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这辈子活得热气腾腾
34211600000002

第2章 当一个人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2)

开始信任一个男人的时候总是会恳求他:如果有天我先死,请一定照顾好我的小熊。因为真的不舍得带它一起离开世界。怕风吹日晒雨淋,怕土里太黑太冷。烧了太残忍,给后代怕它受委屈。钱财房子都看得开,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甚至明白孩子父母男人都会离开,唯独这只毛熊,简直成了我的我执,放不下,舍不得。它是我对这世界奇妙的坚持,人家养猫养狗养孩子,我养一只小熊。它不吃不睡不说话,它不唱不跳不哭闹,它慢慢成了世界上另一个我。愿意对我温柔的男人,须先对它温柔。离开了我的男人,请勿忘这只小熊,毕竟,它比我温柔得多。

如果能拍电影,我真想为我的熊拍一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一个拥有光润毛发的美丽小熊怎么一步步被世界和它的女主人糟蹋成一个松松垮垮的褪色毛熊。它的一次次以为会被珍惜对待却总是失望的心。它一次次以为这里就是终点的天真。它跟着她一起搬家,一起变老,它总是陪着她,以沉默,抵抗失望。它用它的毛爪子温暖她,哪怕最后那上面慢慢地已经没有毛了。

我们一起老了。是的。我这一生辜负过许多好意,却从没有一个像我的熊这样,让我每在黑夜里想起,就满怀抱歉。

让你成为我的熊,真的对不起啊。

如果有下辈子,我做你的熊补偿你吧。

那些世界上所有的寂寞夜晚

看朋友圈,看到学生写了一幅字,是刘孝绰的乐府诗。“日暮楚江上,江深风复生。所思竟何在,相望徒盈盈。舟子行催棹,无所喝流声。”

深深地悲凉,那真是只有寂寞的人才懂得的力不从心。

生命中的好日子记的不多,但是一直记的05年刚搬到西四环的时候,整个小区里就住着我一个人。给万科写《梅艳芳菲》,写到凌晨四点,写到梅艳芳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夜里一个人一个人的打电话想叫个朋友来陪伴,却不知道怎么才能不唐突别人,于是玩命地给朋友借钱。人家借五万她塞十万,生怕被人不需要。写完这一笔,蹲在地上捂着脸哭。外面只有野狗狂吠,月亮生冷,照在我窗明几净的新居玻璃上,没有半只路过蜻蜓。

我就是那样结的婚。因为生怕此后都是这样的夜晚,生怕此生无可依傍无枝可栖,所以即使明知道对方并未曾深爱我,也急急忙忙地赶紧把能交托的都交托出去。他起初并不愿意结婚,我说,不结婚,那就分手吧。他沉默。那天晚上他照旧去打魔兽,打到半夜他饿了,我临时给他煮了碗面,里面卧了一只荷包蛋。递碗给他的时候我忽然疯了,从来不求人的我忽然开口请求,说:“分手以后,请记得这碗面。”

所谓的心事成灰,也不过如此吧。

晚上被一个朋友说,我是没什么人生阅历的人。不服气,想想好像又真的辩驳不了什么。怎么不是呢,三十六岁了,校门都没出过。就连恋爱经验都没几个,非常非常喜欢我、哭着闹着非得跟我好的男人,毕生从未遭遇;任何人曾经为我许下的誓言,统统尽付烟云。

就是这样的命运,也只好接受就是这样的命运。二十几岁时候的不甘心和不服气,在后来的挫折里,只会拿自己打岔:如果那些世界上所有的寂寞夜晚,都只是因为少一个男人,干脆让我变成拉拉吧!

最恨的就是总要写爱情戏。总要设身处地地想,有那么两个人,他们彼此相爱,互相珍惜,奋力也要在一起,拼了命也不愿意跟对方分离。如果命运把他们拆开,他们总会在地球上的某个地方,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时候,拥有深沉的怀念和回忆。

天知道我是多么痛恨这样的设身处地。

上了中欧以后,有个女同学问我,你为什么会写偶像剧?

