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化学知识篇》(下)
34220900000006

第6章 日常生活的化学(6)

一箱箱包装好的柑桔、苹果,以及各种新鲜水果蔬菜,不需要拆开包装箱,就能消毒处理,并且能保鲜一年左右,这就是辐射保鲜的好处。

我国最大的辐射保鲜包装基地,于1986年在上海竣工投产。这个基地能够把成箱成批的新鲜蔬菜、水果,进行辐照保鲜。它也可以用于医疗器械消毒,各种商品的防霉杀虫等。辐照消毒,不需要药液、器具,只要揿动控制器上的按钮,把一箱箱水果蔬菜送入钴源室的通道上,经过辐射处理,就能保存一年多的时间。

辐射消毒的奥秘,全在于放射性同位素钴-60。因为它会放射出一种伽玛射线,这种射线有穿透墙壁的本领,一般的包装容器,不管是木箱还是塑料纸盒,都阻挡不了它。而躲藏在水果、蔬菜里的微生物、害虫、细菌受到射线的照射后,生理功能紊乱,以致不能生长发育,直到死亡。

辐射食品时,让钴-60只放射出低能量的伽玛射线,不会把食品变成有放射性的东西。同时,在辐照时,食品根本碰不到钴-60的放射性物质,所以也不会带有放射性的残留物。

五光十色的焰火

你知道五彩缤纷的焰火是怎么产生的?这要从“本生灯”的焰色试验说起。

某些金属盐具有独特的火焰,就是19世纪德国著名化学家本生首先发现的。他在1954年制造了一盏煤气灯,后来被人们称作“本生灯”。有一次,他偶然把食盐撒在煤气灯的火焰上,突然,爆裂出亮黄色火焰。这种奇特现象,使他想到:“是不是每种物质都有固定的焰色呢?”于是,他做了一系列的焰色试验。用白金丝沾上各种金属盐,分别在本生灯上灼烧,他发现钾盐是淡紫色的,钠盐是桔黄色的,钙盐是砖红色的,锶盐是洋红色的,钡盐是黄绿色的……。

正是这些金属盐在燃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才使“金光闪闪”、“空中乐”等等名目繁多的烟火,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绚丽景象,为节日增添欢乐。当你看到焰火呈现红光时,就会想到这是碳酸锶或者是氯化钡的作用;蓝光是某些铜的化合物在燃烧。五彩缤纷的焰火,就是用各种金属盐制成的。

化学与人体健康

生命的窗口

每个正常人的头上大约有几万根头发,然而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年龄,头发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头发一般来说是黑色的,但在世界上,除了黑头发外,还有红头发、红棕头发、金黄头发等。头发为什么有各种颜色?头发除了调节体温、保护大脑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用处呢?

美国旧金山市曾发生过一件奇特的事情:有两位姑娘,原来有一头漂亮的金发,慢慢地头发却变成了罕见的绿色,盘根究底,原来她们是受到了严重的铜污染。

造成头发颜色不同的原因是头发中所含金属元素不同的缘故。

例如,黑头发中含有等量的铜、铁和黑色素;红棕色头发中含有铜和钴;红褐色头发中含有铜;灰白色头发则含有过量的镍;金发含有钛。

化学家称头发为“生命的窗口”,因为测定一根头发可以获得许多信息,可谓“测一发而知全身”。头发中包含有20多种元素,有些元素在头发中的含量比血清中的含量高出10多倍以上。测定头发中的元素含量,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例如,精神病患者的头发中铅和铁的含量偏高,镉和锰含量偏低,锰含量的不足常常是精神病患者最典型的特点之一。测定头发中铬的含量可以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和血管病,测定头发中镉和铅的含量可以诊断是否患高血压;通过对儿童头发中14种微量元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该儿童智商的高低等。

此外,考古学家、法医、医生以及环境学专家都借助头发来进行考古、破案、诊断疾病及环境生态研究。例如,考古学家通过对长沙马王堆女尸头发的分析,准确地判断出了她的血型;法医通过罪犯遣留在现场的头发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罪犯的性别、血型、大致年龄,从而大大加快破案速度;上海古尸研究课题组研究新疆罗布泊女尸头发中所含的元素及其数量,获得了古代人体代谢与环境变化的资料。

气味信息

据一篇报告文学记述:几年前,北京某监狱的一名重要在押犯越墙逃跑钻进了崇山峻岭。看守人员立即带上警犬追踪搜山,只见警犬闻过逃犯的鞋袜衣服之后,把鼻子贴近地面,沿着崎岖的山路追击,终于在一座石崖的狭缝中发现了他……类似这样警犬帮助公安人员追捕和侦破工作的例子是很多的。

人们一定会问,警犬为什么会有这般奇特的本领,它的鼻子为什么比人还灵?

