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环保知识篇》(上)
34221300000018

第18章 保护“蓝色家园”(1)

石油入海流

1967年3月18日上午,灯塔值班员发现有条大船正迅速驶向暗礁,立即放出一颗信号弹报警。10分钟后,值班员见大船没有回答,便又放出一颗信号弹,还升起信号旗,旗语是:“您正处在危险之中!”然而,无动于衷的大船仍然驶向暗礁。值班员急得眼睛都发红了,举起信号枪,“呼”地一声枪响,那条大船已迫近岩礁。值班员眼看无法挽救,本能地闭上眼睛,只听到一声巨响,大船触礁了。

那艘大船正是美国1959年制造的超级油轮“托雷·坎荣”号。油轮触礁是由于船长的一意孤行造成的。在到达出事地点前10分钟,助理领航员曾提醒他,前面就要接近“七块石”了。但是船长认为可以躲过暗礁,没有改变航线,也没有理会灯塔值班员发射的三颗信号弹,结果船撞暗礁而损坏。船上的8个油槽,有6个破损泄油。当天晚上油液就扩散到8海里以外的康沃尔沿岸。由于强风与海浪的不断冲击,又引起船体破裂。到3月底,破油轮仍漂浮在海面,挡着船舶的通道。急功近利的决策者一心只想打通航道,便决定用飞机把船炸沉。4月底,油轮终于沉入海底,它所载的10多万吨原油全部溢到海中。流出的原油随风漂流,使英吉利海峡广受污染,数千只海鸟因此致死。更可悲的是,为了处理沿海漂浮的原油,海军舰队又洒了1万吨含有芳香烃的洗涤剂,于是引起了更多的海岸生物的死亡。

生物学家对这次污染影响特别严重的马温特海湾进行了多次考察,看到了一幅幅凄惨的景象:鳌、虾大批死亡,螃蟹的腿脱落了,各种软体动物陈尸海滩,海狗、海豹在海滩上死去,整个海湾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腐臭。

1970年,一艘油轮着火,原油泄漏,使南非附近的海洋变成沸腾的火海;1989年3月24日凌晨,一艘美国的载重量为21万吨的超级油轮在阿拉斯加附近的海峡触礁搁浅,1000万加仑(3785万升)原油溢出,酿成北太平洋最大的溢油灾难。后来用直升机实施激光燃烧,也未能清除溢油,反而酿成海上火灾。

油污染会恶化海产品质量。鱼在含油0.01ppm的海水中生活24小时,或在含油0.1ppm的海水中生活24小时,或在含油0.1ppm的海水中生活2~3小时,鱼肉就有石油臭味。在年运输石油5亿吨的北海海域,水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大减。1985年捕得的鲽鱼和比目鱼中,患肝癌的占40%,在捕得的其他鱼中,患溃疡病的有1/3。

油污染会降低滩涂利用价值。有一艘油轮在法国海岸触礁沉没,溢出的石油使海鸟死亡,藻类也不复存在,海滩观光旅游因而被迫停止。

1978年3月16日,美国油船“阿莫科·卡迪斯号”在法国沿海触礁,船上运往荷兰的25万吨石油几乎全部倾入海中,法国出动5000名海陆空官兵来清除油污。这次事故使法国200千米的海滩被油污覆盖。在“卡迪斯号”出事地点附近的海域里,海水中石油浓度高达1%。化学家们发现,在某些小港海底8厘米~30厘米深的泥层中,污染物的含量竟高达1%~2%。仅仅几天,人们就捡到了4500多只死海鸟。在沿岸4千米的污染水域内,整整4个月没有发现活着的浮游生物。海滨的沼泽地里覆盖了一层黑色的石油,螃蟹、多毛虫和身上沾满石油的海鸥在油液中大批大批地死去。

1989年3月,在美国阿拉斯加沿海,一艘名叫“瓦尔德斯”号的油船出事。滚滚入海的原油,使100多千米的沿海居民遭殃,当地的捕渔业濒临破产,数以万计的海鸟、海豹、海狮及其他生灵死于非命。

石油对海洋的污染何止油船事故。据估计,全世界通过各种途径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高达100万吨以上,其中战争造成的损失也是极为严重的。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数百艘油轮沉没,估计损失石油1000万吨,至今仍有石油从海底沉船的腐烂油箱中渗漏出来。在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中几乎天天都有油轮遭到袭击,大量石油污染海湾。