我说,因为匮乏。

匮乏是想象力最好的老师。在粮食统统吃完、春天迟迟不肯到来的冬夜,田鼠阿佛靠什么支持了一个村庄的老鼠们活下去?就是编故事啊。就是不断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粮食吃完了还有草籽,草籽吃完了还有泥土,泥土吃完了,春天就来了。

每一个童话故事的结尾,春天总会到来。

然而世界上总有一些村庄,它们的春天到来的特别晚,它们编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最后还是饿死了。

对整个世界来说,那不是多大的事情。

对于春天来说,它甚至不知道。

对于世界上所有的寂寞夜晚来说,它们永远不知道,有一只北京的小老鼠,蜷缩在西四环的某个角落里,编啊编啊,直至又一个明天。

灵魂还在不在

我今天太出息了,我把心理医生说哭了。

我自己就更不用说了,到处找纸巾。找到了一盒,就抱住再也不肯松手。一个号称“只是来认识自己”的我和一个号称“你没有抑郁症”的心理医生对坐着红眼圈,也算是我人生里的今古奇观又一章。

看过这位医生六次之后,被她一次次打击,说我不可能得到我追求的感情和被爱、被尊重、被保护之后,在我勃然大怒忿然起身下定决心不再来这里好几次之后,我终于开口讲起我的中学时代。其实有什么好说的呢。那故事有任何离奇之处吗。一个女孩。因为喜欢了一个不喜欢她的高年级男生,被班主任从英语提高班里摘出来。她从学校跑出去,结果被三个老师堵在家里。其中一位男老师指着她身上的明黄夹克衫和粉红蝴蝶结说,你穿成这样,是要跟我们示威吗?然后男老师就伸手摘下了她的蝴蝶结。她此生再未留过长发。那天起,她不再是学校里的好学生,她被迫每天背着书包去去政教处写检查,写不到三千字不许回去上课,她妈妈那些年下海做生意,顾不上理她。她父亲像千百万其他的学生家长一样,同校方一起配合“教育她”。她喜欢的男生不知又喜欢谁去了,她的好朋友不知道同谁做了新朋友。她只得一个人。她的父母,直到今天都不知道她经历过怎样漫长黑暗的十年。她的老公,每次都不理解她为什么还要看心理医生,明明已经过去了,永远过去了呀。

可是心里的黑暗永远都在。就如同推她向光明的力量一样巨大绵长。那黑暗使她不自爱,不自信,不想活。那黑暗使她不相信她可以有幸福的人生,有被爱的可能。她永远是黑暗中的人,如果不驱除,她永不得救。

这些年,谁出来保护过她?谁在意她也有自尊心,也需要被哪怕任何人握住手说,“我挺你”?然后她居然没放弃自己,会考前背完了数学物理化学书,勉强考过了线,一路走到今天。居然她也做了老师,居然她还相信,还期待,还渴望,还爱。

心理医生说,我能看到一个小女孩,她顽强地活到今天,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她那么被挤压,只因为她是不同的。而她为什么是不同的,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可是,今天的她怎么能不爱自己呢。这样一个女人,怎么能依靠别人的认同来认同自己?

我瞠目结舌,答不出来。

心理医生送我出门去,突然抱住我,跟我说,好好学着爱自己。

我看着她关上门,蹲在北师大的某栋教学楼的楼梯口上,哭了个天昏地暗。我好多年没在不喝酒的情况下这样痛哭过,就如同我好多年没有理会过被我关在心里的那个孤独的胖乎乎的女孩儿。每年的四月,全校第一个穿裙子的她。被一个又一个优秀聪明的男孩子丢在马路牙子上的她。为了赢得关注总是活得乱七八糟的的她。为了不迟到一次次摔倒在西安二环路上的她。为了反抗学校里的男老师差点在办公室里大喊非礼的她。这么多年以来,从没学会爱自己,更没学会保护自己的她。

我有那么多眼泪想为她掉。我欠她太多夸奖和拥抱。如果能回去,我一定会对她好一点。她值得我对她好一点。

就像站在我家边上的那个4S店里,对着我的新车,胖同学开始吓唬我,我手软脚软之际,问他,那我怎么办啊?要不我把车退了?

他说,你可以从现在开始爱它。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

所以我可以从现在开始学着爱自己多一点。虽然我并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

自卖自夸

喜闻我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要在地面全线播出了。之前因为打击盗版,堂堂编剧沦落到一直在线追看百度李光洁吧里的网络盗版的地步,每天守着等待两集更新,盼它赶紧更新,又怕它更新太快,这种类似谈恋爱初期阶段的心情,对我而言,实在是太多年没有过了。不过,正因为陆陆续续看了二十多集电视剧,我的自信心陡然增加,俨然吞了几个大红大蓝一般,居然干起了一辈子从来没干过的事情——给我自己的戏写影评。火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不过就我这样了。不过还好一部剧就算火了,从导演到演员再到主题歌插曲一通算上,编剧能红的自古也没几个。所以,幕后非英雄小张,今天也要说几句话。

