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漫话幽默谈吐
34223000000029

第29章 文人幽默逸事(2)

实际上,对于这种逻辑的使用者已经不是一般的幽默,一般的幽默是友好的,而这种反语中包含着无情,已经没有任何调侃的意味在内。因而这已经是讽刺,或者叫进攻性很强的硬幽默。

黄永玉的广告词

中国文人有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拿作品卖钱是不光彩的。在改革开放以前,羞于讲价,到了新时期,仍然有人不了解世情,以向画家索画为荣,而不知此乃无条件剥夺画家之劳动。许多画家不好意思讲价钱,有些勇敢的就干脆来一点文字上的幽默。著名画家黄永玉是这样写的:

“一,热烈欢迎各界男女老少光临舍下订购字画。保证态度和蔼可亲,服务周到。二,价格合理,老少、城乡、洋人、土人不欺,无论题材尺寸,均能满足供应,务必令君开心而来,乘兴而返。”

这里的幽默感主要来自于幽默学上的戏仿。仿的是旧式商店贴在门口的广告语。以艺术家的身份写这样的广告语,便有某种反讽的意味。接下去是:

“书画一律现金交易……铁价无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时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放恶狗咬之,恶脸恶语相向,驱逐出境。”

这一段更为幽默,其奥妙在于摆出了利欲熏心、盛气凌人的姿态,好像是邪恶到了极点,但是由于高度夸张,达到了超现实境界,心照不宣地传达了开玩笑的意味。好处在于戏谑性和严肃性的交织。

在这样的幽默中,商业广告的实用性被幽默的艺术性压倒了。读起来就和读冷冰冰的广告不同了。

李敖的“不亦快哉”

金圣叹在《西厢记·拷红》的批注中曾经一口气写了十三个“不亦快哉”,在台湾先后有林语堂、梁实秋、李敖写了以“不亦快哉”为题的散文。李敖还不止一次地写这个题目。李敖的特点是以玩世的姿态写他的愤世之情。试举一二为例:

“得天下之蠢材而骂之,不亦快哉!”

仇家不分生死,不辨大小,不论首从,从国民党的老蒋到民进党的小政客、小瘪三,都聚而歼之,不亦快哉!

在浴盆里泡热水,不用手指而用脚趾开水龙头,不亦快哉!

逗小狗玩,它咬你一口,你按住它,也咬它一口,不亦快哉!

以快速放领袖万岁歌,以慢速放******演讲电影,笑不可抑,不亦快哉!

看****入迷,看债主入土,看丑八怪入选,看通缉犯入境,不亦快哉!

“拆穿柏杨,指其忘恩负义,且为‘丑陋的中国人’,不亦快哉!”

李敖的幽默和柏杨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不怕丑、不怕赖。故意把自己写得很不堪(看****)、很顽劣(以快速和慢速放影碟)、很无聊(和小狗咬来咬去)、很散漫(用脚趾开水龙头)。然而就是在这种无聊和顽皮中,显示了他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原则性和坚定性,以自己的极其藐视世俗的姿态而自豪。

他的幽默属于亦庄亦谐的风格,以极庄极谐的反衬为特点。

戏仿和幽默

王蒙在《黄杨树根之死》中描写一个主人公,有一段这样的话:

“幸好,谢天谢地,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治好了他从娘胎里带来的文学爱好癖病。当他把他最喜欢的《家》、《骆驼样子》连同《责族之家》、《樱桃园》……投到火焰里的时候,他觉得他确实是获得了精神的大解脱、大解放。大风起兮云飞扬,大火起兮书烧光,无牵挂兮游四方,滚你文学的蛋兮……咚咚,锵!”

这里的幽默来自何方?主要来自戏仿(或者叫戏拟)。这里最生动的句子是游戏性模仿楚辞体,特别令人联想起汉高祖做了皇帝以后归故乡时吟唱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句式来说,几乎是同样的,但是从内容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不但不相及而且错位感甚为强烈。

一个是帝王对于守卫疆土、统一国家的深沉忧虑,一个是小知识分子对于自己爱好的欲罢不能和无可奈何。一方面是庄严的诗歌,一方面是游戏的语言,甚至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骂人的话:“滚蛋”,还有戏曲锣鼓声“咚咚,锵”,更加强化了话语的游戏性。

由于这二者的错位而构成了不伦不类的怪异感,所以正是从这样的反差或者对比中产生的了幽默感。

幽格非一默

格非是先锋小说作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就相当引人注目。和一般先锋小说作家不同,他比较内向,在一批张扬甚至乖张的先锋作家中,他表现出少有的诚恳和质朴,在他的情节被瓦解得支离破碎的小说中渗透着生存哲学的沉思。只有在看足球的时候,他作为年轻人的任性和顽皮才流露出来。要调侃这样的作家是很困难的。

他的一个密友也是一个球迷。这个球迷在一次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居然从成都跑到北京,住在他家里和他一起一面过瘾地看球赛,一面神聊海侃。