1983年2月,伊拉克飞机轰炸了伊朗的诺鲁兹油田,每天溢出石油二三千桶。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当局为了阻止美英军队的武力干涉,烧毁了大批油井,并将原油泄入到海湾,形成了长48千米、宽12千米的海上浮油。巨大的油烟柱及海上浮油并没能阻挡美英的空中及地面打击,却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鱼、鸟、兽等纷纷挣扎在死亡线上。

据估计,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总量约320万吨。其中工业与市政排放约120万吨;正常油运中泄漏约106万吨,其中油轮事故泄出约35万吨;海上石油开发造成泄油约6万吨;每年由降水携带进海洋的油约90万吨。

海洋石油污染的特点是排量大、污染源广而杂、危害大、治理困难。

石油污染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系统。油污染危害浮游生物,危害底栖生物,如1969年美国沿海发生燃料油泄漏事故,使海里的底泥每克含油6000千克,7年后,盐沼蟹密度下降,雌雄比例失调,幼蟹数量锐减,过冬死亡率上升。

其他许多底栖生物因生活环境改变,已难以生存。油污染危害脊椎动物,殃及哺乳、鸟类、两栖、爬行动物等。油沾污毛羽,粘堵呼吸孔道,断绝食物来源,影响生命繁衍。海洋地区的油污染就造成了200万只海鸟的死亡。油污染危害海洋植物,危及红树林的生存,使许多动物丧失良好生存环境。油污染还会造成水体质量下降。据计算,每氧化1升原油,需4亿升海水,大面积的油污染必然造成水体严重缺氧,甚至使水体恶化变质。

海洋“垃圾桶”

中国沿海的污染也日渐严重,据国家海洋局监测,1995年全国排入海洋的污水达87亿吨,无机氮、油类、和无机磷等主要污染物达147万吨,已使沿海海域遭到严重污染,海洋生态失去平衡,对鱼类等造成危害。渤海已有近一半海域被污染的阴影笼罩。专家们警告,渤海的环境污染已达临界点,如再不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十几年后这里将变成死海。到那时,即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需要200年时间,一些沉积在海底的污染物质将存在几百年,甚至更久。据专家预测,如果不加控制,到2000年中国排入海洋的污染物总量将达到1800多万吨,届时,沿海污染将更加严重。

人类对海洋的最可怕污染,莫过于化学污染,特别是放射性污染,可贻害万年以上。目前人类使用的大约10万种化学物质通过陆地和大气层,源源不断地进入海洋,是一个大污染源,特别是那些难以分解的有机氯化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苏等战胜国,都采取简单的方法,将缴获德国重达302857吨化学武器(其中有能致人于死命的芥子气、塔崩、萨林等毒气),装在被战争损坏的运输船上拖到公海上沉入海底,制造了不少海上“雷区”。沉入海底的其他常规弹药更是无计其数。战后40多年,有关国家违约秘密沉入海底的“核垃圾”,或因海损事故而沉没在海底的核动力军舰,或因遗失在海中的核武器、核材料,造成对海洋的污染更可怕。苏联解体后,前苏联违约秘密倾倒“核垃圾”的丑闻逐渐被揭露。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前苏联一直把北冰洋、巴仑支海当作核动力军舰、原子破冰船、核反应堆的放射性废料排放的秘密垃圾站。秘密被揭露后,俄罗斯当局不得不承认,有一些核潜艇和不少于12个核反应堆装置沉没在新地岛周围围的浅海水域,并还将“核垃圾”直接排入大海,在摩尔曼斯克近沿着船运繁忙的水道下就沉放有成吨的“核拉圾”。1989年4月4日前苏联最选的核潜艇“共青团”号突然在距挪威海岸约200千米的海中失事沉没海底。这艘核潜艇的反应堆中装有13千克用作动力的钚及载有多枚核弹头。1992年据俄罗斯一些科学家透露,这艘核潜艇已开始泄漏放射性元素铯137,并预测今后钚也会逐渐外泄。钚是一种具有高毒高放射性物质,其危害时间可持续2.4万年。从揭露材料看,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抛下的核反应堆和核弹头至少有59座(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