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知识篇》(下)
34239100000004

第4章 泉水叮咚(4)

笑泉水清澈、甘美,水位恒定不变,雨水多时水位不升高,久旱无雨水位也不降低,方圆好几里的村民都喜欢到这里取水用。《无为县志》对笑泉有详细记载。有关方面曾对笑泉作过考察,但至今未能对“笑声”作出确切的解释。

颜色、味道酷似啤酒的“啤酒泉”

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在前些年打了6眼泉,当人们捧着刚打出来的矿泉水尝时,发现泉水呈橙黄色,饮之味道也酷似啤酒。于是,他们高兴得唱啊,跳啊。牧民们即时奔走相告,邀亲友飞马前来尽情地尝这“新鲜的啤酒”,并把此泉称作“啤酒泉”。

啤酒泉虽酷似啤酒,但并无酒精,泉水带有麻、辣、酸等味道,有关专家鉴定认为,泉水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碘、硒、铁、钴、锌、钼等微量元素,不仅适合饮用,而且对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关节炎、高血压等有显著的疗效。这6眼矿泉的出水量都很大,据统计,这6眼泉每眼每日的出水量为40吨左右。

由水井变成的“油井”

1980年,河南省宜阳县丰李乡薛屯一个农民在家中打了一口供食用的人力压水井,水源一直很足,水味清淳。1986年4月下旬,他想伐掉院子里的树,但怕压坏井中的吸水管,便决定先把它拔出,但四五个小伙子怎么也拔不出这根插在地下仅4米深、用作吸水的塑料管。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拔出来,发现在离地面3.6米深的塑料管四周粘着一层约1厘米厚、6厘米高的黑色物质,将其刮下来点燃,火焰大,燃烧时间长。当他们把水井复原后,再压出来的水便浮有一团团的油,水也不能再饮用。他们把布放在这井水中浸过后。用火点之,竟能燃烧。到底这口水井为什么会变成油井,至今原因还不得而知。

海浸而不变咸的南宋奇井

广东省南澳岛澳前离大海边10余米的海滩上,有一眼南宋时挖的古井。相传,南宋末年,元兵攻破南宋京城,逼使皇帝逃亡,11岁的南宋皇帝赵星及其7岁的弟弟赵爵,逃难来到南澳岛,并叫人于1277年冬开挖了这眼井,距今已有700多年。随着岁月流逝,这眼古井被流沙覆盖已多年,偶而随海水退潮而时隐时现。从1949~1981年这口井复出过4次。奇怪的是,这眼长久被苦咸的海水浸灌的古井,其水依然是淡水。1981年,第16号台风刮过之后,这眼被流沙覆盖了很久的古井又突然于9月23日裸露出井口,并涌出清泉。人们闻之,纷纷拿着水桶去提取那清冽甘甜、久藏不腐的井水。这眼古井为何屡被咸水浸灌仍涌淡水,这还有待研究。

幻觉变温的泉

广西省博白县雅山乡温罗村的陵山中,有一个深数尺、宽丈余的水池,池中有“热如沸汤”的水泉涌出,水温可达53摄氏度,百步之内,带有硫磺气味的烟雾薰蒸,当地老百姓可用这些热水宰杀牲口。史书记载,此泉天气越冷,泉水越热。经科学家进行水质化验,证实此温泉含有20多种人体所需的元素,且符合饮用标准。用此温泉洗澡还可以医治疥疮等皮肤病。

与温泉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山下,有一个离奇可爱的石灰岩溶洞,洞中有千奇百怪的钟乳石,还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涌出,水甚清凉。洞中终年寒气逼人,而且天越热,洞内越寒。

经科学考证,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因为这里处于岑溪深断裂带内,周围是泥盆流砂岩,雨水和地表水可以沿着岩石的裂隙渗入到地壳1000~2000米的地下,经岩浆热源加热后又涌出地面形成温泉。而山下岩洞涌出的清泉是受另一断裂控制,雨水汇聚到这一地表岩层中,形成泉水流出,因此,在炎热的盛夏,洞内的泉水也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下,使洞内空气寒气逼人。由于两眼泉水的温度不变,而外界的天气在变,因此人们就觉得天越热而水越寒和天越寒而水越热了。

