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知识篇》(下)
34239100000002

第2章 泉水叮咚(2)

安徽省荆山东北,有一眼水白似乳的泉。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到此地游览,见到此泉,改名为“乳泉”。原来,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使其白浓如乳。泉水注入杯中能高出杯口而不外溢。

广西桂平县西山也有一眼乳泉,泉边一古木如盖,交错的盘根似龙爪抓人岩石中,泉水就在此石下流出。它平时水质明净,但有时即涌出无数的小气泡,一股股就像白色的乳汁,使古井仿佛成了一锅煮沸了的“牛奶”。原来,白色小气泡中含有天然气氡气,小气泡四周扩散,加之日光的折射,就像喷出白色的乳汁一样。当水中的气体逸散后,泉水又明净如镜。此泉位于一条断层裂隙带上,地下水从半风化的松疏花岗岩石孔隙中慢慢渗出,且一直保持临界状态,所以水量一直很稳定。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还从岩石中裹携出天然气体。用此泉水做饮料及泡茶,别有一种清甜、香郁的滋味。

山中村姑——含羞泉

旅游到山里来,但见崇山峻岭,阳光穿过古藤老树的空隙,照在山涧的岩石上,岩缝中淌出碗口粗的一股清泉。正当喉干舌噪的游人,见这情形,冲到泉边喝个痛快。但很快,泉水就发出“咯咯咯”的声音,像一位害羞的村姑遇到生人一样,掉头就躲藏起来了,泉底露出晶莹的砂砾。到底是谁在搞恶作剧呢?当大家惊奇之际,泉水又哗哗的从石缝中流出。这时导游小姐才风趣地说:“这就是著名的含羞泉了,刚才大家一涌而上,把这个山村姑娘给吓跑了。”在大家的笑声中,“山村姑娘”又悄悄地躲起来了。这就是坐落在四川省广元县龙门山东北段的含羞泉。

原来,含羞泉是一种毛细管现象。砂土间的微细孔缝,就像密密麻麻的毛细管,这雪毛细管坐落在地下水上面,能将地下水(也叫潜水)吸育上来,汇成一股细流。当它受到外界的震动时,便会因其产生的一种压力,把水压回地下去。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回引力,当外界压力消失后,水又回升起,产生了含羞泉的现象。

几百年如一日的老实泉

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公园,有个闻名世界的间歇泉,它喷出来的水高达60米以上,有20层楼那么高,每次喷发量为400多升。而使人惊奇之处,是它每隔60多分钟便喷溢一次,每次喷溢4分半钟,就像一个老老实实的更夫,从不敢偷懒误时。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个很贴切的名字——“老实泉”。

原来,这是地下的泉水受到地下岩浆的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形成很多蒸汽。而涌出地面的通道又长又窄,下面的水不易和上面较凉的水对流。当地下蒸汽愈聚愈多,到了足以使堵塞通道的水喷起来,这就形成了喷泉。当喷泉一次喷出以后,大量的蒸汽也同时逃了出来,于是又重新平静下来。等到蒸汽又聚集得很多时,就再一次喷出来。由于泉水每次加温的过程都很接近,因此成为了“老实泉”。

“老实泉”有规律地喷发了400多年,但有时也有“不老实”的时候。科学家发现,“老实泉”定期喷溢间隔时间平均为66分钟。但当它的喷溢时间缩短到63.5分钟时,就预兆着强烈地震的来临。1972年冬到1973年初就达到了这一临界值,结果于1973年3~4月间,该地区发生两次强烈地震。震后,老实泉喷发周期又延长到66分钟。

跺个坑也冒出温泉的汤坑有人形容,广东省丰顺县县城汤坑是一座用脚跺个坑都会冒出温泉的城市。这里素有“九汤(温泉)十八标(瀑布)”之称,全县25个乡共有16个水热活动区。到处都有公共露天温泉浴场,1/3的城镇居民拥有“私人温泉”,只要打口几米深的钻井,装上水管,一扭龙头便可享受大地的恩泽。但这里的温泉因含氡,不能饮用,通水的水管也容易聚结如钟乳石的垢。

