓝色的天空,白色的雪山及云彩,绿色的森林,红色的鹅卵石等。这些五彩的湖之间,有错错落落的瀑布群,白练腾空,银花四溅,山谷轰鸣,极为壮观。

滋润“绿翡翠”的云溪和天溪

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人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这里保存了17000多亩季风阔叶林,包括2000多亩的原始森林,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翡翠。

相传黄帝铸的宝鼎化作湖山,金津玉液从鼎沿溢出,成了美丽的天溪和云溪。溪水滋润着这片土地,使湖山披着绿装。

沿着云溪,这片是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溪里是大块的光滑石头,溪底布满鹅卵石。溪边及石上都长着绿色的植物,参天的大树覆盖着山溪,手臂粗的古藤攀援在高高的树上。在沿溪的峭壁上,长着一种叶紫背天葵的植物,郭沫若曾写诗赞美:“待客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酌满杯。”云溪最使人流连的还有水帘洞天。清清的溪水从几十米高的悬崖上飞泻而下,挂起了一幅活动水帘,悬崖下有一条小径直入水帘洞,伸手可触到瀑布,而不会湿衣衫。远处的景物被水帘遮掩得模模糊糊。耳边的瀑声如万马奔腾,似飓风呼啸。越往上走,森林越密,有濒临绝种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及黑桫椤,还有树龄超过300年的老梅树等等。溪边还有古老的白云寺和跃龙庵等众多古迹。

天溪两岸同样是峭壁悬崖,这儿是著名的旅游区,人们步人天溪,挡不住清澈明丽溪水的诱惑,会投入到飞水潭中游泳。这里还是当年孙中山游泳的地方。沿溪直上,可直达鼎湖,沿途景色优美,如人仙景一般。溪旁还有岭南四大古刹之一的庆云寺。游人到此旅游,确实可以冲却很多生活的重荷,使身心愉快。

岭南第一瀑——白水漂布

在广东省阳春西南70公里八甲大山双髻峰中,有一处被称为“岭南第一瀑”的“白水漂布”。其海拔585米,垂直落差有225米,景观壮丽,声震山川。

白水漂布发源于海拔1337米高的鹅凰峰下,清澈的泉水经千山万壑,涌至白水山,总决石门,飞泻而下,冲击30米外巨石,反射成弥天大雾。然后。湍流被50米外的巨石阻挡,劈开两股,咆哮而下,激起阵阵浪花。还有一小股从石壁间喷射而出,直落数十米,又汇成巨流,像一条白色蛟龙汹涌直下龙潭,气势磅礴,如万马奔腾,远在10里外的八甲亦隐隐可闻。在漂布落潭处的山石上探胜,可看到对面百丈悬崖挂着数十道大小长短不一的悬流,像一片白练挂在山巅。其中有一条最大最长,四季可观的就是古称为十三叠泉的“白水漂布”。

近处看瀑布,只见经历千百年激流冲刷,坚硬的花岗石被冲出一道道深沟和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深潭。在落潭处的龙潭,只见桀骛不驯的银龙,咆哮着,直潜潭底,水花反涌,有如抛珠撒玉。潭边有“漱玉台”3个石刻大字。

山下,有仙家洞水库。1990年,岭南美术大师到此游览,见这里水质清美,环境优雅,即兴挥毫书写“仙湖”两字,现已刻在石崖上。

在八甲镇的澄村,还有一个水温高达72掇氏度的温泉,温泉属硫磺矿质水,水量很大,能治多种皮肤病。

泮坑观溪

在广东省梅州的泮坑,可谓得天独厚,离城不远,即靠山临水。一人泮坑,便见碧波荡漾,岚翠扑人,湖里山中,粼粼荡荡显出空灵幻谲之意。山坳里,那农家、田舍、小桥、流水,有一种恬静朴素的自然之美。

