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管理
34231000000065

第65章 人才一盘棋

新旧搭配

一般情况下,管理者对自己的老部下,由于相处多年,因而对其性格、特点、工作能力了如指掌,管理者起来得心应手。而对于新成员,由于不太熟悉和了解,因而用起来不能随心所欲。这时,管理者就会感觉新人不如旧人。

其实,新进的成员,尤其是年轻人,大都有一种敢做敢当的勇气,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干劲十足,锐不可挡。在刚接到一份工作时,他们心中孕育已久的激情就会喷薄而出。有经验的管理者大都会对新人给予激励,并给他们以引导,使他们的这种激情在正确的渠道中顺流前行,一波推一波,一浪推一浪。正如人们常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新人尽管激情澎湃、很有潜力,但他们也有弱点,他们阅历浅,工作经验缺乏。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和新人相互交流,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给他们以指导,让他们在具有了工作热情之后,再学会理性的思考,对自己的事业承担责任。新人涉世浅,一旦受到打击,就可能精神颓废,一蹶不振,犹如一团熊熊烈焰,一盆冷水就给熄灭了。所以管理者要学会火上加薪,火上加油,使新人的工作热情越燃越烈。具体方法是:刚开始不要给新人太重的工作,任务不要超量,条件不要过于苛刻,做出成绩马上给予肯定,发现优点马上表扬,使新人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有冲劲。

对待新人的错误,管理者要少批评多开导,采用暗示的责备方法,使之从中领悟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找出症结,改变认识。

因此,要充分发挥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管理者首先必须做到胸怀宽阔,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对新人多给予肯定。集思广益,海纳百川,方能显示管理者的盖世英才,企业也将飞黄腾达,使你的事业如日中天。

左右搭配

唐朝开国的初期,百废待兴。唐太宗李世民把一个从战乱中平定下来的国家,发展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同他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

当时,因开国不久,许多规章法典需要重新制定。李世民在与房玄龄研究安邦定国时,发现房能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的办法来。但是,房却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善于整理。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很难决定颁布哪一条。而杜如晦,虽不善于想事,但却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作周密的分析,精于决断,什么事情经他一审视,很快就能变成一项决策、律令提到唐太宗面前。

于是,李世民就重用了他二人,把他们俩搭配起来,密切合作,组成合力,辅佐自己。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基业。

在一个人才群体中,不仅要有个体的优势,更需要最佳的群体结构。“全才”是极少有的,“偏才”是绝大多数。但“偏才”组合得好,可以构成更大的“全才”。一个有效的人才群体,通过合理的结构组合,可以迸发出新的巨大的集体力量。人才群体最佳结构的要素,有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专业结构、素质结构等。李世民把房玄龄和杜如晦搭配起来,主要考虑的是智能结构,即通过两人智能上的互补,以求达到最佳的群体效应。

智能结构是指具有不同特点和水平的“识”、“才”的人配合而组成的集体,承担多种职能,它的成员的智能就不应是同一形式的。应当有善于思考的人——从事深谋远虑;善于分析的人——从事综合分析;善于审时决断的人——从事决断取舍的工作等等。案例中的房玄龄善于思考谋虑,但不善于整理决断,而杜如晦则正好与之相反,李世民把两人搭配在一起,可以使他们互通有无,互补短长,让房玄龄大胆谋虑,让社如晦分析决断,这就是后来被传为美谈的“房谋杜断”。正是由于“房谋杜断”,各展所长,互补其缺,使得开国之初的唐朝很快地制定了规章法典,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