据地质学家分析,丰顺水热活动区处在北东走向的大埔——海丰和北西走向的深圳——五华两大断裂带间,地下岩石破碎,正是储藏地下热水的好“仓库”。尤以县城附近最为集中,故名“汤坑”。这里温泉蕴藏量大,埋藏较浅,温度较高。邓屋、丰良等热田的蕴藏量大者日产近万吨,少者数十吨。在汤西石岗,一农户打井3.5米;便喷出90摄氏度的热水。

现在,人们正充分利用这里的地热资源,建起了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试验电站,利用降低大气压,降低沸点,使地下热水进入扩容器内产生低温低压的蒸气,驱动汽轮机发电。现这里还利用温泉发展养鳗,养甲鱼等养殖场,还建起了温泉渡假村、宾馆等旅游设施。温泉成了这里人致富的源泉。

人称神仙水的龙川矿泉水

广东龙川县梅子坑是一个青山绿水、环境幽雅的小山村,离村子不远的青石山下,有一个水雾迷蒙的石洞,人置身洞中,就如进入温室。洞中一股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涌出,宛如卧龙喷珠吐玉,终年不息。这股泉水不仅喝起来味佳可口,而且能消暑解渴,保健治病。因此,多少年来,就有人把这些泉水称为“神仙水”,不惜长途跋涉到这里取水“消灾”。

其实,这里的矿泉水能保健治病并不是什么神仙的作用,而是泉水中含有碳酸氢钠、钙盐与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盐,有调节消化、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据资料记载,龙川矿泉的形成,与当地复杂的地质构造有关,矿泉是沿着地壳断裂带的硅质构造岩流出的。龙川矿泉除梅子坑外,还有南坑、大庙等矿泉,资源相当丰富,其中仅梅子坑一号泉,每年自流量就有10多万吨。这种矿泉是一种天然苏打汽水,与国际上最著名的法国维希矿泉同一类型,是我国稀有的一种矿泉。

现在,人们已把矿泉水装瓶,远销各地。这里还建起了矿泉医疗所,临床实践证明,龙川矿泉水能治20多种疾病,特别是对渗液明显、表皮糜烂的化脓性皮肤病,疗效尤佳。

蒸馒头不用发酵的神泉

四川省巴县的边尔村有一眼泉,村民们称之为神泉。当地居民从这眼泉中取水后,便立即在桶上加盖,甚至加以密封,然后才匆匆把水挑回家。更有趣的是,他们把挑回去的水和面蒸馒头或烙大饼时,即不用酵母,也不用碱中和,而出笼的馒头却白生生、松软软的,食之颇为可口。身临其境,谁不说“妙”。其实他们妙就妙在用了神泉的水。

此泉出自距今3.5亿多年前地层中的一条小断裂缝里,地下水沿裂隙溢聚成泉,涌水量约0.05升/秒,水温17摄氏度。因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气体(77%二氧化碳,18%氮气,5%氧气),故而在碧透清澈的泉水中常有串串气泡纷争而出,饮之酷似汽水,凉爽甘美,沁人肺腑。这里的居民蒸馒头、烙大饼之所以有如此良效无疑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受热膨胀之缘故。当年的居民因不知其中奥妙,故称之为“神泉”。

现在,你应该知道,村民们打水后加盖、密封,并匆匆赶回家的缘故吧?那是唯恐水中的气体逸散,失去神泉的“神效”啊。

大江里的中冷泉

中冷泉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金山以西1公里的石弹山下。在唐代,中冷泉已很闻名了。那时,金山是长江中的——个小岛,泉眼大部分时间隐没在江水中,只有旱季江水退落时,泉眼才露出江底。汲取中冷泉水,要驾轻舟到长江中。到清代同治年间,由于长江主干北移,金山才与南岸相连,中冷泉才成为陆地上的景观。至今,泉池旁的石栏上,有清代书法家王仁堪题写的“天下第一泉”5个遒劲的大字。泉旁有“鉴亭”,是煮泉品茶的地方。南宋诗人陆游饮过这里的茶水,留下了“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的诗句。民族英雄文天样品尝了泉水后写道:“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并誓要“男儿斩却楼兰首,闲晶《茶经》拜羽仙。”