首先,回答那个自打去年起就被各路媒体追问过无数次的问题——电影版《杜拉拉》和电视剧版本到底有什么区别?艺术创作无论好坏,各花入各眼,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五百强企业销售的前女友,另一个五百强企业工程师的现任妻子,一个五百强企业高管的妹妹,无数个五百强企业白领们的同学和好朋友,我个人并不以为老徐和何念那个版本里的生活是真实的白领生活。文艺作品白日做梦当然无可厚非,但杜拉拉这个题材不大适合。在我看来,她的故事之所以会“比比尔盖茨更值得参考”,基本原理就在于她是个真人。是个一般小白领伸手够够就够得着的榜样,像话剧版里让一个年薪二十来万的HR副经理Rose跳在桌子上高唱“要好车,要钻石就找我”,或者像电影版里一不开心就花钱买部马自达的跑车,我周围没一个白领干得出来这样的事。

我的杜拉拉,上有生病老父,中有渐行渐远闺蜜,前有上一任男友劈腿,现有上司看不顺眼,同事倾轧,好容易谈场恋爱,男朋友还恐婚。她出场二十五,片子结束时候快三十,在外企呆了五年,连升两级,付出的是五年里几乎天天加班,积攒的年假完全没使用过就报废了,最后虽然年薪二十三万了,能负担的也无非是一处远在莘庄的住房和一部十万不到的经济适用型小车。最重要的是,我写的还是2010年以前的房价。整部片子里,我从第一天写大纲起就坚持到最后一处的细节,是二十九岁高龄的杜拉拉加班到了深夜,忽然发现今天是自己生日,但是全世界都忘了她的这个日子。她辞退了貌似对自己有意思的85后小正太,独自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到租来的房子里。从江西来上海看病的爸爸妈妈全睡了,屋子里留了张字条,写着“拉拉,生日快乐。爸爸妈妈为你骄傲”。那一晚,泪如雨下的杜拉拉、一向坚持节食的杜拉拉吃掉了爸妈给她留在锅里的整整两大碗面条。我的杜拉拉不是文艺女,可我的杜拉拉是要过日子,有爹娘,生活里不止有性需求的女人。生活里不是只有男人和钱这两样东西。生活那么长,一个单身大龄女人在异乡,除了自己别无依靠,明天醒来,只能咬牙继续前行。

职业女性在当下的文艺作品里其实一直呈现出颇堪令人玩味的尴尬面目,比如林奕华的《华丽上班族》里,张艾嘉饰演的张威被塑造成一个被职场异化了的女性,始终有个男人在她身后大喊着“张威,你放手吧!”何念版的话剧《杜拉拉》里也一样,姚晨穿着华丽的礼服在Party上泪如雨下,觉得这一切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打算辞职。老徐版的杜拉拉因为基本扔掉了职场斗争这条线索,当然更不会在职场女性面对职业前途和女性身份认同上做文章。但我的电视剧有三十多集,虽然它貌似是个台湾偶像剧,可是越到后来,成长了、升职了的杜拉拉就要面对越多的自我认识的课题。她不再是个呆呆向前冲的小女生,升职了以后的生活并不尽如她意,重头再来谈何容易,周围女性的生活一再提醒她,看似风光无限的高管薇薇安其实不过是个离异的单身女人,而强势的上司玫瑰因为一直没有升上去,连休假生孩子都不大有胆子放手去做。这一切真的是她努力奋斗、拼命追求的生活?我的杜拉拉迷惑了。我想,很多一直奋斗不止的职业女性到了二十九、三十的这个坎儿上,都会有类似的迷惑。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大多最终听从了内心的声音,继续怀抱梦想,尽力付出比周围的职场男性更多更大的努力,来争取个人前途和家庭、情感的平衡。我的杜拉拉,最终也走向了这条道路。如果说励志,这就是励志吧。毕竟我不觉得李可笔下的“倔驴”杜拉拉,会是个轻言辞职、回归家庭的女人。

鉴于我自己稳定的人生观,我始终认为,女人有事业心,投身自己的事业,是一件无比靠谱的事。嫁的再好,对于我笔下的女性主人公来说,始终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的人生里的奖励品。回首入行至今的整整过去十年,从《生命因你而美丽》到《男才女貌》到《梅艳芳菲》再到这一次的《杜拉拉升职记》,我的女主人公们从没有因为找到了王子,就误以为自己可以跳舞到天明的。她们总是拉着爱人的手,洗洗睡了,明天早起再投身到上班的洪流中,继续一天平凡的战斗生活。

入行十年,我总算经由这部戏,总结了我整个的创作观——原来我一直写的都是女战士。她们谋生亦谋爱,靠自己双手打拼明天,靠一颗真挚善良的心谋求一个靠谱的男人。她们总是尽力在家庭和个人的事业间寻找平衡,她们会得罪人,失去朋友,跟男人分手,但是生活在继续,她们擦干眼泪,决不寻死觅活,生活总会回报给她们想要的东西,也许最后不是王子,是个青蛙;也许不是公主,是杜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