原来,人和动物的嗅觉器官都有对气味的感觉能力,当受到花卉的、麝香的、辛辣的、似醚的、樟脑的、腐烂的气味刺激时,它就会传送一个信号到大脑中。据计算,只要8个分子就可以驱动人的嗅觉细胞信号,40个分子就可使大脑产生辨别气味的本领。

在狗的鼻子中,管理嗅觉的细胞比人多17倍。它对某些物质的感觉灵敏度比人高100—1000倍。所以,许多物质的气味,人闻不到的,狗能闻到,这是其一。其二,在人的呼吸和手脚汗腺的排出物中,主要臭气物质是丁酸。据测试,人通过鞋底至少有2×1011分子储留在每一个脚印中,它比人所能感觉的极限低100倍,而狗则可闻到丁酸的气味,跟踪追击。当然,不同的人,丁酸气味又有所异,正像指纹那样,两个人不可能完全一样。而狗,特别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警犬,能相当有效地分辨出来。

夏天,当你身上有汗的时候,特别爱招蚊子,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在人的汗水中有乳酸和赖氨酸。这两种化合物是最惹蚊子的,它们是诱蚊剂。

大家知道,蚂蚁虽小,但有高度的组织性。它们身上有尾迹素,当探路的蚂蚁找到食物时,它们的尾部就会发出尾迹素,随后的蚂蚁闻到后,就会一一往回传达,于是就会倾巢出动,你拉我推地把食物运回去。

过目不忘之谜

古今中外,都有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的人。例如苏联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洛夫,1986年参加英语考试前突击记单词,5分钟便记下了300个。目前,他熟记的棋谱有近万个,他所记的1000多人的地址和400多位朋友的电话号码,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尽管他不懂外语,但他可以一字不差地“复述”任何外国人连续3分钟的讲话。

记忆,这种奇异的生命现象,吸引了许多人去进行探索和研究。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对记忆现象就有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记忆比拟为“仿佛火在蜡上烧成的景象那样……”但是,脑子里什么东西起了“蜡”的作用?外界景象又是怎样“烧”进去的呢?却一直是个谜。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逐渐了解到,记忆与大脑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密不可分。

脑专家把整个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记忆获得阶段、贮存和巩固阶段、保持阶段、再现阶段。而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又可分为瞬时记忆(少于1秒钟)、短时记忆(几秒钟到几分钟)、长时记忆(几小时到数年或更长)。

科学家们发现,人的记忆力与大脑细胞的数目有关。爱因斯坦逝世后,神经组织学家为这位天才学家的大脑做了切片,发现这个记忆力超群的大脑的脑细胞数目远远超过一般人脑的数目。科学家们还发现,人的记忆力不仅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后天的勤奋有关。小孩的脑细胞数目比成年人多,这是因为有些脑细胞后天得不到一定次数的记忆锻炼而自行死亡的缘故。因此,大脑细胞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

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外界信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向大脑中传输的时候,大脑细胞中的突触所产生的电脉冲和神经递质沿着一定的神经通道传导。因为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和核酸以及神经递质等是由碳、氢、氮等元素组成的,这些碳—氢、碳—氮乃至碳—碳链是可以旋转的,因此,在信息流的作用下,这些化合物的原子位置和化合物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随着信息的传导便会在神经通道上作为一种化学印迹显现出来。如果这种印迹达不到一定的强度——一次刺激的信号太弱,或反复刺激太少,则这些印迹会随之消失,这样,瞬间记忆也就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反之,如果一次刺激强度很大(如平常说的“那次印象特别深刻”),或反复记忆(如背英语单词),成为很强的化学结构印迹,则每当有关信息通过这个通道时,便可使这种结构印迹所“记述”的情景重现出来。平时人们常说,“……让我想想,……啊,想起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发现,大脑细胞的记忆行为,离不开核酸、蛋白质、乙酰胆碱等化学物质。有人用放射菌素来阻止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结果,随即出现了记忆障碍和神经系统普遍功能紊乱。乙酰胆碱是大脑中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它可以被乙酸胆碱酶水解而失效。有人给受过系统训练的大鼠注射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酶的毒扁豆碱,使乙酰胆碱的水解反应削弱,从而明显地增强了大鼠对训练行为的保持能力。实验还证明,给药时间相隔愈短,加强记忆的作用就愈强。反之亦然。19世纪初,有人用乙酰胆碱酶的激活剂——东莨菪碱,作产妇麻醉剂后,发现病人服药后,丧失了对手术过程的记忆。后来研究表明,东莨菪碱能干扰人和动物对获得信息的贮存能力。专家们发现,大脑中的乙酰胆碱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纹体等部位。而大脑的这些部位恰好就是学习记忆的高级神经中枢所在地。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人脑垂体腺分泌的加压素和记忆有密切关系。他们曾对一组50~65岁的男人进行过试验,连续3天喷了3剂加压素,结果,试验对象的记忆和学习能力都明显地得到改善。这证明:加压素至少能提高短时记忆。

