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化学知识篇》(下)
34220900000002

第2章 日常生活的化学(2)

不容怀疑的是,环境已向人类发出警告:地球的遮阳伞已遭破坏,人类的健康正受到威胁,这是客观事实。人类必须尽快查清究竟有哪些“杀手”在吞食臭氧,以便研究对策,清除祸根。

与天然宝石媲美

宝石,它质地纯净,光灿灿,亮晶晶,性能优异,价值连城。过去几乎只属贵人、富人所有,而今它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雷达表里,在戒指、耳坠、胸花上,都闪烁着它们的光芒。

宝石之所以珍贵,一是因为它奇——硬度极高、耐磨性极好、光洁晶莹、不怕腐蚀。把它镶嵌在金项链、金戒指等装饰品上面,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使人显得格外高贵、华丽。此外,它是支座、轴承、轴垫的最好材料,广泛用在钟表、精密天平、高档测量仪器、立体声收录机等许多方面。二是因为它稀——天然宝石相当稀少,而且分布不均。例如:红宝石和蓝宝石主要产在缅甸、泰国和澳大利亚,金刚石则主要产在刚果。现在,全世界的天然宝石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于是,促使化学家们向合成宝石进军。

最初探索用人工方法合成宝石的是法国的化学家。1837年,高丁用硫化钾和氧化铝在高温下得到一些很细的透明晶体。1848年,耶贝尔曼用氧化铝和氧化铬一起熔化,首次制得了红宝石。

1885年,傅列米来到瑞士日内瓦,同乌泽一道,将天然的红宝石碎屑用氢氧焰熔化后,加入少量铬酸钾,得到一种深红色的宝石,他们取名为“日内瓦宝石”。后来,科学家们把这种方法称“焰熔术”。

1900年,法国著名化学家维纳尔,在傅列米的基础上作了改进,不用天然的红宝石碎屑,而用纯净的氧化铝,结果培育出了红宝石大晶体。从此,合成宝石便开始进入工业生产。他的方法流传至今,因而,维纳尔是合成宝石的奠基人。

现在,在所有的合成宝石中,主要有三大类:刚玉系宝石、尖晶石系宝石和金红石系宝石。上面所说的日内瓦红宝石就是刚玉系宝石中的一种。因为刚玉系宝石主要是由氧化铝制造的,天然的氧化铝在矿物学上叫刚玉,故此而得名。刚玉系宝石的颜色最丰富、最鲜艳,因而也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但是,并不是把天然的氧化铝放入由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的熔炉中就能得到红宝石。因为天然的氧化铝有许多种变体,在每一种变体中,原子的排列次序是不同的。因而他们的性质也有差别。现已查明,只有一种变体,其原子排列最紧密,才是真正的红宝石,其余各种变体同它都是貌合神离。化学家们把这种变体命名为a(阿鲁华)变体。因此,用天然的氧化铝作合成红宝石原料时,一定要经过加热处理。有趣的是,当加热到1240℃时,氧化铝中的各种变体都会转变成a型。因而,这一温度又叫氧化铝“统一点”或叫“临界点”。用这种经过加热处理的氧化铝粉末,从顶部均匀地落在焰熔炉中,一般经过2.5~3小时,就可生长出一个20~30克重的梨形宝石。

这样得到的宝石是白色的,故名为白宝石。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如云似霞的彩色宝石?这倒不太难。只要在氧化铝中加入着色剂就成了。例如:加入氧化铬时,就是红色宝石;加入氧化钴时,则是绿宝石;而当加入氧化铁时,便是蓝宝石;在每一种颜色的宝石中,因加入该种着色剂的数量不同又有深浅的变化。例如,在红色的宝石中,随着着色剂氧化铬由少到多的变化,则依次可得到橙红、桃红、紫红、鸡血红和深红的宝石。同样的道理,亦可得到金黄、米黄、草绿、墨绿、海蓝、玫瑰紫等等五彩缤纷的各式宝石。更奇妙的是,在氧化铝中若只加入氧化钒时,得到的却是变色宝石,即在太阳光下显蓝紫色,在灯光下却是红紫色。

塑料用处越来越广

自从1933年,英国帝国公司制成聚乙烯以来,塑料发展的速度相当惊人。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在年产量在1万吨之多,在体积方面已超过钢铁。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下面仅举几例:

一、蓑笠变蝉衣。古人是用蓑衣和斗笠来挡雨的,可是现在,使用塑料雨衣的人相当普遍。有的塑料雨衣,薄如蝉衣,一件还不到一两重,叠起来就像一块手帕,多方便!

