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缪斯情结
34213700000050

第50章 激情·哲思·境界

邓拓散文琐议

谈邓拓散文,很容易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杂文,那在“****”劫难中曾给作者带来杀身之祸的被誉为“智慧的花朵”、独树文坛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散文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学体裁,到现代逐渐分化,记事、抒情、议论的各种手法在写作运用中各有侧重,产生和分化出报告文学、杂文、抒情散文等不同品种。今天,一些文学史家们的分法基本趋于上述的明细和确定。我们谈邓拓散文时把作者那些博雅深沉、睿智明快的杂文割爱,主要因为邓拓的杂文作为作者特有的文体引起的反响似乎不必劳笔者费舌,且笔者曾有专文论及。

邓拓是一位新闻工作者,长期主持报纸工作。生活的特殊经历,练就了他那支“倚马可待”的笔。他的散文写作始于中学时代,而现在留存下来的则始于参加革命斗争时期的作品。邓拓革命战争年代长期战斗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充满着血火烽烟的办报工作,许多可歌可泣的素材纳于笔端,除了给当时他领导的《晋察冀日报》写社论、时评、新闻等外,他写有一些纪事怀人的散文,这些文章,闪烁着战士的斗争激情和文学家的深沉历史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风貌。

1942年,邓拓以肖斯笔名发表了长篇纪事散文《晋察冀舵师聂荣臻》。文章记叙了聂将军的生平事迹,从一个革命家的斗争经历反映晋察冀作为中国革命斗争一角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而这又是以一组人物活动的生动特写镜头来表现。

聂荣臻,这位统帅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将军,为开创晋察冀边区立下了功勋,他受命于民族危难之际,以特有的才干和谋略开创了局面。他转辗征战的战斗业绩,他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之功,使他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的舵师。作品既写聂将军雄才大略、指挥若定的大将雄风,也写他关心兵士爱护同志的细腻感情,他听到白求恩牺牲时悲痛情节,他救护收留日本孤女的场面,充满着革命的人情味。历史的场面同人物的情感交融,散文既有历史气氛的渲染,又有人生情感的洋溢。

作为一篇写人物描绘事件的散文,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跃于纸面。我以为它的价值更在于对早期报告文学写我将领生活和推动一个艺术品种的勃兴的贡献。纪事写人的散文发展,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对于它们间的区分,至今很难有明确的标准。但作为既定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发展经历了由粗疏到成熟的变化。报告文学在完全意义上,一般认为****于三、四十年代,而写我军生活特别是写高级指挥员的不多(仅有周立波等人的作品),题材开拓促其文学样式发展,邓拓这篇散文应该看到对散文的又一枝——报告文学题材拓展的价值,似应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

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便的文学样式,很容易成为生活不稳定、时间不完整的战时写作的作者们常用的文章体裁。为了记怀抒情,为了悼念故人,为了纪叙突发事变,为了表述和传达一缕情怀,就信笔写来,长短不拘,布局谋篇上的自由实在,但也并非是肤浅单薄的,作品深层意蕴在于作者思想哲理的厚实。

邓拓另几篇怀念晋察冀时期故去战友的散文,就是抒发个人情怀的同时交织着革命者追寻真理、负重赴难的一种献身精神,一种共产党人的无私忘我的情怀,这也是散文以小见大、追求思想深度和历史感的体现。

八路军英勇将领左权将军,不幸牺牲于晋中战场。聂荣臻将军撰文悼祭战友。1942年6月,邓拓在读了聂将军的《祭左权同志》一文后,写了散文《〈祭左权同志〉文读后感》。邓拓回顾了聂荣臻和左权将军的战斗友谊,写左权将军的战斗业绩,更重要的是抒发先辈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对于今天仍然进行的艰苦绝卓斗争的启迪意义,悼念死者是为了激励生者,缅怀先辈的事业是为了今天脚下的斗争生活。邓拓在这篇散文中以论辩的笔调,写下了一段议论风生的文字:“人们只见到历史的伟大与美丽,而见不到创造历史的实际斗争的残酷……在实际斗争中,有多少人们真正能够象左权同志那样的踏实负责呢?……今天正有不少的人,以参谋工作组织工作经济技术工作等‘无名英雄’的伟大事业,看成是‘为人作嫁’,不被重视的职务,苟且敷衍,不安于工作,那么,请他们向左权同志学习,清洗自己的观念吧!”记怀文字联系思想实际,使情感有真切的附丽,境界得到升华。