溯溪而上,便见峰峦绵延,云缠雾绕。仰视依稀可见摩崖石刻、峭壁亭阁。随叮咚之声,骤见溪水随涧谷婉曲而下,遇石化作细小水帘。涉溪而过,聆听泉韵,好一曲“溪山清赏”。

过溪亭,由水口神龛沿曲径斜登,溪山景象如屏,一屏一画。行约10米是一列狭长的游廊,穿廊而过,只见高山流水,与石壁滴泉,交相回响。溪涧中,堆叠着大大小小的石头,造型各异。由公王庙侧经石磴而上,直达山腰,便可听到水声,响自岩壑幽涧。举目可瞥见如一片淡云飘落的瀑影。走进观瀑亭,扶栏眺望,谷底溟暗而莫测其深。飞瀑自20米高处顿泻而下,叠成三曲,或如白练悬空,或如轻纱曼舞,水气蒸腾。

溪水循岩壁拐了个大弯,直下落瀑潭边。此处水色澄碧,鉴可照影。三叠飞瀑,若珠光摇漾。日色、潭光、山影,幻作霓虹,游人无须寻泮水之源,观一涧清流,览一川山花,眺四野山色,便能平添逸情豪兴。

纤夫盼赐“圣姥泉”

如果你乘轮船在长江瞿塘峡内航行,或是顺着坎坷崎岖的栈道步行到赤甲山下,有时就会遇到,晴天里突然洒下阵阵细雨,扑拂在脸上,使人顿觉清新凉爽;偶而又会看到一股白蒙蒙的水雾从悬岩上喷薄而出,飞洒到江里和对岸山峰上,犹如一条白色的巨龙腾空飞去。

这就是人们难得看到的“圣姥泉”的“白龙过峡”奇景。

相传赤甲山上有一眼“圣姥泉”,是天上的圣姥恩赐“圣水”给这里经过的纤夫和路经此处的行人。人们从这里经过,正走得口干舌燥,这时只要对“圣姥泉”大呼一声“圣姥圣姥,口渴了”,立刻就有一股清冽甘甜的泉水从泉眼喷出,随即就停喷无水了。一会儿再呼唤时,泉水又再喷出。清香甘醇的泉水,给栈道上拉纤的纤夫和过往旅客解暑止渴。

当然,这不会是什么圣姥施的圣水。那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现象,叫“喊泉”。它停停洒洒,给这雄伟的瞿塘峡更增添了神秘的绚丽景色。

昭君故里的香溪

香溪是长江北岸的一条支流,在西陵峡西口的香溪镇注入长江。香溪上游,兴山县城西北的“明妃村”,就是汉朝王昭君的故里。唐代诗人杜甫曾写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著名诗句。

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王昭君自愿嫁匈奴,对建立汉朝与匈奴间的亲睦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昭君出塞”的故事成了汉族与匈奴两大民族团结和睦历史中的一段佳话。

香溪之水四季常青,碧绿透底,与长江水清浊分明,相映成趣。相传,昭君出塞前,曾在溪边洗脸梳妆,项练上的珍珠落人溪中,从此溪水就清馨馥郁,香气扑鼻,香溪也由此而得名。2000多年来,这个动人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昭君的美丽、善良、贤慧、勤劳的形象,始终活在人民心中。

江南第二泉

在江苏南京的中华门南有一座为苍松翠柏所环绕的小山冈,它就是闻名中外的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在雨花台东冈上有一清泉出露,其旁石壁上有明代学者赵谦书写的“江南第二泉”五个大字。泉有两个出口,周围已砌上泉池,水量虽然不大,但水质非常好,其味甘甜。宋朝诗人陆游曾在品尝泉水后将此泉定为江南第二泉。

该泉是沿着砂砾岩层与下部不透水的泥质砂岩层这两种地层接触的层面流出的,是接触下降泉。

金州龙眼泉

金州龙眼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县杨屯村南海岸外200多米处,距金州火车站约5公里。