二、优木可代替。在纺织厂里,每分钟转速达几千次的纬纱管,过去都是用优质木材制造的,因为经不起高速摩擦和撞击,一只管子几天就报废了。我国每年要消耗纬纱管两亿多只,至少要消耗12万立方米上等木材。如今,可用聚乙烯和聚碳酸酯的“合金”塑料来代替。仅北京京棉一厂,每年就节省优质木材780立方米,节电15000多度。如全国各纺织厂都采用,则每年可节省木材60000多立方米、节铜360多吨、节电118万度,节约资金1亿多元。

三、重车变“轻骑”。50年代以前的小汽车讲究派头,做得又大又重。日本的汽车制造商最先预见到降低汽车油耗的重要性,他们在60年代就注意缩小汽车的尺寸,尽量采用塑料代替金属部件。

现在,日本的新型汽车平均每辆使用塑料180公斤,从而减轻车重30%~40%,同量的汽油可多跑1/4的路程,因而成为汽车出口大国。就连汽车发源地——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四、银鹰展新翅。现在飞机的燃料费约占航空总成本的60%以上。1982年美国波音公司同日本、意大利共同研制的波音767型、757型等大型客机(350多个座位),还有美国波音公司1988年2月1日首航成功的环球客机(绕地球一圈仅需34个小时),各种塑料用量占全机的40%~50%,节油25%,被誉为“新世纪的银鹰”。

五、替人查站岗。在日本的有些公路上,不定时地放有塑料警察。它们形态逼真,有的站在路旁,有的半显半隐地呆在树下,汽车司机一看见它们只好放慢车速。事后虽然知道是“上当”了,但因它们真假难分,只好如此,以免开快车被罚。

六、节能一大笔。1980年,美国塑料协会曾对10种用塑料代替部分金属制造的产品,如电扇、电冰箱、汽车等,进行节能测算。结果表明:用250万吨塑料代替金属、木材、玻璃、纸板等,累计节能577兆BTV(热量单位),相当于纽约州和新泽西洲一年的全部供电量。这些能量可供波音747型飞机绕地球飞行20000次,或可供600万辆汽车平均每辆行驶27000公里。这些能量相当于1亿桶原油。

蛋白质会让人中毒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体,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人的血液、肌肉、内脏,甚至皮肤、指甲、头发,都含有蛋白质。人体必须每天摄取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全身的细胞才能正常活动,假如缺少蛋白质,就会体弱多病,容易衰老,甚至影响寿命。

在人类的食物中,像豆制品、瘦猪肉、鸡蛋、鱼、虾等,都含有比较多的蛋白质,是很好的营养食品。但并不是吃蛋白质越多越好。尤其是一些病人,多吃含高蛋白的甲鱼、海参、老母鸡等,反而不利恢复健康。

1945年6月,一部分原来关在希特勒集中营里的人自由了,受到盛宴款待。他们在忍受了长时间的饥饿以后,看到丰盛的酒菜,就狂饮大吃起来。结果,不少人断送了生命。经过专家研究,发现是由于多吃高蛋白食物,引起“蛋白中毒”的缘故。

原来,人们吃了大量的高蛋白食物后,要靠人体里的胃蛋白酶等消化酶的帮助,才能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送到身体的各部分去,构成新组织蛋白质;老组织蛋白质“自动让位”,分解成氨基酸。不管哪种氨基酸,又都会分解出一些有毒的氨来,健康人的肝脏有分解有毒氨的功能,所以不会中毒。但是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人,或患有肝病、肾病和尿道疾病的人,吃了大量的高蛋白食物,使血液中的氨特别多,大大超过了肝脏的解毒能力,就会出现中毒症状。如果氨随着血液进入脑组织,会使脑组织缺乏能量,造成全身代谢停止,轻则使人昏迷,重的造成死亡。

蛋白质和糖、脂肪不一样。脂肪和糖在人体里多了可以贮存起来,以后慢慢地供人体使用。

蛋白质却不能,多余的蛋白质总是设法变成氨基酸,再变成有毒物质,反而有害身体。

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物质的脂肪

人们吃的动物油,植物油,统称油脂。油不溶于水,液体的叫“油”,凝固的油称作“脂”。

油和脂,在化学上都是由甘油同脂肪酸反应后生成的,所以又叫甘油酯。人吃了油脂(甘油酯)以后,进入人体的脂肪分子在相应的酶作用下,与三个水分子进行反应,会生成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分子。它们各自又进一步反应,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的物质。

人体摄入的脂肪在满足能量需要以后,如果略有积余,就会把它存贮起来,供以后使用。有趣的是,在冬天,人吃的食物往往比夏天多。因为食物进入人体后,除了消耗一部分外,另一部分就转变成人体自身的物质,其中大多数转变为脂肪。人为了御寒,就必须分解一部分脂肪产生热量。科学家作了计算,1克脂肪在人体里完全氧化分解时,能够释放出38.9千焦能量,比糖类、蛋白质所释放的能量高一倍。

多吃含脂肪的食物,不容易饥饿,而且剩余的一部分脂肪藏在身体皮下,可使肌肤柔美。但是,体内脂肪过多,会使身体臃肿,甚至引起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一般说来,中年以上的人,要少吃脂肪,避免胆固醇增高。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多吃脂肪,如奶油、蛋黄等。

呼吸的化学过程

人体每分钟呼吸18次左右,大约需要吸进200毫升氧气,同时排出280毫升二氧化碳。这个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活动,有着一系列的化学作用。人的生存,要靠能量维持,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蛋白质、糖、脂肪等经氧化反应产生的。氧化反应的结果,消耗了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呼吸,实际上就是吸入人体进行氧化反应所需要的氧气,呼出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