从现实生活中捕捉题旨,缘情而发,是散文写作的常见手法,然而这种“情”有文野高下之分。不应用庸俗的社会历史评判方法要求散文要写什么重大场面、重要事件、反映重大题材,但不能否认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同样担当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任务,这种深广浑厚的思想艺术方面的要求,并不等于就是要有宏阔场面,高大的人物,而是在内蕴的追求上力图有情感的凝重和深沉,又反映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折光缩影,即便是写夕阳黄昏、小桥流水的吟哦酬唱之作,也离不开这个主旨。

从这个意义上去看,邓拓散文多有一种对历史精神的追索,对时代生活变化的描摹。革命战争年代自不待说,在建国以后,他写的十多篇散文中,都把新生活的变化和时代光影摄纳于笔下,他写有《〈中国青年〉和恽代英同志》、《从天安门到全中国》、《英雄的路》,《访‘葡萄常’》、《可贵的山茶花》等作品。

被不少散文选集收入的《访‘葡萄常’》,是作者在采访了一个手工业个体劳动作坊后写的记事散文。它描写了北京崇文门下唐刀胡同一个制作料器葡萄的手工世家“两代清寒”的家世和“人工巧胜天然”的“百年绝艺”,歌颂了全国的解放,“也正是‘葡萄常’姑侄姊妹扬眉吐气的新时期的开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为家庭特种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丌辟了广阔的天地,这样深刻的题旨。文章发表时,正值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际,合作化运动刚刚开始,邓拓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斑”力图反映“三大改造”的“全豹”,为时代生活写真。其它如《英雄的道》、《陈仓道上》等都热情描绘新生活对于历史人生的巨大变化,对劳动者的热情礼赞、对于建设和创造一个美好生活的热烈期待。值得注意的是,邓拓在散文运笔中,从当前现实中引述到对历史的回述,面对一个创造的时代,高昂的斗争热情同历史的发展轨迹归趋一致,从既往的生活中寻找历史参照以拓宽人们的思路。在建国初期,当共和国礼炮轰响时,邓拓就写有《〈中国青年〉和恽代英同志》、《是谁发动了五四运动》等散文,激励青年建设者们努力学习和进一步发扬先辈的精神,为历史作出新贡献。让历史的回声警醒人们,脚踏实地走向未来,是邓拓这一时期散文题旨,也许这些散文只是一种单薄的声音,但他表明一个深邃的政论家敏锐的目光。

思想题旨的深沉历史感是邓拓散文的一个特色,除此之外,在散文创作中浸润着浓郁的诗情哲理,袒露哲人智者的情操,则使邓拓散文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散文不同于小说着重刻画人物,讲述故事,它则以营造氛圈,写意境见长。高明的散文好手则以文化气息和对人生问题的剖析赢得读者。有时候,同样的题材和事件,学者的睿智,文采风流,境界升华;而工匠滞拙,无灵动之气,平淡如水。我以为,时下散文创作缺少对前者的追求。

诗情和哲理是作文的共同要求。无论是写人记事的文学还是记述事理的政论,部要求思想内容的深邃,叙述事理清楚的同时,又要注意词章文采。散文创作更应当做到情理里的结合。当我们以此来检视邓拓的散文时,看到他那些优秀之篇中闪烁着历史家的识见同政治家的哲理,也有诗人的激情。

为悼念牺牲的战友,邓拓写的怀念之作,短小隽永,浸透着他对献身于革命的崇高人生观的礼赞,但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直露的表白,而是以浓郁的诗意和真挚的爱憎情感,充沛而热烈地抒发胸臆同对故人往事的追忆相结合,使散文既有行云流水的酣畅又有如品香茗佳果耐人咀嚼。《恸雷烨》一文是作者怀念战友的散文。作者记叙烈士遇难的经过,描绘战友的音容笑貌,重要的是写他的不死的精神:“呜呼,雷烨,不负平生又不愧平死。你的精冲永远伴随着斗争而长在!”作者在此又以钱江之潮(作为烈士的故乡一景)来描绘其精神长存不息,使思想升华得到实在的依托。在另一篇《同殇·诗魂·诗的永生》中,也是借助烈士司马军城擅长诗文,写有政治诗的情节,用中国古诗的翘楚之作《国殇》,来比照和象征烈士和烈士诗魂的不朽价值。其语句是激动人心的:“他这短短的一生,是充满了真正的革命诗篇的一生;这个掩埋在冀东原野上的年轻人的尸首可以朽坏,但是他的诗魂是不朽的。今天,我昂头遥望冀东的原野、追祭司马军城,礼赞现代的国殇,祝他的诗骨流芳,他的诗永远传诵人间,垂于无穷!”

