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管理
34231000000004

第4章 深谋谋人,浅谋管理

孙子兵法有言:“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意思是说,优秀的指挥作战的将帅,善于捕捉时机,选择合适的人才,形成于已有利的形势。

西门子公司的管理者正是这样做的。正如韦纳西门子坚守的信条:只有适当的人才才能创出伟大的事业。他的继承者——优秀的管理者们,严格甄选适当的人才,将其安排到适当的职位上,公司一向雇佣有成功经验、并符合公司价值观的人,体现到工厂管理方面就是内行治厂。

西门子公司在德国同业中技术力量最雄厚,车间主任以上管理者员都有工程师头衔,经理级管理者层中工程技术人员占40%以上,熟练工人占全体职工半数以上。这样组合的好处是各级人员都熟悉自己的业务,容易发现问题并找出症结所在,有利于公司的创新。西门子公司之所以在电气行业一路领先,就在于它不断创新,每年有一万多项发明,没有雄厚的技术优势,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管理西门子公司的西门子后代也都必须是具有博士头衔的技术专家和经营管理能手。而且,几十年来,公司先后培训熟练工人数十万名,有数千名熟练工人被送到科技大学和工程学院学习,目的就是使这些人成为自己工作的行家。

韦纳·西门子本身就是一个业绩卓著的发明家。1847年,韦纳·西门子获得指针式电报机发明专利权,1856年,西门子运用法拉第在1830年发现的电学理论,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和发电机,因而轰动全世界。1866年,韦纳·西门子又发现了电动原理,制造出一种感应发动机,从此创立了强电工程,为工业化进程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诸如此类发明数不胜数。韦纳·西门子的合作者约翰·哈尔斯克是一个有着“特殊人才”的机械师、仪器制造家。对于韦纳·西门子的设计和计划,哈尔斯克心领神会,经过他的天才创造,原来的设计更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哈尔斯克精通业务,同时也要求手下精通业务。后来,韦纳·西门子的弟弟威廉·卡尔也是电气专家和办厂能手,他们三人既是厂主,又是最高经理和技术指导。此外,在他们周围还有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师、专家以及精通业务的管理者。这些人组成最高管理者阶层,掌握着西门子公司的庞大业务。

韦纳·西门子逝世以后,凡是企业经营、财政管理等公司大权,基本上都传给懂行和有事业心的家庭成员。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哪怕是西门子的家庭成员也不得沾边。陆陆续续接班的西门子家庭成员有西门子三兄弟的后代孙恩斯特·冯·西门子、赫尔曼·冯·西门子、彼得·冯·西门子等人,他们都有博士学位,而且是技术专家和经营管理能手。其中,恩斯特·西门子战后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和监事会主席,彼得·西门子则是在内部业务经营和对外经销活动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实干家,现仍把持公司监事会大权。特别是韦纳·西门子的三子卡尔·弗里德里希·西门子更是继承父兄留下的家业,掌握着快速发展的企业并成为西门子精神上的引导者。他在一战后的困难时期接管了西门子公司的主要工作并倾注了真正的热情、勇气和建设性的思想,对公司作了必要的改革,以负责和合作的态度对待公司业务,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

西门子公司认为;职工技术熟练与否,技术专家的多少是增加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保持竞争力、赚得最大利润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则是充分利用内行治厂,使得公司动作协调,顺利前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彼此越来越复杂。怎样将各种关系调理得清清楚楚,并适当地驾驭它,这就离不开谋略,科学越发达,谋略的法门越神奇玄妙。能够就事论事,就理论理,就事办事,就理从理;能够正确计划,妥当处置,这也不失为有见识、有作为的管理者才。

深谋谋人,浅谋管理。谋人要具备深远的策略和高明的见识。计谋贵在高人一筹,策略贵在高人一着。能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能谋划别人不能谋划的,能思虑别人不能思虑的,能推测别人不能推测的,这才称得上远谋大略。

刘邦起兵后,萧何担任他的后勤部长,负责后方粮草供给,未有一次令刘邦失望。萧何每到一处,十分注意收集法令制度图书文献,而不像其他将官那样忙着抢掠财物。刘邦当上汉王后,请萧何担任丞相。其时,项羽和一些诸侯杀死秦王子婴,烧毁咸阳城,然后扬长而去。刘邦之所以知道天下各地的要塞,户口的多少,形势强弱的地方、人民痛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获得了秦朝的全部地图、书籍等资料的缘故。

刘邦入关后,在张良的劝谏下,封存秦朝宫室、府库、财物,还军灞上,以待项羽等路起义军。在此期间,刘邦集团还实施了一系列极有远见的政治措施。刘邦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宣告说:“父老们,你们在苛酷的秦法之下生活,痛苦很久了。秦法规定,如果人民有诽谤朝廷的,就灭族;人民有相聚谈话的,就是犯弃市死罪。我,和诸侯有约,先入关的,就为关中之王。现在我当为关中之王。今天我要和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抵罪;盗,抵罪。此外一切秦法,完全废除。官吏都依原来位置,全不迁动。”秦国人听了约法三章大喜,争先持牛羊酒食献给沛公的军土。沛公又谦让,不肯接受所献食物,民众们更为喜悦,惟恐沛公不做秦王。这些安民措施,为刘邦争得了民心。对于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做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这就是深谋远略的实际运用。深谋远略的要领,在于识破征兆,胜人于无形中;在于提前准备,制人于无为中。《孙子·谋略篇》中说:“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计谋,其次是瓦解敌人的联盟,再次是战胜敌人的军队,下策是攻占敌人的城池。”高明深远的谋略,不是一般人所能策划的。只有特殊的人才,才能策划致胜的上上谋略。天玄子说:“管理者大计,务求见识深远,规模宏大,切忌拘泥于细微之处。就事计事,就事理事,因事策划,因事立功的人是行为谨慎的人,不是深谋远虑的人才。有深谋远虑的才能,就能计事于未来之中,理事于未形之中,决策于未萌之中,立功于未知之中。一个人策划出的谋略,今天下人都看得出,识得破,那么,这个谋略就不是上等的谋略、这个人才就不是上等的人才了。图谋大计的人,必须有高瞻远瞩的见识,有详尽周全的措施。”

有几十年的眼光,可以建立几十年的事业;有千百年的眼光,可以建立千百年的事业。只争一时之得失,只料一时之成败,逞强好胜于一地,作威作福于一方,不是见识远大、功德圆满,它只能祸害自己,贻害后代。

齐国太霸道,周公料定它以后必将出现篡位弑君的大臣,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卫国太软弱,季子料定它以后必将灭亡,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吴国破楚进入郢都,逢滑料定以后楚国必将收复失地,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孙策自视过高,好诛天下英雄豪杰,郭嘉料定他以后必将死于匹夫之手,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这都是知人所不能知,见人所不能见的大智慧。有大智慧,就能深谋远虑,就能料事如神。有大智慧,就能先知先觉,就能识见远大。

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不能治事于未乱,不能理事于未萌,不能防患子未然,事繁鲜效,形劳寡益,这不是远大高明的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