不久前,美国图兰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发现,人脑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黑素细胞激素,不仅能促进人的记忆,而且还能增强注意力。据试验,接受这些化学物质的学生,在一系列工作中,比起对照组的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能较好地记住在他们面前闪过的几何图形。而对于原来智力迟钝的患者,经注射这种药物后,效果尤为明显。为了反映这些化合物奇妙特点,有人送给它们一个非常动听的名字,叫做“天才药”。学者们相信,不同人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别,可能就是由遗传上“天才药”的多少决定的。一位记忆力强且不易分心的人,也许就是天然产生较多的“天才药”的幸运者。

化学与爱情

对于相爱的青年男女,人们常用“如胶似漆”、“心心相印”、“难分难离”、“一日三秋”、“堕入情网”等词句来形容他们炽热的爱情。这些话虽然简单明了,也比较合乎实际,可是在科学上,这些话并没有说出爱情的实质。

那么,在科学上对爱情的正确说法是什么呢?正确的说法是:

“男青年的丘脑下部分泌出具有爱恋作用的化学物质,使他的神经活动突然激发,产生对恋人的亲近、甜蜜、追求、不可弃离的神经活动;女青年也作出相应的化学变化和神经活动。从而双方都有一种相见恨晚和难舍难分之感。”用这样罗嗦的话来形容互相钟爱的男女,未免缺乏诗情画意,但是,这种形式的大脑化学作用,的的确确是人们在恋爱时节的实质。

这个秘密是怎样被发现的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医学心理学家乔恩·马奈,对一些早在童年时就被切除脑下垂体的病人进行了15年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发现他(她)们在体格上同正常人没有多少差别,然而在爱情上却是麻木的,完全没有“爱情”的感受,不会持久地对异性产生追恋,永远不会真正堕入情网。

马奈指出,正常的男女在热恋时,在适合于他(她)们表达爱情的场合,脑垂体下部会分泌出多种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和安眠酮等。这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神经系统,就会使人进入爱情的妙境。

马奈认为,脑下垂体被切除的人,因为缺少这些爱情物质的分泌,以及传输这种信息的神经系统的通道在这个部位发生了故障,因此,他(她)们的感情便发生了难以补救的困难。

马奈对化学与爱情问题继续深入研究后指出,有些青年男女,本该进入“恋爱季节”了,但他们对异性朋友却冷若冰霜,好像从来就不知道人生还有爱情这件事。这种情况表明,他们脑下垂体对爱情物质的分泌和传输一定出了毛病。这时,如果他们上医院去请教医生,医生就会建议他服用安眠酮。开这种药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它是人脑的化学物质,外界补充容易吸收,没有副作用;二是人工合成这种药比较容易,售价便宜;三是它能很好地激起人的爱情感,被一些人称为“没有爱情的人的海洛因”。

怎样使大脑更聪明

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赫克尔说,‘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续者和原作者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

自古以来,聪慧过人者不胜枚举。在我国也有不少神童。例如速算研究所所长史丰收,1971年曾考核他对任意10位数的开立方,题目写在黑板上,他接过粉笔,随即写出了得数,比在一旁用计算机演算的人还快。他当时还在陕西老家上中学,不久被选入北京大学学习。现在,他的速算技术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

中国科技大学自1977年开始招考录取少年班,至1987年共有306名少年大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忆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令人吃惊。14岁的王凯宁在科大数学月刊上发表了具有独到见解的论文;15岁的黄小澜不仅物理成绩突出,而且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一次全国性英语比赛中,名列前茅;15岁的冯珑珑,考取了天体物理研究生;16岁的于政在“中美联合招收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试中,获全国第二名,并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神童、天才,不仅是做父母的骄傲,而且也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天下父母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一些呢?

人的智慧、聪明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善于速算,有的善于创造,有的善于运筹,有的长于综合……然而,人的所有智慧才能集中到一点,都是由人的大脑表现出来的。因此,人的智力差别,归根到底乃是大脑功能的差别。前面说过,大脑的化学物质绝大部分是先天生就的,但也有后天形成的。所以,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人脑进化的历史来看,人脑的聪明才智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