当你扩张胸部的时候,外界空气中的分子顺着呼吸道进入肺内。在肺里,新进来的空气分子同原来留在肺泡内的气体,互相“交班换岗”。接着,肺泡内的气体分子,又与血液内的气体进行“交班换岗”,使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肺泡同来自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接班”活动,称作肺呼吸或外呼吸。

血液内的氧气,由血红蛋白中的铁原子充当“运输工”,依靠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进行血液与各个组织器官之间的气体交换,促使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排入血液。这种体内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组织呼吸或内呼吸。

通过呼吸动作,氧气从肺泡到血液,再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经过血液、肺泡,由呼吸道排出体外。这就是呼吸的化学过程。

铁朊对人体的作用

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遇到铁,就会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铁生锈。人体里也有氧和水,为什么身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

铁在人体内含量极微,作用很大。一个成年人体内约含铁3克,相当于一枚小钉子的重量。

它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主要成分,一直被紧箍在血红蛋白里,使红血球细胞可以把氧从人的肺部带到身体其他各个部位去。人体内的铁原子受到血红蛋白的保护,会与氧发生反应而生锈。

但是,当人体里的红血球细胞死亡后,铁原子失去了保护,也有生锈机会。幸好在人体里有一种抗锈蚀的蛋白质——铁朊。它们成束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只只空心的蛋白球,犹如一个仓库,里面贮存着四五十个铁原子,不让这些铁原子与氧在一起。等到需要铁原子的时候,才让它出来,同其他成分一起,重新组成新的红血球细胞。

铁朊蛋白在人体里的“防锈”作用很重要。一旦铁朊有了故障。肾脏有可能被铁锈阻塞,危及生命安全。科学家正在研究“防锈”蛋白——铁朊,如果研究成功,就能帮助解决海水中的钢材腐蚀问题。

胃中的化学作用

胃有很强的消化功能,靠的是胃内的盐酸、胃蛋白酶和粘液。盐酸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食物进入胃里,盐酸就会把食物中的细菌杀死。胃里的盐酸浓度较高,足足可以把金属锌溶化掉。胃蛋白酶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粘液能把食物包裹起来,既起到润滑作用,又能保护胃粘膜,使它不受食物引起的机械损伤。胃里的盐酸、胃蛋白酶和粘液联合起来,几乎可以消化一切食物。

既然胃的消化能力这么强,为什么不能消化掉自己?这个问题在100多年前就提出了,一直没有得出完满的答案。有的科学家认为:胃所以不能消化自己,是因为胃粘膜或胃液内存在一种特别物质,则抵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科学家研究认为:首先,胃壁在分泌盐酸以后,盐酸由于受到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的阻挡,它不会倒流,也就不会腐蚀胃壁。万一上皮细胞遭到破坏,粘膜会分泌粘液,对盐酸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也能防止粘附在胃粘膜表面的酸进入内部。胃粘膜还有“丢卒保车”的本领,它让上皮细胞不停地进行代谢更新,阻止胃蛋白酶吸附在粘膜上,达到保护胃壁的目的。另外,粘液中的糖蛋白质,有的含糖量很多,分子量很大,它们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

其次,人有胃粘膜细胞,每分钟大约要脱落50万个,三天之内可以全部更新,这样强的再生能力,使消化液对胃壁造成的暂时损伤得以弥补。

所以,在正常的条件下,胃不能自己消化自己。如果胃内产生的胃酸过多,或者空腹吃药,损伤胃壁,胃开始消化自己,就会出现胃溃疡等疾病。

人疲倦的化学原理

人为什么会疲倦?心理作用是产生疲倦的原因之一。激烈运动以后,情绪松驰下来,疲倦的感觉会立即出现。但是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疲倦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密切关系。

人体里的细胞为了完成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递等任务,需要高能量的化合物,如三磷酸腺甙(ATP)。这种高能量化合物的水解,是一种大量放热的反应。而在运动时,肌肉纤维收缩,加速细胞里的吸热反应。如果人体肌肉里所储存的ATP很快消耗掉,又来不及补充,人就感到疲倦。

再说,在激烈的运动时,血液对肌肉所需要地氧气会供应不足,那么,肌肉细胞就必须调动葡萄糖的分解来产生能量。可是,葡萄糖分解的同时会形成乳酸,而乳酸会妨碍肌肉的运动,引起肌肉的疲劳。乳酸的积累会造成轻度的酸中毒,引起恶心、头痛等,增加疲倦的感觉。

肝脏对保持体力有重要作用。当人体内葡萄分解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肝脏里糖原发生分解,释放出葡萄糖,使血液保持一定的含糖量。同时,肝脏里一部分乳酸被氧化,产生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其余的转化为糖原。所以,在紧张运动后作深呼吸,增加供氧,促使乳酸氧化,可以减少疲倦。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铁、锌、铜、硒、锰和钼等,人体需要量虽然极少,但它们是保证身体健康不可缺的,过多过少都会影响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