冷泉一般可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上升泉来自于承压水,涌出时具有向上的压力,流量比较稳定;下降泉来自于无压潜水,流量不太稳定。中冷泉是地下水沿石灰岩裂隙上涌形成的,属于上升泉。泉水质清冽甘甜,涌水量很大,水中气泡翻滚,俨若沸腾,景色绚丽壮观。

御制天下第一泉——北京玉泉

在北京颐和园西5里的玉泉山麓,山崖上有一大股泉水从石雕的“龙口”中喷出,这就是北京玉泉了。由于喷出的水花白如雪,所以也曾名“喷雪泉”。

玉泉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玉泉垂虹”就是金代的“燕京八景”之一。到了清代,乾隆泉帝为了验证玉泉水质,不惜命令侍臣到全国各地去取名泉之水与之对比,用特制的钼斗进行品质鉴定。

结果得出:北京玉泉山的泉水最轻,含杂质最少,水质最好。于是乾隆皇帝便把北京玉泉命名为“天下第一泉”,还亲自写了《御制天下第一泉记》碑文,至今碑刻犹存。

玉泉山上除五泉外,还有宝珠泉、石墨泉、裂帛泉、趵突泉和进珠泉等泉水14眼。这十几股泉水总的流量很大,所以人们称这里为“京西海眼”。这里的泉有的为岩溶裂隙泉,也有的为断层泉。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地下水过量的开采,泉水逐年减少,有时甚至断流,“喷雪趵突”的景观,已不常看到。因此,我们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闸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陆羽品茶盛赞谷帘泉

唐代的陆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品茶专家,曾著有《茶经》一书流传至今。当年,他来到江西省庐山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中,听见远处水声轰鸣,惊山动谷,循声走近,只见一泓泉水从山岩裂缝中喷涌而出,一泻千丈,落于潭中,然后畅流在五彩缤纷的翠谷中。当他被壮丽景色陶醉之余,并无忘记取泉煮茶,细品之下,顿觉泉水的清、香、甘、柔直沁心肺,即盛赞此泉为“天下第一泉”。这就是庐山谷帘泉了。历代的名人雅士如王安石、朱熹、秦少游等到此游览,必品尝此泉水,并留下过很多优美的诗句。宋代的王禹偶在《谷帘泉序》中说到,谷帘泉水送到他那里虽已一个月了,但水味不变,取水煮茶,水蒸气像浮云散雪形状,和井水完全不同。古人曾总结了谷帘泉有八大优点:即清、冷、香、柔、甘、净、不噎人,并可预防与治疗某些疾病。

谷帘泉的形成,是与庐山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的,庐山的砂岩中节理比较发育,地面植被覆盖比较好,下雨时,部分雨水在植物的调节作用下得以保存,并沿岩石节理向下渗透。这些分散的地下水,在岩石裂隙中运移,不断汇集,最后汇成一股水流向一个方向流动,从涧谷的岩石裂隙中流出,形成人们所看到的谷帘泉。

徐霞客赞碧玉泉实第一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大旅行家、地理学家。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著了《徐霞客游记》一书,对祖国的山川河流及民情风俗作了详细的记载。当年,他来到了云南昆明市西南40多公里的螳螂川畔,安宁县城北边,见一眼泉水从池底岩隙中喷涌而出,热气如薄纱细雾,冉冉升腾,随风飘逸,此情此景,如入仙乡。他对碧玉泉考察后,盛赞在其所见过的温泉中,碧玉泉实为第一。

明朝诗人杨升庵被流放云南前后40多年,他说碧玉泉为“四海第一汤”,并亲题“天下第一汤”5个大字于泉畔。他还题有《温水诗》说:“泉水澄清,天然石凹,浮垢自去,不积污垢,温凉适宜,可以沏茶,可以烹饪。”《云南通志》记载碧玉泉:“色碧玉,可鉴毫发。”