格非的妻子是个非常爱整洁的女士。这位朋友形容她的卫生标准是:出了汗就得洗澡,一天至少得洗三次;地板要拖得比狗舔得还要干净,光脚踩上去,不能感到发黏。

每逢他太太快回来的时候,格非就和这位朋友拿着拖把加紧劳动,等到她一走,他们就如释重负地回到电视机前为各个球队的命运担忧。

据这位朋友说,格非的足球水平非常高,他能猜中欧美的著名教练排兵布阵的招数,指出意大利和巴西互罚点球时,意大利队教练在排兵布阵上所犯的致命错误。如果不是这个错误,就是意大利队而不是巴西队获得世界冠军了。

接下去这位朋友这样说:“这样看来,意大利队之所以没有获得世界冠军,就是因为没有按着格非的指示办事。”

这一笔真是太神了。轻而易举地用了一手导致荒谬的办法,就把读者的想象带到了一种任性、纵情自由的境界,其幽默的品位被提高了几个档次。

杂乱无章之乐

作文要有条理,这是从小学时代老师就反复要求的。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说文章可以写得杂乱无章的。但是幽默文章却能以杂乱无章取胜。以台湾诗人管管的《自题小传》为例:

“本名管运龙,中国人、山东人、胶州人、青岛人、台北人。写诗46年,喝酒47年零23天,戒烟10年至今。骂人60多年,唱大戏49年,看女人59年,吃大蒜56年零10天,好友一大堆,仇人3个半。出诗集2册、散文4本,电影演了10多部。也得过奖,也挨过骂,统统不管。至今牙齿少了4颗,有痔1门,香港脚2只。爱睡懒觉,爱说粗话,爱穿奇装异服,爱裸体,爱拉野屎,爱艺术,爱害羞,爱禅。传说我是云南白族人,又说是满洲人,很想当贵族,又怕不好玩。”

对于自传,不言而喻的共识是尽可能把自己最堂皇的事情写进去,可是管管在这里,堂皇的事情固然有之,如出版诗集之类,但是不正经的事、难登大雅之堂的事也杂七杂八地写了一大堆,不正经的文字,构成了与预期(常规)的不和谐,显得可笑;但也表现出了作者的天真、豁达。

这二者结合起来就成了幽默,关键在于自由中表现了真诚。

艾青幽默

在诗里,艾青是一个非常温情的人,可是在生活里却不同,他的日常谈吐中充满了机智和幽默。这一点和舒婷有一点相像。舒婷在诗中柔情似水,但是在生活中嘴巴极其尖刻。

不同的是,舒婷的幽默以戏谑性的调皮为主,而艾青的幽默则时时透露出讽刺。

早在1978年,中国作家协会在浩劫以后第一次恢复活动,组织代表团到鞍山和大庆去访问。艾青那时还是个“摘帽****”,只是一个普通团员。在一个关于诗歌的座谈会上,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与会者。请他发言,他说:“我这个人,是一面鼓,只要针一刺,就会‘噗’的一声‘出气’”。

他幽默的话语中很硬的进攻性,使会议的组织者颇为尴尬。

随着他境遇的改善,他的幽默就不再那么尖酸了。一个年轻的诗人问到他对******的评价,他对毛主席大大地赞扬了一番。正在一旁的夫人高瑛说,艾青打成****以后,九死一生还说毛主席的好话。

艾青说,评价一个历史伟人不应该从个人恩怨出发。他对妻子说:“高瑛啊,你这么胖,就是因为你肚子里个人的恩怨积压得太多。”

他这种幽默中虽然有批评高瑛的锋芒,但是用了幽默术中的歪曲因果的办法,带着明显的虚幻性,是以软性为主的,所以并不伤人。

莫言戏写李白

李白是个大诗人。文学史上有了李白自然有说不完的好处,但是,不管什么好事都可能变成坏事。李白纵使可以上天揽月,也逃不了一条规律的约束,这就是,一提起李白,人们的感情和趣味就不由自主地进人了同一个模式:他是天才,遭到了当时混乱腐败官僚体制的迫害,他只能求仙问道,潇洒一番,等等。赞美和景仰几乎成了所有写李白的硕士、博士论文中的基本出发点。

但是,莫言却不这样,他用戏谑的眼光来看待李白:他年轻时醉心仕途,说难听点,就是个官迷。而人一旦迷上了当官,就潇洒不起来了。想当官的人,就得摧眉折腰,就得不要脸,这个问题一点也没得商量。李白写了吹捧皇帝小老婆的诗,什么“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肉麻的奉承,想捞个官当当,可惜的是皇帝不买他的账。只赐他一个翰林供奉,闲人一个。于是他沉浸到酒乡里去了,装疯卖傻,借酒消愁,弄假成真,染上了酗酒的坏毛病,成了不折不扣的酒鬼。由此也就进入了潇洒的境界。那些伟大的诗篇也就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