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管理
34231000000067

第67章 管出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斯大林指出:“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管理者之一的玛丽·凯在《谈人的管理》一书中指出,优秀的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管出好人才是优秀管理的标志。日本的管理者对人才更为重视;如日立公司创建以来,一直将“事业即人”作为经营的信条,坚信事业的成功性归根到底取决于能否管出成为公司支柱的有用人才。

一个企业,一所学校,一家医院,一个科研所,一个机关的管理者要想把自己管理的单位搞好,工作效率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就必须用好人。一般说来,哪个单位的人才数量多,质量高,而且安排得当,使用合理,哪个单位的事业就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平时所说的“用好一个人,救活一个厂”、“用好一个人,富了一个村”就是这个道理。这说明优秀人才具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殊本领。正因为如此,20世纪50年代,当科学家钱学森返回祖国时,美国海军次长丹·金波尔歇斯底里地叫喊:“我宁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师。”一个人可以抵5个师,这就是人才的价值!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表现为技术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技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当今最大的竞争力,谁在竞争中拥有掌握知识、技术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人才,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盛衰存亡。对于这一点,精于算计的资本家是最有感受的。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过;“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是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4年之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无独有偶,汽车大王斯隆也说过类似的话:“你可拿我的资产,但将组织留给我,5年之内,我一定可以将那些资产再赚回来。”他们都把人才看得比设备和资金更重要,难怪日本有人提议将“人才”二字改为“人财”!

近年来,善于使用人才的企业管理者在我国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山西省芮城县农机修配厂厂长王巨亮在就职演说中说:“我没有什么参耐。古人说,不在自己有谋,在于用人之谋,谁有什么本事都使出来,我支持你们,大家共同办好这个厂。”上任伊始,他首先挑选了8名精明能干的工人出去找活,不久便揽回了15种活计。接着,他又大量启用技术人才,将15名思想好、业务有专长的技术人员提拔为科室、车间和班组的负责人,并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改革,结果不到1年,就使一个亏损的企业变为盈利。他担任县经委主任后,又凭借此道,使全县24个连续3年亏损、平均每年亏损130万元的企业改变了局面,迅速实现了扭亏转盈,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全县工业就盈利100万元。鞍钢无缝钢管厂厂长王泽普走马上任后点的第一把火就是起用能人,他启用的4位高级知识人子,都是电气、机械、轨钢方面的专家,成了他的高级“智囊团”,使他背靠“四大金刚”,产品质量,生产效益有了可靠的保证,当年的产量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年后就有6种产品被评为冶金部优质产品,由过去的后进,跃讲到全国同行业的先进行列。王泽普敢于起用能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用人原则很简单:谁能搞管理,就重用谁。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然而,有不少企业管理者,一谈起发展生产,增加产量,首先想起要增加钱和劳动力,而忽略了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发掘和使用。有的企业盲目地从外国引进一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由于没有人能操作和修理,只好废弃在一旁让其日晒雨淋。即便可以投人使用,劳动生产率也非常低下。某联合企业从国外引进4条生产线,设计定员仅为203人,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将人员编制扩大到1398人。可是,1年后实际人数达3097人,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这种状况,显然是忽视了人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实践证明,不会用人,不懂得如何使用人,就不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这些话已成为现代管理、用人的名言。

用人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就是说,会用人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会不会用人应该作为衡量管理者是否成熟、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管理者不会用人,就是在其位无其能,就是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如果他丢开了用人这个基本工作,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各种各样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上,那他就是无效率的空忙,到头来什么事情也办不好,这是在其位,不能尽其责,也不是称职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用人,善于用人,才能实施正确的管理者,才算把握了管理者工作的基本要领。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管理者事业的成功与失败,说到底还是用人。因此,只有尊重人才、善用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