在邓拓的一些游记小品中,这种诗的韵味表现为对山川形胜状物抒情的美好情感,同对于历史文化的缅怀抉发之情的结合。邓拓是一位擅长旧体诗的诗人,他写的旅游诗有些佳句曾以哲理的深厚为人所传诵,比如游“东林书院”的诗:“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在他游历文化古迹时,多是以一个史学家兴趣考证史实,探幽历史沿革和发掘文化意蕴,因此,他的这类题材的散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令人怀念的漓江》,既有对漓江之美、生活之美的抒发,其描绘景物的文笔优美,文采斐然。比如写碧蓬峰之状为“象一朵含苞未放的莲花清翠欲滴”,及至形容整个阳朔也如一朵“碧莲”。描写阳朔之美文字生动得令读者如临其境,但作者更多的是以漓江旖旎风光衬托祖国文化各地“经济和文化都是相当发达的”题旨,而作者由此而引申开“如此美好的山水间,生活着可爱的人民”,古有大诗人们游历其间,留下名篇佳句,今有美好人民的创造精神获取经济文化硕果,在漓江这个祖国文明的山水宝地,文化胜地,怎不令人怀恋呢!那唐诗的意境,民间的传说和风俗以及“造山运动”形成特殊地形地貌的佐证等,都加深文章内蕴的丰厚。

散文美文的创作,蕴涵着诗情哲理,以一种内蕴上弥漫着诗的情绪和哲理蕴涵打动读者,但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宅泛和浅显,特别是一些抒情状物的山水游记之作。当代散文史上,不乏虚幻空疏的描写山川形胜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的窠臼,已有人指出了这些作品苍白浅近的不足。因此,散文创作追求文化意蕴不应是词藻的华彩和结构的奇巧,而以真情写人生世态,以抒写一物一事一己之欣悦烦忧映照出大千世界人生情状的某种启迪人心的意义。

邓拓写于1961年的《可贵的山茶花》,最能代表邓拓作为学者型的散文家的追求。他以丰富的知识(先有历代诗人的咏花诗,又有植物学知识对花的药用、观赏价值的考证,也有掌故家对花的传说侠话的引证),把茶花的价值褒扬得令人折服,又引申开来写茶花“断骨留魂”的品格,强烈的生命力:“她似乎在严寒的季节,就已经预示了春天的到来;而在东风吹遍天地的时候,她更加不愿离去,即便枝折花落,她仍然不肯凋谢,始终要把她的生命献给美丽的春光。”茶花坚贞品格是对人生美好品质的热情赞颂,它写在那个特殊年月(三年困难时期),回首往事,作者的苦衷纯情更令人心照不宜了。

邓拓是一个明清史学家,丰富的历史知识为他的散文写作增添了特殊的文化韵味,他的杂文几乎都是博引广取,从史实掌故引述阐发人生哲理。他对绘画艺术特殊爱好,故而,他不少写画家,评品古书画艺术的散文之作,也都是在评述画家艺术风格同时评判画家人格艺格的优长。比如《郑板桥和“板桥体”》,比如《李XX和他的画》,都以艺术鉴赏的精到成为某一方面的有见地之论,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散文的一支,成为氤氲着政治家识见和文史家的博闻以及正值人生品格交融的有特色之作。

从散文这个文学的旺族来分析,邓拓的散文(除了杂文外)似乎不如杂文那样叫响,在数量上不多,质量上也参差不齐。而从严格意义上说,他的散文美文不多。散文无定法,但对于人生意识的剖析和审视则决定其质地品位的高下,也许同邓拓杂文相比,散文缺少更为深厚、直率、坦诚的对人生世态的警策力作,对一个时代的历史概括(这里反映时代风貌并不等于概括或剖析了时代精神),而这是作文的艺术圭臬。

苛求前人是为了未来的更大进步。

一九八七年《散文世界》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