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
34230500000017

第17章 上任(2)

她,一个孤儿,出乎意料,竟然考上了文科状元,这对于关心过他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尤其是在他远离县城的小山村里,更是得到了乡亲们的关注,同时也传为了佳话。因为,录取通知书到了,学校的皇榜张贴了,还有门前的鞭炮声声,全村人几乎都为他高兴。可是,一直照顾他的邻居王大妈却睡不着了。是的,仅入学一下,就得近万元,一个孩子家,那里去编腾,说实在的,王大妈能操心把他供出高中毕业已经到份上了。这个时候,村上的老人们来了,村上的干部和民政局的同志也来了,他们为这个孩子能考上大学,能摘下文科状元的桂冠,专门开了家庭庆贺会。这个会上,年长者一一发了言,不是谈村子的文化历史,就是给娃更多的关怀和希望。最后,民政局的同志通报了令全场人都感到兴奋的慈善救助消息,而且,这次救助不是一次性的,说好后要包到大学毕业。这下,他和王大妈的脸上都有了笑容,并希望能得到这个资助。民政局的同志当场让他写份家庭情况说明,并照张照片,报送到县民政局以备市上的审查和调处。未了,他分别向各位长者、前来关心祝贺他的人道了谢,致了谦。

原来,民政局的同志前来祝贺,是有所图的,他们深入乡村,深入家庭,就是要把具体人核实清楚,把温暖和爱心送给真正的有困难的人。据了解,举行这次义助活动的直接投资人是西安市某公司的老板加总裁,外称女强人。她,心底善良,乐于吃苦,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创建企业,营得利润。然而,在利益的分配方面,她没有忘记现今的农村,确实还有上不起学的,特别是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贫困生。所以,她决定,通过市民政局,在今年的大学新生里确定13个扶持对象,并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这也算是她对教育事业尽了力,做了一点事。

正好,身为孤儿的他赶上了这个机会,遇上了这个菩萨般心肠的女强人。当然,根据他的条件,被市民政局初选是不成问题的。

在正式发放资金那天,还有一个见面关,也就是说被资助者必须取得总裁的认可,否则,将会被另一贫困生取代。资金发放地点在市政府大礼堂。这一天,接到通知的他,早早起床,搭乘了去西安的班车。一路上,班车不断的上下人,从乡村到省城足足用了三个多小时。在这个时间里,市民政局的领导和同志们都在等待着他的到来。上午十一时左右,其他的被资助者都到了,惟有他迟迟不来。主持人非常着急,一再的说不等了,还是本县民政局李俊峰书记,想方设法,多次解释,才使得他如愿以偿。当然,免不了总裁的上下打量,免不了总裁的细心寻问。

今年七月份,台湾黄先生来本县,通过县民政局和住台的民间组织搞了一次助学活动。县体办法是面对全县,选择50名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发给300元,一次性的。当时的会场设在周至县聋哑学校,参加发放仪式的有县政府、县人大、县民政局、县教育局的领导,还有市、县的新闻媒体单位。在这个会上,聋哑学校的儿童们表演了舞蹈节目,然后,经黄先生的手将两万元现金发给了被支助的每一位贫困生。在这中间,有好几个学生接过黄先生资助的300元钱后,激动不已,泪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并向黄先生表示感激,表示要发愤努力。

事后,我在想,无论是被称为女强人的公司老板也好,还是台湾来的黄先生也好,他们的行为中都暗存着一个强烈的意图,这就是希望,这个希望尽管与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领导对同志的希望有差异,但还是属于同一个目的。因为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领导对同志的行为,多出于责任,也就是说所施行的是一种社会道德职责,而资助行为体现的是志愿、贡献、奉行之意。面对贫困学生,老板、黄先生完全可以不管,完全不可以把对他们的资助列入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然而,他们是做了,而且做的干脆、大方、明确、富有意义。我想,其因有三,一是贫困学生属弱势群体之列,一般情况下,从这个阶层涌现的好学生,能吃苦,有耐劲,潜力大,所以,他们很有希望;二是贫困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有着饱偿人间辛酸的经历,所以,成才后的他们会非常珍惜自己,珍惜自己的职业和环境,不易走向堕落;三是资助者本身的思想境界高,有能力,有作为,对待事物,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心,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怜悯,他们始终平衡着心灵上的天平,他们知道自己的富足,是社会给的,是建立在社会这个大基础之上的,所以他们不会忘记是谁在支撑着这个富裕阶层,因而,他们会把良心变成志愿,再把志愿变成义务,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至高无尚的职责。