与矿共生的泉水

湖南南部的常宁,以其铅、锌矿闻名,矿区分布在水口山。水口山的地名是古人所起。

但老矿区内的矿井里却一滴水也没有,连食水也要到10公里外的湘江去取,为什么古人会起这个名呢?无人知晓。1958年,在开一个距地而386米深的巷道时,两个炮眼洞中,喷涌出有36个气压的泉水,一时宛如翻腾的银色蛟龙,一泻千里,从此解开了“水口无水”之谜。当时,人们以为喷过一阵子后,地下泉水就会自行消失,谁料过了一年又一年,水流依然。人们开矿道,绕道也好,兜圈也好,只要挨近矿体,高压水就像一条猛龙冲出,使人无法进去。此时,人们才明白水与矿是共生关系。

沙漠中的甘露——月牙泉

甘肃省敦煌是干旱戈壁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千百年来,是人们向往的神秘之地。月牙泉就位于敦煌鸣沙山脚下,长约250米,宽40米左右,四面被沙山环抱。

月牙泉神秘之处在于它经历了2000多年漫漫岁月,而没有被流沙埋没,至今还“映月而无尘”,而且大雨不溢,久旱不涸,四季清澈,水明如镜。

大自然创造的这个奇迹,古人认为是“山之神异,泉之神秘”。今天,专家已用科学原理解开了这个千古之谜。原来,月牙泉被夹在两座沙山的中间,泉下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组合成有利于富集和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湖水被蒸发消耗的部分,和蓄水构造对湖的补给大体相当,故湖的水位四季相差无几。泉区的风很奇特,吹进这个环山洼地里的风,被迅速分成东、南、北三股,沿着泉四周山坡作离心上旋运动,把山坡下的流沙往上刮,抛向山峰的另一坡面,而不往下流,造成了它不被淹埋的奇迹。

冰冷的海底有热泉

1979年春,一些美国科学家乘坐潜水艇到东太平洋海隆的加拉帕戈斯洋脊考察,发现了在水深2700米的大洋底部耸立着排成一线,长达几公里,喷着“黑色或白色浓烟”的“烟囱”。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烟,而是富含矿物质的热水。“烟囱”则是海底热泉的出水口。

经测定,这些热泉有的水温度高达摄氏400度。经考察研究,热泉口涌出的水,原来是海水渗透到裂开的洋底地壳以后涌出来的。海底热泉蕴藏着巨大的热能。海底热泉还从海底搬出了无数的金属元素,形成宝贵的矿床。海底热泉的发现和研究给人类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给能源和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的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苏东坡与蒲涧泉

广州城北有座白云山,山上古木参天,四季清泉流水潺潺,溪涧边生长很多奇花异卉。

秦时,秦始皇派郑安期到岭南寻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的溪涧中找到一种叫菖蒲的植物,并用这种植物为当地老百姓治好了很多流行病。后他因采药坠落山崖,老百姓不忍这恩人死去,便传说他升了仙。从此在他采药的山涧就叫“蒲涧”,蒲涧也因此名传千古。

蒲涧流经一处滴水崖,崖高数丈,飞泉溅洒如雾。宋时苏东坡被贬岭南,他得知广州城的百姓在秋冬季节因海水倒灌而缺乏干净食水,引起很多流行病,便上书广州镇抚王敏仲,建议利用蒲涧滴水崖,用竹管引泉水到城内。王敏仲接受了此建议,用万余竿大筋竹做水管,用五管引至城中,再分流到城中各处。为了防漏,大竹竿交接处涂以麻缠漆,建成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此后,一城贫富同饮一溪甘泉,百姓减少了疾病,欢天喜地。这个故事也成了广州人民的千古美谈。“蒲涧泉”还是古代的羊城八景之一。

