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你能行:成功从这里起步
34210200000084

第84章 体验硬的感觉

日子太平淡了,不妨去碰碰壁,体验一下最坚硬的感觉。

不一定要碰到头破血流,可适可而止,否则就是不明智。

与工作岗位上的人交往时,必须练得人与人之间进退应对自如。自己该如何出招,对方会如何应对,这可是比下围棋、象棋更具趣味的事情。

一位评论家强调:平时须与有性格的人交往可以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坚强的人。有性格的人,全身上下都有棱角,刚开始与这样的人交往可能不习惯。因为会因与其棱角对抗而伤痕累累。但绝不可因此退却,否则便会失去锻炼自己的宝贵机会。要学会忍受,要喜爱那些有棱角的人。这样,不管遇到多么尖的棱角,也不会感到痛苦,甚至会觉得那是一些快感。这样,你便有可能成为圆满的人。有限的人生也能获得最大的愉悦。长期与有性格的人交往,对方的棱角会入你的体内。并渗入血液,由于体内吸收了异己的分子,则能感觉到自己变成了一个更有深度的人。

在上班族的生涯中。不得不与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打交道。不要因对方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厌恶他:不妨学习与这种人适当交往的办法。这样,自己也能渐渐地成长为有度量的人,而能在上班族的和生涯中崭露头角。

俗话说:“一种米养百种人。”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暴躁的、专横跋扈的、执拗的、不懂装懂的、一声不吭的、嫉妒成性的……这些人性格大大异于常人,不按常理出牌,常会做一些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很难相处。弄得不好,你还会因为他们吃不少苦头,受许多难堪,无以应对。

真的无以应对吗?

有句西方谚语说:“与魔鬼交往的通路是由善意铺成的。”即使那些难缠的人像魔鬼一样奸诈狡猾。善意加上恰当的技巧,也是可以与之和平相处。甚至成为朋友的。

(1)巧用同化与转化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处得较好的人,往往是性格比较相近的人;而有隔阂、矛盾的,也多是性格差异较大的人。如果与人相处,把焦点放在自己与别人的共同点上,我们与人相处就容易多了。先同化后转化,才能与这些难缠人物成功沟通。

同化是以行为来减少别人与自己之问的差异,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以达成共识,使彼此的关系愈加融洽。转化则是利用融洽的关系来改变双方的对立和矛盾,化暴力为祥和。

有些人可以用手说话。有些人则只会用嘴说话:有的人常面带微笑,也有的人整日愁容满面;有的人愿意斜靠在沙发里,有些人则习惯笔直地站立。这些不同的习惯都可能引起双方的误解,从而引发摩擦、矛盾和争斗。说话只动口不动手的人,会认为说话时手舞足蹈的人不可靠:笑口常开的人会觉得愁眉不展的人很不舒服;面部表情严肃的人,又会认为喜欢笑的人不是“笑面虎”就是“傻帽”。

本来就性格相异的人。如果在交流中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互相对立。毫不相干,就更加难以沟通。在与难缠人物的交往中,如果能主动与他们的身体动作、脸部表情同化,就会发出“我不是敌人,我和你是同一种人,我对你有好感和共鸣”的友好信息。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能刻意模仿。如果对对方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模仿,他就会以为你是在嘲弄他。至于一些不雅或粗暴的动作,更是不能模仿。

我们还可以用声音的音量和速度来同化。习惯大声说话的人,会觉得与声音细小的人很难沟通;一个细声慢语的人,也觉得难以与粗大嗓门儿说到一块儿去。如果你不能在音量和速度上与对方同化,即使思想认识上有再多的相同点,实际上也无法沟通。如果再有分歧,那就容易产生误会。

(2)耐心倾听

当一个人用言语表达自我时,希望有个听他说话的人,更希望听话者能理解他。即使是一个人处在心烦意乱。连自己想要说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也希望别人能尽心倾听。当你能真正有耐心倾听让你头痛的难缠者的讲话时。他就不会和你事事过不去,甚至还会敞开心扉。和你坦诚相待。所以,主动倾听对方并了解对方,是对付难缠者的一大绝招。

倾听很重要。而让对方知道并相信你了解他们所说的,更为重要。所以,不仅要耐心去听。还要学会附和、复述和澄清。

附和,就是当这些难缠人物抱怨、牢骚、愤怒时,用目光和声音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态度和感受。以示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

复述。就是复述他们所讲的一些问句和字眼,使对方知道你不仅认真在听,而且认为他们的话非常重要。复述时要避免鹦鹉学舌,对于不同个性的难缠人物,要使用不同的复述方法。爆炸性子的人,听你说话的注意力不会超过两句,因此对他的复述就要格外简短。对爱唠叨的则要复述得长一些,否则他会再向你陈述8次。

澄清。就是在听完那些难缠先生的话后,整理他们思路和意图。刚才的交谈会告诉你许多,你还可以再向对方提出若干问题,以使你对对方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从而促进以后更进一步的友情合作。

(3)识别动机

有些令人头痛的行为,是源于一个正确的动机。爱唠叨的妻子,往往是出于对丈夫和子女的一片挚爱之心;爱发火的师长,也可能完全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好嫉妒则是由于这个人有过于强烈的上进心……辨识表面行为背后的良好动机,会扭转与对方的对立和矛盾。减少这些行为造成的负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