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环保知识篇》(上)
34221300000010

第10章 “发烧”的地球(2)

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可怕的。因为,海平面上升1米,海岸线就会后退100米。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都居住在沿海线60公里的范围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方面。世界上的35个大城市就有20个处在沿海和江河入海口附近,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也在其中。江河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平原大都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是人类的“大粮仓”。这些地区如果被淹没,无异于给人类当头一棒。联合国气象组织一项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平均将上升30~50厘米,世界各地海岸线的70%,美国海岸线的90%将被海水淹没。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1米,届时,地球上沿海的一些地区将淹没在海水中:尼罗河三角洲有1/5的可耕地将成为一片汪洋;一些沿海城市将不复存在,数以千万计的人将被迫逃离家园,沦为环境难民。世界上一些地质学家也预言:在今后的200年中,海平面将上升6米多。假若海平面上升2米以上,人类苦心经营几百年的沿海名城如伦敦、纽约、威尼斯、东京、曼谷、彼得堡、新加坡、雅加达、达卡、亚历山大里亚、里约热内卢、上海、天津、台北、香港等将从地球上消失,由2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岛国——马尔代夫将长眠海中,200多万居民将葬身大海。沿海富饶的鱼米之乡,当然也逃不脱被淹没的厄运。

有些沿海地区虽然海拔较高,不会因海平面上升而淹没,但海平面上升后,这些地区的海滩和海岸也将受到无情的冲刷。一些沿海地区即是没有被海直接淹没或冲刷,但由于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上升,海水倒灌,将会导致土壤盐渍化,使土质下降,甚至不得不荒弃。中国所有沿海地带都会受到影响,除海水直接淹没或冲剧处,盐渍化土地范围将大面积扩大。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母,沿海富饶地区被淹没,地球陆地进一步缩小,众多的人类何处安附?!

如果海平面真象科学家预言的那样上升,届时直接受海水淹没之害的生态难民将愈3亿之众。

美国气象学家汤普森的预测则更可怕。他说:假如按目前情况恶化下去,到2200年,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高出10℃,到2400年,南北两极大冰块将消失,海洋水平线将猛升76米。地球大片土地将被淹没,只留下少数高山地区,人口将消失90%以上,地球又回到原始时代。

本来正常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进入20世纪以来,气候的异常变化却有增无减地频频发生,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越来越不利,而且还是疯狂“屠杀”人类的“刽子手”比两次世界大战中屠杀的人类要多,真是令人毛骨耸然!被人们称之为“超级氢弹”的飓风,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1991年4月29日一夜之间就“屠杀”

近13万孟加拉国人,肆虐之处80%的房屋被摧毁。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当时也才屠杀11.9万人。这场特大风灾、洪灾发生之前,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在他的关于全球变暖的报告中就预言:飓风和特大洪水将使孟加拉国的1/3地区受灾,结果被应验了。同年台风和暴雨又“屠杀”了巴基斯坦人20多万。据联合国救灾协调专员办事处发表的报告称,全球每年发生的大自然灾害平均有444起,其中208起是飓风造成的。飓风“屠杀”人类的数量还在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着。

1988年,美国遭到百年不最大一次旱灾,使37个洲的1900个县受灾,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玉米和其它主要农作物大减产,数以万计的牲畜死亡。专家认为,这场旱灾是“温室效应”的一种初期表现。同时预言:由于“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暖,将造成美国盛产小麦的中部大平原有可能变成半干旱区或沙漠。美国粮食出口占世界粮食市场出口量的50%以上,如果他的粮食主产区变成半干旱区或沙漠,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1996年和1998夏季,我国南北河流均发生了比往常严重得多的洪涝灾害,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发生的特大火灾,为世界150年来最大的水灾,这两年,全国洪涝损失达数千亿元。

由于地球变暖不仅使世界60%人口的主食——水稻生产受到干旱的威胁,而且还会使农作物生活季节延长,许多害虫在一年中要多繁殖1~3代,最终成指数增加,加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后,农作物鲜叶中的营养含量降低,害虫要蚕食更多的叶片才能饱腹,因而危害性更大。这将给农业植保工作带来新的困难,使农作物产量损失更加惨重。据美、英等18个国家的农业科学家用三种不同电脑膜型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到2060年,世界粮食产量约下降1%~7%,而减产最多的将在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部门协调负责人彼得·厄谢尔1994年又警告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大规模饥荒,在半干旱的亚热带和地中海大片肥沃土地可能变成寸草不生的风沙侵蚀地区。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也将使木材产量下降。气候带的移动,会导至杉木衰亡;生长带退缩到海拔较高的地区,松木也难适应气候变暖的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还使北极的森林虫害泛滥。由于气温上升,使这一地区的云杉害虫齿小蠢大量繁殖,目前已有5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这种害虫的侵袭。

仅1996年就毁坏树木约3000万株。

自然灾害增多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成倍增加。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的一份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的不仅仅是超级风暴、洪水和干旱,最大的灾难也许是疾病。21世纪人类有遭新老传染病围攻的危险。

由于天气异常炎热,近年疟疾四处横行,与之类似的是气候混乱可能使诸如黄热病、脑膜炎和霍乱之类的古老瘟疫死灰复燃,同时又加快了埃博拉疾之类新出现的疾病的传播。1991年霍乱在拉美流行传染50万人,造成至少有5000人丧生1994年,鼠疫在印度爆发,造成损失达20亿美元。1995年登革热病又在美洲卷土重来,感染了14万人,其中4000人死亡。

据有关专家考证,在温度较高的时期,昆虫活动范围的放大速度远远大于植物的扩展速度。

传播登革热病和黄热病伊蚊的生活规律的改变,便充分说明了与气候有关的某些疾病的传播特征。由于温度的限制,过去伊蚊的生活区一直在海拔1000米以下,但近年来专家们却在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海拔1350~2200米的高度也发现了这种蚊子。有关资料表明,在非洲中部,传播疟疾的昆虫生存的海拔高度也提高了。专家们认为,气候决定疾病的传播,而具体天气则决定疾病的暴发,因而将导致疟疾又可能在全球肆虐。

由于全球变暖、环境污染、饮水和卫生条件恶化等等原因,近20年来,新出现的传染病达30多种,全世界在1995年内,就在1730多万人被种种传染病夺去了生命。

由于“温室效应”作用的增强,加速了地球的冷暖变化,打乱了生物原已适应了生存环境条件,将导致生物灭绝。过去1.8万年以来,地球气球变化平均还没有超过2℃,而现在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到2030年地球平均气温就将增加2℃,而“温室效应”加剧的温差变化在100年内竟如此明显,这结于某些生物来说是过于短暂和急速了,它们来不及适应变化的环境而无法生存,从而加速了物种的灭绝。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远不如动物和植物强,历史上曾出现过某些地区性气候变化,就曾使这些地区的人类文化完全灭绝。尽管人类可运用自己拥有的先进科学技术创造恶劣的生存环境条件,但毕竟是对自己生存发展的一大威胁。

“功臣”变“罪人”

本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是多余的,甚至还可以说是地球发育中的一大“功臣”。因为二氧化碳形成的温室效应本身是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假如大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地球就无法保持一种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就是适应了这种亿万年无太大变化的气温才能不断地实现各自的演化进程的。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却大大地增加了,大气结构和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温室效应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了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二氧化碳就会从地球生命的“功臣”变成“罪人”。让我们看一看金星的情况,就不难发现二氧化碳大量存在的可怕之处了。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这种气体无处不在,一切燃烧和呼吸过程都需要或产生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