喷一阵停一阵的间歇自喷井

1996年6月,广东省的地质水文专家在龙川县龙田镇大庙管理区下村发现了一口间歇自喷井。这里位于著名的东江大断裂带,是一条典型的碳酸矿泉水分布带。

这口井深90米的间歇自喷井,是在矿泉水井施工时发现的。当施工钻探至井深7.5米时,矿泉水已自喷,并呈现时喷时断的间歇性。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自喷水量不断增大,每天喷出水量达326立方米。喷发时,水可达7米之高,蔚为壮观,间歇时间为数小时。

自喷一阵又自停一阵的间歇喷井实属难得。由此,专家做了一系列的观测试验,初步认为,自喷是由于气体上升滑脱作用带动造成,自停是由于气体及水需要时间补充所致。

这口井喷出的是天然矿泉水,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偏硅酸、锂、锶、矿化度等都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可供人们饮用。二氧化碳气体可供工业利用。间歇自喷井还是宝贵的旅游观赏资源,现在,人们正打算把这口井建造成为“呼喊”喷井或“拉盖”喷井供游人参观。

水火同源的关子岭温泉

古代中国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条件,它们之间有相生,也有相克,而水与火是相克的,也即是互不相容的。然而,在大自然的巧妙安排下,“水”与“火这对冤家对头,竟可以和睦相处。

在台湾省西南部的台南县关子岭,有一眼泉水从黝黑的石缝里涌出,火焰从泉中腾起,并沿着流淌的溪水燃烧,到晚上,就像一条火龙,把泉区照得亮如白昼。这眼温泉水温度高过75~84摄氏度,热气缭绕,水汽蒸腾。泉水呈乳白色,碱性较大,味带苦咸,有很浓的硫磺味。人们若在此泉沐浴后,再用清水冲洗,会觉得全身滑润,像擦过滋润皮肤的润身油。

用此水沐浴,能治风湿性关节炎和各种皮肤病。因此,人们又称它为“仙乳泉”。如用此水煮蛋,也别有风味。

关子岭温泉的水火同源,是这里的特殊地质条件造成的。关子岭位于含石油的泥质岩地层带上,地层中有许多穹窿构造,能够聚集石油和天然气。有些穹窿构造上方的岩层有细小的裂缝,当地下温泉上涌时,天然气也随着裂缝上涌,有的甚至喷出地表。人们用火点燃,便形成了这一水火同源的奇观。

关子岭温泉区,风景非常秀丽,四时花开,景色迷人。温泉附近的碧云寺(又叫火山庙)殿宇宏伟,肃穆庄严。夜里,天空繁星点点,地上火龙飞舞,相映成趣。现温泉区已成台湾的游览胜地。

“豆腐村”中的卤水井

山东省淄博市山子村中,几乎家家户户都办豆腐坊。原因是这个村子有一眼奇特的水井,其井水可以代替卤水、石膏、酸浆水做豆腐。这口井阔不足1米,深近7米,除大旱之年外,终年不竭。至于这口井凿于何时,连村中的老人也不知道,只知道这个村子的人祖祖辈辈都用这口井的水做豆腐。用这口井的水,每1公斤豆子可出3公斤豆腐,而且豆腐滑嫩,味道非常好,远近的居民,都喜欢食这个村子做的豆腐。

据有关单位对这口井的水进行化验,发现井水所含的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的含量要比该村其它井水的含量高出60-48倍。据分析,这大概与这口井地下的矿物质有关。

串串气泡的葡萄井

四川省长宁县双河镇有一口奇异的水井。这口井长约5米,宽3米,深1米,井水明净碧透,清凉甘甜。在井底经常会传出“叮叮咚咚”的响声,紧接着冒出许多绿中透白的气泡,像小孩玩的玻璃球那么大,有单个的,有成双的,多数是一串串、一簇簇的,活像颗颗晶莹的葡萄浮出水面,激起阵阵涟漪。这声响和气泡还有节奏,大约每隔半分钟出现一次。人们把这口井称为“葡萄井”。

这里的地下水源非常丰富,葡萄井的地下有一条湍急的河流,涨水时,井边庙门石阶下的大泉眼里有时还会有小鱼被冲出来。但为什么井里会有规律地冒出“葡萄”,却至今还是一个谜。