当然,在现今的社会里,由于国家的政策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人富起来,这是好事。上面的公司老板和黄先生的作为就是这个精神的具体体现,他们是先富起来人中的表率,是为众多人民群众服务的典范,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在关中道,也流行者这样一句话,就是越有越啬,这话似乎听起来,不尽人意,但也不排除其中还有些道理,那就是这些人中不乏有靠辛勤和劳苦挣来的,他们对自己所获得的部分特别珍惜,认为这是来之不易,所以,不是那么随便就能抛出去的事情。当然,这里边也有一个思想道德水准的高低问题,他们不是说就不把属于自己的救济给穷人。在现今的农村,包括城镇的老一辈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讲的是施舍行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因之,每每有可怜人经过门口,就给衣物,给饭吃,每每有灾情,就积极捐赠。

公司老板和黄先生的资助之举,除了具有上述人的善心之外,更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对下一代人倾注着自己的精心培养和寄予的殷切希望。生活在贫因家庭的学生,特别是优等生,他们也是盛开的花朵,更需要这样的帮助,更需要阳光的照耀。

所以,我非常的敬佩这位被称为女强人的公司老板,非常赞赏从台湾过来的黄先生。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竹峪上人院

与友人在一起,曾多次提及贾岛的诗作,特别是《题竹峪上人院》一首,它的内容是:禅庭高鸟道,回望极川原。樵经连峰顶,石泉通竹根。木深犹积雪,山浅未闻猿。欲别尘中苦,愿师赠一言。可我们很少有人知道它产生的时间和场所。就是冲着这个,我于隆冬的一日,来到了竹峪善兴寺,也就是贾岛言的上人院。因为竹峪是我们周至的一个偏远地方,诗人贾岛曾经到过那里,这首诗就是诗人留给那里的千古绝唱。我们到的这一天,虽然没有那刺骨的冷风,但却也感受到了冰冻的寒意。

据史载,贾岛生于779年,卒于843年,字阆仙,今河北涿县(范阳)人。他的诗多叙景、送别之作,以险僻幽冷见称,他长于五律,刻苦求工,世人称其为苦吟诗人。贾岛早年曾为僧人,法名无本。成名前曾多次参加科考,但都未能中。《题竹峪上人院》一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遍访名刹,拜求高人指点迷津时作的。从诗的整个意境看,似乎是多写景,实际上是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而喊出了他内心的苦闷和迷茫,正如词中的最后两句“欲脱尘中苦,愿师赠一言”所隐喻的一样,厌恶红尘,鄙夷现实,渴望新的生活,企盼美好的人生,叹息今后的路该如何走。庆幸的是贾岛竹峪一行,确实遇到了高师,并得到了高师的指点,从此他的命运有了转机,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他在知天命的年纪及第中科,如愿以偿,尔后,获得了长江主簿的职位,从而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题竹峪上人院》一诗反映的地方是幽雅的,不仅有潺潺流水、青青翠竹、远山积雪、亭亭古柏,更重要的是这里有高人在上,所以,才吸引了贾岛和像贾岛一样的有志之士前来观览和朝拜。同时,也说明了这个地方在唐代是很兴盛的,现存的碑碣足以证实。据说。在解放后,建设工人维修庙堂时,发现大梁上有自宋重修的字样,且述庙六间,石碑三通,大锺一口,大鼓一面,古柏参天,这都说明在唐代,竹峪上人院是不同一般寺院的。

如今的善兴寺,昔日的上人院,它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建筑风格和独具一格的自然风貌。其外形,它坐北向南,位于一个突起的山包上,远看,从南边延伸下来的沟壑,分列在山包的两边,之后,又汇合,继续向北而去。左边是西岭峰,右边是西沟峰,整个突起的部分犹如一个千年大龟静卧在那里,且它的北坡上有四个重叠的土坎,看上去如同龟嘴一样,所以,人们习惯上把它又称为四嘴庙。据说在寺院的南边,过去曾有一条小道,是唐僧取经时走过的,后人把它叫神仙路。而如今的大道是从寺院的北面经过的,开车前往须经寺院右临的西沟才能达到。从大道上望下看,沟是很深的,望寺院,需要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