龙眼泉是一个从海底向上涌出的自流泉,水量很大,1979年调查发现每天自流量可达30000吨。海水退潮时露出地面,涨潮时被海水淹没,出露处的海面,水花翻滚,漩涡四起,严冬时,周围白雪皑皑而龙眼翻花,其景甚为壮观,故称“海中龙眼”。现已人为砌成井台,退潮时游人可涉足观光。

经地质调查发现,龙眼泉是一个构造岩溶上升泉,主要含水层是震旦系石灰岩,泉出露处为三条岩溶裂隙通道交汇在一起,远处的地下水流汇聚于此处排泄而成泉。目前龙眼泉归大连市新经济开发区,紧邻金石滩旅游区,它是一个具有开发前景的淡水泉。

关外第一泉

河北赤城距城西南7.5千米处,群山层峦叠嶂,草木繁茂,涓涓的泉水,古老的庙宇,苍劲的古松,令人赏心悦目。最吸引人的还要数这里的泉水了。这里分布着六眼泉,它们是总泉、平泉、眼泉、胃泉、得气泉和冷泉,这些泉子组成了著名的“关外第一泉”。

泉区六泉,功能迥然,以总泉流量最大,每分钟可达0.516立方米,并有水柱喷出地面达1~米,水温最高可达68℃。平泉、眼泉、胃泉也都是热水泉,水温在37-58℃。得气泉和冷泉则是冷泉,水温接近0℃。有趣的是冷泉与热泉相隔咫尺,水温却是天壤之别,且互不干扰,真是令人叫绝。

经考察,这里位于地层的断裂带上,并且断层深达上地幔。在长期的地壳变迁中,活动频繁且巨大的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与上地幔扩散的热能组成沿断裂平行分布的热流带,温暖了深部地下隔水层中的地下水。这种热的地下水沿岩石断裂的缝隙流入深部融水层后,被挤压流出地表,形成热水泉。而冷水泉则是由雨水或地表水,流入浅层的融水层中再被挤压流出地表的。热水泉和冷水泉虽然在同一地区流出,但流出源地不同,温度也就不一样,浅层流出的为冷水泉,深层流出的为热水泉。

哑泉

《三国演义》第89回中说到诸葛亮南征到达今云南西洱河,遇到4个毒泉,其中一个称为哑泉。当时天气炎热,大队人马争饮哑泉水,等他们回到军营,一个个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后因一智者指教,饮了安乐泉水后,“随即吐出恶涎,便能言语”。

从今天的科学观点看,所谓哑泉,实是一种含铜盐的泉水,也就是硫酸铜(胆矾)的水溶液,称为胆水。云南地处“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上,境内大小铜矿遍布,著名的东川铜矿,自东汉起就已开采。

这种胆水饮用后会引起铜盐中毒症状:呕吐、恶心、腹泻、说话不清,最后虚脱、痉挛而死。胆水解毒的最简单办法是掺进大量石灰水,两者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沉淀。救了诸葛亮人马性命的安乐泉便是一种碱性水,它能使铜盐成为不溶性沉淀物。哑军饮了这种泉水后,等于洗了胃,减轻了中毒症状,从而得救。

泉州:“泉”与“海”的城市

福建泉州有几条马路是很别致的,平整的路面上相隔数十米便有一个三四十厘米直径的圆洞。乍看不知为何物,直到看见居民从中汲水,方知是一口口井。泉州之所以被称为“泉”州,大概是由此而来。

从宗教文化看,泉州却又像是汇集百川的“海”,古代的各种宗教几乎都能在泉州找到唐、宋、元三代的遗迹。三倍于人高的老子石雕像,至今仍跌坐在一座道观的后山;两座浮屠古塔,也仍矗立在开元寺的前院的两侧。

除我国传统的道教遗迹和中国化了的佛教遗迹外,泉州还能看到各种外来宗教的遣迹。伊斯兰教圣墓墓地埋葬的,是穆罕默德的两位弟子,他们于唐代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死于泉州。