可以预报天气的晴雨泉

过去没有气象台预报天气,人们只能看天色来预测天气。但也有些地方的人却是看泉来预测天气。在四川省古蔺县向顶乡境内,有一个变色泉,泉水从石灰岩环绕的深坑中喷出,自然形成一个50平方米大小的蓝色池塘。

有趣的是,每当天气晴转雨前,水色就变黑,雨转晴前水又变为淡黄色,天气转变一日左右,水又恢复为天蓝色。如果塘水呈五颜六色,来年必定风调雨顺。

变色泉成了当地农民的“气象站”。

四川重庆南温泉公园中,有一个叫“五湖占雨”的风景点。它是用石砌栏杆围住的一个地下水喷出的冷矿泉水池。

人们除了饮用此泉水外,还根据泉水的变化预测天气。当池水清澈透明时,预示天气要转晴;如池水变浊,冒气泡。则表明天将下雨;如果池水特别浑浊且气泡很多,则是暴雨或大雨将临。多年观察证明,这种变化相当准确。

广西灵川县海洋乡苏家村边也有一眼可预报天气的泉水,这里的村民们每天都到泉边挑水,便可根据水的变化预知近日的天气如何。当泉水很清时,天必晴朗;当泉眼里涌出一股乳白色的“米汤水”时,即三天内会下雨。下雨前的一天,看泉水的浑水程度,就可知道雨量的大小。雨天,如果见泉水转清,就知道天气将会转晴。

潮起潮落的三潮井

大海大河中有潮起潮落的现象并不奇怪,但水井的水也会潮起潮落就使人奇怪了。在广西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敬和屯村后的西山脚下,有一口每日三起三落的水井,人们称之为“三潮井”。这口井只有箩筐口那么大,早、午、晚各有一次清泉涌出井口,每次大约流两个小时才停止。奇怪的是,如果泉水刚冒出井口时,有人说一句“水出来啦”,水就会慢慢降下去,要等下一次涨潮才涌出水来。如果在泉水流出1米左右以后再讲这句话,就不会影响水流出井口。

对这口“怪井”的现象,有人认为,井里可能有一个会活动的石戽斗,堵住了泉水的出路,当泉水注满石戽斗后,石戽斗失去平衡便翻倒,泉脉畅通,水就流出来了,便造成这一日三潮的现象。然而,其真正的原因,还有待于有关专家实地勘测。

“犀牛喷水”潮井

贵州省长顺县青龙山对面的水井山下有一口潮井。这口井涨潮时,井内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伴着隐约的哨声,随即发出“咕咕噜噜”的响声。5分钟后,水就高出原水面半米,溢出井坎,井面上随之出现一层薄雾。3分钟后潮水下跌,不到两分钟就下跌10厘米左右,而后又第二次来潮。这一次水势比第一次更大。可上涨至60厘米左右。这样持续三五分钟后就慢慢地退潮,经过50多分钟就退回到原来的水位。

使人更觉奇特的是,涨潮时,井后一块类似牛头的大石两边涌出清泉,当水从这两个“牛鼻孔”涌出时,随水从“牛鼻”里飘出很多银发似的根须,长短不一,就好像牛在发怒时吹胡子瞪眼睛那样。当地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为“犀牛喷水”。据说,若千年前,井坎有一古榔树,但已伐多年,从“牛鼻孔”涌出的根须可能就是这棵古榔树根残存在井洞中的缘故。

毒坑——“扯雀塘”和“醉鸟井”

云南省腾冲县城以北的曲石公社小渔塘村附近和城南15公里的沙坡村松木箐,各有一个毒泉坑,鸟从这两个坑的上空飞过,即会跌落而死。因此,人们叫它们“扯雀塘”和“醉鸟井”。

扯雀塘为一个1米见方的小坑,散发着一种刺鼻的酸辣气味。1976年,我国科学工作者曾对毒坑作过生物实验,把一只壮鹅放在扯雀塘的毒气孔上,不到5分钟,鹅就窒息死亡。

相传在1940年曾有两头大黄牛在此致死。可见其毒性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