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你能行:成功从这里起步
34210200000074

第74章 敢于走进“森林”

不要害怕与社会的交流,不要惧怕与人的交往。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只有在相互的联系与相互的影响中,才能更好地成长。草原里的大树,为什么长得矮?因为草原上的大树,没有任何同类与它争夺阳光。而森林中的大树,为什么长得高?因为它必须伸长脖子,才能迎接骄阳。

敢于走进“森林”的女性,就是敢于融入社会的女性。社会并不处处光明,但社会也不是处处黑暗。

有的女性依赖性很强,结婚前依赖父母,结婚后依赖丈夫,办事依赖朋友。

这种依赖型性格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依赖型性格的特征定义为——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经常被会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性格。

依赖型性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她能找到一座靠山,得到别人对她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性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她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性格的严重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她能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性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是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失去了教母的小姑娘。

——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性格源于人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性格。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极具代表性。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伯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这个故事讥讽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某报曾载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该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只好放弃出国机会的事。

克服依赖型性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习惯纠正法

依赖型性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想克服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作决定的。你可以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从了同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同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入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例如,你从爱人的暗示中得知他喜欢游泳,那你就主动约他去游一次泳,这样做似乎有完成任务之嫌。但这类事情的次数逐渐增多以后,你会觉得这样做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你如果主动提议带爱人去植物园度周末,或带爱人去参观插花表演。就证明你的自主意识己大为增强了。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人。

(2)重建自信法

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就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下面两步做法对克服依赖型人格障碍很重要。

——消除童年不良印迹。

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重建勇气。

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目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