泉州发现的古代石刻中,有不少是属于印度教的,有神像、人像、兽像、半鸟、半兽像等等,姿态各异,却都表现出对湿婆神的崇拜。

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景教,泉州发现的石刻中,刻有十字架和叙利亚文碑文的,便是最教教徒的墓碑。十字架均置于莲花座上,这和西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采用佛教语汇表达基督教教义一样,是当时基督教中国化的一种尝试。而十字架两侧的两个天使,穿的是唐代服装,翅膀则变成了两根飘带。由此又可以联想到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可能均为中国化了的基督教的天使。

元代由天主教圣方济各会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也里可温,意为“有福之人”。泉州发现的刻有古拉丁文、蒙文或汉文的墓碑均属也里可温教徒。天使的形象与景教教徒墓碑同,十字架下的莲花座却换成了卷云座,可能意在有别于佛教。有一块墓碑是泉州也里可温主教、意大利人安德肋·贝鲁亚(1326)的。设有主教,可见当时泉州也里可温教之盛。

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融合了佛教、基督教、袄教而创立的一种宗教,竟也在泉州留下了石刻遗迹。无代的浮雕摩尼佛像和一些墓碑上的图案,杂糅了火焰、光芒、华盖、幡幢、十架、莲花等多种宗教的象征。由此可以想象,古代侨居于泉州的来自欧亚各地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人,当以万计。说“泉”州又是一个“海”的城市,也正是因为以汉民族为主的泉州人民具有一种兼容并蓄的精神,颇似大海的胸怀。

文登温泉

胶东半岛多温泉,文登温泉甲胶东。山东胶东半岛现已查明的温泉有13处,而文登就占5处,这五处温泉各有特色,历来为沐浴者和医疗者所推崇。

文登温泉以七里汤最为有名,水温高达60℃,水质清澈,有轻微的硫磺味,始建于齐国,历经修建,曾有“官汤”、“民汤”之分。历代官吏常去“官汤”沐浴。清人吴肇煌来“官汤”沐浴后,曾题诗曰:“暖气生汤浴,清声起碧澜,水云凝沸鼎,山火欲烧丹,按脉流河急,寻源境自宽,开襟新浴后,风雪不知寒。”现在这里已建起160个床位的浴池和温泉大酒店。

离市区40华里的呼雷汤,泉眼众多,四季如春,市水产部门在这里建起了淡水养殖试验场,用温泉水孵化鱼苗、虾苗,可缩短育成期两个月。这里已建起大面积罗非鱼越冬保种池,为大面积养殖这种热带鱼提供了保证。

文登温泉还是天然景观,大英汤的泉水出口直径22厘米,滚烫的水柱喷出地面1米多高,云雾蒸腾,似飞龙吐水。

内蒙古泉趣

内蒙古有无边的草原和浩瀚的沙漠,干旱与半干旱是其气候上的特点,但由于地域辽阔,湖泊与河流的总面积,竟与水乡泽国湖北省相近。还有各式泉水,神奇而有趣。

1.热泉宁城热泉,温度高达98℃;敖汉热水汤,泉水温度达62℃。热泉是地热水,没有污染。

2.冷泉位于大兴安岭中段、鄂温克自治旗的维纳矿泉水,温度很低,夏季和秋季为3~4℃,冬季和春季为0.5~2℃,年平均为2.3℃,年平均为2.3℃,属于低温冷泉,堪称天然冰箱。

3.恒温泉位于锡林浩特市西北70余公里的阿尔善布拉格,泉水来自地下深处,不受天气影响,一年四季温度始终为18℃。

4.多温泉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的阿尔山矿泉,在南北长500余米、东西宽70多米的地段内,共有泉48眼,温度各异,从3~48℃,甚至相邻两泉,一个烫手,一个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