碧玉泉水质优良,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是由深部地下水,沿着石灰岩裂隙上升,涌出地面而成。水温在42~45摄氏度,泉口每昼夜涌出水量为1700多吨。碧玉泉属碳酸水,水中含有多量的矿物质,饮用和沐浴均有利于人体健康。

碧玉泉水很早已被开发利用,在泉周围众多的建筑中,有一座建于元代的漕溪寺,寺中立有“虫二”两字的石碑,是明代崇祯皇帝御笔,寓“风月无边”之意。

从树叉中流出的泉水

我们一般所看到的泉,其泉眼无论在砂中、石中或土中,甚至在河中、海中,大多都是从地下向地表涌出。但世间的事物无奇不有,在河南省沁阳县关乡王掌山南麓,却有一眼泉水是从7米高一个树权的洞中流出来,人们把这眼泉叫“树泉”。

这是一棵生长近千年的古白果树,树高有31米,树围粗11米,枝叶繁茂,其叶伞可遮荫方圆近1亩。在其高高的树权上,有一个直径约24厘米的树洞,洞中无论春夏秋冬,都不断的往外流出清泉,即使在大旱之年,树泉也不会干枯。有人试过将树洞中的泉水抽干,但不久,泉水又从树洞中溢出。

据推测,这眼泉原来在树的旁边,但随着树的不断长大,把泉眼给封住,于是,泉水就沿着树洞往上冒,在树洞中流出。

这棵树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树中经常会发出“咚咚”的响声,就好像用重锤弹敲琴弦。在奏着一首乐曲,其声音之大,可传数百米之远。

奇特的白水泉

白水泉的水其实是清亮如镜,蓝天、白云、青峰、古树,倒映在透明的泉水中,组成一幅秀丽奇绝的风景画。

那为什么会起一个“白水泉”的名呢?原来,凡是泉水流经的地方都会变成白色。游客登高远眺,仿佛山坡披上洁白的银装,泉水从山上流下,就像一条白带挂于天边。因此,人们叫它“白水泉”。

白水泉在云南省中甸县城东南70多公里的山腰平坝中央,泉的面积约2平方米,深约2米左右,泉水终年不涨不落,保持同样的流量。泉水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沟,向东注入山腰中的几个积水潭。再从积水潭的缺口溢出,呈扇面状向各地漫流,流经的地方留下了一层晶莹洁白的沉淀物。泉水继续向台状坡地一层层地淌下去,将整个东山坡染成白色。

当皓月当空的晚上,明媚的月光照射在洁白的山坡上,那洁白的银装,玲珑秀丽,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中。

据化验,白水泉的水中含有大量纯净的碳酸钙。碳酸钙是石灰岩的主要成分。这里雨量充沛,雨水穿过空气时,溶解了一些碳酸气,降到地面后,又溶解了一些有机物腐朽所生成的有机酸。因此,渗到地下的水带有酸性,地下水中含二氧化碳较多,这里地下正好是石灰岩。

由于地下水与石灰岩长期接触,水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岩中的碳酸氢钙发生化学分解,对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产生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溶解于水,随泉水流走,当泉水流经此山坡时,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碳酸钙溶解度急剧降低,大量的碳酸钙迅速沉积在这片山坡地表。

泉水年复一年地漫流,久而久之,就使这片坡地变成了洁白色,成为大自然中的奇特景观。

一条小溪分冷暖的冷热鸳鸯泉

湖南省洞口县桐山乡,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叫黄湾村,一条小溪穿村而过。

这里的村民用水得天独厚,想用热水时。可到小溪左边的温泉中取热水;想用冷水冰镇食物时,可到小溪右边的冷泉中取冷水。因为这条小溪的两边分别是温泉群和冷泉群,所以,人们称这里的泉群为“冷热鸳鸯泉”。

小溪左边的温泉群共有泉眼35个,热气腾腾的温泉终年不断地流着44摄氏度的热水。温泉水富含硫、镁、锌、铁、钙等20多种化学元素,常用此泉水洗脸洗澡,皮肤白皙、红润,还有防治皮肤病、风湿病的功效。小溪右边的冷泉群共有22个泉眼,常年流着清冽甘甜的矿泉水,即使酷暑炎夏,其水冷冻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