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管理
34231000000088

第88章 蛋糕做大

采用重金招聘最典型的最有眼光的是美国。1945年,盟军攻克柏林。在苏军把德国的机械设备运回国的同时,美国政府却派了一批飞机飞赴德国,把大批德国高级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战俘运回美国,经考核后以高薪聘用。这些德国科学家对美国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这虽然是带有强迫性质的,但是美国注意利用重金招聘人才确实是相当厉害的一招,通过重金招聘使美国人才济济,并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众所周知,基辛格是犹太人,布热津斯基是波兰人,布罗门舍(前财政部长)也是个犹太难民。他们都是美国显赫一时的政治家。科学家就更多了,二次大战时期,美国研制科研计划的费米等十位教授,就只有一个是美国人。在获得诺贝尔核物理奖金的美国人中,有六个是从欧洲移民过去的。轰动一时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在参与其事的高级工程师中,就有相当部分是外国人,其中三分之一还是我们的炎黄子孙。据统计,从互946年到1974年,美国从国外重金招聘进口高级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高级人才”共24万人。在这笔进口“生意”中,据美国肋理国务卿豪兰德透露,美国从中赚了世界各国一百二十亿美元(一个人在美国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政府要付出五万美元的教育经费,二十四万人就是一百二十亿)。这真是一桩“吃小亏,占大便宜”的买卖!

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实业家林绍良,以富有的资产名列印度富商之首。美国《投资家》杂志把他列为世界12大银行家之一,有些国家的报刊认定他是“世界十大富豪之一”,一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报纸经过测算,推举他为“世界第六巨富”,林绍良究竞有多少资产?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然而,目前世界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他的资产总数已达到70亿美元。

林绍良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用重金聘用了一个能于且忠实的伙伴——李文正,一个熟悉他的管理者在报上公开披露:“林绍良的事业发展迅速,主要是他懂得量才用人,敢出重金。”

李文正原是香港汪印银行的总裁,而且以“医治银行能手”的称号,被新闻界和银行界所乐道,从而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重要人物,他金融经验丰富,才华横溢,引起了林绍良的注意。1972年,林绍良因事飞往香港,在飞机上巧与刚辞去汪印银行总裁职务的李文正相遇。在热情的交谈中,他当即邀请这位银行家到他的“中央亚细亚银行”里来,并允诺给他17.5%的股份。当时,该银行的实际规模比李文正创办的“汪印”银行小得多,资产也只有“汪印”的1/33,存款额也只有1%。但是这家银行是林绍良的财政支柱,有林氏集团庞大的实体作后盾,该行定会有令人信服的业务发展潜力。因此,李文正欣然接受邀请。

林绍良慧眼识千里马,两人坦诚合作,使中亚银行飞速发展起来。到1983年,中亚银行的资产总额比原来增加322倍,存款额增长1253倍,在全印度尼西亚设有32处分行,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私人银行网。而且在新加坡、台北、香港、澳门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组约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中亚银行不仅在印尼,在东南亚也被公认为是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看着自己蓬勃发展起来的事业,林绍良十分感慨地说:“自己所学不多,本无力量经营如此庞大的企业,现今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善于选择共事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